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平庸的人,看不出比自己高明的东西
一个有才能的人却能立即认出别人的天才来
——佚名案例点击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孙志刚案孙志刚生前的自画像牛顿爱因斯坦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第二节认识的辨证运动第三节真理与价值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一、认识的产生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一、认识的产生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认识论和本体论3、认识和认识论柏拉图的回忆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柏拉图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为什么人能够通过回忆来获得知识呢?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中原本已经具有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是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在人出生以后,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和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正如看到一个人的肖像或他用过的物品时就能够回忆起这个人一样,人通过美的花、美的人等具体的美的事物,便回忆起绝对的完全的美的理念。洛克的白板说洛克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他说:“人的心灵天生就好比一块白板(tahularasa)——不是白颜色的板,而是空白的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一样,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印象。”“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洛克把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是通过外物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是“内部感官”,是心灵反思内部活动而获得的观念。
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
本能就是本我,以里比多的方式表现其能量。
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因此经常要被压抑下去。本能可以分成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认识的非理性倾向2、认识论和本体论王守仁本体论:主观唯心主义(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认识论:良知(人心中固有)本体论:客观唯心主义(理)认识论:良知(认识是天赋)朱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徐悲鸿画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王安石:咏菊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结绳记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算盘
电脑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昂贵的旧石板天花和牛痘天花——人类的恶梦鼻苗种痘牛痘接种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的森林里,果实鲜艳美丽。但当地人一直怀疑其有“毒”,取名为“狼桃”而不敢吃。到了16世纪,有两个英国人旅行中发现了它,并将其带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仅供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有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定要亲口尝一尝。他吃之前,作好了一切准备。吃完之后,他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召见”。结果,这位画家不但没到上帝那里去“报到”,反而成了天下第一名品尝西红柿“美味”的人。从此,西红柿上了我们的餐桌。哲学思考:人们从认为西红柿“有毒”到证明其“味美”,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认识主体第一,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的人。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鲁滨逊狼孩卡玛拉第二、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社会性自然的物质基础人的自然的物质存在人脑的存在社会历史性有伤风化!真美!残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能动性
第三,认识主体的结构个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活动的个人。群体:由个体所组成的认识主体。人类整体: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2、认识客体古人问天飞船上天人类登天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一,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感觉、思想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思想第二,可知论(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大部分唯心主义者)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不可知论(少部分唯心主义者:
如大卫·休谟和康德)
第三,辨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
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实践——认识——实践一、从认识到实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A、感觉的含义:苹果(感觉)=红或甜或硬或……感觉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B、知觉的含义:知觉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知觉表象C、表象的含义: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A、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B、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A、概念的含义:人的概念: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柏拉图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苹果是水果。白菜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B、判断的含义: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C、推理的含义:理性认识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来源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后面,理性认识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现象才能把握到。B、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第谷开普勒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58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59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60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A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61C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性动。62B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求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麦哲伦三认识辨证运动的总过程63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2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65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无限的辨证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某一具体认识过程,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人类的整个认识过程来说,认识永远不会完结,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第三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及其属性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和谬误(二)真理的属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1、真理与谬误
认识真理谬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和谬误的统一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属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有两方面含义: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第二,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
真理的绝对性:a2+b2=c2ACBcab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如何理解真理的相对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从真理性认识的广度看:从真理性认识的深度看:
从真理性认识的广度看: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bCBaca2+b2≠c2BacCAb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从真理性认识的深度看:
真理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的。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第二,二者又是辩证转化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决定表现指人的认识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即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可能、使命和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指在现实中生活和活动的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认识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和相对的。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提出用伟人、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第二,实用主义哲学提出的“有用即真理”。实践是是唯一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真理谬误相符不符2、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主观认识客观实际通过实践对照真理相符合谬误不相符合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门捷列夫(1834-1907)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