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知识部分——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课件基础心理*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研究个体心理最一般、最基本的规律:知、情、意、个性人社会心理*研究个体社会化过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细胞:家庭、婚姻、爱情发展心理*围绕生命的“量变与质变”*研究各时期的心理特征*揭示“毕生发展观”的规律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察言观色、灵感与判断*幻觉、妄想、自知力缺乏*压力及其应对与心理调节心理测验*信度、效度、标准化*智力、人格、心理评定等咨询心理*主体:咨询师、求助者*关系:协助(并非替代)*过程:心理交融、双向互动
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鉴定考核方案等级鉴定内容题型题量答题方式原始成绩配分比例3级职业道德选择题25100题卡作答----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100题卡作答10080%案例问答题4纸笔作答10020%2级职业道德选择题25125题卡作答----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100题卡作答10060%案例问答题8纸笔作答10040%综合评审论文撰写2口头答辩100100%
目录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与方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第一单元感觉概述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第四单元各种感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第六单元知觉种类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第二单元思维种类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第五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第二单元注意概述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第六节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第二单元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第三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第四单元意志第八节人格第一节概述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Psyche+logos=psychology
灵魂表达心理学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本节内容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意志行为需要和动机(动力)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现象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主要由两大方面组成(该表要记)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知—知之深情—情之切意—意之坚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B)心理过程是通过人格表现出来的(C)心理过程和人格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心理现象(D)人格和心理过程是相同的概念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的故事)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心理可以通过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进行研究。心理反映的特点:能动性和主观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B)环境(C)行为(D)社会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时间:1879年
地点:德国,莱比锡大学
人物: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标志性事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意义:科学心理学诞生WilhelmWundt(1832-1920)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人物:(德国)冯特;铁钦纳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方法:内省法冯特、铁钦纳用()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A)内省(B)测验(C)实验(D)条件反射(二)行为主义(behaviorism):近代心理学的两大流派之一人物:(美国)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方法: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JohnWatson(1878–1958)
B.F.Skinner(1904-1990)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只要确定了(),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A)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B)心理现象的整体属性(C)心理在适应环境中机能(D)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三)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完形心理学)人物:(德国)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部分之和MaxWertheimer
WolfgangKöhler
KurtKoffka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人物:(美国)杜威、詹姆士观点: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机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机能)。WilliamJames
JOHNDEWEY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詹姆士(B)铁钦纳(C)华生(D)弗洛伊德(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近代心理学的两大流派之一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概念: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SigmundFreud(1856~1939)(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CarlR.Rogers,1902–1987
AbrahamMaslow
1908-1970
(七)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
——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用计算机的原理,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研究人的认知活动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八)生理心理学(neuropsychology)
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重点: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的关系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C)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D)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与思辨相对发展性原则:与静止相对实践性原则:与纯理论研究相对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不能干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叫调查法。
访谈法(提纲)
问卷法(信效度、取样、常模)
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个案法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无关的额外变量)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这种方法叫()。(A)自然(一般)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概述心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人心理的本质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学定义心理现象的内容研究原则与方法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动物心理发展四阶段无脊椎(感觉)脊椎(知觉)灵长类思维的萌芽人(思维)心理学建立标志5+3三个原则四个方法心理过程人格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知识点)神经:许多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的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信息)--接受外界的刺激。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在传入与传出中起联络作用的。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脊髓脑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交感神经(唤醒)副交感神经(抑制)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端脑(大脑皮层)间脑: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脑干:延脑、桥脑、中脑小脑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训练--生物反馈仪器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
脑干间脑小脑端脑(一)脊髓灰质(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白质(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最低级的中枢,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脊髓的构造与功能
传递躯体与脑的信息并控制脊髓反射桥脑延脑中脑小脑脊髓间脑端脑(二)脑干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桥脑:联系神经纤维上下行通道、大小脑之间的通道中脑:神经纤维上下行通道,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和功能:其神经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知识点)网状结构是()。(A)言语中枢(B)感觉和运动中枢(C)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D)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中枢(三)间脑
丘脑:所有感觉神经元(嗅觉除外),都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传入大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嗅觉除外)。上丘脑:嗅觉下丘脑:是内脏系统的调节中枢(知识点)底丘脑:肌肉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运行)(四)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灰质在外,白质在内。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起来。大脑皮层: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有两个)四个部分。大脑皮层的机能枕叶——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颞叶——听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区位于()。(A)颞上回(B)额叶中央前回(C)顶叶中央后回(D)枕叶后端大脑半球的分区运动区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
(左语右形)左半球(言语功能)——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数学,推理右半球(非言语参与的)——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音乐、美术、情绪右利手的人左右脑的单侧化现象单侧化的证据和实验研究1960年(法)布洛卡区:主管语言20世纪60年代(美)斯佩里”割裂脑”技术的开展结果:左半球:言语优势半脑右半球:空间方位定向和图形认知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这样的结论,即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A)左右半球在空间知觉上优势均等(B)左右半球在言语功能上优势均等(C)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D)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胸腺(一)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生长与性;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等。(二)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肾上腺髓质维持血压等功能,肾上腺皮质对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三)甲状腺:位于气管下端的两侧维持发育和机体代谢,对情绪有影响。(四)性腺:位于生殖器促进第二性征发育与生殖。内分泌系统与心理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速度的腺体是()。(A)垂体腺(B)甲状腺(C)胰腺(D)肾上腺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一、巴浦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兴奋与抑制(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泛化、分化抑制(二)扩散与集中条件反射泛化是由神经过程的扩散引起的。(三)相互诱导:正诱导、负诱导(四)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定位不清楚)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第二单元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知识点)一、定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二、种类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最大)刺激强度。范围下限—上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j.n.d(justnoticeabledifference)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A)感受性(B)感觉阈限(C)差别阈限(D)最小可觉差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
ΔI/I=K,ΔI差别阈限,I原来的刺激强度。即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
S=K·logR
即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物理量的变化不能作为心理量变化的单位两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定律用于描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的,这个比例是()(A)小于1(B)大于1(C)一个常数。(D)一个变数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知识点)
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适应: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感受性下降)快(一两分钟)暗适应: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慢(30~40分钟)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性质相同负后像:性质相反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感觉适应就是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对吗?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过程。(A)提高(B)降低(C)不变(D)波动视觉后像: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四、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尖锐的声音,红色感觉温暖、蓝色感觉清凉,音乐最容易让人感受联觉)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光波:380~780纳米(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电磁波
珈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广播频带交流电波长(米)可见光谱(二)视觉器官角膜→前房→瞳孔→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最外一层是视细胞层)→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视细胞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视觉产生的最终部位是()。(A)视网膜(B)视神经(C)大脑枕叶前端(D)大脑枕叶后端(三)颜色视觉色调(波长)颜色的特性明度(光的物理强度)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光波的纯度)
色弱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由遗传原因造成:隔代遗传(外祖父通过母亲遗传外孙),隐性基因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
颜色混合色盲
对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能完全产生色觉经验者,如红绿色盲,黄蓝色盲,也称不完全色盲;完全色盲只能看到深浅不同的灰色。男女有别?男性约占8%,女性0.4%。色盲的生活有何禁忌?二、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1000~4000Hz
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比较高。(人的说话声音)老年人听觉丧失首先是高频声音感受下降。(二)听觉器官(听觉的感受器是
内耳的科蒂氏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声波→科蒂氏器官(听觉)→颞上回和颞中回()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A)半规管(B)内耳(C)内耳的科蒂氏器官(D)颞上回(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单位-HZ(每秒振动的次数)
响度——振幅(响度是由振幅所决定的)单位-分贝16-160说话:60,刺耳:90
音色——波形(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有规律的震动-乐音,否则噪音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性,是心理量,是心理的感受。频率、振幅、波形是物理量。是心理与物理的对应规律。客观的是物理量,主观的是心理量。心理量物理量声音的声波的心理量包括:(正确答案是A、B)
A、音调B、响度C、频率D、波形三、嗅觉和味觉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是味蕾最基本的味觉:酸(舌边后)、甜(舌尖)、苦(舌根)、咸(舌边前)四、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嗅觉试验发现,人们喜欢另外一个人的原因居然有可能是因为气味……想想你喜欢的人,他/她是什么气味呢?五、平衡觉:静觉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六、运动觉: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内七、内脏感觉:机体觉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疼痛和性的感觉八、痛觉(知识点)——内脏痛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现象。(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痛觉的意义在于保护机体;痛觉最难适应。九、皮肤觉(触、压、振动、温、冷、痛)触觉灵敏度:两点阀皮肤表面的温度:生理零度平衡觉的感受器是()。(A)小脑(B)内耳中的前庭器官(C)运动神经(D)感觉神经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知识点)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二、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在知觉时,总是把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作为统一的整体加以反映,即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
你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脸?或是一对情侶在接吻呢?知觉的选择性:两可图形看到了一个人和他的影子?这个人是谁呢?
乔治华盛顿
知觉的恒常性
又叫知觉的常性:在知觉时,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不变应万变种类大小恒常性sizeconstancy颜色恒常性colorconstancy明度恒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形状恒常性shapeconstancy大小恒常性(sizeconstancy)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网像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shapeconstancy)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门总是方的”门总是方的门总是方的
颜色恒常性:当照射物体表面的颜色光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表面颜色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知觉恒常性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能使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并改造世界。如果没有知觉的恒常性,人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四、知觉理解性在知觉事物时人们总是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雪地上的一群马知觉理解性的作用有:
1、我们可以把没有意义的材料赋予其意义。2、可以提高知觉的速度。3、有助于我们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4、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正是理解帮助人们不缺少的部分补充起来。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移动知觉错觉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一)大小知觉影响因素:视像大小、距离、参照物……邻近物体大小对大小知觉的影响(二)形状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三)方位知觉以自身作为参照,以两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判断方位。(四)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对象的重叠(遮挡):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单眼线索之对象重叠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双眼视轴辐合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两眼视差双眼视差
——立体电影双像:如果两眼成像的网膜部位相差太大,那么人们看到的将是双像,即把同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Exp用右手举起一支铅笔,让它和远处墙角的直线平行。如果注视墙角的直线,则近处的铅笔就出现双像;反之亦然当我们看一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象叫()。(A)双眼视差(B)双眼的结构级差(C)双眼视轴辐合(D)线条透视二、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生理周期:生理循环周期情绪周期智力周期
三、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视似动现象: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
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电影、霓虹灯
错诱导运动“月亮走,我也走",彩云追月
觉自主运动“暗室中的烟头”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太慢→人感受不到手表时针的运动;也感受不到花的开放。太快→转动的叶片;风扇。对()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A)物体的变化(B)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C)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D)物体的空间特性四、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图形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倒飞错觉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B)错觉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进行消除(C)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错觉(D)错觉是因为人的意识模糊造成的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间是有角度的呢?数数看有几个黑点!:o)
这只大象有几只脚?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的意义和作用
1、积累知识和经验,发展思维
2、积累影响,形成个性
3、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述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按照保存时间和信息的编码加工等
瞬时记忆(1秒)、短时记忆(7±2,1分)和长时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叫()(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三、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1、识记过程: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2、保持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3、回忆和再认过程:(1)回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2)再认:识记过的材料、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四、遗忘及遗忘规律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无意义记忆)遗忘(保持)曲线: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提出;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自己为被试,使用重学法)时间保存量五:遗忘的原因系列位置效应遗忘的原因:自然的衰退和干扰。干扰分为:
前摄抑制:前面对后面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面对前面的干扰。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也叫循序效应)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人类所特有的。
2、特点
(1)间接性
(2)概括性:抽取共同属性,得出概括性认识,形成概念。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1、分析与综合(1)分析: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2)综合: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部分、各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2、抽象与概括(1)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2)概括: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一、根据形态,可分为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二、根据方向,可分为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三、根据是否有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常规思维):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1、定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本质属性外延: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集合。生物动物禽类牲畜
3、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A、内涵深,外延窄B、内涵浅,外延广Eg人∠动物∠生物;从“人”到“生物”,外延趋窄,因为凡人是动物—生物,而有动物不是人;而“人”的内涵却比“动物”的内涵深,这就是说,人的特有属性包括动物,而动物的特有属性并不包括人。4、概念的掌握(概念形成):个体借助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自然概念(Concept)的掌握途径A、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B、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形成C、专门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科学概念2、人工概念(ArtificialConcept)
为研究概念形成过程而模拟自然概念的人为编制的概念。eg无意义音节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问题解决就是给被试者提出一个问题,让被试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去解决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正迁移和负迁移骑车原型启发蒸汽机的发明,锯子的发明思维定势前期心理准备对后面活动的影响。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离不开语言,言语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语言离不开言语,语言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言语是一种()。(A)社会现象(B)心理活动过程(C)思维过程(D)个性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言语:用于交际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特点:1、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2、言语的减缩性
3、速度快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位置,功能要牢记)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左半球额下回若受损伤,则产生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若受损伤,则产生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视觉性言语中枢:顶枕叶交汇处的角回。若受损,失读症——看不懂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若受损,失写症——不会写听—说—读—写(上听瞎说角度中邪)()受到损伤将导致失读症(A)言语运动中枢(B)言语听觉中枢(C)视觉性言语中枢(D)书写性言语中枢第三节感觉知觉定义种类八种感觉四个感觉现象感受性感觉阈限定义四个特性四种知觉记忆记忆表象三个记忆系统定义种类过程遗忘规律—————————--第五单元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1、定义: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2、想象与表象的联系(1)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没有创造新形象,属于记忆范畴。(2)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是思维,表象是记忆二、想象的种类(了解)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1)梦;(2)幻觉2、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憧憬理想(积极的幻想)和空想(消极的幻想)()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A)模仿(B)再造想象(C)不随意想象(D)表象人类探月幻想第四节思维言语想象定义特征形式种类概念掌握问题解决语言与言语言语活动形式中枢机制第五节意识和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一、意识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等,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作用。二、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自动化的行为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梦(一)睡眠1、睡眠的普遍性人类睡眠的基本特征:地点固定,有隐私性;睡眠的个别差异小,一般在5-9小时;睡眠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2、睡眠的必要性(1)生物钟理论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2)恢复论认为,睡眠使身心得到恢复与保养。生物节律的周期是()。(A)12小时(B)24小时(C)1周(D)1个月
第一天夜里尚能主动配合,较轻松渡过。第二天白天仍能像平时一样学习、活动;第二天夜里要他们保持清醒就很困难,必须不断地予以刺激。第三天白天受试者就不能长时间静坐,稍不注意就会呼呼大睡,断睡的第三夜,有人开始出现幻觉、错觉、烦躁易怒,判断力、记忆力及反应能力明显下降。
恢复自由睡眠的第二天,症状即全部消失。睡眠剥夺实验
短期剥夺睡眠并不一定给人体带来很大伤害
长期严重失眠和睡眠不足危害主要表现:
·易怒,脾气暴躁,攻击性强,性情改变·嗜睡
·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热情及能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
·机体活动能力下降,易疲劳
·感觉异常自觉浑身不适脑电波的图形清醒和警觉状态:β波——波幅较小,14-30赫兹安静和休息状态:α波——波幅稍大,8-13赫兹睡眠状态:波——波幅更高,频率更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浅睡眠,10分钟,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惊醒。第二阶段:出现纺锤波,不易被叫醒,20分钟第三阶段:出现波,40分钟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肌肉更放松,各种指标变慢。快速眼动期(REM):5~10分钟,做梦,脑电波不是波,而是β波。在REM睡眠中,心率、呼吸频率、脑波频率都增加了,因为在生理上是唤醒的,但身体却动不了,所以REM睡眠也称为“矛盾睡眠”。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多是()。(A)α波(B)β波(C)γ波(D)δ波做梦一般发生在()。(A)睡眠初期(B)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期(二)梦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梦的特点:
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梦剥夺的后果
弗洛伊德(Freud)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
梦最主要的特点是()。(A)梦境的不连续性(B)梦境的不协调性(C)梦境的情绪性(D)梦境的完整性第二单元注意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只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这是注意的()。(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性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知识点)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
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几种活动之间应有内在联系。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都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B)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都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C)注意分散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转移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D)注意分散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转移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第五节意识注意意识无意识睡眠与梦注意定义四个特征三种注意第六节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一)定义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受社会制约;需要的增长,是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二)需要的种类需要的起源: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需要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叫()。(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二、动机(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需要与动机: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当某种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时,就会推动个体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也就是说,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在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了动机。许多学者事实上已把需要当成了动机的同义词。影响动机的因素:内驱力、诱因和情绪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起驱动作用。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起牵引作用。情绪积极情绪起推动作用,消极情绪起阻碍作用。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是()。(A)内驱力(B)诱因(C)需要(D)外在动机(二)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也叫驱力或内驱力;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都是社会性动机。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叫有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如定势的影响。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有影响。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如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第二单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知识点)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缺失性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低)生长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高)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
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需要叫()。(A)安全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六节需要动机定义种类需要层次理论定义种类影响因素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要点: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身体语言比语言更可信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2.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3.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应过程。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感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稳固性长期性深刻性感情的内容高级的社会性需要情感情境性不稳定性感情的反应过程生物需要情绪稳定程度发生机制需要角度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的行动。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情绪状态对记忆
效率的影响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婴儿通过情绪反应与成人交流,以便得到成人的抚爱,这是情绪和情感的()。(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第二单元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既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认为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笑----高兴;哭----伤心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情绪的三因素论)沙赫特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就是一种动机,情绪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第二单元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其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两极性:是指情绪和情感度量特征的每一个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度量情绪情感维度的指标及两极:
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强度:强—弱;eg微愠、愤怒、大怒、暴怒和狂怒
紧张度:紧张—轻松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知识点)一、从情绪的内容来分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人和动物共有的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敌意=愤怒+厌恶+轻蔑;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二、从情绪的状态来分(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几周、几月)。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激情能激发潜能,也能使认识范围变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
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强烈和持久的应激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造成对许多疾病的易感状态。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A)心境(B)激情(C)应激(D)兴奋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第五单元意志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案,作出决策。执行阶段: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不断审视既定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动机冲突的形式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都想要双避式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都不想要趋避式冲突:“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又想要又不想要双重趋避式冲突:两件事件,每件都各有利弊,
两件事件,每件都各有利弊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受暗示,武断)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这种意志品质称为()。(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第七节情绪情感意志定义四个功能四种理论两极性四维度种类第八节人格与能力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反映在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社会制约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功能性三、人格(个性)的结构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人格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气质性格第二单元能力一、能力概述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智力的支柱和核心是()。(A)记忆力(B)观察力(C)想象力(D)思维力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发展的高低,可分为: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才能具备了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天才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能作出杰出的贡献的能力。
2、按能力的构造,可分为: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
3、按能力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4、按创造程度,可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5、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可分为:液体智力晶体智力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正态分布)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三、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遗传素质,也叫天赋,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环境(营养、家庭、学校、社会)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后天的条件。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反之,亦然。第三单元气质(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性情、秉性)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叫()。(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二)气质类型学说
体液说:体液决定气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古希腊希波克拉特)体型说:体型决定气质(德国克雷米奇尔)(高矮胖瘦)如,躁狂郁症患者多是矮胖型的,精神分裂患者多是瘦弱型或强壮型、发育异常型的血型说:血型决定气质(日本古川竹二)(A,B,AB,O)激素说:内分泌腺决定气质。(美国伯曼)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性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血型说A型。倔强、理智、谨慎、责任心强,情绪容易波动。B型。乐观热情、宽容随和、待人亲切、开朗坦诚、不够专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O型。自信、坚定、冷静、富于实干、勤奋上进、较固执、不虚心。AB型。复合型。偏向A者,显得孤僻、呆板。偏向B者,容易有成就。
激素说(1)人物:美国心理学家伯曼提出。(2)基本观点:A、把人分为四种内分泌腺的类型: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性腺型B、内分泌腺类型不同的人气质也不相同:如,甲状腺型的人,甲状腺分泌过多者,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迟缓、冷淡、痴呆、被动,垂体腺型的人智慧聪颖;肾上腺的人情绪容易激动;性腺的人性别角色突出等。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有3个基本特性:
强度: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
平衡性: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力量是否平衡。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之间相互转化的灵活程度。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兴奋—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
兴奋型(冲动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
抑制型抑郁质(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中,和神经过程的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气质类型气质心理特征强而不平衡型
(兴奋性)胆汁质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强而平衡、灵活型
(活泼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康复理疗师福利待遇制度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件
- 《人力资源招聘测试》课件
- 2024年桶装水配送与水质检测服务合同书3篇
- 房屋赠与合同
- 2024年新型城镇化项目施工工伤赔偿与责任共担合同2篇
- 2024年生猪销售与养殖场市场营销策略合同3篇
- 2025年黔南驾校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沈阳货运资格证考试答题20
- 2025年朝阳从业资格证货运考试答案
-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主题班会 课件 (共22张)
- 全国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年级9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你我职业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国际法》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电影与社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南大学
- 互联网金融(同济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ASME-B31.3-2008-工艺管道壁厚计算
- 哈工大 轴系部件设计5.4.2
- 管理培训生岗位实习周记原创范文
- 劳动合同的日语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