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水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_第1页
垦区水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_第2页
垦区水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_第3页
垦区水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_第4页
垦区水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立枯病、青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

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则生育受阻,抗病性显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所以,旱育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水稻立枯病的症状

水稻立枯病分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2种,病理性立枯病是由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其病原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镰刀菌、丝核菌,以及常蠕孢霉属和腐霉属等;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苗期管理不当造成的。病理性立桔病:多发生于立针期至三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腐烂,根变成黄褐色。用手拔苗,秧苗茎基部断裂,根系留在苗床里。生理性立枯病:多发生在离乳期,其症状表现为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上部叶片打绺,秧苗黄、瘦、弱,根部变褐色,根毛、白根减少或无根毛,用手拔发病秧苗时,连根拔出。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

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水稻立枯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尤以低温影响最大。病源茵:水稻立枯病属于侵染性烂秧,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浸染所致。主要是由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弱性寄生菌所引起的。秧苗素质:丝核菌和镰刀菌等水稻立枯病病源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均为弱寄生菌,这类病菌致病性不强,它们一般不宜侵染健壮的幼苗,只有当天气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弱、抗性降低后,各种弱寄生菌才得以乘虚而入并传播蔓延。因此,秧苗素质差、生长弱、抗病抗逆力差是发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水稻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精选种子,细致催芽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床土处理:把苗床土的pH控制在4.5~5.5之间。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药剂防治

播前及1叶前及时施用甲霜灵、恶霉灵或敌克松预防。苗床土壤消毒用3.2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用广灭灵水剂100~200mg/kg浸种24,-48h或于1叶1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水稻秧苗1叶1心期,每盘用15%立枯灵液剂0.9g加水1L喷洒。同时也可以在2叶期前后喷施生根粉和叶面肥以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抗病性。低温阴雨过后初晴的早上太阳刚现时,要细检查秧苗的生长情况,如发现有秧苗叶尖不吐水或秧苗有异样时,应立即用70%敌克松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铵进行喷雾,并注意保持床土湿度,以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l~1.5g,对水均匀喷在苗床上。水稻青枯病

症状: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病害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病因: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长期深灌,未达度搁田,根系较浅容易发生青枯。土层浅,肥力不足,或施氮过迟也易发生青枯。防治方法

(1)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一般灿稻比粳稻耐旱,早熟,大穗少蘖型品种较耐旱。(2)稻田后期管理要浅水与露田结合,不可断水过早,特别是沙质土和漏水田。避免长期深灌,适时适度搁田,促进根系生长。(3)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过多、过迟,防止贪青或早衰。(4)提倡施用多功能高效液肥——万家宝,于水稻孕穗期喷洒万家宝液肥500倍液,15天后再喷一次。(5)SOD—益普+天然芸苔素增强水稻抗性,发现病情时SOD50g每100平方米+天然芸苔素1ml每180平方米兑水喷洒。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垦区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局部大爆发并不少见。概述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与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病毒病并称水稻四大病害,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我国南北稻区也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特别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症状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穗颈瘟穗颈稻瘟病叶鞘腐败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3)种子处理。浸种、包衣(4)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消灭菌源并用土壤消毒剂处理。(5)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6)针对水稻抗药性用药,由于稻瘟病菌对药剂有独特的抗药性,所以,常用药剂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三环唑、甲基托布津、稻瘟灵、富士一号等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农药,要尽量轮换使用。预防及病害前期:稀释800-1200倍均匀喷施;病害中后期:稀释800倍-1000倍均匀喷施;病情严重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天后再用特效杀菌剂门神800倍液喷雾防治。咪酰胺防治叶温时期在7月上、中旬,叶瘟发生初期用药,每公顷用高科25%氟硅唑咪鲜胺0.75-0.9升对水喷雾或45%咪鲜胺0.42-0.5升对水喷雾,一般隔一周再喷一次。要预防穗颈瘟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预防效果明显。用药量同防叶瘟。褐变穗褐变穗病一般是由于出穗后不久谷粒组织软弱,遇强风易损伤而感病,粒上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成熟期温度低、降雨多、日照少,病害更容易发生。发病严重时不仅影响稻米品质,降等降级,而且造成减产。褐变穗病的病原菌为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一般附着在稻粒、稻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上越冬。特别是堤埂杂草割后堆放,孢子发生密度更高。每667m2可于抽穗期用2%春雷霉素液剂80ml+25%咪鲜胺乳油60ml或2%春雷霉素80ml+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或拿敌稳15g,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俗名“花秆”、“烂脚秆”、“富贵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我省以前发生很少。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深入到茎秆内部引起植株倒伏。1、清除菌源:要求在秧田、本田翻犁、灌水泡田时(此时菌核上浮),打捞菌核,带出田外烧掉或深埋。做到病草不还田,同时铲除田边杂草

2、加强肥水管理:

做到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要避免长期深灌。同时,合理施用N肥,注意N、P、K肥的合理搭配。

(二)药剂防治

每亩用3%、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毫升、100—150毫升,对水75升喷雾或用30%纹枯利800—1000倍喷雾或用

B908(生防菌株)喷雾或用百抗(生防菌株)喷雾。纹枯病褐变穗稻曲病稻曲病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潜叶蝇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幼虫钻人叶内潜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使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在其中可见乳白色至黄白色长形无足的小蛆形幼虫,后期还可见小而长的褐色至黄褐色多节的长条形两头尖的蛹。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防治技术要点:一、农业防治:应在秋末、早春将稻田附近的杂草铲除,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浅水灌溉,避免深水飘苗、淹苗,可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地块可排水晒田。二、注意水稻潜叶蝇自然天敌种群的保护和利用。水稻潜叶蝇的天敌资源丰富,具有利用价值的就达10多种,在施药防治时尽可能地避免施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三、药剂防治1、秧苗带药下地:水稻育秧田插秧前1-2天喷洒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对潜叶蝇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2、加强测报,密切注视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消长动态,在掌握虫情的基础上,及时打药防治。3、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水稻负泥虫综合防治技术水稻负泥虫又称背粪虫、巴巴虫、泥苞虫等。属鞘翅目、负泥虫科。水稻负泥虫在东北三省一般是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背风向阳的坡地杂草或土缝内越冬,自五月下旬起成虫迁入稻田危害.六月上旬产卵,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经过15~20天,老熟幼虫在叶片或叶鞘内作茧化蛹,七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经取食后陆续迁向越冬场所。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结合积肥,消除田边、路旁及沟边的杂草,消灭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虫能力。2.人工扫虫:在清晨露水消失前。田间放大水(大水漫灌),用扫帚将叶片上的负泥虫轻轻扫落至水中,连续3~4天,每天一次,可达到95%以上的防虫效果。

3.药剂防治:采用内吸与触杀型杀虫剂混用的方法。田间放小水(田间正常管理),防治成虫要在成虫大量迁入稻田、温度较高的中午进行。防治幼虫应在田间孵化70~80%,幼虫小米粒大小时进行。使用药剂有40%的氧化乐果600倍液与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与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也可与2.5%的敌杀死,混合喷雾,每公顷600~750千克药液。

稻飞虱为害稻纵卷叶螟为害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CCAT)水田植保机械水田植保机械水田植保机械-机器人水田风送低量喷杆喷雾机(3WSF-200型)水田风送低量高效施药技术

3WSF-200型水田风送低量喷杆喷雾机水田风送低量高效施药技术

3WSF-200型水田风送低量喷杆喷雾机

航空喷雾-低空航空高效施药技术与机具

1)3WDLS-120型植保动力伞

低空航空高效施药技术与机具

植保动力伞水田作业植保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