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一个性质:两个时期:两个矛盾:两大任务:两大主题:四条线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清政府(1840-1911)→南京临时政府(1912)→北洋军阀(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近代化史。侵略史——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断寻找救国救民道路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交织并行抗争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目录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三、思想解放潮流
复习备考需要关注的核心概念: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责任内阁、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北洋军阀统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国民大革命、国民政府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一、背景(一)英国: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工业革命,国家实力快速上升;2.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3.对外政策:开拓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根本原因)(二)中国:1.经济方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2.政治方面: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阶级矛盾尖锐。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沉醉天朝上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二、过程1.时间:1840.6至1842.8,广州→南京,三元里抗英斗争。2.结果: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三、《南京条约》1842年1.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2.1843年,英法等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居住租地权、军舰巡查权,传教权。鸦片战争四、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民族危机严重。(3)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4)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西方学者曾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对英国政府来说,除了保护鸦片走私,这场战争的更深层次意图是()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对己有利的贸易关系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使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C1.(2018·天津高考)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A直接原因:禁烟国际背景:19C上半期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3.(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A4.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
D.《南京条约》的签订D5.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A
概念辨析——买办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在华洋行雇用中国人做他们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被称之为“买办”。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
买办阶级出现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后,是联系中国与外国商人之间的桥梁,是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本国人民的工具和奴才,买办的实质是外国侵略中国经济的工具,阻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南京条约》反映出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6.《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B咸丰皇帝宁愿以免除关税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时人认为划定租界,可防范夷人,对中国的扰乱可以减少;耆英(清朝谈判大臣)认为领事裁判权的订立,有“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的好处。清政府称《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以为这是他们的外交成功。7.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这说明当时()
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
B.英军熟悉中国国情
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
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A8.《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达反映了清朝政府精英()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华夷之辨观念存在C.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固守闭关锁国政策B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以文明礼义为标准区辨华夏与蛮夷,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看待周围世界,以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文物制度、礼仪典章无与伦比,周围诸族则是偏处化外,须对“天朝上国”输诚向化的蛮夷。9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指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B.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C.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D.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A10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反映了()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B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圆明园风光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为了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二、过程1.时间: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促进外交近代化,标志着清政府外交半殖民地化),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允许外国舰船到长江口岸。3.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美俄趁火打劫,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圆明园风光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影响1.中国失去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人民反抗。3.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4.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派兴起。5.官僚士大夫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6.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圆明园遗址1858《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十口通商;3.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4.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航行;5.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200万两。1860《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沿江并深入内地。文化侵略《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1.(2012·北京高考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3.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訢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C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派兴起。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体西用思想兴起.外交:朝贡体系逐步被条约体系取代,外交逐步开始近代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朝贡体系:(1)含义: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周边邻国与中国形成以“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2)特点:“华夷观念”(3)影响:朝贡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不平等条约体系:(1)内涵: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2)特点: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3)影响:一方面加深民族危机;另一面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①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与世界经济的接轨;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③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宗主国:天下共主,册封、赏赐、保护、“戡乱”等。藩属国:称臣、贡赋等。主要藩属国:朝鲜、琉球、越南、泰国、缅甸等。宗主国:干涉内政、侵占领土、掠夺资源、文化渗透、控制外交等。殖民地:丧失一系列主权,沦为宗主国的工具和附庸。宗藩体系殖民体系VS外交逐步近代化14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由此,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这说明当时()A.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C.中外之间完全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D.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15.(2014·天津高考·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CB太平天国王府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到1864年)一、背景1.鸦片走私激增,白银加速外流,银价激涨。2.洋货涌入东南各省,冲击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3.巨额战争赔款,百姓赋税沉重,土地兼并,吏治腐败。4.自然灾害严重,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5.农民暴动,此起彼伏。6.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16.(2015·重庆高考·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D17.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B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18.(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19.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
)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C拜上帝教与基督教D
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只是杂糅了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的思想武器,其目的只是宣传和发动起义群众,只是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到1864年)二、过程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太平天
国运动兴起1851年9月,永安封王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与
清廷对峙。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金田永安天京武昌天津长沙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天京变乱1851185318561857-1864
达到全盛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北伐西征永安建制
北伐西征花县后期防御
20.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
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B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的态度21.2018·海南高考·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A
22晚清有一则轶事:太平军的某次军事行动产生了爆炸性的国际影响,照英国驻上海领事的说法,清王朝的灭亡,看似就是分分钟的事。每次咸丰召集群臣开会,刚说了形势严峻,朝堂上便哭声震天。“太平军的某次军事行动”应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
D.西征C北伐东征西征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时间名称经过目的意义1853年推翻清朝统治打到天津郊区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创造条件1853年巩固天京大本营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1856年
解除天京之围(军事达到全盛时期)北伐东征(天京保卫战)西征
23.(2009·江苏单科·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
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
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
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24.(2012·重庆高考卷·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列强的态度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有一个新的地方在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但这是外因,失败的根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AC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到1864年)三、革命纲领(一)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2.评价:(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是空想,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本无法实现。26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和江苏的太平军颁布告示:“今凡有田者,得自征半年租”“业主租收五成”。在这种情况下,地主收租“如乞丐”,细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全家避出”。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触动了封建的生产关系
B.具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C.解决了衣民的土地问题
D.贯彻了《天朝田亩制度》A《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5《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D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到1864年)三、革命纲领(二)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1.内容:学习西方,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设新式学堂、福利机构。2.评价: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迫于形势,未能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经济主张的区别27《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该措施有利于()A.保护民族工业
B.完善圣库制度
C.促进商品流通
D.打击富商巨贾C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有利于商品流通,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8.“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这最有可能评价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变法通议》B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到1864年)四、影响1.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2.扫荡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3.同时打击了外国侵略者。4.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追求。5.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五、启示说明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由于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革命走向成功。主观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2.领导阶层学识与才略有限。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糜烂腐化,又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3.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4.文化上对传统文化粗暴的态度,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违背人性的措施,例如在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民心。5.外交失策:未积极争取外援,清政府因与西方列强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获得支持。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上:农民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理论做指导,多用迷信和宗教思想做宣传和组织群众4.组织上:农民带有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29(2015·江苏高考·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30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保举名额和官职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政府不断放觉限制,使得各地督扫无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地方军事集团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A.清政府开始出现统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BA31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李鸿章发现太平军“猛不可当”的原因是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他还将中西方军事进行比较,认识到了中国的武器,军队与西方的差距。由此可以推知
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
C.洋务运动开展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32.(2015·北京高考·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B太平天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33.太平天国对旧的文风加以改革,要求“要实叙其事”,“语文确凿”,一切奏章文谕“更当朴实明晓”,反对拘泥于“八股六韵”和“空言无补”的时文;提倡“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的朴实通俗的新文风。据此推断太平天国时期A.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
B.实为提倡白话文的先声C.仍然采用森严的等级制度
D.彻底否定传统儒家学说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B1.根据材料一、二,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思考毛泽东为何肯定太平天国运动?34材料一“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这个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
材料三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索真理的先进人物。——毛泽东材料三结合《资政新篇》可知当时太平天国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和传播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于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推动作用,因而肯定太平天国。变化:从赞扬到否定。原因:是由于马克思所持的立场不同,即材料一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剥削压迫和民族抗争、反侵略反殖民的情感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材料二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立场上,客观地总结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否定太平天国。甲午中日战争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一、背景1.日本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加紧对外扩张侵略。2.朝鲜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给日本可乘之机。二、过程1.开始:1894年7月,日本在丰岛袭击清军2.结束: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51866~1873年,日本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为2%,美国为5%,德国为3.8%。此时期促使日本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殖产兴业”的实施B.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C.“文明开化”的推行D.近代天皇体制正式确立36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柏林会议()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B.加剧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C.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说明非洲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A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A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三、《马关条约》1.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2)赔款二亿两白银。(3)开放重庆等四个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免收内地税。对日本①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③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加紧侵略扩张。对中国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清政府:军事改革自救;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对世界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对朝鲜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的深远影响38.(2016·上海单科·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D37.(2014·山东文综·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D
反割台斗争和三国干涉还辽
铁路修筑权〖知识解读〗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西方列强掀起了一波在中国获取利益的浪潮。其中,西方列强最为迫切的愿望就是从中国取得铁路的直接修筑权。铁路修到哪,哪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知识解读〗中国被迫与日本《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德国、沙俄和法国从本国利益出发,联合向日本发起外交干涉,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随后,德国以迫日还辽有功,于1898年强行占领了胶州湾。德国占领了胶州湾后,立即启动了胶济铁路的建设,“盖我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胶济铁路建成后,德国一方面通过铁路向中国市场倾销货物,打压民族产业;另一方面又以“迂路以就矿”之计,占领了山东优良矿区,随意挖掘矿产资源。易错角度1近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39.据统计,1840-1870年西方列强在华设立的企业共7家,资本总额约为180万元。1871-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设立的企业共16家,资本总额约为480万元。而在1895-1913年西方列强在华设立的企业共136家,资本总额约为1亿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炜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这表明鸦片战争后()A.列强不断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力度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列强资本输出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A
【易错点拨】《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这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的开端,这一时期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之民族觉醒40.John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l902年至l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C.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D.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在外交中注意维护主权41.《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到:“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B.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C.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D.甲午战争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AA甲午战后大事记(截止到1900年)●1895年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1895年5月—10月,邱逢甲、徐骧领导的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多次重挫日本占领军。●1895年,清政府先后派胡熵棻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1898年6月—10月,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维新变法运动。●1898—1900年,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列强以沉重打击。●1899年,江苏南通人张謇放弃科举功名,创办大生纱厂,力求“实业救国”。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清政府: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实业派:实业救国农民阶级:义和团甲午中日战争之民族探索42(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2分)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43(2016年全国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马关条约》后清政府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1.消极方面(1)是中国战败的产物,反映了列强的侵略要求。(2)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3)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据点,中国原料被大量掠夺,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破产。2.积极方面(1)通商口岸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合点,便利西方思想文化与科技的传入,从而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文明。(2)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等,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便利了中国学习外国长处和引进技术。(4)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产生了影响。
补充: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庚子事变)一、背景:(一)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高涨2.过程:1900年形成高潮,口号“扶清灭洋”(二)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二、过程: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掠三、《辛丑条约》19011.内容: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庚子事变)四、影响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列强控制中国税收、清朝腹地,使馆界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通过外交途径控制清政府。43.(2011·全国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抓关键:表明东南地方政府并未追随中央政府向列强宣战,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拓展: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44.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在评价晚清时期的中国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以下各项最符合这一判断的是()A.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B.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B
据材料“低到只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1.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完全被列强控制,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在一起,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归纳一:对近代列强侵华原因的基本认识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列强对中国历次侵略的原因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鸦片战争世界市场初成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革资本输出甲午中日世界市场终成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转嫁危机日本侵华二次世界大战结论: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二战结束后美国膨胀全球扩张扶蒋反共世界两极格局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性(扩张性、掠夺性)决定的;归纳二: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和手段(1)政治上:侵占领土、破坏主权、干涉革命、扶植代理人、直接殖民统治;(2)经济上:勒索赔款、商品输出、资本输出;(3)文化上:宗教侵略、奴化教育;(4)军事上:通过武装侵略迫使清朝签署不平等条约。归纳三: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9世纪40—60年代:(1)侵略国家: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2)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侵略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侵略国家:英、法、日、美、俄、德、意;(2)侵略范围:向中国内地扩展;(3)侵略方式:在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由“中外友好”到瓜分中国再到“以华制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毁坏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角度一: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作用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深(列强侵华史)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华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归纳四: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影响2.角度二: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建设性作用45.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C政治: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近代化
的进程经济:加速自然经济解体,促进近
代民族工业兴起思想: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西方民
主思想的传播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
近代化认识: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中
国社会的近代化侵华战争侵华原因条约影响政治经济其他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战1856-1860甲午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1900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侵略史)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垄断资义发展需要“大陆政策”镇压反抗维护在华利益领土和主权完整遭破坏瓜分中国狂潮“洋人的朝廷”自然经济解体卷入世界市场侵略深入内地洋务运动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新思潮的兴起近代化起步民族觉醒救国运动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主流辛亥革命——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民主政治是一种源於西方,与专制相对的政治体系,其理念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接受人民的委任,政府的经济来源於人民,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服务於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国家政治,国家权力的来源即全体人民,人民并不是被国家统治的对象,而是统治国家的主人。
民主民主的内涵?政治平等
全民主权全民商议多数统治
民主政治的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共和
共和有两个层面意思:一是,指的是不同的政治机构间的各安其分、和谐共处,它包括政治体系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主要部门;二是,指的是不同政治群体和政治力量,如政党、区域、民族,乃至国家之间在宪法、法律和国际法基础上各安其分的过程和状态。宪政共和:就现代民主政治而言,共和是在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现代政治理念基础上的共和,在法治国家就表现为宪政,也以称之为“宪政共和”。
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共和、民主、宪政三位一体的。民主解决授权问题,共和解决执政问题,宪政则解决限政问题。没有共和,民主就会变成多数暴政;没有民主,共和就会变成寡头政治;而没有宪政,他们都会变成无法无天。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关于民主和共和概念升华“民主”推崇多数政治,“共和”偏爱多元治理。“民主”强调人民主权,“共和”主张分权制衡。“民主”持守平民立场,“共和”内含精英情结。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1.政治上
:(1)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民族危机加重(2)清末自救:1901年清末新政与1905年预备立宪的失败
3.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
传播4.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
建立(中国同盟会)5.军事上:同盟会组织了许多武装
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4.27浙皖起义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
地区兵力空虚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一、背景1901年清末新政
新政措施:经济:奖励实业,颁布《商律》,设商会,办大清银行;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洋操,新式枪炮;举办警政;文化:废科举、办新式学校,推行新学制。客观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新式军队的发展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镇压革命)客观上,“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军事近代化、教育近代化、法律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等等结果:失败。失败原因: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
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影响: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1901年清末新政45.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三个省会城市“自开商埠”。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今潍坊)、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人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B46.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C【易错点拨】清末新政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但其编练的新军后来成为辛亥車命的主要力量;很多被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宣扬革命思想;奖励实业的措施有利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1905年预备立宪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慈禧太后于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清政府于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谘议局清政府不得已将预备立宪期9年改为5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皇族宗室)
内阁协理大臣
那桐(满族)徐世昌(汉)民政部大臣善耆(皇族宗室)
度支部大臣载泽(皇族宗室)
海军部大臣载洵(皇族宗室)
农工商部大臣溥伦(皇族宗室)
理藩部大臣寿耆(皇族宗室)
陆军部大臣荫昌(满族)法部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宗室)外务部大臣梁敦彦(汉)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汉)1911年责任内阁名单实质:一场骗局!“事实上,按照这个大纲,君主总揽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的大权......其权利至高无上,较之专制主义君主的权力并无差别。”——《辛亥革命史话》47(2022·广东·模拟预测)晚清绅商向来主张由上而下的立宪,反对激烈革命。武昌起义后,长沙新军响应,“各商民人等,欢迎义师……绅学各界人等前往投效者,络绎不绝”。在起义各省,绅商都不同程度地协助了反清的“独立”运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三民主义得到社会各界认同 B.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民众C.革命党人政治势力迅速壮大 D.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
D48(2017·海南高考·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辛亥革命二、同盟会的成立1.时地人:1905,东京,孙中山。2.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3.机关刊物:《民报》4.同盟会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兴中会的创立(1894年)
①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③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①概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②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兴中会与同盟会A.有正规的统一政党领导B.有明确的革命纲领C.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兴起49(2014·上海高考·2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B.《国闻报》C.《申报》D.《民报》D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的“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50(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B51(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传统伦理观念崩溃 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三、过程1911.10.10,武昌起义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十几个省脱离清廷,但是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埋下隐患。1912年1月1日(民国n=1911+n),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总统,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1912年2月12日,清朝覆灭。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五族共和52.政治口号是政党、阶级等为实现政治目标提出的带纲领性、鼓动性的政治旗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旨在A.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突出清朝政权已土崩瓦解C.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强调中华民族的一致对外A1912--1928时期的国旗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进程1927--1949时期的国旗53.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这说明了
A.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
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
D.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A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原则: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2)意义:民众获得一些民主权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的结束,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55.(2015·海南高考·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54.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脱离群众无法获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权威DA五、影响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2.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封建主义。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4.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5.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一般情况下是指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从经济根源上看,就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袁世凯反革命的两面手段表现: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一个成熟的政党的领导;没有放手发动群众;没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56.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
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
治上不成熟。辛亥革命的败因57.(2015·浙江高考·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58.下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儿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
B.清政府大力宣扬宪政的思想C.辛亥革命推动自由观念传播
D.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BD59.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B.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意义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B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一)背景:1.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2.导火线:巴黎和会,山东被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二)过程1.时地人:1919.5.4,北京,学生。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3.6月,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列强制定的合约。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基本概况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星期日)下午,北京的十几个学校的几千学生集会在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白旗,写着“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日本人之孝子贤孙四大金刚三上将”等等字样。……这是“五四”那天的经过。(那时我在上海,以上的记载是根据《每周评论》第二十一期的材料)……六月四日上海、天津得着北京大拘捕学生的电报,各地人民很愤激,学生都罢课了。上海商人一致宣布罢市三天。天津商人也宣布罢市了。上海罢市罢工消息传到北京,政府才惊慌了。五日下午,北河沿的军队悄悄的撤退了,二十个帐棚也撤掉了。(以上记载参用《每周评论》第二十五期的记事)。——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记载,记载于《中国文化的展望》(三)五四运动的性质与深远影响性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思想文化: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政党建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沙发合同范例写
- 发票入账合同范例
- 货车出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及改造施工合同3篇
- 物业直营装修合同范例
- 独立基础施工合同范例
- 车子融资合同范例
- 2024年标准版职工安全防护合同样本一
- 2024年度食品原材料市场分析报告与采购策略合同3篇
- 2024年度货运代理与货物标签印刷服务合同3篇
- 【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探究11000字(论文)】
- 六年级趣味数学思维拓展题50道及答案
-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职责
-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 中央空调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股权激励对赌协议范本
- 银行保安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