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与新闻法(济南大学法学院)_第1页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济南大学法学院)_第2页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济南大学法学院)_第3页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济南大学法学院)_第4页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济南大学法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主讲人:

杨士林,法学院教授、博士Sl_yangsl@刘康磊,法学院教师、博士Sl_liukl@课程目的当代社会,新闻自由作为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得到普遍的法律保护;但是,各国公众对于新闻和大众传播伦理道德的现状多有不满,甚至谴责、控诉,这是一个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悖论。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媒体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伦理道德及法律规范,了解媒体领域里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冲突与选择,加深学生对新闻媒体伦理道德和新闻法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与思考,培养学生系统分析新闻传播伦理道德和新闻媒体法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挑战,避免和防范各种风险。时间:1-17周,共34学时;考核办法:80%:书面考试;20%课题作业、出勤等基本阅读书目: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魏永征:《大众传播法学》,法律出版社陈绚:《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陈绚:《大众传播法规案例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罗彬:《新闻伦理与法规》,北师大出版社;教学大纲第一讲新闻道德与新闻法概述第二讲新闻媒介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则第三讲新闻法概述第四讲宪法与表达自由第五讲政务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第六讲大众传播与司法公正第七讲淫秽、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的传播限制第八讲大众传播与人格权第九讲大众传播商业信息规范第十讲大众传播与著作权第十一讲大众传播法律管理制度

第一讲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概论

一、新闻道德概述新闻道德,在有的著作中往往被称之为新闻伦理。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有人把其称为“怎样做人”的学问。伦理与道德可以视为同义词。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的学说。(一)道德的涵义及特点涵义: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特点:第一,其实施主要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第二,道德的内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第三,就其调整范围而言,可分为社会的普通道德和职业道德。社会的普通道德是调整所有生活成员人际关系的道德,这种道德又可分为公德和私德。职业道德是调整特定职业内部人际关系以及职业所及的外部人际关系的道德。这种道德表现出对一定职业的特别要求。如医生、律师、新闻工作者等;(二)新闻道德1.涵义:也即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从事采访、编辑、出版、播出、经营等信息传播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2.特点:(1)其规范作用的发挥往往“由内及外”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体系。

(2)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对象是新闻报道行为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案例:“每天1.6元,男人疯狂女人欢呼”,看到这个标题,有读者以为是街头小广告,可是细细翻阅发现,这不是小广告,而是山西一份“正牌”晚报的广告版(2009.5.12第25版)。同期第31版广告的标题是:“惊!老公的”她“竟成了我的密友”,这里的“她”不过是产品“果蔬瘦”,并声称“瘦几斤,你说了算!”。(3)从发展的历史看,新闻道德产生的时间晚,但发展的速度快。新闻作为一种专门采集、整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特殊职业,它的出现不过400多年,而中国新闻业的产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新闻道德还相当年轻。(4)从地域和形式上看,新闻道德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和重视,而且大多制定了成文的道德准则。

从19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很多国家陆陆续续制定出了明文的新闻道德规范。如美国的《记者守则》;日本的《新闻伦理纲领》;英国的《英国报人道德规则》;中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等。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加拿大、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的新闻道德准则。不仅许多国家有自己的新闻道德规范,而且,联合国1954年还制定了《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记者行为原则宣言》等全球性的新闻道德准则。这样受到关注和重视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其他行业是不多见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由新闻职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像新闻这样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及人民的福祉有这么大的影响,也没有哪一种职业的道德状况对职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着如此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现代社会,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新闻职业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职业。因此,新闻道德的建设不得不引起全社会和职业自身的高度重视。具体而言,是由于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责任,为此,其职业道德才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政治的功能:媒体记者往往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也往往被称为“第四权力、社会公器”,党和政府的“喉舌”等。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森(ThomasJefferson)在1787年说:“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首要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的话,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所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都有着不约而同的职责:让公民了解情况,负责人地提供准确公正的信息。在民主社会中,新闻工作者的这个主要角色,经年累月,始终不变。设在美国的热心记者委员会(CommitteeofConcernedJounalists)在20世纪末曾经对新闻工作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新闻职业性质的看法。调查显示的共识是:“新闻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公民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社会中进行生活并发挥作用。”充当监督人监视政治、政府以及司法部门的活动。新闻媒体可以保持民主政体的生命力,因为它让没有声音的人发出声音,使占统治地位的多数无法践踏少数人的权利。在19世纪,美国作家和幽默家芬利·彼得·邓恩(FinleyPeterDunne)曾经说,记者的工作就是“让痛苦的人过好,让好过的人痛苦。”(5)从受传统道德的影响看,新闻道德受“史德”的影响最深。虽然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但职业道德之间又是可以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这不仅是因为所有职业道德都与社会公德有关,诸如“官德”、“师德”、“医德”、“商德”、“艺德”等职业道德。但是,新闻道德,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与传统的“史家精神”或称为“史德”的关系最为密切,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蕴有天然的血缘。报纸应当对历史负责;独立办报,不畏强权,注重言论。二、新闻法(Presslaw)(一)涵义:又叫大众传播法(masscommunicationact)、媒介法(medialaw)、传播法(communiationlaw)等主要是指调整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在采集、传播、出版以及交流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主要调整下列社会关系:(1)新闻传播媒介与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2)新闻传播媒介在创设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诸如新闻媒介的设立条件、程序及活动原则等;(3)新闻传播媒介与从业者、作者之间的关系;(4)新闻传播媒介与报道对象之间的关系等。(5)新闻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三、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之间的关系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两大行为规范,法律依赖于伦理道德的支持,而伦理道德以法律规范为后盾,二者相辅相成。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两大学科。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三点:1.道德优先于法律,道德的底线是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道德比法律悠久得多,法律来源于道德,新闻法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新闻自由”,最初就是作为一种道德诉求提出来的。在米尔顿那篇经典性的演说(Aspeechforthelibertyofunlicensedprinting)中,充满着对人类理性和良知的敬重,而“新闻自由”成为一条法律规范那是一、二百年之后的事,此后它仍然是新闻道德的一条重要原则。2.道德与法律是两个不同范畴,道德是一种自律性规范,而法律则是一种他律性规范。如新闻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要求有很多,如真实性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等,属于道德问题;而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诽谤、侵犯隐私、剽窃甚至泄露国家机密等,实际上已经构成违法。一张争议照片:饥饿的苏丹(TheStarvingSudan)南非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奖。救死扶伤与本职工作的矛盾1993年3月,卡特到苏丹南部采访。在阿约德村附近,柔和而高亢的呜咽声将卡特带到一名骨瘦如柴的苏丹女童身边。女童在挣扎着走向一个食物供应站时停下来歇息,这时一只秃鹰飞到她的附近。卡特说,他等待了近20分钟左右,期待秃鹰振翅飞离。它没有飞走。他拍下了这个令人难以释怀的场面,然后,将秃鹰撵走。照片卖个了《纽约时报》,并在3月26日首次刊登,一夜之间有数百名读者询问《纽约时报》那孩子是否还活着,迫使该报专门刊登一则编辑说明,称女童有足够的力气走避秃鹰,但最终命运不得而知。1994年4月2日,《纽约时报》给卡特打电话,告诉他获得了普利策特写摄影奖。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之后2个月(1994年7月27日),不到34岁的卡特留下7岁的女儿自杀了。卡特为何轻生?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他因内疚而轻生,是他作为摄影记者追求精彩镜头与社会公德之间产生尖锐冲突的结果。而他在遗言中说出了原因更复杂:“心情恶劣,没有电话-----,没有付房租的钱----钱!!我被鲜明的杀人、尸体、愤怒、痛苦、饥饿、受伤的儿童、快乐的疯子的记忆纠缠不休,总是警察、总是屠夫,如果运气不好,我去找----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毫无疑问,内疚是卡特自杀的原因之一。他拍下了一张传世之作,可是他由于被认为一味拍摄而没有施救而受到猛烈批评,有人称他为“在场的另一只秃鹰”。再如:成都公交车火灾2009年6月5日8时,成都北三环附近一辆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致使27人遇难72人受伤。公交车从冒烟到起火仅仅几分钟,事故附近有近30米长带血的脚印。成都市动物园一名妇女曾经多次提醒司机冒烟,遭到119责骂。事故系有人携带汽油上车引起的。有网友拍摄了时长2多种、女性哭声撕心裂肺的公交燃烧视频,凤凰卫视6月7日播出后,女主播低声说了一句“太可怕了。”该网友因忙于拍摄而没有参与救人受到质疑和批评。上述拍客的行为无任何违法之处,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传统媒体难以捕捉的珍贵画面,但是灾难面前见死不救总是一个关系生命伦理道德的大问题,引发了许多争议。因此,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选择,才符合职业道德的准则,确实需要进行认真斟酌。3.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其核心是权利;而道德是以义务为核心。道德是扬善的,法律是惩恶的。由于道德是要求发扬善行,因此,它就是义务本位;由于法律的惩恶功能,因此,人们往往就会误认为它规定了人们的种种义务而对违反义务的行为进行惩罚。其实不然,法律首先是保护人们权利的,它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对侵犯人们权利的行为进行惩罚,任何法律制裁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是在于它要制裁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所以法律是权利本位,以权利为核心。案例《世界新闻报》被关闭传媒大亨默多克旗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newsoftheworld)陷入窃听丑闻。7月8日英国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英国最畅销的《世界新闻报》停刊。该报有168年的历史,2004年每日发行量高达320万份。该报的经营者为了获得独家消息,雇佣私人侦探采用非法手段窃取个人隐私,这种恶性竞争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公民的权利,而且也彻底颠覆了新闻职业道德伦理。英国议会于6日就此事展开紧急辩论,首先卡梅伦就此表示,电话窃听事件令人感到震惊和气愤,并称支持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展开独立调查。最终导致该报被迫关闭。第二讲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一、新闻职业及新闻职业道德概述(一)新闻职业的特征时效压力大传播迅速社会影响极为广泛美国一位政论家曾经这样写道:像1972年占据了世界上大多数报章头版的照片—一个赤身裸体、刚被美国凝固汽油炸弹喷烧的南越儿童,沿着公路跑向照相机。她张开双臂,痛得放声尖叫——在激起公众对战争的反感方面,很可能比一百个小时电视广播的暴行起作用得多。《战火中的女孩》(黄功吾,美籍越南人)。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年度最佳照片。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久战未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平民村庄狂轰滥炸,从天而降的凝固汽油炸弹迫使孩子们惊慌逃命,一个女孩被弹片击中,不得不扒掉燃烧的衣服。而孩子旁边是一群悠闲的美国士兵,仿佛这些孩子的哭喊根本穿不进他们的耳朵。黄功吾的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不久,美国宣布结束越南战争,人们说,这幅照片促使越南战争提前半年结束。《火从天降》当时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尼克松总统当时的幕僚霍德曼透露,当时尼克松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而照片上的小女孩潘金淑得以从灾难中幸存,成为证明这张照片真实性和越战惨绝人寰的历史证人。照片中的小姑娘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二)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新闻道德,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新闻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社会道德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对新闻传播活动还具有自身特殊的作用。作用表现在:1.有助于协调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柴静演讲(Mp4)(三)新闻职业道德的调整对象新闻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所述媒介的关系媒介与广告客户的关系二、新闻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新闻道德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社会时期由于新闻活动未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活动,为此,新闻道德也不可能形成。新闻道德是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交融在一起的。“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篇》“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篇》北宋末年,南宋民间盛行小报,对此当时文人的周麟之在《海陵集》中有这样的记载《论禁小报》,指责小报报道“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2、近代新闻活动时期随着报章杂志的产生,新闻业产生,一些文人志士对新闻职业道德展开了一些论述,开中国论述新闻职业道德之先河。但总起来说,这些论述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也不够深入。如《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创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言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其宗旨是:“变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政论家王韬。郑观应在《日报》一文中讲了报人应当清正廉洁的问题,“执笔者尤须毫无私曲,暗托者则婉谢之,纳贿者则崚拒之,胸中一尘不染。”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抨击了“闭门造车,信口以谈”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弊端。最早提出了新闻“喉舌”理论办报者须明办报之责任最先提出为报者须有史家之品格办报者须明办报之良法章太炎:新闻记者要有不侮鳏寡,不畏强权,卓厉敢死的硬骨头精神。记者要承担史官职责,忠于事实,直言无忌。“史家办报”的提法出自章太炎《史量才墓志铭》。史量才姓史,加之主张“以史自役”,因而章太炎将其办报方针称为“史家办报”。申报馆与史量才。总之,近代新闻活动时期,其新闻道德主要是以“史家办报”的思想为核心,强调新闻职业道德要对历史负责,不畏权势;同时,这一时期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注也称为新闻职业的诉求;对记者品行的要求往往重于对才艺的要求。3.现代新闻活动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是,把对新闻伦理道德的研究纳入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在部分著作中专门予以论述,并把新闻伦理道德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标志着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新闻学研究会”导师、著名记者邵飘萍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邵飘萍把“品性”作为记者工作的第一要素。“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他还引用孟子的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后,特别指出: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这个期间,报刊上还陆续发表了一些论述新闻职业道德的论文:如陈学昭的“记者的道德”张季鸾的“新闻记者根本的根本”范长江的“建立新闻记者的正确作风”等等。俞颂华的“论报业道德”等等。4.当代新闻活动时期新闻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已经开始形成和创立。1984年,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出版的《新闻简明词典》收入了“新闻伦理学”1995年周鸿书撰写的《新闻伦理学论纲》出版,填补了我国新闻伦理学专著的空白。各大学的新闻院系开设了新闻伦理道德课程,从80年代的专题讲授到90年代系统的讲授,从而结束了我国大学新闻院系未设这门课程的历史。(二)西方新闻自律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它律:实施管理的主体是新闻传媒之外的其他部门,如法制管理、行政管理。自律: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任何行业自律的核心内容都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与实行。西方国家新闻自律观念从19世纪上半叶起开始萌芽,其主要标志是出现了一些有见识的报业主为其报馆制定办报宗旨、方针与守则。如1841年《纽约时报论坛》在创刊词中宣称:“它将努力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他们社会和政治的权益;它将摒弃许多报章的不道德、下流的警察局新闻、广告和一些其他材料。我们将尽心尽力地把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教养的人们嘉许的受欢迎的家庭常客。”早期的新闻自律的观念起源于报人的社会责任感。新闻自律在西方逐渐被当作维护新闻自由,防止政府干预的途径。随着西方新闻自律思想的萌芽,西方职业道德建设也于19世纪70年代起步。如1874年瑞典时事评论家俱乐部成立,其成员由各报社社长、主笔或主编,其目的在于建立新闻传媒业的业务和道德方面的职业标准,定期检查各报社的执业情况,避免传媒内部腐化或受外界攻击,以维护新闻业的尊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产领域里产生了“社会责任的要求”,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要求。社会责任论对新闻媒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包括:(1)新闻媒介应当提供真实的、综合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报道,清楚说明事件的意义及其来龙去脉;(2)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新闻媒介也应负责陈述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4)新闻业应使人们充分获得当天的信息等等。社会责任论为西方新闻自律提供了理论基础,使西方新闻自律思想由分散、不系统上升到系统的新闻自律理论。新闻自律制度形成的标志:1954年联合国颁布了《国际新闻道德信条》序言:新闻及出版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是《联合国宪章》及《世界人权宣言》中所尊崇与宣示的所有自由权利的试金石,因此,和平的增进与维护,必须靠新闻及出版。当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经常自动努力保持最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履行道德义务、忠于事实,以及在报道、说明和解释事实中追求真理时,这项自由将获得更好的保障。因此,这一国际道德信条,对所有从事新闻及消息采访、传递、发行和评论的人,以及对从事文字、语言、或任何其他表达方法,描述当前事件的人而言,可作为职业行为的标准。第一条:报业以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何曲解事实,也不能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第二条:职业行为的崇高标准,是要求献身于公共利益。谋求个人便利以争取任何有违大众福利的私利,不论所持何种理由,均与这种职业行为不相符合。

任意中伤、污蔑、诽谤和缺乏根据的指控,都是严重的职业罪恶;抄袭剽窃的行为亦然。对公众忠实,是优良新闻事业的基础。任何消息发表之后,如果发现严重错误,应立刻自动更正。谣言和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指明,并作正当的处理。

第三条:惟有符合职业原则和尊严的任务,才能指派给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以及参加新闻事业的经济与商业活动人员承担。发表任何消息或评论的人,应对其所发表的内容负完全责任——除非在发表时已明白否认这种责任。

个人的名誉应予以尊重,有关个人私生活的消息与评论,可能损及个人名誉时,并非有助于公共利益,而仅仅是迎合公众好奇心理者,则不应该发表。如果对个人的名誉或道德人格提出指控时,应当给予答辩的机会。

关于消息来源,应慎重处理。对暗中透露的事件,应当保守职业秘密;这项特权经常可在法律的范围内,作最大限度的运用。第四条:描述及评论另外一个国家事件的人,有责任获得有关这个国家的必需知识,确保自己作出正确公正的报道和评论。

第五条:本道德信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对新闻职业道德忠实遵守的责任落到从事新闻事业身上,而不是由任何政府承担。因此,本道德信条的任何内容,均不得解释为政府可以任何方式加以干涉,并强制新闻界遵守其中所列举道德义务的理由。新闻评议机制的发展:新闻业评议会:行业自律的监督和仲裁机构,主要处理行业内部和新闻界与社会间的新闻纠纷。新闻业评议会这种自律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是西方新闻自律制度形成的重要一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界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同新闻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新闻自律制度的重要意义:是新闻业职业化建设中的里程碑,是现代新闻事业作为严格意义的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参见《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三、新闻职业应当遵循的道德规则(一)客观公正,也即新闻真实真实性是判断真正新闻的准绳。新闻必须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共同要求,也是新闻传播效果的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非真实新闻的表现:1.假新闻、失实新闻假新闻是指以虚构出的新闻事实为本源的“新闻”,不能归属于“新闻”的范畴。不论是按照一般的社会道德规则衡量,还是按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来评价,虚构新闻事实都是不道德的。失实新闻,在性质上属于新闻的范畴,它是对一定新闻事实的“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假新闻是失实新闻的极端形式。2011年度十大假新闻事例:CCTV年度十大新闻图片铜奖藏羚羊过桥照片造假刘为强,《大庆晚报》摄影部副主任说:图片中的藏羚羊是真的,桥也是真的,但瞬间不是那么好赶。他坦承,照片确实是PS的。刘为强说,这张照片拍摄于2006年,一直作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宣传画、明信片素材出现。后来,由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将照片提供给《中国环境报》发表后,被中央电视台发现,入选“2006年度CCTV年度新闻记忆年度新闻图片”,并获得铜奖称呼。转载虚假新闻也属于虚假新闻转载作品是指新闻单位对已经在其他新闻媒介和出版物上刊登的作品,再次予以刊登的行为,包括全部转载和部分转载。第一,署名转载: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而且还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和鼓励,鼓励信息传播与交流,出现失实的,则视主观过错情况而定。(1)转载新闻作品应当尊重原作品的完整性,不得擅自修改;(2)主观无过错。1999年新闻出版署《关于刊载失实虚假新闻的处理办法》:“如果刊发了失实报道,应当在最近一期报刊上刊登更正”。及时更正可以视为无过错,但拒绝更正就是有主观过错,主观上有过错,应当承担责任。(3)主观有过错。对转载的新闻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或发现失实后没有及时发表更正,或者明知有失实嫌疑依然转载的。第二,无署名转载,属于剽窃,是严重的侵权行为。失实后应当推定为原作者,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侵犯著作权的,要追究其侵犯著作权的责任。《著作权法》:“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稿酬。”若未注明来源,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权利:(1)应当承担侵犯著作权的责任;(2)侵犯当事人人格权的,应当推定为原始作品,并承担与原始作品同等的责任。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应当承担与原始媒体同样的法律责任。2、新闻失实与记者对事实性质的判断2011年1月6日的北京青年报的一个标题:“国际航班上纵火自杀,男子涉嫌放火罪被批捕”;在看同一天的京华时报的标题:“轻生男子国际航班上纵火被捕”。这个男子涉嫌飞机上纵火被捕,这是基本事实。然而,还没有审判,传媒怎么可以确定他就是因为“轻生”、“自杀”而纵火的?这个事情一旦由媒体“命名”,就会迅速传播,即使后来确认不是这样,扭转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识,也颇为困难,这是由首因效应造成的。而同日,新京报关于“纵火”一稿的主标题设计的较为规范:“男子飞机上纵火被批捕”。报道不要轻易地对事实的性质下结论,这是记者编辑具有新闻职业素养的表现。从职业角度看,记者错误判断的原因:没有从传媒的职业视角出发,而是从一方的消息来源视角出发去认知事实,使得记者错误地认为一方消息来源的事实就是事实本身。没有按照平衡报道的职业理念和方法去报道事实,仅呈现出争议一方提供的信息。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力量的较量,新闻职业道德往往也是最先被放弃的。除了管理松弛、传媒内部自律缺失、教育的欠缺之外,在深层次认识上,新闻真实并没有成为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一个被充分尊重和认可的准则。因为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事实本身的看重,远不如对事实“意义”的看重,我们对遵守职业规范的热情,远不及“满足宣传需要”热情。尽管“事实”、“真实”、“真相”这些词被抬得很高,但往往在现实中抵不过“用事实说话”、“事实的意义”、“事实的价值”等重要。麻烦还在于“意义”层面的判断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尤其是当涉及传播者的主观动机和意愿的时候,更无从判断。价值判断凌驾于事实判断之上,这似乎是新闻实践中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3、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特别是在报道冲突事件中,传媒一定要站在第三者立场,不要站在冲突的某一方来报道事实,即使这样你觉得很正义。这是职业道德不允许的,从传媒自我保护角度,也不宜这样做。(二)人文关怀:新闻传播的核心准则(一)内涵坚持理性、反对迷信、盲从和认识领域的强制服从。坚持人际间的平等、自由原则;高扬人的价值,善待自我;对媒介来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价值取向。《挟尸要价》(张轶)摄《挟尸要价》华商报首发,汉江商报摄影记者张轶照片素材来源于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大学学生何东旭、方超、陈及时为救助溺水儿童牺牲,而打捞公司大佬尸体时竟然漫要天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2010年,《挟尸要价》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奖“金镜奖”。而照片的获奖,引来一片质疑之声。8月23日上午,人民摄影“金镜奖”评委会对图片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调查结论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挟尸要价”的公开发表和评奖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揭露“挟尸要价”,通过其他方式或者对照片中的死者部位进行遮掩,是可以达到目的的,这张照片当时就不应该不做处理就公开发表,更不宜一年之后被评为中国摄影最高奖。记者揭露事实真相的行为应该以其他方式给予奖励。世界各地的新闻界同行,对于刊登死难者照片,一向有着严格的自律,即尽量避免图片上出现清晰的死尸形象。BBC的自律文件指出:“使用可以确认身份的不幸者照片的任何提议,必须提交高级编辑或独立组稿编辑。”“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在痛苦和受难的景象上拖延时间,应该把镜头从受害者身上挪开以显示尊重。如果不得不在受害者亲属接触之前就把死者或者伤者清晰可辨的照片发表出来,那么,我们需要对可能由此引起的痛苦格外谨慎小心。”台湾一份媒体自律文件也写道:“报道死亡新闻,应避免播出死尸画面。”一位美国记者写道:“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考虑,或者应当考虑,是否仅因为这些照片具有新闻价值就应该采用它们?刊登这些照片会不会在受害者极度悲痛的时刻严重侵蚀他们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权利?这样的照片会不会使遇难者的家属对悲惨情景永留记忆,日夜不宁?倘若如此,这类照片的新闻性还值不值得利用?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死亡约3000人,但至今我们没有看到过一张内含有逝者清晰形象的新闻照片,而公众点燃烛光静静祈祷的画面却比比皆是。新闻中没有遗体和流血,黑暗中摇曳的烛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尊严。2.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的误区受众本位或者唯受众喜好是从;庸俗化肤浅的情感而非理性的思考3、人文关怀的原则谨记“减少伤害”原则尊重隐私,远离“示众”同情与怜悯,拒绝语言暴力。三、新闻传播道德失范(一)界定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的道德规则和价值不能对社会生活发生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道德失范的原因常常在于社会急剧变革或者转型的产物,表现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二)道德失范的表现1.有偿新闻某些企业公司向记者行贿、利用媒体作宣传;某些地方和单位领导花钱让媒体宣传自己;某些明星大腕花钱让媒体为自己造势;某些客户送钱或通过其他利益给媒体从业人员买新闻;某些媒体向客户兜售版面和播映时间,索取报酬,甚至勒索。有偿新闻的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买卖,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2.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所谓社会公器(publicinstrument)是指社会系统中以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的组织形态、规则、机制和制度,具有公共性和工具性双重属性,公共性是其根本属性。社会公器具有批判的公共性、公开性、多元性等特点。新闻媒介通过持续的信息传播,实现现有社会秩序的维持和公共利益的保护,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社会公器成为私人表达空间表现为:情绪化的个人偏见;娱乐化的个人风格;轻浮化的个人形象;3.传媒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政治歧视种族歧视群体歧视;如在各种新闻报道中称进城务工农民为“乡下人”、打工妹、闲杂人员、三无人员等,都体现了对这类群体的偏见与歧视。所有歧视的共同表现是:不能平等对待分布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歧视弱势群体。4.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者诸多媒体一哄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