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本理论知识_第1页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_第2页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_第3页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_第4页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安徽省税务干部学校宋上利2011.10税收基本理论知识税收内涵税收原则税收调控2第一章税收内涵身边的税收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税收的本质内涵税收定义与形式特征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3一、身边的税收“局外人”——税收与我息息相关

生产者,纳税人消费者,负税人公民,公共服务“局内人”——税收事业日新月异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税收调控备受关注纳税服务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深刻变革4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年度税收收入(亿元)增长率(%)年度税收收入(亿元)增长率(%)19945070.8——200320466.120.4119955973.717.81200425718.025.6619967050.618.03

200530865.820.0219978225.516.66200637636.321.9419989093.010.55200749449.331.39199910315.013.44200857861.817.01200012665.822.792009631049.06200115165.519.7420107739022.64200216996.612.07594年税改“大框架”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税负

——不动产营业税和个税、土地增值税67

2011年上半年,全省国税系统共组织国税收入632.4亿元,同比增长31.8%,增收138.7亿元。

2010年我省国税收入1030亿元,2011年计划增收12%。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增收国内增值税352.125.3%71.1国内消费税109.621.8%19.6企业所得税143.642.5%42.8存款利息所得税0.39—57.9%—0.53车辆购置税26.726.8%5.7合计632.431.8%138.78税收收入统计口径税收收入税务统计财政统计海关统计国内税收收入

海关代征增值税、消费税

关税、船舶吨税

耕地占用税、契税

税务部门办理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退税

财政部门办理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退税

出口退税

-9税收调控备受关注

税收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倾斜,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值税转型、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燃油税费改革,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值税“扩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个税、房产税改革,缓解收入分配矛盾。

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增加地方财力……10纳税服务全面提升

1993年税制改革会议首次提出“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

1997年把“优化服务”作为税收征管模式的基础

2001年《征管法》明确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义务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征管司内设立纳税服务处

2005年10月总局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2008年总局设立纳税服务司

2009年总局出台《全国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2010年提出纳税服务、税收征管是核心业务

——“明白税”、“公平税”、“便捷税”和“放心税”

1单位纳税服务=50单位监督打击

11纳税服务全面提升12366北京纳税服务中心今年运行

职责——服务北京、支撑全国完成北京市国、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发挥国家级中心的作用,承担起全国12366知识库运行维护、质量监控、需求调查、政策疑难解答等职能。编制160人,其中专家30%、管理人员占10%、坐席人员占60%。服务平台、宣传咨询、办税方式、权益维护、信用评价12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理念的提升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奠定了加强税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以税务局为中心——以纳税人为中心促进了新征管模式的形成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风险管理)推动了征管方式的变革和征管技术的飞跃唯收入论英雄——促进纳税遵从

深化了对征管目标的认识

13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方式的改进

业务重组,数据集中,同城办税,网上办税,团队评估征管制度的完善

税收征管法,税收管理员制度,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征管技术的升级

增值税防伪税控,金税三期(全国集中、网络发票)14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模式的探索一人统管征管查分离30字模式34字模式?

1988199720042012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工作

——税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15税收征管深刻变革

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单一经营—多种经营,经济主体相互渗透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扩张企业组织形式复杂化:总局直接管理的45家大企业分支机构达5万个;跨国、省经营以总分机构形式组成的企业集团已超过9.3万户。资本运作—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等

企业管理方式现代化:企业核算与税务处理日益电子化、专业化、团队化16税收征管深刻变革纳税人数量增加纳税人结构变化

——2009年2.3%的纳税人交纳了90%的税收

重点、非重点纳税人人均纳税1070万、2.8万元。

——2010年我省重点税源户9932户,占全部企业户6.4%

入库税款821.7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86%。2001年2010年增长纳税登记户(万户)1500.52622.275%税务干部(万人)74.775.51.07%税收管理员(万人)27.717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0]101号)——“再不转变税务管理方式,我们就管不住税源了。”□科学分类: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层级□信息支撑:数据仓库、搭建平台、研发工具□风险导向: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应对□运行机制:做实省局、做精市局、做专县局□理顺流程:受理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深化应用:强化分析、团队评估、集约稽查、优化服务□重组资源:重组机构、减少层级、调整职能□队伍建设:全员培训、提高培训、实战培训18新征管模式的初步设想:

以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为前提,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依托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

优化服务,加强评估,集约稽查,

依法征收。(8句话,57字)19二、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税

税取之于民,民以禾为兑20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建立了国家(政府),并且政府不直接拥有主要生产资料的历史阶段。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力建立21税收的发展税收雏形:夏(贡)、商(助)、周(彻)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税收产生的标志)唐朝前期:租庸调制(纳粟、纳绢、服役)唐朝中期: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夏秋两次)明朝嘉靖:一条鞭法(赋役合一,计亩征银)清朝:摊丁入亩(把丁银摊入地赋)近代税收:半殖民地专制社会税收2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新税制1958—1978年:简化税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税制改革(两步“利改税”)十四大(1992年):1994年全面税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新一轮税制改革

□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

□增值税转型□完善消费税

□综合分类个税改革□城镇建设税费改革□适时开征物业税□实现城乡税制统一23税收的发展税收发展方式(法制)自由纳贡—税收承诺—专制课征—立宪课税税收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简单直接税—间接税—所得税—所得税间接税并重2009年税收总量结构24三、税收的本质内涵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分配手段资源配置方式国家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经济、社会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服从关系法律平等地位25公共需要——公共产品(服务)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

整体不可分割性:共同消费、共同受益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人消费不妨碍他人消费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排除他人受益纯公共产品:国防、基础教育、政府管理等准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环境保护等26公共服务——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公民提供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基本民生——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科、教、文、卫、体公共设施——水、电、气、交通、通信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生产、交通安全公共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

——居民消费率下降27财政支出项目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28四、税收定义与形式特征税收定义

税收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征税的主体是国家税收分配的客体是国民收入征税凭借公共权力征税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形式特征——区别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强制性(公共权力、法律手段)无偿性(无偿征收,整体补偿)固定性(预定标准,非固定不变)29税收收入=总局发布收入+关税、耕地税、契税–出口退税

政府收入=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煤炭、电力、铁路等)

—专项收入(排污费、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罚没收入

—其他收入30国家预算体系预算收入支出公共财政税收民生、行政政府性基金基金、土地出让、彩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国有资本经营利润、股利、产权转让补充资本金等(2008)社会保障(险)保险缴费、财政安排社会保障(2010)各预算相对独立,可适当调剂31

——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32财政信息极不透明——《2011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

调查的113个信息项目,每年能获得的信息平均不到1/4,调查的26项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每年能获得的信息平均不到4%,而对人大的信息调查几乎一无所获。

省级财政透明度指数:新疆最高,安徽第13位,贵州最低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指数:安徽第13位省级行政收支透明度部门排名(共11个部门):

——前三:交通、工商、地税;后三:国税、人大、政协

省级政府各项基金透明度得分(满分100)

:政府基金20.8、社会保障基金25.1、国有企业基金16.333五、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基本任务——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体到税务部门,重点就是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税收征管模式是社会管理方式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具体体现,税收征管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税收服务社会管理及创新的成效。

34第二章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设计、实施税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原则发轫于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5公平、简便、节省

——《赋税论》和《政治算术》

(英)威廉·配第(1623—1687)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1723—1790)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

——《财政学》(德)瓦格纳(1835—1917)首次提出财政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提出税收公平原则(负担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发展了效率原则(国民经济、税务行政)稳定经济原则

——《通论》(英)凯恩斯(1883—1946)36税收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法治原则

37一、财政原则基本含义

——兼顾需要与可能,取之有度。收入充裕—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收入弹性—随财政需要和经济变化而变化收入适度—兼顾经济承受能力38收入充裕政府支出责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全国性混合产品的提供地方性混合产品的提供全国性自然垄断行业公共生产地方性自然垄断行业公共生产对地方财政的调控392009年中央政府新增支出(亿元)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0)公共投资5038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节能减排农民补贴200.4直补、农资、良种、农机具补贴改善民生1653.3三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科技创新1088.7技改贴息、淘汰落后产能、扶持小40收入充裕原则要求

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税制设计着眼于广开税源(复合税制)选择税种考虑课税对象能否提供丰裕税源制定优惠政策考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41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00多年前对房产征税,按大门的尺寸来征,门越大的征税越多。英国:100年前按照窗户的多少对房产征税。窗户越多,征税越重。埃及:首都开罗,对住房征税从建筑物封顶时开征,致使盖房时留着屋顶不封。丹麦:最近开征脂肪税,为限制国民的脂肪摄入量。

我国1988年开征筵席税,2008年宣布失效。42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

据悉今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已无悬念。

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增长,会产生三种可能:一是挤压居民收入,二是挤压企业积累,三是对两者形成共同挤压。

这些年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挤压了一些劳动者的报酬,使原本脆弱的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生产积累,影响了企业提高职工收入的能力,使职工收入的增长更加艰难。

43收入弹性

经济弹性(自然弹性)

——税收随国民收入增减而变化法律弹性(政策弹性)

——税收随税收政策调整而变化

一般来说,累进所得税具有双重弹性,消费品税较少具有法律弹性。44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ET=(△T/T)/(△GDP/GDP)ET=1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ET>

1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宏观税负上升ET<1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下降趋势宏观税负下降ET的合理区间是0.8—1.2ET越大并不意味宏观税负越高45年度△T/T(%)△Y/Y(%)ET年度△T/T(%)△Y/Y(%)

ET1994————

200320.4112.91.59199517.8126.10.68200425.6617.71.45199618.03

17.11.06200520.0214.51.38199716.6610.91.52200621.9418.11.21199810.556.91.53200731.3922.91.37199913.446.22.15200817.0118.10.94200022.7910.62.1420099.066.81.33200119.7410.51.88201022.6419.671.15200212.079.71.244647税收弹性的影响因素征管因素:清缴欠税、专项整治、信息管税政策因素:结构性减税、税制结构价格因素:当年价——报告期当年实际价格不变价——某一时期同类产品平均价格(增长速度)经济因素: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

48

GDP是一国(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总产出-中间产品价值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企业盈余作用:反映工具、政策依据、检验手段局限:不全面反映公共服务、经济质量、财富存量、就业、收入公平、社会福利、资源环境损失等

49进出口计算口径上存在差异GDP和各税种对应税基并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

——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税是对相应税源二次征收

——有的税种的收入增长与GDP并无直接关系

——GDP计算生产而非销售最终产品且不包括存量交易反映经济总量的GDP增长与经济质量的变化并不同步

50收入适度定性描述——税收禁区不妨碍简单再生产不妨碍民间投资不妨碍劳动力再生产51理论描述——拉弗曲线

税收额AOCB(100%)税率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税收收入并不总是与税率成正比(存在两种税率)理论上存在最合适的税率点C和税率禁区52定量描述——宏观税负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100%

小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大口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益政策因素: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税收政策征管因素:征管质量和效率5354发达国家平均为43.3%,最高58.7%,最低21.7%。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6%,最高52%,最低为21%。我国2009年约为30%(税收+政府性收费+基金等)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4.2%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占3.8%——《中国改革》55二、税收的公平原则Justice

公正、正义

Equality同等、平等“贫者轻、富者重,田少者轻、田多者重,然后为均平也”威廉·配第“公平”—税收“无所偏袒”亚当·斯密“平等”—按收入比例纳税瓦格纳“社会正义”——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普遍征税、平等课征、量能负担56普遍征税——税法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税收特权、消除税收歧视、制止逃避纳税平等课征——经济能力相同缴纳相同税收(横向公平)

收入标准:收入形式、收入来源财产标准:财产收益差别、财产估值困难消费支出标准:举债消费、抑制消费

——要求税基广泛、宽免一致。量能课税——经济能力不同缴纳不同税收(纵向公平)

税收干预不同收入水平纳税人的收入分配

——要求税制累进,但应适度

。57我国现行税种分类结构分类税种货物和劳务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烟叶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行为和目的税车购税、印花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58公平税负的改革取向

94年税改: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新一轮税制改革: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增值税:基本税率、征收率、逾期凭证抵扣、扩围消费税:差别税率城建税:统一适用内外资企业和个人(2010.12.1起)所得税:统一税率、统一扣除、统一优惠个人所得税:提高扣除标准、加强高收入者征管《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纲要》:

——税改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设置

59三、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税收行政效率税收生态效率

60税收经济效率

征税要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提高,或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第一层次:税收额外负担最小第二层次:保护税本第三层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1税收额外负担最小

税收额外负担——征税引起的经济效率损失为什么?理性经济人假设——利益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价格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者、消费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税收额外负担

——税收造成价格扭曲,损害价格信号的作用,造成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

62税收额外负担

——征税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消费者剩余损失P

S+T=S□P2E’EP0

E’

S生产者剩余损失

P2=S□P0EBP1

E政府税收P0F=S□P2E’BP1税收额外负担

P1

B

D=S△E‘EB

OQ1Q2Q

商品税额外负担分析63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全部由买方承担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

——需求弹性越大,卖方税负越多(不易转嫁)供给完全无弹性——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供给完全有弹性——税负全部由买方承担

——供给弹性越大,买方税负越多(容易转嫁)64

EB=1/2

×t×η×P0×Q0

EB与税率平方、需求价格弹性成正比

EB=1/2

×t×P0×Q0

/(1/η+1/ε)

EB与税率平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成正比结论:η→∞,消费者剩余损失为0,EB>0

ε→∞,生产者剩余损失为0,EB>0

η或ε→0,EB→065保护税本

税本——税收的本源,即国民生产税源——税收的来源,即国民收入(主要是社会纯收入)税基——课税的基础广义:国民收入型、国民消费型、国民财富型中义:具体税种的课税对象狭义:具体税种的计税依据坚持正确的经济税收观经济是源、税收是流、源远才能流长经济是根、税收是叶、根深才能叶茂经济是本、税收是末、固本才能强末66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运用税收手段,干预经济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市场配置最优时,保持税收中性,减少效率损失市场配置低效时,运用税收干预,提高经济效率

——税收中性与税收干预的权衡问题67税收的行政效率

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政府部门之间应当尽快做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方便人民群众。——《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68税收的行政效率

税收成本最小化——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

征收成本:一定时期为取得税收收入而耗费的资源

人力成本:税务人员配置、开发、使用、保障成本公务成本:办公、交通、通信、会议、接待费用设施成本:设备、设施的购置、维护费用纳税成本: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费用和支出时间成本、货币成本、资产成本、逃税成本、心理成本69征收成本的衡量指标税收成本率=税收成本/税收收入×100%

人均征税额=税收收入/税务人员数量

=77390亿元/75.5万=1000万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的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009年的2.5元以下。(2000亿)美国0.58%,新加坡0.95%,澳大利亚为1.07%

日本为1.13%,英国为1.76%我国上世纪末约为5%~8%。70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

经济水平(税源总量、结构与分布)税收法制(税制的复杂性、有效性、执法环境)征管水平(技术手段、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途径

强化税收成本意识优化税制结构深化征管改革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71税收的生态效率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效率的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代际公平)

——要注重生态税收制度建设(绿色税制)

增值税——恢复矿产品税率17%——废渣建材产品、污水处理免税

——废渣水泥、风力电力即征即退

72所得税——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73四、税收的法治原则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74税收法治的基本理念

税收通过税法来规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征税,依法纳税,违法必究。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公共产品享受权坚持税收法定主义——法外无税(房产税试点质疑)

坚持税收司法主义——公正司法

坚持税收执法刚性——防范选择性执法(人情税、权钱交易、自由裁量、立法缺陷)75第三章税收调控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税收与经济效率税收与社会公平税收与经济稳定税收与科学发展76一、市场失灵与税收调控公共经济政策目标

——效率和公平

两种不同经济机制

——市场与政府77公共经济政策目标——效率与公平资源配置有限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人与自然)收入分配社会产品的不同归属(人与人)78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人均GDP超过3700美元,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

7980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

——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

帕累托最优——有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后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

帕累托改进——某种资源配置状态经过调整之后,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变坏。准帕累托改进——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调整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改进比给部分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福利损失大,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81资源配置方式的两个方面内容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耗费数量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到最大产出以上内容,也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

——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依靠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828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84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公平(equality)

规则公平——统一市场规则,收入与贡献一致收入差别:天赋、能力、财富

起点公平——机会均等(教育、就业公平)从单一过程看,是对规则公平的补充;从连续过程看,最终将导致结果公平。结果公平——各人收入份额的均等理想状态是平均分配,现实是差距合理适度结果公平是与效率并列的一个独立的评判标准。85公平的衡量——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E与三角形OAD面积之比。

0.2,绝对平均

0.2-0.3,比较平均

0.3-0.4,相对合理

0.4-0.6,差距较大>0.6,差距悬殊EODA86

我国的基尼系数

20世纪60年代:0.17—0.1880年代:0.21—0.272000年:越过0.4的警戒线

2007年:达到0.48——世界银行的报告贫富收入比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4.7%

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50%

两者之比为10.7倍

美国8.4倍,俄罗斯4.5倍,印度4.9倍,日本3.4倍。——《中国经济周刊》(2009)87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实践表明——公平和效率难得“双赢”理论分析——福利经济学分析方法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应该如何配置资源与收入分配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消费)

——所有社会成员效用(欲望满足)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准则——公平与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88分配和生产的函数关系

假定甲拥有社会资源的80%,乙拥有社会资源的20%

假设的收入分配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状态ABCDEF总收入(产出)8010090705040甲收入:乙收入9:18:27:36:45:54:6甲收入/乙收入72/880/2063/2742/2825/2516/2489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

总效用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边际效用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假定甲、乙有相同的收入效用曲线。收入效用曲线

收入816202425272842637280效用1632404849515264849299边际效用=2=1<190

甲的效用

.B

·A.CB点,效率最高但公平性差

.DE点,达到公平但效率低下

.E从A到B,从F到E,

·

F既改善效率又改善公平

从B到E,效率与公平矛盾

O

乙的效用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80:16,92)(100:40,99)(40:32,48)(50:49,49)(90:51,84)(70:52,64)91我国公平与效率取向改革开放前

以平均主义代替公平,强调速度忽视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否定平均主义,强调效率克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鼓励先富带动共同富裕(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三大)92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十四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大)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十六届四中全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届五中全会)

9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在生产活动中以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94

1984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由1983年的62.5%下降到2009年的41.8%。目前经合组织国家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63.7%左右,其中,欧元区国家平均为62.6%,美国66.2%,德国64.9%,法国66.1%,英国63.0%。95

目前我国初次分配存在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职工工资总额占占GDP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5年下降到11%。按世界劳工组织定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是当地平均工资的40%-60%,按照目前我们国家地方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一个地方能达到40%的底线。

200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平均最低年工资约6526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只有2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32.5个百分点。——《中国税务报》

96两种不同的经济机制——市场与政府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政府机制与政府缺陷97市场提供公共提供公共生产私人生产产品——谁生产?谁付款?——四边形的政策选择空间政府——产品购买者?生产者?341298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自由诚实交换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价格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效率:资源的边际替代率=资源价格之比交换效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价格之比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边际转换率=产品边际成本之比=产品价格之比完全竞争:厂商很多、产品无差别且被动接受价格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且信息完整充分99市场失灵

——市场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竞争失灵,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信息失灵,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拥有充分信息交易成本,交易和资源流动要耗费资源宏观经济失调,价格并非都有弹性

——完全竞争运行结果存在缺陷收入分配不公,对市场机制构成威胁100政府机制与政府缺陷政府机制——生产和消费由政府决定

前提条件:政府具有充分信息(资源、技术、消费者偏好)参与者一心为公(计划制定者、执行者)政府缺陷——不具备理想化政府应满足的条件

信息失灵、经济人行为、决策程序缺陷

——强化政府的管理技术手段

——限制政府机制的作用范围101古典学派——亚当·斯密(1776):“看不见的手”新古典学派——马歇尔(1890):主张市场调节凯恩斯学派(1936)——主张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萨缪尔森(美):混合经济,投资加速罗宾逊(英):收入分配失调是经济症结现代新古典学派(1970)——反对政府干预货币学派(弗里德曼):控制通货膨胀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理性预期导致政策无效供给学派(拉弗):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新凯恩斯学派(斯蒂格里斯,阿克洛夫,曼昆1980)

信息不对称理论、效率工资理论102混合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资源配置(效率):占用资源的规模和结构问题

——收入分配(公平):钱从哪里来,用到那里去?

——宏观调控(稳定):GDP、就业、物价、国际收支103二、税收与经济效率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经济效率的税收政策选择104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微观经济效应

——国家征税对纳税人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应。税收收入效应

——由于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改变了纳税人的预算约束,从而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产生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

——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对另一种经济行为的相对价格和机会成本,从而引起纳税人在经济行为间选择的效应。105税收与消费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

——降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

——无税商品代替含税商品消费

——低税商品替代高税商品106107

2009年,全球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78.6%左右。其中美国87.5%

欧盟81.9%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67.6%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48.6%左右,其中居民消费率仅为35.6%。——《中国税务报》

我国最政府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1994年为14.7%,2008年为13.2%。——《税务研究》108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

——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

——降低所得税税负,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收入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避免出口企业减产裁员

——制定扶持“三农”税收优惠,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再就业等优惠政策109税收与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Y-C=S)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倾向递增如果储蓄增多,意味着社会新增资本增多,国民收入就能较快增长,反之,经济增长就慢,从这个意义上说,储蓄率是经济潜在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一方面,投资规模受储蓄所能提供资金的限制。

另一方面,储蓄快速增长反映消费、个人投资不足。110税收与储蓄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对利息征税减少利息收入,个人为使将来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需要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少企业税后利润,减少企业储蓄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对利息征税使未来消费相对于现在消费变得昂贵,降低了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因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税收影响由两种效应的大小比较来决定,且对不同人的最终效应不完全相同。

征税减少私人储蓄,但会增加政府储蓄,对社会储蓄的影响决定于私人与政府的边际储蓄倾向。

111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是中低收入者的重要理财渠道,免税等于直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1999年11月1日对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近10年来共征收利息税3000多亿元。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2年来合计减收约800亿元。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企业存款2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7%。(2010年统计公报)

112税收与投资税收与个人投资收入效应:降低投资收益率,为保证投资收益而增加投资替代效应:投资收益率下降,以消费或储蓄代替投资

税收与企业投资

收入效应:对投资收益的影响:R=(1-t)×年利润

替代效应: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是否允许弥补亏损

对投资能力的影响:企业留利、折旧、发行股票债券

对投资地区流动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税负差异

对投资结构的影响:税收产业政策优惠113税收与劳动供给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对劳动所得征税,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劳动减少闲暇。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征税降低了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使劳动者减少劳动供给增加闲暇消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因素:人均收入水平、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同收入阶层等。114经济效率的税收政策选择——税收中性税收中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处于最优状态时,应减少和避免税收对经济的干预。

——税种选择商品税的效率损失大于所得税(选择性商品税产生替代效应)

——税基选择一般商品税的额外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

115

——税率选择差别税率影响商品比价关系,产生额外负担,单一税率不影响商品比价关系。实行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效率损失最小。

——价格弹性选择(拉姆塞法则)

征税商品或税率选择同价格弹性相反(反弹性法则)对价格弹性大的商品,不征税或按较低税率征收对价格弹性小的商品,选择征税或按较高税率征收税收中性的政策选择

——征收所得税、一般商品税、单一税率、反弹性116经济效率的税收政策选择——税收干预税收干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偏离最优状态时,运用税收干预经济,改变市场资源配置状态。

——纠正外部经济对产生外部成本的产品征税或税率高于一般产品对产生外部收益的产品补贴或税率低于一般产品

——调节级差收益对自然资源产品征税,促进合理配置

——引导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鼓励有益商品发展,限制无益或少益商品发展117税收干预的政策选择

——全面改革资源税,按照价、税、费、租联动机制,适当提高资源税税负,完善计征方式,将重要资源产品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

——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部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以及高档奢侈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积极推进耕地占用税改革。——《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纲要》118三、税收与社会公平税收对公平的影响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选择119税收对公平的影响商品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般商品税的影响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商品税占个人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少,其效果是累退的,因而不利于公平分配。

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消费税消费税占收入比10000.9900909%20000.817001708.5%30000.724002408%40000.630003007.5%120

——选择性商品税的影响

对生活必需品不征或少征税,对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多征税,其效果是累进的,有利于公平分配。个人收入100200300400非必需品支出104090160应纳税收14916税收/收入1%2%3%4%121

——商品税重复征税机制的影响增值税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运输、建筑、不动产)营业税税目的重复课征(建筑业、销售不动产)

——商品税收入弹性的影响商品税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公平

——商品税收入结构的影响商品税增长快于其他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公平

调查分析:低收入家庭“两税”负担约为高收入家庭的2倍

——《税务研究》(2010.3)

122

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税基的影响:扣除必要费用,有利于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扣除标准相同,会拉大收入差距税率的影响:比例税,不体现按能负担,调节作用有限累进税,能体现按能负担,调节能力较强征收方式的影响:综合征收,体现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和税负公平分类征收,可以改变收入分配结构(资本与劳动)

通货膨胀情况下,低收入阶层税负上升。123实证分析——“两种背离”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而个税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税制不完善劳动者报酬占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而工薪个税占居民收入的比重上升。——征管能力不强——《税务研究》(2010.3)财产税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财产收益税,类似所得税,会影响收入差异财产占有税,税负不能转嫁,会缩小收入差距

财产转移税,一般用累进税率,可抑制贫富差距扩大

财产税是纵向公平税制必不可少的税种12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差距由1997年的2.47∶1上升到2009年的3.33∶1。

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2.66∶1,2.92∶1和3.71∶1。

2009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49倍

2008年收入最高的3个行业是证券业、软件业和银行业,收入最低的两个行业是畜牧业和木材加工业,证券业职工平均工资是畜牧业国有单位职工的18.4倍。而发达国家各行业之间的工资比一般不超过2∶1。——《中国税务报》125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选择商品税的政策选择

——征收选择性商品税(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商品及高档奢侈品)

——按弹性法则征税(反弹性法则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公平)

——避免重复征税(增值税扩围)

——降低商品税收入比重(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

126个人所得税的政策选择

——提高费用扣除标准

——调整累进级距、税率

——实行综合与分类课征制

——加强个人收入的有效监控财产税的政策选择

——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统筹契税及其他税改革(保有环节、内外统一)127四、税收与经济稳定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经济稳定的税收政策选择128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税收与经济增长税收与物价稳定税收与充分就业129

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先进工业国家能给他的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更好的食物,更大的住房,更多的医疗,以及对污染的控制,对孩子的普及教育和为退休者提供广泛的补给……

——萨缪尔森税收与经济增长130税收与经济增长支出法(总需求)收入法(总产出)个人消费支出(C)工资(利息、租金)私人投资(I)间接税政府购买和投资(G)折旧净出口(X-M)税前利润企业所得税股息未分配利润GDP=C+I+G+(X-M)GDP=C+S+T13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45°线模型

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