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失范_第1页
新闻道德失范_第2页
新闻道德失范_第3页
新闻道德失范_第4页
新闻道德失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失范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09年11月9日修订)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第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1、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3、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批评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第二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动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3、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4、采访报道突发事件要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报道事件动态及处置进程,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第三条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1、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2、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刊播新闻报道要署作者的真名;3、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不刊播违反科学和生活常识的内容;4、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第四条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1、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专家型新闻工作者;2、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3、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闻报道发泄私愤,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不向采访报道对象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4、尊重新闻同行,反对不正当竞争。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益,引用他人的作品要注明出处,反对抄袭和剽窃行为;5、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不以新闻报道形式做任何广告性质的宣传,编辑记者不得从事创收等经营性活动。第五条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深入研究不同传播对象的接受习惯和信息需求,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2、认真研究传播艺术,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采用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3、善于利用新载体、新技术收集信息、发布新闻,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第六条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1、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2、维护采访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3、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4、维护司法尊严,依法做好案件报道,不干预依法进行的司法审判活动,在法庭判决前不做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5、涉外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对外政策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第七条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1、在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维护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形象;2、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3、尊重各国主权、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样性,报道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优秀民族文化;4、积极参加有组织开展的与各国媒体和国际(区域)新闻组织的交流合作,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多做工作。试析我国现行新闻职业规范——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我国新闻职业规范的发展49年后,政治道德统领了几乎所有领域的职业道德。没有职业的意识,更别谈任何新闻职业规范了。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行为的约束是以政策、行政规范为主的行政管理来实施的,即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以国家的名义对新闻媒体的日常具体的行为进行控制。这种控制的模式和惯性还普遍存在于目前的新闻业中。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后,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开始由政府部门或中宣部、全国记协制定一系列的职业准则或行政规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公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草案)》;1991年中国记协正式通过并公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4年和1997年对此进行了两次修订。该协会1997年还发布了《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的公告。200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联合制定《“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自律公约》。而在行政规章方面,1997年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颁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2005年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有关我国现行新闻职业规范效用的调查1997年和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中国记协国内部在全国一些城市,对我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联合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关于我国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评估,调查结果:1997年全国调查和2003年广东调查中有超过60%的被访者不赞同《准则》的作用较大或很大,换句话说,现实中可能超过半数以上的新闻从业者认为《准则》对他们的职业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很有限。2003年河北的调查中,同样是超过60%的被访者认为《准则》已经落后于新闻实践。从1997年《准则》的第二次修订后到2003年的调查,新闻从业者并不认为《准则》的效用并没有提升,这说明仅仅从文字方面,而不是从新闻的价值理念方面进行调整和修订,其非常有限的作用将可能会持续。我国现行新闻职业规范低效的表现(一)共同协商的程序不完善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看,规范可以被看作是约束参与者的协商性的契约,由理性的、自利的参与者讨价还价的谈判而达成。在新闻业,关于规范“应如何”的讨论,实际上也就是订立契约的过程。要使契约能约束某人,此人必须在被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契约,否则即为被迫或被误导签约,这契约就没有约束力。同理,要让媒体伦理规范能约束广大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就必须让广大新闻从业者能自由地参与有关媒体伦理的讨论。就《准则》的制定过程来看,相关各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公众、政府、行业组织等)共同商讨的程序环节是很不完善的,有的直接来自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命令”,有的虽是由行业组织(姑且不论这些组织是否已行政化)来公布的,但制定的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尤其是缺乏规范所涉各方的广泛参与。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只有新闻从业人员真正自由讨论产生的规范,才可能被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心服口服地接受,才可能真正作为道德伦理而引导这些人的日常行为。”(二)缺乏职业针对性,政治话语替代职业话语以《准则》为例,该准则的主体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的标题为:“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从这六个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第二个“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第四个“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职业直接相关,其他的标题若在教师、医生等职业领域一样可以适用,具有所有职业的普适性规范功能。这说明我国现行的新闻职业规范还没有能真正考虑到有别于其他职业领域的要求。从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观测。除“新闻”这个词语与新闻职业明显相关,其他名词几乎都是政治话语,如“社会主义”、“舆论”、“群众”、“党”、“人民”、“宣传”、“政治”等,如此频繁出现的政治话语,反映出当时的制定者目的是贯彻我国新闻业的政治属性,尤其是党性原则。另外,出现次数仅低于“新闻”的词语都是些命令性动词,如“要”、“不”、“不得”,这些动词传递给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更多的是禁止性的“命令”,缺乏协商和自我规定的内涵,从情感上来说,也不易于新闻从业者在实践中自愿接受。(三)现实可操作性差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规范至少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也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等,其中的规定要充实、具体,有其特殊针对性,才能对职业行为产生实际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然而,《准则》中具体规定因过于笼统而致操作上的模糊,忽略对新闻实践的具体情境的考虑,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实践中因而缺乏一个清晰的职业行为坐标系。第一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被看作是我国新闻业的基本职业理想,这是与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公共利益的内涵是一致的。但在其具体规定中,对于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实现为人民服务缺乏具体阐述。其中有一项是:“努力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热情宣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和奉献精神,准确反映他们的愿望、呼声和正当要求。”这里其实蕴含着我国新闻业的群众路线、新闻的信息和沟通功能等,但是其中及时、准确、广泛的程度如何?在为人民提供“了解世界所需的新闻和信息”中,一方面,人民“所需”的这些新闻和信息指哪些?另一方面,人民“不需”的新闻和信息又指哪些(人民对新闻和信息的“所需”由谁决定姑且不论)?既然要准确反映人民正当要求,那么人民的“正当”和“不正当”要求又分别指哪些?(四)缺乏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统一从职业规范的角度来看,责权利在职业主体上得到统一。这个主体既是责任的承担者,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有者。规范要对责权利明晰化,使成员知道具体的责任内容、权力和利益的范围及其正当性根据。对于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责权利进行明确,有利于在源头上把握其行为内容及行为边界。新闻媒体和从业者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就需要相应的权力给予保障。在权力保障下,履行责任,并获得适当的利益。如果责权利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例相当,就可以称为责权利相称。而从现行的《准则》等职业规范来看,我国新闻业在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即过于强调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责任,而且主要是政治责任,并不是凸显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社会责任;淡化或漠视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权力和利益,如模糊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一些职权范围,淡化社会利益、公众利益和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益之间的协调等。在没有得到相应权力和利益保障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过多的政治责任承载可能就要面临形式化。现行新闻职业规范的虚置与“第二规范”的盛行我国现行的主要新闻职业规范呈现一种低效的状态,已成为一种可操作性差的虚置性规范。当这些虚置性的规范不起作用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第二规范”。虚置性规范的负功能是,一边明文规定不允许的行为,一边却在发生着,显示了规范的虚假性,加深了社会成员对规范的不信任。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现行的新闻职业规范呈现虚置状态,另一方面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新闻职业规范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导致新闻职业规范中出现断层和盲区。在这种规范断层时期,新闻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