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连续和进展最根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生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育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局部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严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育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掌握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生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存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汲取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局部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其次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像,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动,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帮助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变成成体。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4、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5、蝌蚪有一段时期很像鱼,这说明:两栖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6、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缘由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需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但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

2、特点: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3、鸟卵的构造:

(1)卵壳——爱护作用、和外界进展气体交换;

(2)卵壳膜——爱护作用;

(3)卵白——养分和爱护作用,含有较多水分;

(4)系带起固定作用,气室供应氧气,

(5)卵细胞包括卵黄膜(细胞膜)起爱护作用。卵黄(细胞质)——供应主要的养分物质,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

(6)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4、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大。

第一节

1、遗传:亲子间的相像性。

2、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4、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熟悉,最初是从性状开头的,以后才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状:生物的形态构造特征、生理特征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6、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掌握,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都能遗传。有些性状可见,有些性状难以观看到。

7、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8、转基因超级鼠的讨论: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掌握性状的基因。

10、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用此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掌握的性状。

其次节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掌握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3、染色体:细胞核内一些简单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肯定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构造。

4、染色体的组成蛋白质分子和基因分子。

5、染色体的数目成对存在23对(46条)

6、的遗传物质。

7、基因:遗传物质中打算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是遗传物质最根本的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

8、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掌握生物性状的DNA。(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包含很多基因)

9、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非常相像,这是由于他们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物质。

10、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也要分开,随染色体而进入两个细胞中。

11、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12、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像,不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有较大区分。

1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也就包含了46个DNA。

14、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削减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第三节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掌握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掌握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掌握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若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则表现为显性基因的性状,若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则表现为隐性基因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高茎豌豆,则高茎豌豆是显性性状,矮茎豌豆是隐性性状)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只有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因此表现型一样,基因型不肯定一样。

(3)基因组成是Dd,虽然d(隐性)掌握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制止结婚。缘由:近亲携带一样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1、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23对(46条),表示为男性44+XY,女性44+XX;其中44条是常染色体,最终2条是性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有1条。

2、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简称XY。因此,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22+X或22+Y),分别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简称XX。因此,女性生殖细胞仅一种(22+X):都含X染色体。

4、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5、首次发觉性染色体的是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把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是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

6、人的性别打算主要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7、生男生女时机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时机均等,且是随机的。若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生男孩(XY),若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生女孩(XX)。

8、不能对孕妇作胚胎性别诊断:假如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就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进展。

第五节

1、引起变异的缘由:首先打算于遗传物质根底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3、(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根底转变而引起的变异。

(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转变。

(3)有利变异:对自身有利。

(4)不利变异:对自身不利。

3、生物变异的意义:为生物进化供应原始的材料,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

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味道、色泽等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缘由是二者的基因型虽然一样,但环境条件的转变使性状发生了转变。

6、变异的应用

(1)太空椒:基因突变。

(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

(3)高产奶牛:人工选择。

7、把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肯定都大吗?

不肯定,要由掌握花生大小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的。假设“A为显性基因掌握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掌握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假如是AA期后代均表现为大,假如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两种可能(不考虑环境因素)。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很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

4、科学的推想要有确凿的证据,需要严密的规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5、原始大气中无氧气,它包括水蒸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始生命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

6、1953年美国,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进展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证明白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洁有机物。

7、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8、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9、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10、原始大气简洁的有机物原始生命。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其次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拟法:依据肯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一样和不同之处。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月化石的纵向比拟,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拟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缘由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简单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讨论生物进化特别重要的证据。

3、化石在地层中消失的挨次: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构造越简洁,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构造越简单,地位越高等。

4、始祖鸟:1861年,德国。它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像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像之处,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5、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洁———简单,由低等——高等,由水生——陆生。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7、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

8、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因养分方式的不同,再进化为植物(自养)和动物(异养)

(2)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4)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8、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缘由:

(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觉

(2)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

(3)有的化石遭消灭。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缘由

1、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获,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爱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四周环境的颜色非常相像,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爱护色,具有爱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觉,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非常有利的。爱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除了爱护色,动物的戒备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859年《物种的起源》。

5、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生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6、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生殖力量,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特别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展生存斗争。

7、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很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根底。

8、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简单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9、自然界的生物通过剧烈的

10、生物的进化: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内因)和自然选择(外因,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断进化。

11、自然选择是长期且连续的过程,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2、家养的动物与同种的野生动物相比,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异。缘由是: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叫人工选择。选择速度快。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等,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在患病初期。

3、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①传染病患者②病原体携带者③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水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简单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掌握传染源:

①对病人实行“5早”(早发觉、早报告、早治疗、早诊断、早隔离)

②对受感染的动物准时处理(掩埋、燃烧、杀灭等)

(2)切断传播途径

①加强饮食治理

②讲卫生、常消毒

③毁灭媒介动物、设臵防虫设备

(3)爱护易感人群

①熬炼身体

②预防接种

5、艾滋病(简称AIDS),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觉,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第一节、免疫与规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作用原理:阻挡病原体、分泌物杀菌、纤毛清扫异物)

(2)其次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能将侵人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脏等)

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组成,特点:

①生来就有

②对多种病原体或异物都起防备作用。

3、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点:

①诞生后形成

②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备作用。(患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病)

4、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反抗该病原体的特别蛋白质、

5、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6、抗原淋巴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去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7、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反抗力。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安康、

8、免疫的功能:

①监视、识别和去除体内产生的特别细胞(如肿瘤细胞)

②反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③去除体内年轻、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9、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10、规划免疫:依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根据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规划地给儿童接种,以到达预防、掌握、毁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规划地预防接种叫规划免疫。

11、规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爱护儿童的安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养,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13、反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响。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

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响的主要措施。

其次章用药和急救

1、安全用药是指依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正确效果,尽量避开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响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简单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处方药(R):必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置,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当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留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

5、当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意外事故引起停顿呼吸时,采纳人工呼吸的方法急救,最常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是15—20次。

6、若呼吸与心跳都停顿,则同时采纳人工呼吸与人工胸外心脏挤压进展急救,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按压胸骨下端,使胸骨下陷3—4厘米。

7、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外出血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8、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静脉出血呈暗红色,缓慢而不断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

9、静脉出血在远心端包扎,动脉出血再近心端包扎。

10,小药箱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别需要的药物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安康

1、安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安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熬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开心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情开心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安康的核心。良好的心情和适度的心情反响,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安康状态。

4、调整心情的方法:转移留意力;选择适宜的方式宣泄苦恼;自我劝慰。

5、生活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

6、目前影响人类安康的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安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8、大多数慢性疾病在成年期发生,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应选择安康的生活方式应当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头。

9、安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

①有利于预防疾病,特殊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②有利于提高安康水平。

③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10、怎样选择安康的生活方式:

①养分配餐

②坚持体育熬炼

③按时作息

四、不吸烟、不喝酒

⑤拒绝毒品

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11、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由于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12、酗酒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急。

13、吸烟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留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14、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15,安康评价:85100良好,7084较好,5069一般,小于50差。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2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指在肯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局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行。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力量。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肯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淌方向。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3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看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整光线强弱的构造: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看细胞构造。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分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构造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局部,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固然局部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构造: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

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膜:掌握物质进出

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4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数目和形态构造和原细胞一样

2、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态构造的细胞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植物体的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4、绿色植物细胞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5、动物体的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胞织器系人)

6、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7、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通过表膜进展呼吸,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

8、病毒:个体微小,无细胞构造,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5

1、孢子植物有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2、种子的根本构造: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一样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养分物质由胚乳供应,无胚乳的种子养分物质由子叶供应

4、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暴露,外面无爱护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爱护,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危害,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相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和充分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构造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6、种子的萌发过程:汲取水分→养分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成

8、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9、花的主要构造:雄蕊、雌蕊(必不行少),花要结出果实必需经过传粉和受精两过程

10、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6

1、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缘由:它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吸水,,

2、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构造,运输方向向上;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构造,运输方向向下

3、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汲取的水大局部用于蒸腾作用,为植物汲取水和无机盐供应了动力

4、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7

1、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条件:光

2、光合作用的反响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呼吸作用的实质:活细胞通过线粒体,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及能量。场所:线粒体

4、呼吸作用的反响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5、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6、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

7、为了延长蔬菜、水果的贮存时间一般通过低温,枯燥等措施来减弱呼吸作用。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8

1、消化汲取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平常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的主要是糖类

3、参加构建和修复细胞的是蛋白质,因此处于生长发育期及处于术后康复期的人应当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供应能量,但是维持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的是维生素

5、缺维生素A得夜盲症(黄昏看不清东西),应多补充玉米、胡萝卜、深色蔬菜

缺维生素B得脚气病

缺维生素C得坏血病(牙龈出血),应多吃新奇的果蔬

缺维生素D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6、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7、糖类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酶(万能消化液),因此三大养分物质的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输卵管:精子、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9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由于肺不断把从外界得到的氧气交换给肺部的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经肺得到氧,氧气含量增多,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循环)

2、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把氧气和养分物质交换给组织细胞,供它们呼吸作用使用,氧气含量削减,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体循环)

3、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构造是咽

4、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集中作用实现。

5、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最终运往全身组织细胞进展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0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主要成分是水),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和养分物质及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

2、白细胞的作用:吞噬病菌白细胞过多:患炎症红细胞过少:贫血症(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2、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3、血管的连接:(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心房的血管)

4、为血液循环供应动力的器官是:心脏

5、心脏中的瓣膜:房室瓣(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静脉瓣(只存在于四肢静脉中)

6、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肺循环的起点:右心室

7、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同时进展;体循环、肺循环的区分:肺循环肯定经过肺部,体循环不经过肺部。

8、背诵口诀:我左图右,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右房上下,左房肺静;心肌最厚左心室。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1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2、肾脏的根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构成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汲取作用(形成尿液)

4、消失血尿、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病变;尿多、糖尿病说明肾小管病变

5、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6、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四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神经元

7、神经调整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构造根底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要发生反射活动,反射弧必需完整无缺

8、简洁反射:生下来就有得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

简单反射:经过后天阅历积存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9、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是视觉反射的感受器,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耳蜗:可以感受声音信息,是听觉反射的感受器,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过度变凸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订正:配戴凹透镜

10、生长激素幼年分泌缺乏得侏儒症,过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幼年分泌缺乏得呆小症,过多得甲亢;胰岛素分泌缺乏得糖尿病,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治疗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

11、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整,同时也受激素的调整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2

1、腔肠动物(主要是水螅、水母、珊瑚虫、海葵)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线形动物(主要有涡虫、绦虫、血吸虫)的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主要有蛔虫、线虫)的特征:身体瘦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主要有蚯蚓、沙蚕、蛭):身体呈圆筒形,由很多彼此相像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帮助运动;

5、软体动物(主要有河蚌、扇贝、蜗牛、乌贼)的特征:松软的身体外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节肢动物(主要有蝗虫、蜘蛛、虾)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7、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帮助呼吸。

9、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掩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表有坚韧的卵壳。

10、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帮助肺呼吸。鸟卵的构造有:卵壳和卵壳膜(爱护卵);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供应养分);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11、区分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转变

1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3

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可细分为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组成)、关节腔和关节囊。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离。

2、动物的行为分为:

(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打算;

(2)学习行为:由生活阅历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由环境因素打算。

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肯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和合作。如蜜蜂、蚂蚁、猴子、大象等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4

1、遗传现象:亲代间的相像性

变异现象:亲子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变异(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变异)

2、性状:某种生物特征的总和(如人的身高)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高个子和矮个子)

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隐形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

3、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的有效片段叫基因,基因掌握生物的性状

4、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精子两种为22条+X或22条+Y)

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卵细胞只有一种为22条+X)

5、生男生女时机均等,各占50%,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5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洁到简单、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植物从简洁到简单的挨次: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动物从简洁到简单的挨次:环节→节肢→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1)过度生殖

(2)生存斗争

(3)适者生存

(4)遗传和变异: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简单

生存下来,并把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4、生物进化的缘由:自然选择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6

1、病原体: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患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措施:切断传染源(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卫生,消毒);爱护易感人群(熬炼,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4、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可针对多种病原体,由第一其次道防线构成,包括皮肤,粘膜,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的,一种抗体只针对一种抗原,指人在体的第三道防线,在病原体侵入时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毁灭抗原。

5、抗原一般是外来的物质,抗体是自己产生毁灭抗原的。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7

1.土壤微生物的类群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另外,土壤表层或耕作层中及植物根四周微生物数量也较多。土壤中的渐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而且种类多,它们多数是异养菌,少数是自养菌。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多存在于偏碱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属、诺卡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放线菌虽然数量比细菌少,但由于其菌丝体的体积比单个细菌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于细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种类型都有,但以半知菌类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中。土壤中的藻类数量远远少于上述各类,主要有绿藻、硅藻等。土壤中的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异养型的,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上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

2.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对农业有害。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复原成氨散失到大气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数是对农业有益的。

2.1合成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黑色的胶状物质,它常与矿物质颗粒严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类型,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腐殖质的形成,是由一些异养的微生物,如某些腐生细菌,把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分解,然后再重新合成的。当土壤温度较低,通气差时,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积存。

2.2增加土壤有机物质

每当暖和多雨季节,在潮湿的土壤表层藻类大量生殖。藻类具有光合色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成为自身的蛋白质,当这些细菌死亡和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汲取利用,并使土壤中积存许多氮素。

2.3促进养分物质的转化

在土壤温度高、水分适当、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分解,释放出其中的养分供植物汲取利用。硝化细菌能把有机肥料分解产生的氨转变为对植物有效的硝酸盐类。磷细菌分解磷矿石和骨粉,钾细菌分解钾矿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磷和钾转化为能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吞食土壤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孢子和有机物残片等,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起着明显的作用,并促进了物质的转化。

2.4其他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上述的几个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有益之处。如土壤中的真菌有很多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真菌菌丝的积存,能使土壤的物理构造得到改善。放线菌能产生抗生素。如我国使用的“5406”是由泾阳链霉菌制成的。总之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构造、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8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试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掌握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展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展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其次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构造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肯定

3、染色体简单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峻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掌握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展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初二生物下册学问点总结19

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

藻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多细胞藻类(水绵);淡水藻类(衣藻、水绵)、海洋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生活环境:多水中,少在阴湿陆地上;特点:全身都进展光合作用和汲取水和无机盐,无根、茎、叶的分化。作用:释放百分之九十的氧;鱼类饵料;食用;药用。

水绵的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苔藓类

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

特点: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为假根;

作用: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背、腹两面入侵,使苔藓类的生存受到威逼。)

蕨类

生活环境:森林或山野的潮湿环境;

特点:具根、茎、叶,且有特地的输导组织;生殖:孢子生殖;

作用:两亿年前的蕨类植物灭亡形成煤;药用(卷柏、贯众);饲料(满江红)。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如桃、玉米)。

叶片的构造:课本60页叶片构造模式图。

上表皮:爱护,气孔少,削减蒸腾失水。栅栏组织:叶绿体多,近上表皮;

海绵组织:叶绿体少。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统称叶肉。

叶脉:内生导管、筛管,支持和运输作用。下表皮:气孔多。

气孔: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有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

移栽带土坨:爱护根毛,保证根的吸水力量。移栽剪枝去叶:削减蒸腾失水。

蒸腾作用:概念、意义

光合作用:概念、表达式:

试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课本63页。

▲天竺葵的光合作用试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原来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比试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局部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比试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比组)和不照光的部位(试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观看。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局部进展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概念、表达式: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分

动物的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

运动:蚯蚓体节近腹面有刚毛,它可与肌肉协调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