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A.说明罗马建筑风格渐趋奢华 B.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C.体现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 D.利于推动罗马政治体制转变2.图1、图2为中国古代两个时期的形式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A.贵族等级分封制的解体 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强化 D.国家对地方控制的加强3.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制度的不断完善旨在(
)A.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 B.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C.论证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推动权力向中央集中4.我国的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除元明两代外,其余各代一般都分设几个机构,这样就形成了宰相机构的分权。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在机构设置上的特点是(
)A.职责不清效率低下 B.分权制衡服务皇权C.君相矛盾不断激化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
)A.共和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帝制6.商人笃信天命,在殷墟甲骨卜辞中的“德”字既不常见,也无“心”符。周人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西周金文和文献中“德”字加入了“心”符,成为一个被周人反复提到的突出概念。这反映了(
)A.天命观念逐渐淡化 B.宗法分封制的影响C.周人不再崇拜鬼神 D.德的观念更趋理性7.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 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 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8.《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该材料(
)A.证明了宗法文化源远流长 B.表达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想C.阐述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D.强调秩序与和谐二者统一9.《史记》《汉书》均为私家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0.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
)A.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B.六部行政权的加强C.强化官僚贵族特权 D.行政效率的提高11.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底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 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 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12.唐初皇帝经常让低品级官吏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往往要加“参知政事、同三品”等衔,高宗以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制度逐渐被废除 B.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C.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 D.尚书省淡出决策体系13.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官职低微者,如刑部与大理寺的属官;还有无官职的,如“钦差旗军”“钦差舍人”等,属于卫所官兵及武职子弟。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官僚体系受到冲击C.中央行政效率提升 D.官员参政积极性高14.1798年12月21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通过的《弗吉尼亚决议案》阐释了著名的“98年原则”,即制定宪法契约的各州有权废止违宪的联邦法令。据此可知,“98年原则”的通过(
)A.是对1787联邦宪法的挑战和破坏 B.是各州捍卫公民自由权的政治举措C.有助于限制联邦权力的过度扩张 D.根植于美国长期自治的历史传统15.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能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民主革命目标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构建了民主政治体制 D.促进了共和思想传播16.1791年的美国宪法修正案,具体列举了1787年宪法正文中没有明确的权利,其主要原则是“政府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一条只能在人们家门口看家的恶狗,而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诉媒体应该说什么,也不能在媒体和公众发表言论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强迫某人发表他不相信的言论”。由此可见,该修正案(
)A.主张建立绝对强大的联邦政府B.体现出保护个体权利的合理性C.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D.注重维护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17.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这表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
)A.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 B.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力量C.有利于密切君臣之间的关系 D.有利于巩固封建君主的地位18.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19.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 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2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乃不生。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任天而不参以人,所以求定而息争也。这说明嫡长子继承制(
)A.有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 B.解决了贵族间在继承上的矛盾C.保证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D.是维系殷周世道人心重要手段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政治发展中,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和1258年的《牛津条例》等英国宪政史上的重要文件,是国王与贵族之间妥协的产物。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是“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之间的一场妥协”。“光荣革命”给国王保留了行政管理权、决策权、大臣任免权等,这些权力必须在议会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方可使用,从而使英国避免了专制统治的危险,确立起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政体,也象征性地保留了君主。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案》,排除了天主教教徒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废除了国王的(法律)中止权和豁免权等,至此司法权得以独立。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使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发展》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的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判”和妥协是美国宪政的中心内容,是“原则与妥协”的对立统一。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上往往着眼于对现实利益的承认、尊重,使之可以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民主制度相比,美国近代民主制度的不同点,并谈谈你由此得出的启示。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国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则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材料二
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中国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物历史主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交的分封制没有使人民上已根深蒂固有制成为历来的六国旧黄族仍在思念故土,且秦朝暴政开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巩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并指出该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66页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D【详解】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这促进了罗马共和政体向罗马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罗马城建设经费的来源,而非强调其建筑风格,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罗马城建设经费的来源,而非强调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图图示信息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做大;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只能解释图1,与图2秦朝郡县制的设立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与“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无关,排除B项;秦朝中央行政中枢是丞相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秦始皇不断完善皇帝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旨在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B项正确;皇家特殊的名号制度不能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排除A项;君权神授理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根据材料“分权虽能削弱相权,但也会产生职责不清、争功诿过、行动不力等问题”及所学知识可得,削弱相权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最终加强的是皇权,分权制衡服务皇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古代宰相制度“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体现的君主专制,也体现出相权的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根据所学,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英国的政体,排除ABD项。故选C项。6.A【详解】从商人笃信天命,甲骨卜辞中“德”字不常见,无“心”符,到周人强调“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德”字加入“心”符,被周人反复提到,反映出商周时期天命观念的逐渐淡化和民本思想的产生,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宗法分封制的影响,排除B项;周人不再崇拜鬼神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德的观念更趋理性在材料中没有强调,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牵制丞相,以加强君权,A项正确;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排除B项;秦朝设太尉主持军事,排除C项;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礼乐的重要性,秩序与和谐二者是统一的,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以德治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秩序与和谐二者统一,没有阐述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晋以后我国古代的史书由私人编著逐渐变为官方编著,这说明史书编著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即从私人变为官方。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央政府逐渐控制言论、文化,使得史书由私人编著逐渐变为官方编著,这说明史学编著为政治服务,体现了其政治性,C项正确;史书由私人编著逐渐变为官方编著不能体现记载的真实性、历史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为官修史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容易受统治者的影响,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0.D【详解】根据“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可得出内阁与军机处形成明确的分工,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军机处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六部的权力变化,排除B项;清代早已经是官僚政治,这一分工并不会加强贵族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材料“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底官的牵制”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明朝的各个时期内阁权力都会受到限制,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宦官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内阁参与决策过程中逐渐制度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从材料可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更多的低品级的官员参与政事堂的决策,这些人都相当于宰相,反映出相权的进一步削弱和皇权的加强,C项正确;宰相制度没有废除,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无关,排除B项;尚书省仍然是三省之一,并没有淡出决策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钦差类型多样,官职差异巨大,这反映出明代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官僚体系受到冲击的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官员参政积极性高,排除D项。故选A项。14.C【详解】“制定宪法契约的各州有权废止违宪的联邦法令”体现了州权的强大,这有助于限制联邦体制下联邦权力过度膨胀的问题,C项正确;98年原则完善了1787年宪法,排除A项;98年原则强调的是州权而非公民自由权,排除B项;美国并没有长期自治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国人对共和的认可,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共和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人认可共和,属于思想观念方面,民主政治体制属于政治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16.B【详解】考查近代美国民主政治。根据“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美国政府是保障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的,说明保护个体权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宪法主张政府应该保护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权分立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保护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没有提及维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17.A【详解】根据材料“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僚制度弥补了君主执政能力的不足,保证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A项正确;官僚制度是政府治理,不是社会治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君臣关系,排除C项;这种制度之下君主是一种权力符号,不涉及巩固君主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8.B【详解】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题干仅涉及到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到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19.A【详解】之所以出现多个阶段的学习,根本上是由于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确认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彻底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人民群众的共识,与题干部分进步认识的表述不符,排除C项;近代中国未实现制度的真正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20.A【详解】根据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乃不生……所以求定而息争也。”可知,嫡长子继承制起到求定而息争的作用,维护了统治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缓和而不是解决了贵族间在继承上的矛盾,排除B项;“保证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维系殷周世道人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1.(1)特点:士大夫发挥领导作用;以政治改革为主;应对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触犯官僚集团既得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开展时间短。(2)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精神;爱国、爱民的仁爱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秉公去私、廉洁自守;关心民苦、心系百姓的民本思想;清廉为官,清苦忍穷。【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得出士大夫发挥领导作用;以政治改革为主;应对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依据材料“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得出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依据材料“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得出触犯官僚集团既得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开展时间短。(2)精神:依据材料“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得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精神;爱国、爱民的仁爱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依据材料“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得出秉公去私、廉洁自守;关心民苦、心系百姓的民本思想;清廉为官,清苦忍穷。22.(1)特点:发展过程的渐进性;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妥协;保守性和创新性结合(继承传统又发展创新);立足国情,保持了政局总体稳定。(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完善的成文宪法;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三权分立。(答出三点即可)启示: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民主政治建设要立足国情;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推动民主化进程,既要重视政治局势的稳定,也要敢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详解】(1)特点:从发展过程来看,发展过程的渐进性;从各种政治势力的发展来看,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妥协;从对传统的继承来看,保守性和创新性结合;从对国情的结合来看。立足国情,保持了政局总体稳定。(2)不同:根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的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归纳出完善的成文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民主政治建设要立足国情;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推动民主化进程,既要重视政治局势的稳定,也要敢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点睛】23.(1)程序: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
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3)内容:建立共和政府;实行五权分立。评价: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方法论意义)。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详解】(1)程序:根据“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得出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进步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顾人员职业道德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心得
- 新媒体合伙人合同(2篇)
- 承包采摘黄秋葵协议书范本(2篇)
- 2024年智能化物流设备采购合同
- 《食管癌的治疗》课件
- 2025年枣庄货运资格证安检考试题
- 2025年广州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技巧
- 2025年青海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库
- 2024年度初级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
- 美容护肤招商方案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1-lesson57-58(共21张)
- 《HSK标准教程1》第4课课件
- 国开2023秋《人文英语3》第5-8单元作文练习参考答案
- 水平四《排球正面双手传球》教学设计
- 测树学完整分
- 私密项目商业计划书
- 黑龙江省黑河北安市2024届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计算机系统权限修改审批表
- xx新农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