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_第1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_第2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_第3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_第4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程学时:72学时,其中本学期教学28学时,学习1-4章。成绩构成:出勤、上课纪律及课堂参与、学期作业占30%;期末考核占70%。考试形式:

学时及成绩构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章节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主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戈尔巴乔夫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西方媒体把马克思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世纪末,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之首”。这些发人深思的现象告诉人们:马克思活在现实世界中,也必将活在未来世界中。

“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西方国家兴起“马克思热”

“《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复兴”。

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法国社会各界与政府达成的共识,他们普遍认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英国高校的政治教育以“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勇敢、诚实、无私的优良品质,树立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念。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其次,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美中情报局“对华十诫”)

第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高校开设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高校要为党和国家培养在业务上“合格”,思想上“可靠”的人才。

“思政课”既有知识性,也有政治性。所谓“知识性”是指:“思政课”传授的知识是人类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是各学科专业学习和科研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所谓“政治性”则是指:“思政课”传授的是用于服务党的建设、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的必要知识。“思政课”是高校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育人模式的基本保障。“思政课”既有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养成高素质人才的道德伦理及贴近现实的形势政策等知识,其涉及面之宽深,是任何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所无法容纳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必考科目:(1)研究生考试(2)公务员考试(3)事业单位考试(4)行政事业单位晋职升职考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结构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于这个民族血肉联系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图为1941年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在学习(资料照片)。

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刘少奇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以一部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般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6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二)注意以下三组概念的使用:(1)普遍真理与基本原理: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话语中,比较多地采用“普遍真理”,而在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话语中,逐渐将“普遍真理”改为基本原理,并不是实质性的变化。(2)实践与实际: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话语中,“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两种提法都有,而在胡锦涛的话语中,基本上采用“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而“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他就是实际的一部分。从概念的使用上来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3)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在一般的情况下,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用哪个概念主要看语境。我们这本教材有一个约定:凡是在后面连着提毛泽东思想等时,都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概念,而在一般情况下,就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另一种是从广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很多后继者所丰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我们平常作为指导思想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基本上属于后者。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2成果和4个阶段)(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956年9月(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7-8(从实践上讲)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从理论上讲)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从学科上讲)第三,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党的十四大南方谈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新提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