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内容;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因素,民族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向。民族消亡及其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第一节民族第二节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第三节民族与国家第一节民族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西方学者的研究古希腊学者最早在《荷马史诗》中使用过“民族”这个词(伊利亚特)1851年意大利学者马齐提出的观点1852年瑞士政治理论家布伦奇里提出的观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民族概念卡·伦纳尔和奥托·鲍威尔:为论证“民族文化自治”而提出所谓“纸上”民族观
民族是人主观意识和性格的产物,把民族看成“相对的性格共同体”“与土地无关的文化共同体”。这样就把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同民族的生活条件、周围环境等物质基础和具体历史条件割裂开来。
机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自治”纲领认为民族是人为“组成”的,与地域无关,不主张民族自决权和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只是主张文化上的自治。这种理论对十九世纪末第二国际所主张的民族自决权原则造成危害。中国学者的研究古代近代
民族一词不具体指个人和族体而是分开使用的。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使用了“东方民族”一词。
1903年,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届说介绍到中国。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提出了他的民族定义。。“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当中。在中国最早使用汉文“民族”一词的是王韬,他在《洋务在用其所长》(1882年)一文中称:夫我中国,乃天下之大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
民族概念的最早使用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是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三是民族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人们共同体。
提出概念内容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特征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每个民族都自己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人们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共同地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稳定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它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都是在共同地域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共同经济生活是指同一民族人们在经济上的联系性、不可分离性和互相依赖的关系。它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不可缺少的特征。共共同心理素质是指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的,同一民族人们共同具有的思想、意识、情感、爱好等心理活动。它体现或反映在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以及文学、语言、艺术、哲学、美学、宗教、道德、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继承和发展性科学与完整性针对性和批判性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
理论与实践
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我国50多年来民族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关于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12条基本观点,其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新发展。1共同历史渊源23456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构成民族的六要素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缘渊源、族体渊源等。共同生产方式是指同一民族群体的人们,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联系等行为方式的总和。
语言在民族构成诸要素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既是民族内部相互交往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它包括了人类通过学习获得的法律、文字、艺术、语言及其创造和传承的信仰、价值、道德、风俗等。
共同风俗习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喜好、习俗、禁忌,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方式。
共同心理认同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化的六要素的抽象和理论概括,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第二、它既是区别不同民族的标志,又是把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加以区分的界限。第三、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上。怎样认识构成民族的六要素民族的六个要素在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中均有特定的内容,每一个特征都在民族特征中处于一定的地位,起着一定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六个要素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就民族的一般特征而言的,并非每一个民族在任何条件下,都同时完整地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民族。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民族不同于种族;民族不同于宗教;民族不同于国家。划清的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氏族是原始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部落系由若干各氏族组成,它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民族是以地缘关系(共同地域)为基础的,以共同的经济联系为纽带,由不同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人们的共同体。因此,血缘关系不能成为民族的几个基本特征。划清了民族与种族的界限民族以四个基本特征为标志,属于社会历史范围。种族是以体质形态,遗传特征相区别的,属于生物学范畴。民族不是种族的共同体,种族肢体形态的遗传特征也不能成为民族的一个特征。白种人塔吉克族——中国人中的白种人划清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尽管国家对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但民族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划清了民族与宗教的界限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人们的群体信仰。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民族,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信仰一种宗教,也有一个民族信仰几种宗教的。可见,宗教不能成为构成民族的基本特征。政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政教合一制度在中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沙俄、阿拉伯帝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或地区实行过。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我们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实地调查识别、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以民族的客观特征和民族的主观意愿为依据和标准,力求稳妥慎重的甄别,从而使民族识别做到了历史性、现实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其次,我们在具体的识别工作中,即重视每个民族的特点,包括现实的特点和历史文献反映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人类学的相关资料和手段,又重视本民族的意愿,广泛征求各民族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爱国上层人士的意见。
中国的主要民族汉语民族:2个壮侗语族:8个苗瑶语族:3个藏缅语族:17个孟·高棉语族:3个突厥语族:7个蒙古语族:5个满·通古斯语族:5个其他语族民族:
俄罗斯族塔吉克族高山族朝鲜族京族仡佬族另:还有一些未识别族群(一)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Sherpa)
在藏语中表示“来自东方的人”,相传先祖来自中国甘孜地区。是一个散居在中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操藏语族夏尔巴语,但无文字,书面使用藏语。现存约4万人,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中国西藏境内有约1200人。
夏尔巴人有姓无氏,同姓不婚,一般也不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
夏尔巴人忌食鱼、狗和小牛,由于受印度教影响,虽不忌牛肉,但从不主动屠宰牛。主食以玉米为主,讲究使用茴香、辣椒等调味料。关于夏尔巴人的起源问题,说法不一
1.有的说是在成吉思汗时代,位于四川甘孜的一支部队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西藏嘎尔定居下来,成为今天的夏尔巴。
2.有人说夏尔巴是从尼泊尔名叫“夏尔孔布”的地方迁居西藏的移民。夏尔巴人大都同意后者的说法。夏尔巴人有姓无氏,与藏族的姓名没什么区别,一般也不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还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
(二)克木人克木人(Khmus)要居在中越、中老、中缅边界上,泰国北部和柬埔寨北部也有分布,中国大概有2000多人。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夫兄弟婚、妻姊妹婚相当普遍。保存母系氏族残余,招婿之风盛行,舅父在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个别地区还有群婚现象。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克木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多住山坡,村寨稀疏。长期过着游耕生活,以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食。
克木人主要从事旱地农业。过去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妇女已会用自己种的棉花纺织。男子耳垂上留有大孔,可见原来戴过沉重的耳环。克木人实行氏族外婚制,有从妻居的习俗。男子先要上门从妻居三、四年,可终身从妻居。主要研究成果:1,范洪贵《同根生的民族》(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2002)
2,周建新《中老中越跨国民族及其族群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三)白马人白马人白马人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大约有1万人左右。他们自称“贝”,即“番人”的意思,有时候也称虎为“白马藏人”,或者“氐人不”,学术界称呼为“达布人”。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一带的少数民族,解放初期被定名为藏族,定名的主要根据是由于他们与松藩、虎牙等藏民生活区毗邻。
长期以来,白马人对于自己被称为藏族,普遍存在意见。学术界也就白马藏人的族属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著名历史学者徐中舒、缪钺、邓子琴等认为“白马藏人”是历史上古老氐族的后裔;
藏族学者桑木旦等认为是藏族;
任乃强教授等则认为是古代“宕昌羌”的后裔;
也有人主张是另一种民族。
最近有学者认为:古代白马氐族的后裔
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教授在《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一文中,把“白马藏人”作为典型对象。费先生也认为:“平武藏人”在历史上并非藏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四)僜人主要居居住在西藏地区,自称“达让”或者“格曼”。“达曼”称“格曼”为“教”,“格曼”称“达让”为“吉孟”或者“吉孟总”,“总”是“人”的意思。接木记事,相信万物有灵。僜人俗称“僜巴”,分布于藏印交界地区,即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区。居住在察隅的僜人共有1400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尚未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为独立的少数民族。由于僜人世居深山老林,在旧西藏,僜人倍受歧视,被蔑称为“会爬山的猴子”、“野人”,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而他们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刀耕火种、野外撒播,刻木结绳记事,原始的狩猎方法,敬鬼又驱鬼的原始生活方式。
1953——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进行民族识别进行了各民族社会发展形态的调查过程依据理论依据、事实依据民族意愿——按照“名从主人”的基本原则民族识别1、灵活运用民族定义(理论依据);2、注重调查研究(事实依据);3、要求有本民族的代表参与识别;4、尊重民族意愿(名从主人的精神)。民族识别的原则第一、1950年至1954年的了解情况、确定对策并取得成果阶段;第二、1954年至1965年的民族识别并对民族支系进行归并阶段;第三、1978年至1987年民族恢复和更改阶段,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绝大多数的民族成分都已得到确认。民族识别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认定了38个民族
第二阶段:1954----1964(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认定了15个民族
第三阶段:1964----1982(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65年8月,认定珞巴族1979年2月,认定基诺族
民族识别的成果
1、第一阶段(1950~1954)
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11个民族早已确认,不再识别外,经过识别和归并,又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佤、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至此,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38个。
2、第二阶段(1954~1964)从1954年到1965年,经过识别,又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它们是: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等民族。少数民族的总数达到54个。3、第三阶段(1965~1987)
1979年,将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攸乐山的“八乐”人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定名为基诺族。至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陆续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民族识别的意义第一、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使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使中国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第二、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使我国的民族数量和民族称谓得到了确定,从而为顺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三、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增强了各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各少数民族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事业。第二节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二、民族的发展三、民族的消亡民族形成的时间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至文明时代的低级阶段时间民族形成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决定性因素;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中外民族的形成,大体都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这样一些阶段(民族形成途径)。前四种人们共同体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有本质区别的。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后者主要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一般是经过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的过程和部落联盟的阶段,部落联盟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东西。
“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因暂时的紧急需要而结成,随着这一需要的消失即告解散。但在个别地方,最初本是亲属部落的一些部落从分散状态中又重新团结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恩格斯规律从部落发展到民族原始群氏族部落民族语言音节氏族语言语言统一共同语言地域流动固定扩大按地域生活经济采集采集狩猎两次社会大分工伴随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心理素质万物图腾崇拜完善民族心理素质确定二、民族的发展民族发展的规律
民族发展,是指在民族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自身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质和量的提高。概念民族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社会发展决定民族发展。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总的一般性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相一致的。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情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道路。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有自己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进程。已经消失了的民族,不可能经历以后的各发展阶段。新产生的民族,不可能经历从前的各历史阶段。跳跃性发展的民族。民族发展的例外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
制约因素内部外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间的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素质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模式民族的常态发展
民族的异态发展
民族的跳跃式发展
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
类型前资本主义民族
资本主义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
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发展的不同趋势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中。由于阶级剥削与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民族发展的缓慢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阶级铲除了民族剥削与压迫,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三、民族的消亡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民族将实现融合,民族将走向消亡。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民族分化,是指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这种分化多是因民族迁徙等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是民族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过去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的历史现象和社会过程。概念民族同化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形式强制同化自然同化强制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反动的。自然同化是不同民族整体、或部分成员之间,经历的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接受和自然适应过程,有利于民族的交往和接近。马克思主义反对强制同化,欢迎自然同化。野蛮的征服者,总上被那些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马克思自然同化的规律民族的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特点和差别的最终消失。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共同繁荣发展基础上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
概念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结果和趋势。“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它是长期、缓慢的自然过程,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会出现民族共同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会进入民族融合时期。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联系首先是阶级消亡其次是国家消亡最后是民族消亡民族消亡的规律两者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推式移动电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彩色涂层钢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庭木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盆景学知识如何做好一盆盆景
- 2024至2030年中国卸瓶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冶金控制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交流耐电压测试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山东省(枣庄、菏泽、临沂、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中国颗粒白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胶印水性光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表.doc
- 球罐聚氨酯喷涂保冷施工方案
- 物业项目经理考试题(精华版)
-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完整版)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 游泳犯规及判罚修改
-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 波纹管道施工方案(完整版)
- 支气管镜图谱(精选PPT干货)
- 美工考核评分表绩效考核表
- CFX地流场精确数值模拟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