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文言实词千金求马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
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答案1.①派遣②通“返”,回来③从事,做,引申为“买”
④一周年2.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很快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解析D项度:揣度,推测。根据具体语境“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来看,应是人们“推测”许曾裕将来能被朝廷任用,而不是“打算”。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以”“则”“于”“为”四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第一个“则”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第二个“则”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C项第一个“于”,介词,相当于“向”;第二个“于”,介词,相当于“从”。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给。答案
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 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 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 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希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 时却病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 惜。解析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公船私用”错,应是监修船只牟利的不法行为。答案
B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介词结构后置句。第(1)题中“咸”,都;两个“以”意义不同,前者为“认为”,后者为“连词,来”;“因”是连词,于是,就。第(2)题中“虽然”古今异义,译为“即使这样”;“岂其有歉于彼邪”,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的翻译。答案(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功绩)难道比他们少吗?【参考译文】
许曾裕,字高,一字南湖,是桐城人。(他)年少时卓越不凡,胸怀大志,年龄刚到六岁,恰逢母亲病重,就知道在祖庙前长时间跪拜,祈求达到十多天也不倦怠。年龄稍大些,他就到私塾跟从老师学习,聪慧异常超出同龄人,遍览群书。但是他的父亲因为耿直信诚被同族人怨恨,发生了官司,十多年冤屈不能昭雪,许曾裕于是决心把官司打到底。
他在病中,再向官府控告,又过去十多年,冤屈才得以昭雪。但是许曾裕的精力壮志已消耗了大半。不得已,于是就缴纳钱财补受官职,任职松江水利船政通判。松江地处海边,过去设置巡海的船只,名叫乌船。先前,通判监修船只,上下官员勾结侵吞钱款牟利。那些船只遇到大风就被毁坏了。唯独许曾裕亲自检验船只修造,那些弊病才被革除。在这之前,远方的商人贩运货物到松江,松江狡诈的百姓取走货物却欠账不还。许曾裕到任后,惩戒了几个特别奸诈狡猾的百姓,那些商贩都对他感激涕零。
松江河道细长狭窄,容易被淤泥堵塞。河道堵塞船只就无法通行,老百姓的田地也不能灌溉。因此,冬季河道干涸,官府征用疏通河道的挑夫,所消耗的费用都来自民间,耗资上万。官府粗疏修筑,虚耗大半费用。唯独许曾裕认为满足个人有限的利益而浪费百姓的血汗钱,于心不忍。于是他亲自丈量河道深度宽度,让工程不能有细微尺寸差错。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海滨的无业百姓大多通过海上非法运输来谋求利益,官府屡禁不止。
许曾裕奉命巡查,发现除去贩运粮食之外的违法贩运的货船到了一百多艘。许曾裕想到穷困的百姓并非有极大犯法作乱的罪行,只不过因无知贪图利益而致使自己遭受法律的惩罚。假如一定要详细地向上司汇报,自己虽然有抓获贼人的声誉,但被诛杀的人不可能再活过来。他于是暗地里向布政使辰公恳求宽大处理这些百姓。辰公体察到许曾裕发自内心爱民的诚意,深深被打动并赏识他。打算提拔重用他,而这一年许曾裕生病,在六月十八日死在松江官署,享年五十八岁。当初许曾裕年少时,胸怀远大的志向,想在天下建立功勋。
了解许曾裕的士大夫都揣度他必定为朝廷重用。但是他的家庭遭遇变故,不能够伸展他的志向。等到他出仕做官,官居闲散之职,奔走于生活困苦烦闷的百姓之中。已经被布政使了解,差不多有伸展志向的机会,却死去了。难道相信这是命吗?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功绩)难道比他们少吗?唉,太可悲了。限定时间: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1.阅读文言文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2.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不要停顿,可以跳跃过去继续读后文。【示例】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注】
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意”,在文中是“意料,想到”的意思;B项中的“执”和C项中的“袭”的解释是正确的;D项中的“寿”考查的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寿”。答案A【命题揭秘】
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当然,高考命题时也不局限于这120个实词。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1.双音词推断法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推断某个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以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依据语境取舍。如: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辞——言辞、文辞、推辞、辞让、告辞,等等。而命题者又常常利用这一点设置迷局。【演示题1】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解析A项,了:明白,了解。D项,面:当面,名词作状语。A、D两项都可以用双音词推断法。B项,戚:忧伤。但C项“怪”解释为“责怪”错误,文中县吏没有“责怪”自新,而是善意地“止杖”(阻止施行杖刑),另外,“怪”是形容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句中应是活用,因此,“怪”是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答案C【参考译文】
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代经书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勤奋不懈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平常时就已经很清楚的样子。……他和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晒得很黑。夜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为贫贱事而忧伤了。他的哥哥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的兄长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的哥哥藏在别的地方。县吏对他的神情气概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县吏就阻止了……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吏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对方下不来台。大庭广众之下,他说话从不看人家的脸色。2.词性推断法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演示题2】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解析根据加点词的词性来推断,A项“禀至行”是主谓结构,“禀”作主语,应是名词,解释为动词“赐予”错误,应理解为“生性”“禀性”。B项“性闲木功”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闲”在句中作谓语,应为动词,通“娴”,解释为“熟习”正确。C项“受直”是动宾结构,“受”,动词,意为“接受”,“直”解释为名词“报酬”正确。D项为主语省略的主谓句,“买籴”“举爨”为顺承的两件事,“爨”解释为“做饭”正确。其实,这道题如能准确判别“禀”在句中的词性,就可以轻松解答。答案A【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熟悉木工技艺,常靠给人做工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常给人做工,收取短工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到市场买点米,然后烧火做饭。3.结构推断法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解析A项,“逾远”和“弥存”是对称结构,“逾”是越过(经历)的意思,“逾远”就是经历久远的年代,“弥存”就应该理解为“长久存在”的意思,“弥”是长久的意思。把“弥”理解为“更加”错误,可能是错把“逾”当作“愈”来理解而致错。B项,“周穷振乏”是“家无余财”的原因。“周穷”与“振乏”是对称结构,意思相同(近)。“周穷”即周济穷人,由此可知,“振乏”为救济穷人。振,通“赈”,救济。理解为“振作”错误。D项,“任目”和“恶镜”是对称结构,“恶镜”就是讨厌镜子,可以推测,“任”和“恶”是反义词,把“任”解释为“放纵”错,应该是“相信、信任”的意思。答案C4.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它在文中的含义。解析C项“鄙”是个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含义是“见识浅陋”,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再如《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此处结合上下文,“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曰”,可知“鄙”解释为“品德低下”有误,理解为“见识浅陋”才对。A项“益”作副词,除了有“更加”之义外,也有“渐渐”义,如柳宗元的《黔之驴》“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B项“度”在句中的含义是“估量、估计”。如《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答案C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知识精要】一、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的具体情况解说举例注意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鸿门宴》)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通“暮”。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曹刿论战》)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三、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情况。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四、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2)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3)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响、景:像云彩,像回声,像影子一样)②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日:每天)(2)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用法。如:①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王:称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泳)(3)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①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让……称王)(4)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①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把……当作宾客)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鉴:以……为鉴)2.动词的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亡”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产出、收入)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得:收获、心得)(2)动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命)②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让……争斗)(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哀:为……哀叹)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①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固:险要的地势)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绿:绿叶;红:红花)(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①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走到尽头)②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高:升高)③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白居易《与元九书》)(多:推崇,赞许)(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变绿)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愚:使……愚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①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认为……小)②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怪:认为……怪)③患志之不立。(徐斡《中论·治学》)(患:以……为忧患)4.数词的活用在文言文中,数词有时用来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1)数词用作动词如:①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贰:背离)③二三其德。(《诗经·氓》)(二三:不专一,不忠诚)(2)数词用作形容词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一:全、满)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劝学》)(一:专一)解析C项,间:小路,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的意思。A项,得:①名词,心得,收获;②动词,获得。B项,度:①duó,动词,推测,估计;②dù,名词,制度。D项,相:①动词,帮助,辅助;②名词,官名。答案C解析D项,“而”通“耐”,能力,能耐。“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答案D解析D项,劳苦:古今意义相同,劳累辛苦。A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