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1页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2页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3页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4页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学目录法定存款准备金简介总结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我国各个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目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控历程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简介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这样就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我们也要了解,由于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社会货币供应总量有较大的影响,故各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是比较谨慎的。我国法定存款金率调整的历程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背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备金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场景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其中,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调控情况

2008年9月应对次贷危机,刺激经济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背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形势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unit:)(unit:亿)大型金融机构释放资金中小型金融机构(unit:)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形势持续恶化。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的保证了货币信贷扩张的趋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调控情况2010年1月——2011年抑制通胀,持续收紧流动性,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背景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央行于2010年1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巨量的国际热钱涌入中国美国不断放宽的货币政策。过低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一步加剧通胀。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国外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央行于2010年1月起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通胀的压力十分的巨大。但是存款准备金率几乎已经到达了可调节的顶点。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会对银行业的运转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业不能正常进行常规业务。调控情况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中央银行为稳定市场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决定了银行制造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需要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上交到央行。如果准备金率下降,那么银行上缴的金额就减少了。银行的流动性就增强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央行存储的准备金就可以减少,那么,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通常存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是在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也会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来刺激贷款,刺激经济增长。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对实体经济进行刺激,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可能会告一段落,银根放松。

2012年——2015年存款准备金率持续走低2008.9~20092010~2011迎战次贷危机的挑战,刺激经济各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控的效果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热钱流入,控制货币供应量2012~2015保证货币信贷扩张,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08年9月到09年央行调控作用效果

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由控制通货膨胀转至促进经济增长。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5%,较2007年高出0.8%。至200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增长32.4%;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8万亿元,增长11.8%。2008年的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的保证了货币信贷扩张的趋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同时配合巨量的财政支出计划,使中国经济迅速回升,08、09两年GDP增长率分别为9%和8.7%。从2009年第三季度起,消费者价格指数有了一定的回升。返回2010年到2011年央行调控作用效果

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流动性过剩问题,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央行一共提高了12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最新一次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的6月20日,对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1.5%、18%。分别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存款准备金率几乎已经到达了可调节的顶点。通过不懈的努力,伴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我国过热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首先是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在进几个月来有一定程度的回落,由2011年六七月份的6.4%、6.5%逐渐下跌至9月份的6.1%。当然,CPI会不会持续的回落,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其次,我国房价指数中的销售价格指数自2010年4月的顶峰值112.8,持续降至2010年底的106.4(2011的房价销售价格指数还在统计之中),可以预见的是全国房价在会总体下降,但降幅不会太大;再次,新增信贷额也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融资总量的下降会对经济的降温起到一定作用。2012年至今央行调控作用效果201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1%,比6月末高1.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4%,比6月末高2.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5%,比6月末高0.6个百分点。9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比6月下降0.35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下降1.08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61元。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出口降幅收窄,消费价格涨幅温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8.8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各季度分别增长7.0%、7.0%和6.9%。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8%,与上季度持平。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贸易顺差为4240.9亿美元。最后一次降准:2015年10月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分析综上几个阶段的分析:我国央行在不同时期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做了不同的调整,我们得出: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过剩●限制贷款金额,控制融资规模●抑制房地产泡沫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分析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缓解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发展●保证货币信贷扩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