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生产理论下发_第1页
讲生产理论下发_第2页
讲生产理论下发_第3页
讲生产理论下发_第4页
讲生产理论下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生产理论卢锋1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第5讲:生产理论光伏发电:案例讨论生产函数与一个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马尔萨斯预言为何失灵:案例讨论等产量线和两个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与最低成本决策比较优势原理华坚投资埃塞事例再观察:案例讨论2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光伏发电行业引人关注新技术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困境,但又面临产能过剩,成中欧贸易争端焦点。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补贴光伏“金太阳”政策,地方竞相鼓励和银行大力支持,行业飞速发展。发改委十二五专项规划“新增各类太阳能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20GM),投资总需求约2500亿元”。实际2011年和2012年光伏产能已达35GW和40GW,占全球总产能六成以上。2011年面临产能过剩。2012年底多晶硅行业停产企业数量近90%。半数以上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停产。组件价比几年前降87%,系统价格降83%。3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光伏发电基础常识光伏板组件: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简单光伏电池为手表及计算器提供能源,较复杂光伏系统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制成不同形状,组件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光伏板组件越来越多使用于建筑物表面,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4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光伏产业链示意图5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案例启示之一:替代性第一,这个故事说明不同技术使不同要素和资源之间存在潜力无穷的替代关系。硅片与汽油存在替代关系。在似乎无关联事物间发现联系,是科学技术的功能。节水技术用其他材料能源替代水,光纤生产应用技术使沙石替代铜铝信息传导材料。广泛替代关系强调科技重要意义,提示管理者对新替代可能性保持敏感。6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案例启示之二:相对价格与风险第二,实际用什么技术,采用什么要素组合,取决要素供求稀缺强度及其相对价格。技术本身不能决定什么技术被采用,必须把技术可获得性与资源相对价格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对技术选择路线作出明智的决策。第三,是否投资光伏行业,属于面向未来的投资决策,注定要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在适宜宏观环境下企业家判断力介入。7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案例与企业生产理论光伏发电或玉米加工汽油故事涉及经济学问题是:如何在给定技术存量下选择“适当技术”,用给定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或用最小成本生产出给定产量。首先介绍生产函数概念,并用等产量线表示生产函数;然后引入等成本线表示成本约束;最后分析企业选择技术和要素投入的一般规则。8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生产函数概念生产过程实现的投入品与最终产出之间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假定产出为Q,两种投入品为劳动L和资本K,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Q=F(K,L)9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生产率概念和指标生产率(productivity)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关系,度量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laborproductivity)表示人力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关系:APL=Q/L;

10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假定一种投入品可以变动,得到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例如在短期技术和资本都固定不变,劳动投入可以变动。11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

劳动投入

资本投入 总产出

平均产出

边际产出

数量

数量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过程

(ProductionwithOneVariableInput(Labor)

0 10 0 --- --- 1 10 10 10 10 2 10 30 15 20 3 10 60 20 30 4 10 80 20 20 5 10 95 19 15 6 10 108 18 13 7 10 112 16 4 8 10 112 14 0 9 10 108 12 -4 10 10 100 10 -8(L)(K)(Q)(△Q/△L)(Q/L)12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总产出0B线斜率为B点的平均产出:AP(20);`过A点切线斜率为边际产出MP(20);OC线斜率为C点MP和AP;单位时间劳动投入单位时间产出60112023456789101ABCD总产出图形(TotalProductinGraph)13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平均产出平均和边际产出81020产出02345679101劳动投入30E边际产出E点左边:MP>AP;AP上升;E点右边:MP<AP;AP下降;E点:MP=AP;AP位于最高点。14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它以后投入增加带来的产出增量(即边际产出)会减少。当劳动投入较少时,投入增加通过专业化可能带来边际产出上升;当劳动投入量很大时,增加投入会因为缺乏效率导致边际产出下降;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The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15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Malthus(ThomasRobert,1766-1834)曾经预言人类将出现大范围饥荒。他提出的理由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边际产出递减规律限制农业和食物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绝对食物匮乏和危机。马尔萨斯和食物危机预言16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世界人均食物消费指数 1948-1952 100 1970 123 1990 137

1998 140年份

指数为什么Malthus的预言没有实现?如何理解它与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关系?17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其它条件不变”假定

(“OtherThingsGiven”Assumption)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建立在“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不变”的假设基础上。

Malthus当时没有预见到过去一个多世纪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前景。18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单位时间劳动投入单位时间产出50100023456789101AO1CO3O2B19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ianTrap)如果特定经济环境大体符合马尔萨斯预言假设的条件,那么Malthusian的分析观点就具有某种认识价值:1)耕地面积大体给定;2)人口和劳动力快速增长;3)农业技术进步速度很慢;20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中国历史与马尔萨斯陷阱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国经济史时期,经济结构具有农业社会特点,经济环境与上述假定比较接近。

马尔萨斯陷阱对于解释中国历史上周期经济震荡特点具有某种解释作用。21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中国古代劳动和土地的粮食生产率资料来源:卢锋“我国若干朝代粮食生产效率估测”见《半周期改革现象——我国粮棉流通改革和食物安全研究》第446-46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2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两个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假定家具生产需要两种投入:劳动(L)和资本(K);二者数量都可以变动;这实际上假定了长期分析背景,有可能调节所有投入品数量;23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两个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1 20 40 55 65 752 40 60 75 85 903 55 75 90 100 1054 65 85 100 110 1155 75 90 105 115 120资本投入 1 2 3 4 5劳动投入24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等产量线概念1)对给定资本投入数量,产出随劳动投入增长而上升;2)对给定劳动投入数量,产出随资本投入增长而上升;

3)两种投入的不同数量组合生产相同数量产出。等产量线(Isoquantcurves)表示生产给定数量产出的所有投入品组合。25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等产量图(IsoquantMap)劳动投入1234123455Q1=55产量为55,75,and90的等产量线.ADBQ2=75Q3=90CE资本投入26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投入品组合的灵活性等产量线强调可以用不同投入品组合来生产给定数量的产出。因而厂商可以对投入品市场情况变动作出有效反应。这类反应的一般规律表达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27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等产量线斜率绝对值,表示保持给定产量前提下两种投入品的置换关系(theabsolutevalueoftheslopeofisoquantthatgivesthetrade-offbetweentwoinputswhilekeepingoutputconstant).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MRTS=-资本投入变动/劳动投入变动28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1)劳动边际生产率(MarginalProductivityoflabor)表示改变一个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改变量即边际产出:前面提到:投入品边际生产率2)资本边际生产率(MarginalProductivityofcapital

)表示改变一个单位资本投入带来的产出改变量即边际产出:29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由于等产量线上产出数量给定,因而劳动和资本投入变动组合对产量的净影响为零。由此可以得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投入品边际产出推论(MRTSequalstheratioofmarginalproduct(MP)oftwoinputs)。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出

(MRTSandMarginalProducts)30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年投入劳动量1234123455年投入资本量劳动投入从1上升到5,导致边际技术替代率从2下降到1/3.1111212/31/3Q1=55Q2=75Q3=90MRTS递减原因在于投入品边际产出递减。因而需要平衡地利用不同投入品数量,达到有效生产目标。那么,什么是“平衡利用不同投入”?31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等成本方程(IsocostEquation)用C表示购买投入品的总预算;L和w表示劳动投入的数量和单位价格;K和r表示资本投入的数量和单位价格;等成本方程表示给定成本能够购买到的两种投入品数量的所有组合:C=wL+rK;把上式写成线性方程:K=C/r-(w/r)L;32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等成本线:K=C/r-(w/r)L

(C/r)等成本线(IsocostLine)劳动C/w)0资本斜率表示在保持总成本不变前提下,需要多少数量资本投入品(纵轴表示)来替代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横轴表示)。33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最低成本选择

(MinimumCostChoice)劳动资本能够用K2L2或K3L3表示的投入组合生产产量Q1,但二者对应的成本高于K1L1,因而不是最小成本选择点。Q1A是最小成本选择点,这时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因而两条线在该点斜率相等。C0C1C2AK1L1K3L3K2L234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MinimumCostCondition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所以两条线在该点斜率相等:35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均衡条件再解释最小成本组合条件可以表达为: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与单位价格比率相等。如果工资率上升,就需要通过减少劳动力使用数量,或增加资本使用数量,或二者同时实行,来保证成本最小化所需要的均衡条件。价格调节行为!36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分析结论的应用!随着经济成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和人均收入增加,等成本线从C1渐变为C2,反应劳动力成本上升。于是最佳投入品组合点和技术从劳动密集型的A点,转变为资本密集型的B点。L2L1C2K2BC1K1AQ1如果两个国家要素秉赋不同因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满足各自成本最小化条件的技术选择也不同。劳动资本37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资源相对稀缺度制约技术选择的分析,是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思想。

需要密集利用本国相对丰裕因而相对成本较低要素的经济活动具有比较优势,需要密集利用本国相对稀缺因而相对成本较高要素的经济活动缺乏比较优势。依据比较优势原则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竞争力。38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优势的相对性!比较优势是一个具有辩证精神的概念,强调不同主体和对象因为各自条件而具有相对优势和劣势。

不同国家、企业、个人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和劣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才能更好发展。39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中国企业比较优势穷的优势:落后优势:土的优势:40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软件分工比较优势原理:

传统瀑布模型传统模型:瀑布模型的原型41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华坚非洲投资再讨论!华坚董事长张华荣2011年10月决定投资,2012年3月开工投产,第一批Guess女鞋用集装箱发运美国。埃塞前总理Melez赞扬华坚创造了“前所未有速度(‘theunprecedentedspeed’)”。

年初我们访问东非三国,在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不断听到特别欢迎“类似华坚那样的投资项目(Huajiantypeofinvestmentprojects)”。

其实华坚到非洲,与当年台湾鞋商到东莞和广东,其驱动机制服从类似的经济学原理!42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什么是“华坚那样投资项目”?

——对非投资的新类型学观察从一个新角度对我国企业对非投资进行类型学梳理和思考。目前在非洲投资大致可分三类,具有不同经济属性与各自积极意义。华坚代表第四类制造业投资,在呼应中非结构转型方面具有特殊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开拓非洲投资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43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商品资源类与基础设施类投资大宗商品资源类投资,如石油天然气、铜矿、铁矿、金矿等等。基础设施(路桥电港)与公共设施(楼堂馆所)投资。较大程度是大型承包工程项目。资源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开发资源,满足我国城市化原料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发展瓶颈,得到当地较多好评,也符合我国现阶段项目承包和机械出口比较优势。两类投资都是必要与双赢的。不过资源投资对本地就业带动作用较小,充分满足环保要求也面临压力。大型工程用工需求较多,但在特定国家具有一次性,并且由于当地熟练劳力缺乏较多依赖我国劳务出口。44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已有制造业投资目前制造业投资主要是针对当地市场的“进口替代型”投资,另外也有较少原料驱动型轻工业投资。投资主体较多是民营企业,项目更加重视市场评估和成本收益核算。这类投资对提升接受国的工业化水平,节省制成品进口外汇,满足市场需求,利用当地原料都有积极意义。不过这类投资规模一是受制于出口产品与投资生产的相互制约关系,二是受制于经济增长与市场规模扩大。三是受制于与本土企业之间不同程度竞争关系。往往存在“一家赚钱,两家竞争,三家亏本”的情况。45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华坚投资新类型?主要利用非洲劳动力成本相对优势,产品销售主要针对第三国市场,立足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投资。类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所需原料中间件、管理经验与技术研发较多来自投资来源国,销售市场主要在第三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加工贸易制造业转移到非洲,开始可能会面临较多有形与无形困难,一旦取得突破会有更大发展潜力。46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华坚类企业走出去推动力(1)要素环境成本趋势性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走出去。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与汇率升值。农民工平均月平均工资,从2000年518元增长到今年上半年2477年,13年半增长3.78倍,年均增长12.3%。用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年均增长约10%。用美元衡量,农民工月工资达到400美元!过去13年半增幅5.38倍,年均增速近15%。市场机制给农民工涨工资是经济增长惠及普通劳动者的大好事,然而客观上会给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带来成本压力。47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我国工资增长时间序列数据今年前6月2477元,汇率折约400美元!卢锋:“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2010”《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近年数据动态更新。48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华坚类企业走出去推动力(2)二、其他要素成本和经营环境变化:新世纪最初十年,我国厂商用地成本大幅上升。各行各业环保标准大幅提升,客观上削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少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在全球已占较大份额,更容易遭遇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阻击。49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非洲承接转移正当其时(1)非洲很多低收入国家承接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工序转移,对其经济起飞有多方面积极作用。一、承接转移有助于创造就业,发挥非洲低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如埃塞、坦桑工人月薪50美元上下,卢旺达农村有大量渴望得到月薪50美元工作的年轻劳动力。非洲低收入国工人工资普遍在我国两成上下。扩大就业才能实现富余劳动力的潜在经济价值,把低成本劳动力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竞争力。这对很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战略意义。50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非洲承接转移正当其时(2)二、承接制造业转移对非洲国家创汇与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失衡可收雪中送炭之效。除去石油等矿物资源丰富国家,很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面临外部逆差失衡挑战,构成这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非洲国家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能通过“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途径缓解外汇短缺和国际收支逆差压力,支持国民经济朝开放型经济方向发展。51Chapter1经济学双学位“经济学原理”第3讲“生产理论”卢锋非洲承接转移正当其时(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