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双方加速对接数字发展战略,数字发展基础持续增强,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民众数字消费惯性初步形成。同时,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也面临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缺乏数字人才、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尚未建立以及域外大国的竞争和干扰等问题和挑战。中国与东盟应以RCEP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携手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协商制定互利共赢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以及联合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关键词:中国—东盟命运共体,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消费近年来,数字经济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而且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资产。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共同选择,全球加速进入数字技术跃迁、经济范式转换、治理模式变革的重要窗口期。作为中国好邻居、好伙伴的东盟国家,围绕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快推动本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根据淡马锡、谷歌和贝恩2021年11月联合发布的《2021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称[1](P21),东南亚正在进入“数字十年”,有望在2025年突破3600亿美元,到2030年甚至可能达到7000亿至1万亿美元,深化中国和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正当其时。关于中国和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当前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对数字经济内涵把握不清、对新形势的研判不够、多置于数字“一带一路”时空范畴、聚焦于东盟国家数字化政策分析不足等问题。为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和反映新的合作进展,本文拟在新的国内外背景下,准确剖析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系统分析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面临的深层次挑战,探讨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主要路径。一、数字经济的特征和内容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渗透,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也在持续深化,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一)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回顾人类经济增长的历史,“数字经济”是一种与农耕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形态(见表1),其反映了这个时代已经到来或正在到来的变革,孕育着国际经济的未来走向。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智库以及政府部门从多角度对数字经济内涵进行了研究。但至今为止,数字经济仍缺乏一个精确的通用定义,以明确在衡量它时应该包括哪些因素。给数字经济下定义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数字技术的迅速变化。随着数字技术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渗透越来越深,数字经济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不断丰富。本文在借鉴和综合众多数字经济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基础设施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效率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P8)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从基本特征和规律性特征方面,呈现出有别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的独有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一是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与人类的消费、投资等经济行为相关的信息都将以数字化的格式存储、传递、加工和使用,数据量呈几何式增长。数据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国家而言,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具备了竞争优势。美国就认为,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3](P28)。二是数字基础设施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建构在以铁路、公路和机场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之上。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建构主要在以宽带、信息港、云计算中心等专用型数字基础设施之上。三是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5G、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加速进步和不断突破创新,在提升产业生产率的基础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4](P8)。四是数字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平台以及与其相伴生的数字人才。在数字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阿里巴巴、腾讯、Meta、亚马逊、谷歌等数字平台应运而生。这些数字平台的核心价值除了精确匹配供给和需求外,还将使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平台的出现,企业数字人才缺口越来越大。[5](P46)(二)数字经济的主要内容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下,以数字技术赋能、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了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产业系统内的调整和变化,优化了各方面要素配置的组合方式,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最大化。本文借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经济“三化”框架[6],认为数字经济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互联网行业、电信行业、数字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充分借助互联网、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各类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数据价值化,提升数据使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明确数据的共享范围、使用方式、权利归属、数据标准等具体要求。二、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中国与东盟基于各自的数字市场,资源以及技术优势,不断加强数字发展战略对接,持续增强数字发展基础,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积极引导民众形成数字消费习惯,使得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一)数字发展战略对接加速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围绕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快本国数字化转型和加速双方数字发展战略对接。一方面,中国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2021年3月,中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7]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8]2021年11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9],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各成员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东盟和东盟国家纷纷发布数字战略规划。在东盟层面,在2015年发布《东盟信息通信技术2020年总体规划》、2018年批准《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2019年制定《〈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行动计划2019—2025》等一系列数字发展计划或战略的基础上,2021年1月,东盟首次数字部长会议再次发布《东盟数字整体规划2025》[10],旨在将东盟建成一个由安全和变革性的数字服务、技术和生态所驱动的领先数字社区和经济体。在国别层面,东盟各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计划(如表2)。更重要的是,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合作文件,以加快数字发展战略对接。2020年11月,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视频会议上,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11],同意抓住数字机遇,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创新、共赢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数字技术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2021年11月,在第24次中国—东盟次领导人视频会议上,双方强调,中国—东盟应落实好未来五年科技创新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探讨开展工业产业设计合作,尽快完成制定《关于落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1-2025)》。[12]长远来看,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加强中国—东盟数字发展战略对接,将实现优势互补,达成共赢,弥合数字鸿沟,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推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迈向更高水(二)数字发展基础持续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为推动国家经济复苏和企业复工复产,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幅度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网络覆盖率不断提升,同时资费逐步下调。中国固定宽带网络延伸至全国所有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8%。在资费方面,从2015年起持续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以来,中国国家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的平均资费下降超过了95%。[13]网络资费的大幅下降,不仅有效降低了民众的生活成本,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东盟国家,移动宽带成为区域通信发展显著亮点。东盟4G网络覆盖率达50%以上,其中新加坡、泰国的3G和4G覆盖率达到99%,文莱普及率达94.9%,菲律宾超过70%,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区域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高。2020年,新加坡、菲律宾等多个东盟国家开始推进5G建设,积极部署数据中心等。在资费方面,东盟国家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的平均资费也正在下降,如老挝的手机流量资费从8.6%下降到5.9%。二是中国与东盟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14]而东南亚则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东南亚国家新增4000万互联网用户,共有4.4亿用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1]三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数字支付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较2020年3月增长1.62亿,占网民整体的86.3%。[14]2021年,东南亚国家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32亿,支付由线下转线上的趋势十分明显。[1]概而言之,在网络覆盖率、互联网和数字支付普及率稳步提升的三重驱动下,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基础持续增强。(三)民众数字消费惯性初步形成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社会运转模式和居民行为模式,在消费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目前来看,中国和东盟各国民众的数字消费并不是一种短暂的现象,而是正演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数字经济正在吸引新的消费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出行管制”等多项防控举措的实施,使得通过互联网进行对外沟通和消费的用户数量快速增加。如东南亚国家新增了约6000万数字经济消费者,仅2021年上半年就有2000万人加入。其中,泰国和菲律宾的用户增长率最高[1](如图2)。二是现有消费者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支出和使用频率正在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除了促进消费者使用互联网在线服务之外,也增加了消费者在这些服务上的使用频率和支出费用。其中,食品配送的使用率增长最为显著。在满足食物需求后,如何度过居家时间也成为另一个重要问题。新闻资讯、网络文学、音乐、视频、网游、直播等数字内容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选择。三是新的消费者计划保持数字消费习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家经济运行各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数字经济领域消费的特殊角色和作用更加凸显。80%的数字消费者对数字服务感到满意,而这种满意使绝大多数数字消费者,计划继续使用数字服务,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接受。[1]由此可见,随着数字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数字消费习惯正在重塑传统的消费方式。(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随着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首先,电子商务展现出巨大活力,成为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自2015年起,中国与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就签署了一系列电子商务合作文件(如表3),使中国和东盟电子商务合作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结构的冲击,让东盟国家的企业进一步意识到,跨境电商能够帮助本国更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其次,数字娱乐释放出更强的经济推动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东南亚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日上网时间达到4.7小时,视频点播服务增速达到38%,音乐订阅增速达到34%。在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数字媒体领跑当地数字消费市场,分别达到了6.68亿美元、8.71亿美元和11.53亿美元。[15]再次,远程医疗成为发展“新商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断扩大的医疗需求,在促使数字技术和医疗平台加速融合的同时,也使投资者对远程医疗的兴趣愈发浓厚。根据调查显示,仅在2021年上半年,东南亚的远程医疗投资就达到11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的8亿美元,未来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1]最后,远程教育将继续成为东南亚重要的教育形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东盟各国纷纷关闭了学校,推动使用教育电视节目和网络授课,东南亚地区的远程教育用户量大幅增加,由疫情前的600万增长至疫情后的2000万。由此看来,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巩固的数字设施和群众基础,在提升中国和东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融合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了双方合作领域。三、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目前,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未来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挑战,制约着双方合作在深度、效度和广度上持续推进。(一)东盟各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东盟十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鸿沟且总体水平较低。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前列,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紧随其后,而柬埔寨、缅甸和老挝正处于制定其信息通信技术(ICT)政策和监管框架的初级阶段。[16](P37)从全球层面来看,东盟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7年发布的全球国家与地区信息与通信发展指数(ICTDevelopmentIndex,IDI)榜单,176个国家与地区当中,东盟十国仅有四国位列前100,分别是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与泰国。东盟各国中,新加坡排名最高,位列全球第18。老挝排名最低,位列全球第144。[17]可以看出,大部分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落后,数字通信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而东盟各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将阻碍区域内的数据自由流动,进而制约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效度。此外,虽然东南亚是世界上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但在互联网的速度和可负担性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东盟2020年数据显示,固定宽带速度排名第一的新加坡为181.47Mbps,泰国为47.35Mbps,而老挝仅为13.11Mbps。在东盟成员国中,新加坡互联网成本最低,每月每兆比特仅0.05美元,其次是泰国0.42美元,而老挝平均成本为每月每兆比特425美元。[18]随着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双方必须警惕数字鸿沟日益扩大的风险。(二)东盟各国普遍缺乏数字人才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能成为劳动者和消费者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随着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渗透,劳动者和消费者都越来越需要具有数字技能,企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根据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报告显示[19],不到一半的东盟劳动者认为自己精通数字技能,认为数字技能很重要的70%受访者则表示,他们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并不熟练。这种重要性和熟练程度之间的差距表明,东盟各国需要制定政策帮助民众提高自身技能,以满足企业对于数字技术人才的需求。就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而言,如果劳动者和消费者,不具备基本的数字技能,将无法正确地运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进而阻碍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4](P8)反之,提升东盟各国民众的数字技能,培养企业需要的数字人才,是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着力点。这种做法既有利于促进数字消费,也有利于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甚至能赢得东盟各国民众对中国的信任。(三)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尚未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经济的发展,除了物理基础设施外,网络市场也需要规则和法规来确保数据的自由流动,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保障自由贸易和投资,从而确保数字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数字化的趋势影响,数据大规模的跨境传输不可避免,多国通过国内立法、签署国际协定的方式确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如欧盟发布《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美国设置《澄清境外数据的合法使用法案》(CLOUD),都在积极推动构建以自身为主导全球跨境数据自由流动规则。受到国家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数字技术水平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P87),中国与东盟尚未就跨境数据自由流动规则展开对接。在此情形下,以“国家安全”关切为核心的“重要敏感数据”将成为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主要限制。与此同时,随着跨境数据流动与数字经济的“有限性特征”进一步显现,部分东盟国家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会不同程度地对跨境数据流动加以政策或法律法规限制,进而阻碍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走深走实。[21](P87)总而言之,尽管中国与东盟围绕网络安全治理已展开密切合作,但双方尚未达成有效的跨境数据规则,这将阻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四)域外大国的竞争和干扰随着中美战略竞争蔓延到科技领域,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先大国已经开始在数字技术领域展开博弈,[22](P35)而东南亚地区更是中美数字博弈的核心区。首先,美国积极拉拢东盟国家开展网络合作。在合作机制上,双方建立了数字联通和网络安全合作关系(DCCP),并首次启动了美国—东盟网络政策对话(US-ASEANCyberPolicyDialogue);在合作内容上,双方制定了“美国—东盟联通行动计划”,为东盟提供网络安全及新技术培训;其次,随着网络空间战略价值的凸显以及中美竞争的持续进行,美国试图构建网络领域遏华包围圈,寻求遏制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如美国“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企图通过打造“数字技术”联盟[23],遏制中国数字技术发展和创新,进而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拜登执政后,美国将东盟视作其在“印太”地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重要拉拢对象,以增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及其合法性。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明确表示要构建一个“去中国化”的全球数字经济市场;[24]最后,与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政策不同,拜登政府更注重与盟友及伙伴国家的合作。随着东盟在网络安全领域诉求的发展议程的提出,东盟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诉求不断增加。2021年8月20日美国与新加坡的国防部签署了一份关于网络空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concerningcooperationincyberspace),将网络安全合作制度化。2021年11月,印度尼西亚—美国安全对话(Indonesia-UnitedStatesSecurityDialogue)召开,双方表示在网络领域加紧合作。[25]由此可见,美国等域外大国正积极拉拢东南亚国家,重塑全球数字经济规则。这必将给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造成严峻的外部挑战。四、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双方应紧抓新机遇,在挑战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互利共赢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以及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来谋划中国和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发展。(一)携手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普遍、安全和负担得起的网络连接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也是包容性增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建设5G、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光纤宽带、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关键。中国有必要与东盟国家携手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夯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基础。一是加大对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助力其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卫星导航等重要数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二是将互联互通作为重点,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关键项目,着力推进网络通信等领域合作,在数字互联互通方面与利益攸关国家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字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建空间信息走廊的建设实践可作为各国合作的典型参考;三是鼓励东盟各国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鼓励东盟各国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探索以可负担的价格扩大高速互联网接入和连接的方式,推动东南亚地区的5G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二)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人类思维方式不断被打破、生活方式不断被刷新、学习方式也在不断被重塑,数字化转型从选择题变成国家的生存题,每一个国家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促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从根本上完成数字化人才的重塑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数字化人才成为双方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一是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鼓励中国与东盟共同搭建数字人才培训平台,通过对口数字人才输送计划,增加数字人才供给,努力形成中国—东盟特色的数字人才培养生态;二是鼓励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三是坚持产业导向,支持中国企业大力使用当地数字人才,并积极对当地数字人才进行培训,进而实现以才促产的良好局面,并最终形成数字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支撑服务体(三)协商制定互利共赢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针对世界各国围绕数据主权与长臂管辖权的博弈呈现加剧化态势,中国与东盟应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安全可信为前提,针对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数据确权和数据法治等,强化组织与制度创新,有序推动双方各项工作,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一是督促企业依法获取数据。企业应严格遵守东盟国家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创新数据提炼、整合及分析,提升数据资源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二是构建地区数据监管规则体系。双方应以RCEP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强区域规则磋商及国际监管合作,构建更大范围的跨境数据安全流动合作区域。三是积极参与构建国际统一的数据监管流动规则。以WTO为核心,协调与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到全球数据开放与竞争之中,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推动与美欧日等国家的跨境数据流动对话。(四)联合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化数字转型的叠加影响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大国地缘博弈的新领域,而东南亚正是大国数字博弈的核心区。在此情形下,中国与东盟应推动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提升数字经济的可及性,打造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样板,以防范和对冲域外大国的竞争干扰。[26](P41)一是持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的联系,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和非歧视性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二是推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互利共赢。依托RCEP、“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南南合作等平台,提升东盟各国采用数字技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能力,通过基础设施援建、经验共享以及数字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数字政府、数字技术抗疫、智慧城市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创新、共赢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中国—东盟多层次的交流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企业、智库等各方沟通交流,加强国家间政策制定和立法经验交流、分享最佳实践,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经济遭到巨大冲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格局,以数据为要素、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及以数字技术为发展动力的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韧性,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也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增长点。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双方数字发展战略对接加速,发展基础持续增强,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民众数字消费习惯初步形成。然而,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也面临着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盟各国普遍缺乏数字人才,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尚未建立以及美国等域外大国的竞争和干扰等诸多新挑战。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中国应充分吸收疫情中双方数字合作的经验,在推动本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秉持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东盟国家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具体来讲,中国与东盟须以RCEP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携手构建优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协商制定互利共赢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以及联合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不仅能提升中国以经促政的效果,而且可以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参考文献:[1]Google,TemasekandBain&Company,e-ConomySEA2021[EB/OL].(2021-11-10).https:///globalassets/noindex/2021/e_conomy_sea_2021_report.pdf.[2]杨新臣.数字经济:重塑经济新动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3]赵立斌,张莉莉.数字经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4]马化腾.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5]汤潇.数字经济:影响未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R].202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人民网,(2021-03-13).http:///n1/2021/0313/c1001-32050444-14.html.[8]习近平.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21-10-20,(001).[9]中方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EB/OL].人民网.(2021-11-1).https:///s?id=1715230655000627984&wfr=spider&for=pc.[10]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DigitalMasterplan2025(EB/OL).(2021-2-22).https:///wp-content/uploads/2021/08/ASEAN-Digital-Maste-rplan-2025.pdf.[11]李克强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20-11-12).http:///xinwen/2020-11/12/content_5560934.htm.[12]李克强在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21-10-27).http:///xinwen/2021-10/27/content_5645083.htm.[13]工信部:五年来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下降超95%[EB/OL].中国新闻网.(2020-10-23).https:///cj/shipin/cns-d/2020/10-23/news870960.shtml[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1.[15]Google,TemasekandBain&Company,e-ConomySEA2020[EB/OL].(2020-11-10).https:///wp-content/uploads/2020/11/e-Conomy_SEA_2020_Report.pdf.[16]Mia,IanBenedictandHabaradas,Raymund,“ASEANICTdevelopments:Currentstate,challenges,andwhattheymeanforSMEs”,PhillippineAcademyofMana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