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第1页
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第2页
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第3页
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第4页
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讲人:骆立虎毫针刺法2023/2/31本次讲课要求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

2023/2/322023/2/33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保养(一)毫针的构造针灸针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023/2/34(二)毫针的检查

针体必须光滑锋利,针体挺直,易于进针,手感好;针尖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境地,施针痛感才小。针柄针体连接牢固,否则容易断针。2023/2/35毫针的规格一般临床以粗细为(0.32-0.38mm)和长短为(25-75mm)者最为常用。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浅刺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2023/2/36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一)指力练习-纸垫(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

用松软的纸张,折迭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0~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另换一处,反复练习。2023/2/37(二)手法练习--毛线团

用毛线由小到大,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线团。练针方法同纸垫练针法,做提插、捻转等多种基本手法的练习。在进行练针时,要做到捻转的角度大小,可以随意掌握,来去的角度力求一致,快慢均匀。在这一过程中也可配合提插的练习,同时锻炼捻转的速度,一般总的要求是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去一致,频率的快慢一致,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2023/2/38(三)自身针刺练习自身练针法

--自身试针时,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

自身练习的几个优点:一、使医者能体验针刺的痛苦,从而不断提高针刺手法操作技术。二、能同时体验到手感和针感,提高手法的操作水平。三、可对各种补泻手法的体验。

2023/2/39三、针具的选择和消毒

1、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2、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包括:

a

、针具器械的消毒:高压消毒、煮沸消毒、药物消毒,以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法为最佳。

b

、医者手指消毒: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拭擦。

2023/2/310c、施术部位的消毒:用75%酒精棉球或用碘伏棉球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针刺部位。d、施术房间的消毒:治疗室应定期消毒(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2023/2/311四、体位的选择

针刺的体位有:

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

坐位:仰靠、侧伏和俯伏坐位。2023/2/3122023/2/313仰卧位:身体前面的穴位(头、面、颈、胸、四肢)俯卧位:身体后面的穴位(头、项、肩、背、腰、骶、下肢后面)侧卧位:身体侧面的穴位(侧头、侧胸、侧腹、臂、下肢外侧)仰靠坐位: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侧伏坐位:侧头、颈侧部的腧穴

俯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选穴的原则:便于选穴、留针持久、患者舒适自然。2023/2/314五、毫针刺法(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a、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

b、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针柄,将针刺入深层

c、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2023/2/3152、双手进针法

a.挟持进针法:以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2023/2/316

b.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将针刺入皮肤。2023/2/317

c.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主要用于皮肤浅薄的部位)2023/2/318

d.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或中、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两指或中、食两指的中间刺入。2023/2/3193.针管进针法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1cm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2023/2/320(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针刺的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直刺(90度)斜刺(45度)平刺(15度)

2023/2/3212、针刺的深浅度:

(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对天突、风府等穴位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部位2023/2/322六、行针手法

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2023/2/323(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幅度(1-2cm)、频率60次/分左右2023/2/324

2、捻转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旋转的动作。角度(180°左右)2023/2/325(二)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感为目的的操作手法。

a.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2023/2/326

b.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法可激发经气,是一种催气、行气之法。2023/2/327

c.弹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但操作时用力不可过猛,弹的频率也不可过快,避免引起弯针。此法亦有激发经气、催气的作用。2023/2/328

d.飞法:针刺后不得气,用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如飞鸟展翅,称飞法。2023/2/329

e.震颤法: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此法可以促使得气。2023/2/330

f.摇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2023/2/331七、得气

一、定义即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或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特殊感觉的反应,谓之得气,亦称为针感。患者会感到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或沿一定部位、方向扩散传导;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涩滞的感觉。得气与否与针刺疗效关系密切,可以说是针刺取效的关键。2023/2/332二、影响得气的因素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的变化以及医者取穴准否和操作手法。若针刺不得气则应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温针,或加灸等法促其得气。2023/2/333八、毫针的补泻方法

(一)单式补泻名称补

法泻

法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2023/2/334名称补

法泻

法呼吸补泻呼气时进什,吸气时出针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开阖补泻出针后按闭针孔出针时不按闭针孔,或摇大针孔疾徐补泻进针慢,出针快进针快,出针慢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2023/2/335(二)复式补泻手法

名称操作方法及作用烧山火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浅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中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刺入下1/3(深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按至深层留针。

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透天凉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深层),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中层),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浅层),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插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留针。

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2023/2/336(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功能状态人体处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其效果也迴然不同。即机体虚惫时可补,而机体邪盛时可泻。腧穴特性腧穴的功能不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即有的腧穴适于补虚,而有些腧穴则适于泻实。针具及针刺补泻手法是对机体不同虚实状态进行施术手法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取得不同效果的关键,故施术手法及针具选择必须得当。2023/2/337九、留针与出针留针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2023/2/338出针法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2023/2/339十、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一)晕针

现象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原因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大泻、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2023/2/340处理

停止针刺出针扶持患者平卧床上: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预防初次接受针治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对劳累、饥饿、大渴时,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2023/2/341(二)、滞针

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按手法或扣弹针柄,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2023/2/342三、弯针: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

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2023/2/343

处理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2023/2/344四、断针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2023/2/345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