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幻灯片说课稿完美版_第1页
《雨霖铃》幻灯片说课稿完美版_第2页
《雨霖铃》幻灯片说课稿完美版_第3页
《雨霖铃》幻灯片说课稿完美版_第4页
《雨霖铃》幻灯片说课稿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肖国宏《雨霖铃》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册课本的一个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这一单元则是对唐诗宋词的鉴赏。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词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到宋元发展至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出现了陆游、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李清照、柳永、姜夔(婉约派)等著名词人。《雨霖铃》写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并掌握古典诗词中杨柳、寒蝉、长亭、残月的意象。2.能力目标(1)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理解《雨霖铃》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色。

(3)学习鉴赏名句

,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词中浓浓的离情别意。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理解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名句

,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二、说教法

吟诵法。在反复吟诵中,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情景再现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配的画面,让学生感悟诗歌优美的意境。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阅读法。三、说学法

1.预习法:在预习中初步感知课文,培养其自学能力。2.诵读法: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诵词作。3.联想与想象:通过欣赏相关的多媒体图片音乐,想象情景,涵咏字词,感受情感。4.讨论归纳总结法: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归纳总结,教师点评。鉴赏方法指导

整体把握察内容,

再现意境体诗情

。易词造意赏名句,熟读背诵多识记

四、说学情

针对本校高二年级学生诗词基础薄弱的特点,上课前应设置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注意问题除知识性外,要有一定的情趣性,激发其兴趣。上课时应鼓励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鼓励有个性的见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同时集思广益,在共同学习中养成团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共同提高和进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说说音乐的主题。明确:离情别意。(本设计注重情趣性与知识性。学生在欣赏经典的同时,心中蓄积起伤离别的愁绪。在此基础上引出有关离愁别绪的诗词,水到渠成,同时为学习本文预设了感情基调。)关于离别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相见时难别亦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二、释题本部分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堂上展示其预习效果。内容较交单,可交给基础一般的学生来完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补充,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柳永生平及婉约词的特点。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当年考取进士,谁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作品集《乐章集》。二、《雨霖铃》及其创作背景2.《雨霖铃》《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白居易《长恨歌》曾写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3.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4.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三、整体感知(本部分主体仍教给学生,学生在多遍诵中初步体会词人的感情,然后做概括性的描述。学生可自由发言,相互补充。力求用最凝练的语言来概括。旨在培养其概括能力。)1.教师范背《雨霖铃》。2.自由朗诵,概括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

上阙别时的依恋

寒蝉长亭骤雨(别景)帐饮无绪催发(别宴)执手泪眼凝噎(别情)烟波暮霭楚天(别景)

下阙别后的凄凉

伤更那堪(离情)

杨柳晓风残月(离景)良辰好景虚设与何人说(离思)四、鉴赏词的意境(本部分需讲授关于意象的知识,注意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几种意象:寒蝉,长亭,杨柳。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通过寻找意象,体会意境来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主要采用第2.3.4种教学方法。即情景再现法,诱导式教学法,学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主体依然是学生。)1.提问:词中写到哪些特殊的意象?(学生在分组朗诵后交换意见,每组拿出自己的答案来。然后师生共同探讨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含义。采用,诱导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寒蝉长亭酒杨柳月这几种意象。)明确: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

(1)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2)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即是此意。(3)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4)暮霭

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5)酒

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的。(6)月

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7)杨柳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者“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二来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片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本题较简单,可交给一般学生处理)明确:上片:长亭执手别依依。寒蝉,长亭,都门,烟波,暮霭,楚天(实写)下片:羁旅客愁杨柳岸:杨柳,晓风,残月(虚写)3.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本题难度较大,可借助相关画面和音乐来渲染气氛,启发诱导学生。)(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话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一种感情?

执手相看泪眼

背景音乐《黄昏》留恋处兰舟催发明确: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在写情,造成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的情感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引导学生生发关于愁的诗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体验各种愁绪)明确: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们传诵,甚至有人拿他来代表柳词。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本题可参照本课课后练习题第四题来完成,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晓风残月”是天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这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这时候送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即是此时情景。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杨柳岸晓风残月

背景音乐《寂寞沙洲冷》良辰好景虚设艺术特色铺叙和白描手法的结合,是这首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写别情,主要是写分别是的情景。这首词中,冷落的清秋景色和人物的各种表现,共同构成了清秋节傍晚长亭送别的特定场面。铺叙手法,层层展开,细致描写景物和人物。“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是帐饮时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是离别时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揣测别后情景。“帐饮无绪”“方留恋处”是帐饮时人物的表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离别时人物的表现;“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