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抒情方式上课用_第1页
李抒情方式上课用_第2页
李抒情方式上课用_第3页
李抒情方式上课用_第4页
李抒情方式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抒情方式《考试说明》在鉴赏古典诗词方面的要求:1、理解古典诗词内容。2、鉴赏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本节课复习要点:1、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

2、赏析抒情方式的方法。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情与景情与物情与事术语文学作品常用的抒情方式情与景的抒情方式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下面的诗歌采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折通幽”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例1

请分析《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所使用的抒情手法。上邪!我欲与君相知①,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女子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注】①相知,即相爱。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观地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句。一、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杜甫:“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相思之苦。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一如风吹云散,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三、四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抒发他心花怒放的心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接表明情感的词、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借景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前四句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后四句借景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在诗歌中,以景(或事或物)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乐景乐情哀情哀景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景与情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乐景写乐情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一)乐景写(衬)乐情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二)哀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乐景写哀情

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第四条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其哀乐。”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两句写悲凉孤寂的边塞风景,衬托出戍边战士杀敌报国的信念。(四)哀景写乐情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1、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借景抒情(以哀景写乐情)1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3直接抒情3、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4借景抒情(以乐景写乐情)5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前两句在写景上也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注意: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触景生情”。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以景结情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以景语结情语”(宋,张炎)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练习1、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寄远》杜牧)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练习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李华)融情于景练习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以景结情练习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杜甫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情与物的抒情方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2、托物言志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问题: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象征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画菊

郑思消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4.托物寓理

在描摹事物基础上揭示或寄寓一定的道理.一般为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情与事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1、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宗悫的典故)2、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韩信的典故)2、用典抒情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c、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d、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3、借事抒情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情表达,通俗易懂。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兼有借事抒情、衬托的手法)3、叙事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抒情方式。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⑦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⑨日晚江南往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寓理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