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_第1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_第2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_第3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_第4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学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李如2016-05目录1简介2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内容4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阶段特征和规律5不同类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案例6思考讨论7参考文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地演化理论的重要框架,是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在旅游学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引为经典的是巴特勒(Butler,1980)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简介1.1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由来时间/代表人物作品/内容1939年基尔伯特(E·Gilbert)《英格兰岛屿与海滨疗养胜地的成长》1963年由克里斯特勒(W·Christaller)《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乐地》1973年帕洛格(Plog)把旅游地的周期与吸引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群体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心理图式假说,并认为旅游地的兴衰取决于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旅游1978年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对美国大西洋城盛衰变迁的研究,也提出了类似的模式,他认为大西洋城的客源市场部分由精英向大众旅游者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1.2“旅游地生命周期论”VS“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国外关于这一理论的名称有:Resortlifecycle(斯坦斯菲尔德,1978),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巴特勒,1980),Destinationlifecycle(库柏与杰克逊,1989),Tourismarealifecycle(本尼德特与博杰尼克,1993)旅游地演化理论是克里斯泰勒提出的时间是1963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认可旅游地生命周期论1)国外有关该理论的研究多以旅游地生命周期为名2)国外运用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也多是旅游地,如对男人岛(海岛旅游地)的研究,以及在该理论研究中运用的名词如Resortlifecycle(旅游胜地生命周期)、Touristareacycle(旅游地生命周期)、Destinationlifecycle(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都具有旅游地的含义认可两种概念旅游地是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的各种旅游产品的综合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同时存在且并不矛盾,二者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学者观点支持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杨森林、许春晓、张立生等支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如余书炜、阎友兵等2.1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普罗瑟[7](Prosser,1995)该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以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目的地的发展过程沃尔等[12](Wall&Mathieson,1982)认为一个旅游地不适宜突然快速的发展,否则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将承受巨大的冲击,并且负面影响将在旅游地的后期才表现出来摩尔等[16](Mooreetc,2005)对巴巴多斯岛的旅游研究中得出结论: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于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理论研究2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实证研究时间尺度空间尺度1很多学者以年度时间尺度进行案例研究[1这些研究一般都是采取了30-50年的数据2一般适用于年度游客量或者年度床位使用率的统计这个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忽视了年内其他重要因素的波动,比如季节的变化差异。1微观尺度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的旅游地或者旅游吸引物,如海滨旅游胜地、自然吸引物、人造景观吸引物2小尺度研究主要针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研究3宏观尺度研究集中于岛国的旅游发展研究。1982年,格雷R·哈维(GrayR·Hovinen)指出兰卡斯特县的旅游发展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他认为,旅游点的相对位置、旅游点的多样性和规划的有效性1985年,迈耶·阿伦特(MeyerArendt)把旅游地的周期演进与自然环境作用、休憩开发的密度联系了起1989年,库柏(Cooper)和杰(Jackson)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也依赖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和旅游地的环境因素1990年,德伯格(Debbage),研究当旅游市场上出现少数人控制市场的局面时,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所造成的影响1991年,海伍德(Haywood)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的经营和规划功能持怀疑态度1992年,盖茨(Getz)讨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与旅游规划的潜在关系,指出其发展过程与生命周期模型有不同之处,国外实证研究研究内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关于旅游地的下降—重组—复兴与旅游规划管理的潜在联系2.2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研究焦点基本理论探讨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创新研究近年来增长明显作者年份研究主题/案例地主要观点保继刚等1996深圳主题公园很快达到游客数的最高峰,以后逐年下降陆林1997黄山等旅游季节差异明显陶伟2002遗产旅游地研究方法、形式和内容提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李睿等2003浙江瑶琳等溶洞型旅游地溶洞型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先快速增长、再快速回落,随后又趋于稳定的模式杨振之2003四川都江堰、碧峰峡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三种模式,通过人为调整延长其自然生长模式肖景义2003青海湖旅游区环境效应是青海湖生命周期最关键的制约因素任敬2003燕子洞影响旅游地各阶段演化的主要因素卜付军2004信阳南湾风景区提出三种预测模型王志稳等2004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双周期模型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内容3.1关于阶段划分Christaller最早提出三阶段说———发现、成长和衰落阶段Butler提出六阶段说———开发、起步、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兴阶段Hovinnen提出五阶段说———探索、参与、发展、成熟和衰落阶段Gets提出四阶段说———引入或发展、成长、成熟和衰落阶段3.2阶段特征Weaver提出不同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投资主体演变特征Strapp等发现该旅游地在停滞阶段后,会有一个长的稳定期3.3影响因素外因说内因说综合因素说主要指旅游地外部市场因素Stansfield认为有客源市场的改变和城市的整体变化Debbage认为有旅游市场的主要经营者的决策、旅游业自身的竞争性结构改主要指旅游地自身环境因素Hovinen认为主要有旅游地良好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多种旅游资源、有效的规划旅游承载容量Meyerarendt认为有当地居住模式、环境、观念的变化以及当地人对自然的保护所作出的努力Getz认为有有意识的规划和管理Cooper等认为有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旅游地的环境因素、旅游地总体受欢迎度的下降、发展速度、可进入性和竞争旅游地数量Benedetto等认为有政策因素和环境因素Haywood认为主要有旅游地竞争游客的能力,新旅游开发商的出现,旅游替代品环境保护主义的异议,交通商旅行社旅游业投资者的作用,游客求、观念、期待和对价格的敏感性,政府机构、立法机构的影响等。3.4规律解释外因作用说认为其主要由外部市场因素导致,如有研究者认为是客源市场或者与竞争有关的因素同作用导致的内因作用说认为其主要由自身环境等因素导致,如有研究者认为这些因素主要由当地的环境、区位、交通、资源、管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综合因素说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经营者决策、旅游地环境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5曲线形态不同性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曲线往往在各阶段的表现形式会有所差异研究者分别对喀斯特洞穴和主题公园以及山岳型森林型、地址公园型等旅游地展开了生命周期曲线研究,提出诸多如“成长—顿挫—成熟”、“循环—再循环”和“扇型”等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形态3.6数学模型主要有对数模型、“P-E”(保护与开发)模型、多项式生长曲线预测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阶段预测模型、拐点理论、需求模型、生命力指数模型等科学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数学模型首先应该建立在七解释变量———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弄清楚后,再研究清楚这些自变量如何相互作用及其如何作用于因变量3.7理论价值无用说肯定说杨森林认为其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且缺乏有力的事实证据。许春晓认为其衡量指标太单一。阎友兵认为,该理论预测所有旅游地必将走向消亡的观点存在逻辑漏洞,在实践中也难以找到完全吻合其曲线的旅游地案例。持该观点的研究者占绝大多数,如肯定该理论的框架意义、理论价值、指导意义、预测价值、应用价值和描述价值等。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4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阶段特征和规律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5不同类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案例

山岳型摘要: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开发指导作用的大小和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运用,旅游界看法并不一致。本文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寻求该理论的较好运用途径,同时为鼎湖山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分析中笔者把握旅游地吸引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强调结合旅游地的具体实践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得出鼎湖山将处于长期成熟阶段的结论,分析了其在成熟阶段的旅游开发策略,也对Butler理论的运用途径进行了若干探讨。洞穴型摘要: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森林型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生命周期的研究已涉及多种类型的旅游地,但对森林型生态旅游地的研究尚少见。本文通过引入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著名森林型生态旅游地———张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旅游区生命周期的特征,并选择相关模型对其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为武陵源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现阶段武陵源景区生命周期表现为进入了发展巩固阶段,到2010年景区游客规模将达到2753~3658万人次。最后针对景区所处的阶段,提出了延长武陵源景区生命周期的发展策略。沙漠型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旅游地演变的基本规律,在国内关于沙漠旅游区生命周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的生命周期演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历年游客人数,利用拟合度最优的模型预测了2011—2013年的游客量。研究认为:现在其处于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建议下一阶段的工作为丰富旅游项目,改善设施,扩大宣传,使景区向发展阶段迈进。大院型摘要:旅游地的成长是一个由发现引入、加速成长、走向成熟到最终衰退的生命过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关于旅游地成长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必须采用动态的管理措施来实现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地系统提升。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1986~2010年乔家大院旅游人次、游客增长率以及指数模拟曲线等指标系统分析了大院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表明:乔家大院旅游地经历了4个阶段,即:探索阶段(1986年以前)、参与阶段(1987~1995年)、发展与巩固阶段(1996~2008年)、衰退阶段(2009年~至今)。乔家大院已经进入“衰退期”,不仅要对资源整合营销,而且改善旅游环境,营造良好运营氛围的战略;同时适应市场需求,深挖文化因子;实行产品异化策略,打造特色大院旅游产品和提升大院旅游地体验性,打造大院体验旅游创新产品。6思考讨论1)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一个理论(巴特勒提出的阶段划分与特征),后来人在分析借鉴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时代特点,不应该单单用当下的条件全盘否定2)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因此要随着时代条件变化不断完善理论3)该理论是否有普世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实证研究的完善能够进一步修正该理论7参考文献[1]张立生.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争议辨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v.2901:96-100.[2]祁洪玲,刘继生,梅林,张振国.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争议再辨析——兼与张立生先生商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v.3004:78-84+126.[3]张建忠,孙根年.山西大院型民居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及其系统提升——以乔家大院为例[J].地理研究,2012,v.3111:2104-2114.[4]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