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经济政策目标1.经济政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2.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口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第十六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本章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效果。世纪高教4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5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概述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政策种类利率消费投资GDP减少所得税?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投资津贴扩大货币供给2、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正面)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财政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1)税收自动变化(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9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10积极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这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当认为总需求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这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policy)。这套积极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fiscalpolicy)。在实行过程中会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如时滞和一些不确定性。11三、财政政策效果1.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膨胀性财政政策)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财政政策效果通过财政政策乘数体现,即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财政政策的直接目标:消除GDP缺口如果要用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来消灭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只要将GDP缺口额除以各种乘数即可。13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例:假设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0亿美元,实际国内收入为100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75
t=0.2
则可计算:(1)增加政府支出800亿美元(2)减税1066.67亿美元上述财政政策并没有考虑货币市场供求的因素14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当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要<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第一,一项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由于货币需求增加而使利率大幅度上升,挤出效应就很大,财政政策效果就很小。第二,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15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一般认为,经济较热通货膨胀较高时,人们对经济前景普遍看好,即使增税或消减政府支出,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仍旺盛,因而紧缩财政的效果较差,只有靠紧缩的货币政策才会对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过膨胀率有明显效果。在经济不景气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效果甚微,主要只能靠扩张财政的政策才能拉动经济走出低谷或衰退。16功能财政与公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平衡预算预算平衡思想的演变功能财政: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17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功能财政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凯恩斯主义思想(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18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19功能财政与公债公债(nationaldebt)是西方国家弥补赤字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公债的利弊得失,人们看法不一。思考:公债的利弊?20公债的好处保证政府的正常支出和运转,不至于出现“总统府”停电;调控经济周期波动,稳定国民经济增长;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集中经济力量办大事:如军备扩张,日本发动二战21公债的弊端增加下一代人的税负;思考公债靠什么来还?公债可能导致货币发行过多,财政部发行公债,首先是由央行买单,即印制钞票;公债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资源,增加政府手中的权力,也会增加寻租和腐败的机会;公债的“货币游戏”:从百姓手中借,由由百姓来还。22公债的弊端为什么常被忽视?以至于公债普遍存在?公债在政府、事业单位,甚至是准政府组织——村委会,普遍存在。讨论:为什么公债普遍存在?冠冕堂皇理由的背后:23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24货币政策及其操作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前者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25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量利率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节货币量是手段。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量增加的效应: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26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通过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27注意: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思考:当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如何操作?货币政策及其操作28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29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映很灵敏,即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有大幅度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就只会有很小幅度的下跌,从而投资增加幅度就不大,国民收入增加也不多,即货币政策效果小;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反映很灵敏,则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对投资和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就大,即货币政策效果就大。30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货币政策的局限性(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思考:货币的创造过程?(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央行必然抛出本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思考:1、为什么近年来,外币大量流入中国?2、外币大量流入中国,会产生哪些影响?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34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调节总需求,还会对总需求结构发生不同的影响。需求结构包括:……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对消费需求和政府购买影响较大,而货币政策对投资和出口需求影响较大;膨胀性财政政策会增加消费需求,但会挤出私人投资需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增加投资需求,但会减少出口需求。35就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言,不同的扩张项目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思考: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投资补贴,发行公债分别对需求产生什么影响?总结论:政府在决定选择哪一种政策时,首先要考虑主要是要刺激总需求中的那一部分。其次还要考虑:需求变动的原因。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3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会导致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取这种组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会使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当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采取这种组合。3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混合会引起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取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闸收费系统软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级水族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花面辊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皮带双边著色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牛仔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木制锅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弹力帆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园林雕刻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高中数学课件】等可能时间的概率
- 六年级数学德育工作总结
- 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座谈提纲-补充材料
- 【初中道法】认识生命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数字建造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KOL合作合同(可直接使用)
- GB 26920-2024商用制冷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测试卷
- 2024年度乡村医生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0套)
- 国资国企企业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
- 计算机图形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
- 医学文化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西昌古诗文品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