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_第1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_第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_第3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_第4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重点1.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2.为什么要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从土地的特性分析入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生态环境。土地的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3.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志和基本途径标志: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控制、调节。1)加强地权管理:主要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解地权纠纷等内容。2)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其中,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法制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土地管理的最基本依据和手段。4.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进行部门间土地资源分配和时空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5.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动态平衡原则;集约利用原则;公众参与原则。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8.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9.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动态性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一、国家级规划1)确定对一国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战略目标;2)协调国名经济各部门及省与省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3)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方向,确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设施的用地规模及布局;4)进行土地利用分区;5)制定好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二、省级规划1)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本省土地资源的特点,确定本省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2)协调本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级各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3)落实国家级规划确定的各项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进行各种商品经济的布局、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工程布局并确定其用地规模;逐个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进行土地利用分区;5)提出实施省级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三、地(市)级规划(不考)四、县级规划1)确定规划的目标和方针;2)确定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分解各项指标;3)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各项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并确定与其配套的设施的用地规模和布局;落实县城的规模和界线;逐个确定除县城外的建制镇的用地规模和布局;将其余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4)划分用途区;5)提出实施县级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五、乡(镇)级规划1)确定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2)落实建制镇的规模和布局,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各项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布局,落实县级规划划定的各类用地区的规模和界线,确定农村集镇、村庄位置、规模及用地界线,确定乡域范围内与上级规划相配套的各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3)制定乡规民约来实施规划。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分区;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土地利用分析的目的1)总结特点和规律2)找出问题及原因3)措施通过分析掌握以下情况:1)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4)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5)土地利用的效果6)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16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3)A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4)建筑密度(A10)建筑物基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5)建筑容积率(A11=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171)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取值越接近,分配均等程度越高;取值越接近,分配差距越大2)恩格尔系数为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1819土地资源质量包括土地自然资源质量和土地经济质量。等、级、价是衡量土地质量差异的重要标志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针对性原则;永续利用原则;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性原则;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联合国、我国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1)土地用途的确定2)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定3)土地用途对土地质量的要求4)土地评价因子赋分5)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比配、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途径:1)来求取;2)环境途径,通过环境自净能力与人均排污、制污能力(扣除人工净化后)的平衡来计算;3)得出结论。、预测、决策、规划的关系1)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2)预测是计划的科学工具3)预测应在决策之前,计划则在决策之后、人口自然增长法(计算或简答)、劳动平衡法一般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指标。、耕地需求量预测(复种指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测算1)人均城市建成区面积2)城市土地建筑容积率3)城市闲置土地再利用4)城市土地地上,下空间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有:土宜法、综合法和模型法。29、常见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和作用(论述)目的:1)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地尽其利,适地适用,合理2)保护重要的生产用地,特殊用地和自然环境3)限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4)实现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目的5)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用:1)统一,能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做到适地适用。2)间和产业之间的用地矛盾,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发展。3)用起到控制作用。4)则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反馈和监督。、土地利用分区,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供需平衡原则;差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集中连片原则;行政区界完整性原则。常用的分区方法有: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和聚类法土地利用分区步骤:1)准备工作2)拟定分区技术指标3)分区划线4)用地区面积的量算5)将用地分区拟定用地指标初步结果进行对照与修正6)用地区的核实7)拟定各用地区的管制规则、城镇体系的概念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P166居民规模依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和辐射规模。P170、P171居民点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