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学案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学案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学案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学案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学案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习目标】1.熟悉教材,积累《考试大纲》规定要掌握的 120个实词。注意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寻找考题与教材的关系。探寻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学习重点】注意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探寻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考纲解读“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一般指新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判定的实词的含义。二、命题规律这一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一种是在翻译题中进行考查。三、真题回放(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1~4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 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 ,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 ,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 ,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 ,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 ,夜持弓矢伺其门 ,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 ,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登:考中。由句子结构可推出,“登⋯⋯解析:A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进士”,不是“升职”意。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表现马文升一心为国家考虑的崇高品格。③写马文升劝谏皇帝如何教导太子。④写马文升请求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百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解析: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曲解文意,原文为“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放弃了那里离开了,并不是“不去他的家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硕,大。耆硕指年高德重。望,期望接近,文中是“望其项背”意。 (2)辄,总是;颦蹙,皱眉头。参考答案:(1)(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 ,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 ,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外貌奇伟出众力气大。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巡视山西、湖广,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征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的饥民,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政绩很显著。当时在黑水口击败贼寇,又在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晋升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发生饥荒,(马文升)调用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救济百姓。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书议论十五件事情,都经过讨论得以施行。皇帝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田,教坊以杂戏进献,马文升神色庄重地说:“新天子应当知道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皇帝)马上责令撤去。第二年,(马文升)做了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视察团营。天下太平已久,使得军政荒废松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马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罢黜贪婪懦弱者三十多人。奸邪之人非常怨恨(马文升),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的)门前窥伺,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做官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之事),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责,也言无不尽。他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日教导,请求选择淳厚谨慎老成懂得书史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皇帝都认真地采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了屠滽(的职位),倪岳去世,用马文升代替。南京、凤阳大风雨毁坏房屋,(有些)树木被连根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宴饮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错,驾临御前讲席,杜绝宴游,停下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织造,救济饥民,搜捕盗贼。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皇帝都予以褒奖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书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有文武之才,擅长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由他决断。功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尤其看重气节,厉行端方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马文升)去世后一年多,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放弃了那里离开了。四、方法探寻1.根据语法规则进行词性推断每一种实词,其词性用法都相对固定,动词一般在谓语的位置上;名词不是充当主语就是宾语,而形容词则往往处在定语的位置上。依据被考查的实词所处的位置,推断其词性,进而分析出其含义,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推断方式。2.根据语句结构进行意义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或对偶的手法,而这些句子又往往在意思上相同或相近,利用这一结构特点,通过前后句子中的提示性内容,推知句中实词的含义。3.根据课内所学进行迁移推断试题中有时也会出现不容易理解的文言实词,可以根据课文中所学过的与之有关系的实词进行联想推断,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初步确定其在文中的正确含义。4.根据语言环境进行整体推断语言环境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即单句话的意思。而外部环境,则是指针对整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而言的大环境,即上下文环境。这样在分析实词的含义时便可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整体上理解。五.小试身手有人说,高考实词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请将高考真题中所考查的实词和教材作对照,印证这一观点。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重点实词。六、当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员亡,荆急求之亡:逃亡.B.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知:巧诈C.去郑而之许去:前往.D.因如吴如:到、进发.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 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

“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 .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詈:辱骂B.以中益怒,曰:“丞慢.我。”慢:诋毁C.今絷者众絷:抓住.D.以中意乃解.解:缓和3.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原有变,京畿不静变:变故.B.遥为处分,恐失事机.机:关键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甚,矩无所谏诤逾:超过、更加D.帝既昏侈逾. 一官。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 ”.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 “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曏[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 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太后默然而止。.[注] 曏:从前。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欲别除一官除:授职.B.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C.昌期不堪.堪:胜任D.雍州帝京,事任繁.剧繁:繁杂5.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 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军夜大惊夜:在夜里.B.而城中鼓噪从之鼓噪:敲鼓呐喊..C.遂夷杀其将骑劫夷:消灭.D.齐人追亡逐北.北:北方6.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 .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苦:折磨B.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C.尚令百姓系于囹圄系:监禁.相晓曰遽:就D.其乡闾父老遽.答案及解析1.C C项,把C项的解释代入原句,意为“前往郑国”,和“之许”也就是“到许国去”矛盾,因此断定解释不正确;正确解释应为“离开”。参考译文: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巧诈;它的国君是个平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应该去的地方。许公不回答, 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 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地方了。”于是往吴国进发。2.B 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参考译文: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辱骂。逮捕不着辱骂者, 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缘由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周以中。周以中更生气了,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发生变故,怎么办呢?”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3.C C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遇”的义项有:接触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待遇(盖追先帝之殊遇)、对待(不如因而善遇之),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参考译文:后来裴矩跟随(隋炀帝)驾临江都。等到李渊的军队攻占了长安,炀帝向裴矩询问对策,裴矩说:“太原有变故,京城局势不稳,在这么远的地方发布政令,恐怕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陛下亲自返回京城,才可以平定这次动乱。”裴矩见天下局势不稳,恐怕招来杀身之祸,每次接待别人,礼数格外周全,即使是胥吏那样的小官,也一定让他们高兴和满意。(而)这时候,隋炀帝一天比一天昏庸奢侈, 裴矩也就不再对他有什么劝谏,只是拼命地谄媚讨好,以让隋炀帝开心为最终目的。4.B B项,这里的“闲”在句中应为谓语动词,而“空闲”是形容词,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熟习”,古语有“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战国策·燕策二》 ),可资佐证。参考译文:太后说:“薛季昶长期在京任职,我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