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8篇)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供应了自主探究的时机。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根底。
2.借助详细情境,在观看、争论中发觉规律。
教学中,通过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争论中发觉“把一样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阅历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由于正、反比例表达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把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阅历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胜利的喜悦。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玻璃杯直尺水试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依据什么公式进展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状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假如底面积肯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假如高肯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假如圆柱的体积肯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圆柱的体积问题以及列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在培育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在详细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展观看。
师:观看情境图,理解图意后,观看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观看,再一列一列地观看,并思索下面的问题。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状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③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学生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
(3)全班沟通。
预设
生1: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
生2: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上升。
生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都是300,是肯定的,也就是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肯定)。
(4)明确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由于水的体积肯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反而上升。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总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就把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查找规律,发觉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让学生经受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把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根本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探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查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醒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蔽的数的规律,今日我们连续讨论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数与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简洁明白,有利于学生清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二、探究发觉,学习新知
(一)教师与学生竞赛算题
1.教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
教师:那等于多少呢?(学生计算需要时间)教师紧接着说:我已经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根据这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扩大2倍的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我都能立马算出结果。有的同学不信任是吗?咱们试试就知道。为了便利,我请我们班计算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结果是否一样。谁来出题?
在学生出题后,教师都能立即算出结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异。
3.知道我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吗?由于我有一件神奇的法宝,你们也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竞赛计算速度,且每次教师成功,使学生产生奇怪心,再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例题做好铺垫。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计算方法
1.这件法宝就是(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来把它变一变,聪慧的同学们肯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进展演示讲解。
(1)演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红),再剩下局部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受观看、操作、争论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育学生的迁移力量、规律思维力量,并进一步进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预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教学设想
《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在学问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详细讨论,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学问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受和体验中思索,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表达数学学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学问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擅长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节省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前两天,教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索: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外形?(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
(2)争论后汇报: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
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
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教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章容器),你怎么办?
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
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学问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预备]
2、创设问题情境。
师:(课件显示)假如要求某些建筑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能用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索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积的问题的欲望]
师:今日,就让我们来讨论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受体验,探究新知
1、回忆旧知,帮忙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详细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
生2:侧面绽开是长方形……
生3:说明圆柱和我们学过的圆和长方形有联系
师:请同学们想想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生1:可能与它的大小有关
生2:不是吧,应当与它的高有关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旧学问又引出了新学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协作学生答复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阅历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猜测:我们要解决圆柱的体积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争论得出:反圆柱的底面积分成很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近似的长方体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很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的份数越多,形体中的越接近,也就越接近长方体。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大胆猜想、动手体验。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成为了发觉者和制造者。]
(3)学生小组汇报沟通: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依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报,用教具进展演示。
(4)概括板书:依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的联想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初步建立转化的雏形,然后再通过实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表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熟悉的根底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绽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根底上,把握圆柱的外表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外表积”的算法。
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消失局部学生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楚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根底上学习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争论得出圆柱的外表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圆柱体外表积的含义及求法。力量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把握求圆柱的外表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胜利的收获,体会小组合作探究胜利过程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外表积的方法。
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绽开是什么图形?
2、圆面积怎样求?
3、长方形的面积呢?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一顶厨师帽,让学生观看,做着肯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们以前学的学问能解决吗?教师借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外表积的求法》
三、自主探究,发觉问题。
1、分组,争论:
(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你发觉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剪开发觉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
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假如沿着高绽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
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假如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
(3)、小结:小组争论,将公式延长。
圆柱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Ch+2πr2
=πdh+2πr2
2、学问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
(1)、出例如题:
例2:假设一顶厨师的帽子,高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用进一法结果保存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独立试做:
(3)、集体讲评。
(4)、讲解进一法。
3.稳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物,经受熟悉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奇怪心,获得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由于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夫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非常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非常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学问。
3、练习:将以下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
1、出例如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约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依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稳固练习
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由于受到天气灾难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削减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x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比照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根底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拟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拟—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受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把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学问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把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测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4
1.观看比拟
引导学生观看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肯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试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预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争论沟通: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看。
引导想像:假如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熟悉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答复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沟通算法。
⑵争论:知道什么条件就肯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稳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比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依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练习三第1~3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单元目标:
1、使同学熟悉圆柱和圆锥,把握它们的特征;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熟悉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把握圆柱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熟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熟悉,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熟悉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熟悉圆柱侧面的绽开图。
2、培育同学细致的观看力量和肯定的空间想像力量。
3、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悉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同学答复,使同学熟识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同学答复,其他同学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熟悉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爱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爱圆柱的理由。(美观、有用、平安、可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实习生劳动合同签订与违约责任分析3篇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在第七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的讲话
- 《数字化变电站介绍》课件
-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临床护理
- 2021年镁铝合金液态属医用材行业宜安科技分析报告
-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技术》课件-第2章
- 《证券交易程序信息》课件
- 《Java程序设计及移动APP开发》课件-第08章
- 老年性阴道炎的健康宣教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 》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光伏住宅能源解决方案协议
- 【初中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届陕西省四校联考物理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外墙装修合同模板
-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
- 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手册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名著复习:《艾青诗选》题集组(答案)
- 2个居间人内部合作协议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