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9篇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识别8个方向根底上,学会看简洁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洁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究过程中,进展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喜爱家乡、喜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爱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肯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全都。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晰。今日教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熟悉路线。(出示课题:熟悉路线)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熟悉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肯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看真认真,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动身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沟通。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动身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工程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工程?

5、你最喜爱哪个游乐工程,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答复。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答复。

6、小朋友真聪慧,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动身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当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稳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日学习了新的学问,说一说今日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究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敏捷性。

3、在学习新学问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类推力量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把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展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刚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常常会遇到很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答复)

依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思索沟通,探究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沟通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爱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纳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其次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答复,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刚刚我们所学的学问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讨论)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展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稳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看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觉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一样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依据题目条件敏捷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才智。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适宜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3000÷□=600

五、回忆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特别关怀我们同学的身体安康,常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假如教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教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准备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依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假如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拟适宜?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看,争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根据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争论:什么情形下应当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看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刚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展学习。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展比照,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育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力量。

稳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娴熟把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育学生的类推力量;能正确进展口算,培育思维的敏捷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加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仔细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嬉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头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沟通。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沟通。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沟通。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沟通。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效劳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和把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特别严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育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力量,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育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力量,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适宜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展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看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运用所学的学问,依据信息在小组中争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学问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消失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展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消失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依据奉单元学问内容相比照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力量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纳实物分析的方法进展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试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详细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育学生观看思索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预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识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奇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教师知道同学们有许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爱音乐,有的喜爱美术,有的两样都喜爱,教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展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爱,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爱音乐和喜爱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异):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争论发觉: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爱音乐又喜爱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展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爱音乐和喜爱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沟通,说说想法。

(5)师依据课堂实际状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题。

(2)学生独立思索并解决。

(3)同桌沟通,重点说说想法。

(4)反应。(昨天和今日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敏捷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争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学问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索并解决。

(2)班内沟通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日所学学问来解决。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育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洁的代数学问做预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预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日水果园里正在进展“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连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觉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教师巡察,赐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局部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由于: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答复,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忙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假如其次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现: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索,同桌沟通,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消失这样的错误,教师要准时赐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忙其改正。)

生2:8个。由于,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察,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索的,最终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展替换(计算),最终求出结果。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假如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拟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拟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拟。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沟通争论,查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拟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换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设计说明

1.嬉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嬉戏呈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制造才能也经常在嬉戏中表现出来,没有嬉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进展。”用嬉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学问在嬉戏中开心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承受和理解。上课伊始,设计了教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嬉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进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数学力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展比拟,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拟简明、便利,经受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拟的数学思想。

3.注意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把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严密联系。学生学习这局部学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现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头;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学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又能帮忙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力量。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时钟模型

学生预备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嬉戏,认时间。

师:教师和大家做个嬉戏,教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知教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教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教师报出以下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刚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假如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嬉戏,激活学生的生活阅历,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查找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经受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在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2.熟悉一天的开头——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头的吗?(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头究竟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头的情境。(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头了,钟面上是几时?(12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完毕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头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头,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头是什么时刻了吗?一起说说看。(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现在是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头了新的一天。

师:(钟面显示早晨6时45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上午10时1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中午12时)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下午3时30分)小女孩和同学们在跳绳。

师:(钟面显示下午6时)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晚上7时2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完毕了,新的一天又开头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一课时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导入新课

教学反思

其次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学问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根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把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详细的情境中进展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开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状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学问和阅历,主动探究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阅历,使之顺当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阅历: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阅历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根底。因此,教学时应当实行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阅历,唤起学生对已有学问的回忆,并将它敏捷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究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终做什么”的有序思索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把握的除法口算阅历,结合肯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索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索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制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索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索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索过程。最终,供应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沟通,或者教师依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根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索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识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意广阔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依据当地状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安康成长、交通、体育、消遣、饮食和科普学问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详细情景进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供应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留意:①充分熟悉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熟悉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详细问题情境中要留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实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亲密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洁的推理力量。

乘法和除法具有亲密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留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索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冲突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提醒学问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把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育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活动,熟悉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依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详细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季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进行一次越野竞赛,现在教师将越野图呈现给大家。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假如你是一名运发动,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争论,合作沟通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展,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展探究。

知道在动身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动身吗?假如这样会发生什么状况?这样确定方向精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精确?

精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详细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假如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