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宏观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1页
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宏观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2页
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宏观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3页
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宏观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4页
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宏观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宏观因素、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发展宏观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对供应链金融发展起到引导、扶持、规范和管理作用,将有利于供应链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供应链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已出台多项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

2.市场因素

汽气车供应链金融伴随汽车市场发展壮大成长起来,汽车市场运行态势对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全球汽车供应链金融市场分析

从全球来看,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约9571万辆,较2017年下降1.1%,假设平均每辆车价格为10万元,若汽车销售端的供应链金融渗透率为10%,则全球汽车销售环节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元。此外,从新能源汽车来看,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02万辆,同比增长达65.6%,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1%,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新兴汽车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2)中国汽车供应链金融市场分析

《2020-2026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风险评估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国内来看,2018年我国新车销量约2800万辆,尽管较2017年有所下滑,但仍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一方面,伴随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享汽车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生态日趋复杂,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日趋增多。另一方面,201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分别约为1.32万亿元、1.66万亿元,假设以10%的供应链融资渗透率来估算,则201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合计供应链融资达到3000亿元。

2018年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天数、应付账款天数均较2017年有所增加。具体来看,2018年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天数为73天,分别约为整车制造类上市公司和汽车经销商类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天数的2.7倍和10.4倍,应收账款压力较大。2018年整车制造类上市公司应付账款天数最长为115天,分别约为汽车零部件类上市公司和汽车经销商类上市公司应付账款天数的15倍和164倍,这也体现出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回款较慢。

3.技术因素

以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效率,降低交易风险。

二、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1.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孕育供应链金融新兴蓝海市场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池、电机、电控、电子、充电桩、燃料电池、加氢站、自动驾驶、车联网等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领城将涌现出许多新的供应链融资需求,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逐步壮大,成为新兴蓝海市场。

2.汽车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变革重塑供应链金融系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企业纷纷上市,有望成为新的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打破以往核心企业仅限于车企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可实现车电分离,部分企业推出的电池租赁计划本质上实现了电池的单独销售,这将可能对上游电池企业的回款周期产生影响。此外,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等电池利用新模式的兴起也将影响电池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3.科技賦能汽车供应链金融的自动化、线上化

银保监会于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搭建服务于上下游链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完善风控和技术模型,创新发展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在线审批和放款。新技术的应用将打通汽车产业链的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显著提升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运营效率,促进汽车供应链金融交易的线上化、自动化。

4.具备投贷联动综合服务能力的金融集团更具竞力

汽车供应链生态复杂多变,某个单一环节的风险所引起的资金链断裂,很可能沿着产业链进行传导,造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链断裂。这需要从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机构对汽车产业具有深刻的认知理解。商业银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等信贷资金端主体,将倾向于通过与专注于汽车产业投资、对汽车上下游具有深刻理解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构筑债权、股权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化解自身汽车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进而实现汽车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全面把控。同时具有“信贷+投资”金融服务能力的大型集团、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服务生态建设方面也更有优势。

三、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1.金融机构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潜在分险判断不足

伴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汽车变革趋势,相较于成熟的传统汽车供应链体系,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已经延伸到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通信、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涌现岀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享汽车等新业态、新模式。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产业成熟度较低,同时供应链金融机构往往缺乏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人才队伍,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金融澘在风险的理解能力不足,因岀往往较难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控。

2.与新能源车企联系较弱的配套企业融资更难

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来看,业绩较好的的车企往往选择投资持股上游一级供应商企业,因此一级供应商企业的资金往往较为充裕。而更上游的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以及最前端的原材料供应商由于离核心企业车企的资金联系弱化,车企不愿为二三级供应商提供授信担保与应收账款确权,银行业难以对这些供应商进行穿透处理。从供应链下游经销商来看,主机厂也往往参股投资并经营一级经销商4S店,而与二级经销商的联系较弱,同时二网市场也存在机构多、企业小、竟争大的弊端,金融机构也不愿为二级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与核心企业没有直接资金往来的上下游企业融资更难。

3.新能源车企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授信意愿不强

银行为上游零部件企业、下游经销商提供融资支持需作为供应链核心的车企提供授信担保。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造车企业不能保证汽车一定可以销售回款;同时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车企在卖车到获得补贴资金时间周期较长,车企本身回款压力较大,车企为配套中小微企业担保授信意愿不强。同时从新造车企业来看,新造车企业往往成立时间不久、资产规模不大,汽车产品也处于探索阶段、量产规模较小,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担保能力较弱。

4.“小而弱”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新兴企业融资难

以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新兴业态涌现出大量的新兴中小微企业。这些中小微企业往往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盈利能力弱、资产薄,同时在技术更新换代下面临一定倒闭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风控要求高、较为保守,往往拒绝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新兴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5.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等抵质押物的折价风险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