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标培训_第1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_第2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_第3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_第4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

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应对■理念:“变”与“不变”

■实践:“教”与“会教”■现实:“考”与“不考”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级教师文喜xf498@163.com时代的发展理念的转变课程标准修订过程2003年开始修订,2004年春完成修订稿2007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专家、一线教师等2010年成立三个委员会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理念:“变”与“不变”坚持“不变”的是什么?“变”的突出体现在哪些方面?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修订,涉及上亿学生的学习,是一件大事。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举措,一经确定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可、实施,就不应轻易推翻,必须坚持、巩固和深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就是秉承这样的思路开展的——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鲜”,海鲜、河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讲,国家大事的治理好比煎鱼一样,不能够频繁、随意翻动,经常翻动,完好的一条鱼就碎了。坚持“几个不变”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坚持“选择认识区域的1-4-5-5方案”不变;坚持构建“有用”“开放”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

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不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内部的内容结构、体例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实施建议”部分的“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和“四、教材编写建议”的位置进行了互换。)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

第一部分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地球与地图等4大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四大块组成。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框图稍作调整,使之更加清晰、醒目(框图的位置也由“内容标准”移至“设计思路”部分)。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认识区域概况认识区域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疆域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乡土地理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

“内容标准”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不变。“内容标准”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也不变。部分“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和行为动词作进一步的修饰(对照实验区的意见,逐条审核所有“内容标准”)。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标准活动建议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一)地球和地球仪修订内容的侧重点提升“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的时代性、前瞻性增强“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强调“实施建议”部分的适应性、实用性

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

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

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了必要的修饰。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

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6.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导入语改革背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功能课程改革的基本原理课程“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地理课程学科价值和功能更加凸显这样的表述体现了国际视野,更突出了地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更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更好地落实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兼文兼理”“基础性”——必修课程性质更加突出与明确_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感知地域空间把握区域特征案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一、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比较俄罗斯、加拿大、巴西、中国四国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比较日本、蒙古、中国三个国家的海陆位置。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整体把握地理特征综合分析地理环境诸要素作用全面分析地理问题案例: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学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等)低温,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空气稀薄,缺氧日温差大高寒草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袍、酥油、糌粑交通不便,青藏铁路……高(平均海拔>4000米)↓空气稀薄(相当于平原地区的一半)↙↘↓低压低温河谷农业高寒草原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低温永冻层→交通不便……糌粑……高压锅煮面条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日温差大→藏袍……

“学科”与“科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虽然取材于“科学”,但学科区别于科学在于两个特点:一是基础性,二是教育性。

“课程性质”部分原先主要着力表述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地域性(差异性),实际上阐述的是地理学(地理科学)的特质,而对基础教育的地理课程(地理学科)性质的阐述相对薄弱。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关注生活关注生产案例:在生活中学用地图在旅游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观项目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合理的旅行路线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案例:制作简易地球仪课程基本理念内涵更加清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有用的地理

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开放的地理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形态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课程内容”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种情况:降低了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内容标准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础规律和趋势

。(P5课程目标)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P7新增)对活动建议进行全面的调整。删去或调整了一些较难操作的活动建议第三种情况是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不好理解把握(容易出现偏差)的内容标准进行了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现行的内容标准修订后的内容标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标准标准活动建议活动建议10条7条11条5条47条25条43条9条8条105条40条20条40条6条8条2条6条100条58条24条合计修订后的内容标准与现行的内容标准比较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1.“地球与地图”部分的修订(1)将“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修订为“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增加了一项“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3)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4)“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5)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2.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1)“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单元的修订有:删去“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降低了学习要求;(2)“地区发展差异”这一单元,标题修订为“地域发展差异”,1)将“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修订为“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2)将“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修订为“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删除了与其他学科内容有交叉的“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认识区域”单元的修订有:

1)在“认识大洲”中删去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两项要求;2)在“认识地区”中删去了“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要求;

3)在“认识国家”中删去了指出国家“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要求,删去了说出国家“主要城市”。4)将“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这条标准,修订为“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3.中国地理部分的修订(1)“疆域与人口”这一单元的改动有:1)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行为动词“说明”修订为“认识”,稍降低了一点要求;2)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修订为较为正规的全称——“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这条内容标准中删除了“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改为“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中,“说出”改为“描述”;5)将“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中,“少数民族”改为“民族”。(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1)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以及“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项要求,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进一步明确了长江和黄河的教学要求,要求“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文水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经济与文化”单元,将原来的“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一项内容标准,分拆成“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两项内容标准,既明晰了要求,并且也将“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格局”的要求缩小至“铁路干线”。(4)“地理差异”这一单元,标题改为“地域差异”。这是因为“地理差异”的涵义比较宽泛,而“地域差异”这一标题在体例上也与世界地理部分的“地域发展差异”单元标题相匹配。(5)“认识区域”单元,关于“位置与分布”的6项内容标准简化成5项,“联系与差异”8项内容标准简化成6项。删去了“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等项内容标准。

4.乡土地理部分的修订

乡土地理部分原来共有八条“标准”,修订以后精减为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调整为:(1)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删去分析、评价)(2)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及原因;(删去历史档案)(3)举例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增加自然资源)(4)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5)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删除重大变化)(6)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活动建议”变动较大(调整与归并)减少了活动数量,突出了活动方式与活动主题。修订前共有58条活动建议,修订后改变了表述方式,只宏观地建议采用:如:“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学习交流”、“知识竞赛”、“地理调查”等等。

具体的活动建议举例减少到了24条理解与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很重要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方法限定)(行为动词)(主题与结论的限定)行为主体为学生

倾斜状况(海拔变化趋势)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构成地形分布状况认识某区域地势、地形地势海拔

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地形图,从中获取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学生头脑中是否有条理、有顺序的认知结构,是否能够完整和准确地概括主要特征。运用地图、图表、图片等完成要求的约占70%.举例或结合实例等约占30%“说出”约占48%(知道、指出、说出)“分析”、“归纳”、“记住”“描述”、“说明”、“比较”“绘制”、“概括”、“评价”等等,合占52%

行为动词与能力结构实践:“教”与“会教”明确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强化地理教学的目标意识重视地理学科的工具使用明确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在科学观念的培养上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在日常生活方面在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地理教师的学科素养落后于时代的教学观教学方法重演绎、轻归纳

强化地理教学的目标意识什么是课程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怎样落实课程目标总目标

“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在体例上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持衔接和一致。三方面表述的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学什么过程与方法:发展性目标

——怎么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终极目标

——为什么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过程

——学生体验地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

——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案例:纬线和纬度纬线1.读图(或看PPT,或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观察,得出纬线的特点。2.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纬度1.读图(或看PPT,或展示地球仪),观察赤道,得出赤道的意义。2.纬度的划分读图(或看PPT,或展示地球仪),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重要的纬线;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案例:纬线和纬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案例:辩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正方:多的好处,少的不好反方:少的好处,多的不好

→过多过少都不好→科学的人口观→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指导与基本国策的宣传。试验稿:“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修订后为:“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把握当前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

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达

——行为目标陈述A行为主体(学习者)+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行为内容+E行为程度行为目标陈述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

——知识与技能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案例:世界的人口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建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情中领会知识,获得真知。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辩证观。重视地理学科工具的使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随时随处,多读多看,熟能生巧,逐步培养空间概念重视教师的示范性注意读图用图指导

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案例活动建议实验稿:“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修订后:删除了这一建议,降低了要求,改为地图的运用,如查找地名、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等。地理图像教学的三个层次

基本层次知识点识记→空间概念落实

——文字到图像空间分布的迁移上升层次图像信息归纳→地理规律分析

——从学会使用工具到明理转变最高层次从现实素材采集→地理图像设计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现实:“考”与“不考”怎么考考什么关注多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方法的运用

纸笔测验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纸笔测验方法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试题的质量至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对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进行考查。(3)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关于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的学案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