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知识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基本概念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特征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在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实例晒衣服,衣服变干;液体的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了等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铁的表面有生成的铁锈等判断方法在反应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联系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但在化学变化中可能有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水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等。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特性及其应用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以应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以此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二氧化碳可以燃着的木条熄灭。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化学探究方法: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学习的特点:Ⅰ.关注物质的性质;Ⅱ.关注物质的变化;Ⅲ.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常用化学一起的分类:反应容器:A.加热:1.直接: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2.间接:烧杯、锥行瓶、烧瓶B.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水槽计量仪器:称质量:托盘天平量体积:量筒测温度:温度计分离仪器:A.普通漏斗、分液漏斗B.洗气瓶、干燥管取用仪器:固体:药匙、镊子液体:胶头滴管存放仪器: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辅助仪器:加热仪器:酒精灯、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连接仪器:玻璃导管、橡胶胶管其他仪器:试管夹、试管架、试管、长颈漏斗、石棉网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Ⅰ.药品的取用取用药品的原则: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b.节约原则: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c.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2.取用方法:a.液体药品:一倒二放三紧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握在手心,瓶口与容器紧贴)。b.固体药品:A.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中,再将容器慢慢直立,使块状物轻轻滑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部)。B.粉状:一斜二送三直立(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到底部)。2.量筒的用法: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量筒里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际植小,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大。4、少量液体的去用用胶头滴管,要注意的问题是:a.取用少量的液体可用滴管,取液体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倒放,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腐蚀橡胶胶帽;b.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c.用过的滴管要立刻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滴管不要用水冲洗;d.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5、选择量筒时要选择与索取液体体积最接近的,是因为①:若量筒小,所取次数愈多,造成误差愈大;②:若量筒大,读数误差大,且残留在量筒壁上液体就愈多。Ⅱ.物质的加热和洗涤1.酒精灯的使用: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以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e、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f、酒精灯里的究竟最多不超过灯容积的2/3。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1、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2、试管外的水要擦干。3、用试管夹夹持,离试管口三分之一,手握试管夹的长柄。4、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前要先预热,后在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5、热的试管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6、试管与桌面约成45°,并用外焰加热。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⑵、对试管要均匀加热;⑶、加热时火焰集中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Ⅲ、过滤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的边缘;2、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2、漏斗下端紧靠烧杯烧杯内壁;3、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Ⅳ、仪器的装配和气密性的检查装配顺序: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气密性检查操作:管端入水→使容器内气体受热→出现气泡→冷却→出现水柱Ⅴ、仪器的洗涤先洗净试管内的废液,在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上或指定的地方。难溶物质的洗涤:油脂:热的纯碱溶液(Na2CO3)或洗涤剂;难溶氧化物、碱或碳酸盐:加稀盐酸。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成分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消耗后的气压缩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根据集气瓶内的液体体积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生成物应该为固体,不能是气体,测量水进入的体积时,应等到恢复至室温时。二、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三、红磷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的实验现象:1、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2、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注意:1、在化学中,烟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雾是指液体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2、为保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应做到:(1)、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红磷量要足量;(3)、反应完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打开止水夹;(4)、准确测出水进入反应器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四、空气的组成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组成有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性质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都保持自己的化学性质举例氧气(O2)、氮气(N2)等空气、食盐水等注意:化学上的物质都是指纯净物,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导航、化工生产等。2、氮气:①、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为1.25g/L。②、氮气不支持燃烧,其性质不如氧气活泼。③、用途: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2、用作保护气;3、液氮冷冻麻醉;4、超导性;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3、稀有气体:ⅰ、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ⅱ、由于在空气中的含量比较少、所以叫做稀有气体。ⅲ、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又叫惰性气体。ⅳ、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做保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七、保护空气1、污染空气的物质:粉尘和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工厂的废气和汽车的尾气。2、空气污染带来得危害: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和酸雨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大气。课题2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Ⅰ、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空气的密度略大;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Ⅱ、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在101Kpa、-183℃的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在101Kpa、-218℃的条件下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颜色状态)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注意事项木炭(灰黑色固体)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发出红光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盛有灰黑色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硫(淡黄色固体)持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无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碱液,以吸收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暗红色固体)黄白色火焰,伴随放热和大量的白烟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白烟易溶于水此反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现象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铁(白色固体)灼热成红热,离火变冷能持续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的热量将铁丝熔化成小球生成黑色的固体集气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或一层水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使集气瓶炸裂蜡烛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雾珠,产生的无色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注意蜡烛的一些注意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铝(银白色固体)铝制品可用作炊具,证明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的固体当火柴梗快燃尽时再把铝箔伸入集气瓶中,不能过早的伸入,一面消耗过所的氧气使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低于铝燃烧说虚的最低浓度基本概念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特点是多变一。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如:铁生锈。鉴别物质时应遵循一般原则:(1)、比较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由哪些较明显的差异;(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较明显的区别;(3)、实验操作(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是否方便、可行;(4)、应按“操作——现象——结论”的次序叙述。课题3: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一种黑色固体氧化物)b、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常温即可分解放出氧气。c、收集:由于氧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以选用排水法收集。d、注意事项:、伸入试管中的导管应略露出橡皮塞即可,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口处,伸入过长,不利于水的排出,气体不易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接近瓶底,不仅能伸到瓶口或瓶中间,否则瓶中空气排不干净,得到的混合气体。、e、文字表达式: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具有强氧化性)b、原理:高猛酸碱再加热状态下可以释放出氧气。c、文字表达式:e、注意事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存在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铁夹应加在离试管口1/4~1/3处。导管深入试管内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以利于气体排除出。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药品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开始加热是要先预热试管,然后用外焰集中在有药品的地方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再收集。因为开始的气泡是空气,若此时收集,则使氧气不纯。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在撤去酒精灯,母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谁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试管口还应塞一小团棉花,母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加热——收集氧气——取出导管——撤去酒精灯(查、装、定、点、收、离、熄)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反应原理: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实验室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制取外还有一些方法:用氧化汞分解制取氧气加热氧化汞粉末,能分解出金属汞和氧气。因汞蒸气污染环境,故此方法不宜采用。用氯酸钠分解制取氧气加热分解氯酸钠,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因氯酸钾易吸湿,不易保存,故很少用。用硝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加热硝酸钾、硝酸钠都能分解放出氧气。加热过程中先融化后分解,因此与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相比还不够方便。二、收集方法的判定1、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或是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2、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不与空气反应。3、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且不与空气反应。三、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比如说生产化肥时,兹有在铁作为催化剂时,但其和亲戚才能生成氨。3、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四、分解反应化学上把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五、氧气的工业制法1、制气原理:利用液态空气的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蒸发。所以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二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2、制法:空气在多次加压降温后变成液态空气,液态空气蒸发,在沸点在–196℃为氮气,沸点在–183℃为液氧。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反应原理: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产生氧气和氢气。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试管1中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2中的气体(与电源负极相连),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氢气难溶于水。3、文字表达式: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标准状况下1L氢气的质量是0.089g;通常状况下呈气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252℃,熔点为-259℃,固体时呈雪花状;氢气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a、可燃性实验(一):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氢气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热。分析: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因为当纯净的氢气燃烧时,氢分子只在导管口跟氧分子接触并发生反应,由于导管口氢分子少,接触的氧分子也少,所以产生的热量也少,而且很快就散失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爆炸,只是安静地燃烧。结论: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实验(二):点燃氢气跟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有1个小孔的小铁筒,用火柴杆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氢气,拿掉火柴杆,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现象: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听到“呯”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铁筒高高掀起。分析:为什么点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小铁筒内是纯净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火柴杆后,氢气从小孔逸出,遇火燃烧。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铁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了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大量的氢分子跟氧分子充分接触,点燃后二者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在一个有限空间内急剧膨胀,就发生爆炸。文字表达式:注意: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需在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纯净。b、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可以从许多金属氧化物中还原金属单质,自身氧化成水,这就是氢气的还原性,所得到的金属纯度很高。实验现象:将盛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纯净的氢气通入试管,待试管内空气排尽后继续通入氢气,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可以观察到试管内黑色氧化铜逐步转变成红色,同时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反应原理:氢气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它跟氧化铜里的氧反应生成了水,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铜,氧化铜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c、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和适量空气混合组成爆炸混合物,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爆炸极限。三、基本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O2、N2、H2等都是单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CO2、H2O、MnO2等都是化合物。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鉴别物质的方法是:利用每一种物质特征反应,如二氧化碳最特殊的反应是它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氧气的最大的特点是支持许多物质的燃烧。课题2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0×10-26㎏;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一:碘的扩散(1)、淀粉溶液跟碘直接接触时立即变蓝。(2)、湿润的浸有淀粉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下逐渐变蓝。淀粉遇碘变为蓝色。利用碘的这个特性,可以检验碘的存在。实验二:氨水的挥发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结论:以上两个实验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挥发,碘的扩散等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增大,这就是水受热蒸发快的原因。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实验三:混合酒精和水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比200mL要小。水和无水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明显缩小,这就是由于分子之间相互穿插和相互作用所致。可知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如果分子间的空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小,所占体积大,物质呈气态,所以气态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而液态和固体物质的分子间空隙都很小。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二、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是由同种的或是不同中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保持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二氧化锰、氯酸钾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物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相同点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不同点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更不能变成其他原子相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构成它的原子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基本概念1、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宏观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看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2)、微观理解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蜡烛熔化只是分子间间隔变大,且分子间作用力减小,使分子自由移动的可能性增大,物质宏观的聚集态由固态变成液态,而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2、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1)、宏观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而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各成分是简单的混合,各种物质仍保持原有的性质。(2)、微观理解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由于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题3水的净化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中的天然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态。1、静置沉淀法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吸附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3、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且无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4、蒸馏蒸馏是把相互溶解的液体物质,根据沸点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操作要点:(1)加沸石防止暴沸。(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沸腾不能太剧烈。(4)开始蒸馏出的液体要弃去。制取蒸馏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二、软水和硬水1、硬水: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形成一层水垢,这时因为水中溶由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3、如何鉴别软水和硬水?肥皂水加到软水中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且由较多的浮渣。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1)洗衣服时,不但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长时间使用会是衣服变硬。(2)锅炉用硬水会形成锅垢,浪费燃料,使锅炉局部过热,引气变形,甚至引起爆炸。5、怎样使硬水软化?(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钙、镁离子(2)加热煮沸6、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得到净化。对于水的净化方法,单一操作的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蒸馏,综合运用上述四项操作效果更好。第四单元物质构成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因此原子是不显电性。2、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元素种类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5、并不是所有原子和原子核都是由质子或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在所有原子中,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6、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非常小,所以原子核是密度很大的微粒。二、原子的定义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是表示物质构成的一种微观概念。2、理解:(1)“最小”是相对于化学变化而言的,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但是,如果不考虑化学变化,原子还可以分为更小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化学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