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将这样“接管”生活_第1页
分析:“移动”将这样“接管”生活_第2页
分析:“移动”将这样“接管”生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移动”将这样“接管”生活

近年来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到2013年底我国移动网民的人数已达6亿。大家捧着手机看新闻、听音乐、读电子图书、玩指尖游戏、淘网店商品、与朋友聊天、上传照片和转发信息等,都已司空见惯。尽管屏幕大小、电池续航力还不尽如人意,智能手机还是给了网民极其丰富的应用体验。移动应用的魅力似乎难以抗拒,那么,今后的移动应用将如何进一步“接管”我们的生活呢?移动应用中有三项必备的技术要素:终端、网络和软件。正是这三要素的组合,为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移动应用。极具亲和力的终端。我们已经用手指的滑动,享受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移动设备玩转世界的奇妙感觉。那些可穿戴的移动设备、车载移动设备、植入式移动设备也开始快速进入我们的生活。以可穿戴设备为例,这两年这类设备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2012年,谷歌公司发布了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功能的眼镜,开启了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化大门;今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和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琳琅满目,其展位比去年增加了近四成。可穿戴设备的魅力,就是将我们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原子状态的信息,变成由0和1组成的比特信息,为我们增强融合体验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手腕、手指、足部和心脏等人体部位,皆有了被可穿戴产品零距离“接管”的可能。无处不在的网络。移动应用的背后有一张庞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依靠这张网,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让不同时刻、不同空间的人和物随之联动。去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从3G进入了4G时代,用户将获得更快的访问速度、海量数据的存取和更多新型应用的体验。在这个基础网络之上,物联网也悄然张开。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相连的互联网。例如,英特尔公司推出了基于英特尔夸克技术的计算平台IntelEdison,该平台外形仅SD卡大小,既能支持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也支持物联网的集成应用。在今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上,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利用IntelEdison,将内置传感器植入婴儿连体服中,可用于监测婴儿的身体姿势、活动水平和皮肤温度,并将检测的数据传到婴儿父母的手机上。而借助前述车载移动终端形成的物联网,也称为“车联网”,可将汽车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单元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并通过移动网络实现多媒体娱乐、GPS定位导航、无线上网、移动办公、故障检测等功能,进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无所不能的软件。移动应用软件包括了移动内容制作软件、数据库软件、通信软件、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等诸多不同类型的软件。我们熟知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包括苹果公司和安卓平台上的小应用程序,已经融合了出版、影视、音乐、通信、娱乐和商务等多个行业,构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