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极少数国家或大国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江泽民“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对比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基本概念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背景:(2)形成过程:(3)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1)欧共体:(2)日本:(3)中国:(4)不结盟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苏联解体:(2)西方三足鼎立(美、日、西欧):(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7课)(第25课)(第26课)第1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1.概念:3.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均势2.基础: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战争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大量的军事开支和战争破坏使之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地位。战后,英国国债高达237.4亿英镑。其国民财富减少了1/4,外贸削减2/3,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日益降低。法国: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达到1.4万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等于1938年的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1/6。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每人每天只配给200克面包,还要掺入20%—30%的玉米面。全国有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英法:普遍衰落战后英法经济衰退战后美国力量介绍:武装部队300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控制操纵联合国经济工业产量占2/3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军事政治美国:独占鳌头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9390万发炮弹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万架飞机军队人数到1945年5月接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战后苏联军事实力苏联:世界一流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3、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①欧日:普遍衰落;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1、冷战(COLDWAR)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
“冷战”一词是美国人的发明,它是指“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它既不能被称为战争,因为它争而不战;也不能被称为和平,因为它既不和也不平。于是,有人称之为“战争与和平的私生子”。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什么是“冷战”?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激烈的对抗和较量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1、冷战(COLDWAR)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2、冷战的原因: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高考真题】(2010·江苏单科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1、冷战(COLDWAR)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2、冷战的原因: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3、冷战的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铁幕演说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18---120页,完成下表。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国总统哈瑞·杜鲁门“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典型例题】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苏联以及东欧共产党武装。特点:公开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18---120页,完成下表。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了会议。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西欧经济援助
政治控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东
欧
各
国拉拢拒绝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美国是慈善家吗?马歇尔计划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美国实行此计划想达到什么目的?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合作探究】1:直接目的:援助西欧,实现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本目的: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18---120页,完成下表。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经互会阅读材料,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建立经互会的目的是什么?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18---120页,完成下表。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成立北约(1)成立: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典型例题】(2010·广东江门第一次高考模拟)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
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A,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领域政策措施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18---120页,完成下表。4、冷战的表现:(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第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合作探究】2:北约与华约的性质有何相同之处?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共同性质:两大阵营内部分别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典型例题】(2010·山东临沂高一模块考试)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北约成立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华约成立解析: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的华约成立。(一)消极影响: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背景: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西德的产生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典型例题】(2010·聊城高考模拟一)二战后至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
B.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外性C.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D.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解析:D,二战之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使得欧洲出现于分裂:东欧主要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欧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朝鲜分裂二战后,美苏军队以北纬
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和
,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38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军事上: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一)消极影响:原子弹:美国1945年,苏联1949年。洲际轰炸机:美国1948年,苏联1955年。热核炸弹:美国1952年,苏联1953年。洲际弹道导弹(ICBM):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人造卫星: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照相侦察卫星:美国1959年,苏联1962年。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美国1960年,苏联1968年。多弹头导弹(MRV):美国1966年,苏联1968年。反弹道导弹(ABM):苏联1968年,美国1972年。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美国1970年,苏联1975年。远程巡航导弹:美国1982年,苏联1984年。新型战略轰炸机:美国1985年,苏联1987年。--------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美苏军备竞赛2、军事上: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古巴导弹危机(美洲)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一)消极影响: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优势在美国方面【高考真题】(2010·全国Ⅱ卷文综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解析: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2、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古巴导弹危机(美洲)热战朝鲜战争(亚洲)越南战争(亚洲)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一)消极影响: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朝鲜分裂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典型例题】(2010·浙江金华十校)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D,本题要从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性质入手,另外,从立场上看,要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以此分析。朝鲜战争是与当时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是美国和越南共产党游击队之间的战争。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长,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高考真题】(2010·海南单科21)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解析:C,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2、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三、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二)积极影响: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5、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矛盾等;2、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一)消极影响:4、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合作探究】3:如何理解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1)所谓“雅尔塔体制”(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在实力均势基础上划分美苏势力范围;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三心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合作探究】4: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情况:⑴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借以扶植和控制西欧各国。⑵随着冷战的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在德国的西部扶植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⑶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⑷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开始了对伊拉克作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尼克松在1971年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典型例题】(2010·山东枣庄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解析:
D项,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由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员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共同市场及原子能共同体。(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二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合作探究】5: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材料四
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
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③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⑤关键因素:法德宿敌的和解;(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合一发展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的农业政策2.欧洲一体化进程统一关税与外贸趋向货币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趋向军事一体化发展1993年欧盟成立1973年,成员国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合作探究】6: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高考真题】(2010·全国Ⅱ卷文综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解析:D,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3.影响:(1)对西欧:(2)对美国:(3)对世界:②政治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西欧国家在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①经济上:资’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典型例题】(2010·山东济南一模)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C,西欧一体化体现了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格局,因此中国支持西欧联合实际是支持是世界多极化,从而维护世界和平。【典型例题】(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解析:D,邓小平支持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的联合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欧洲的联合在客观上可以减轻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压力,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选D。1.原因:(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组数据:(1)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2)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1419亿美元,超过西德,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3)1986年,日本黄金储备达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4)1988年,日本国民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合作探究】7: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在曾经被原子弹摧毁的战争废墟上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1.原因:①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②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朝鲜战争的军需刺激)②重视科技与教育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④国民经济非军事化(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发展外向型经济)⑤实施“贸易立国”“出口第一”⑴内因:⑵外因:①美国大力扶植(削减免除赔偿,返还工业设备;提供资金物质;朝鲜战争向日本订货)【合作探究】8: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典型例题】(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冷战爆发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由原来的单独占领转为扶植是由于(
)A.反对恐怖主义的需要
B.拓展东亚市场C.把日本当作反共桥头堡
D.科技合作的需要解析:C,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敌对措施。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判断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C项为正确答案。材料一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二
1972年7月7日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田中内阁主张实行自主的外交路线,提出以“以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处“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
……大平正芳组阁后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重视“环太平洋外交”,强调以日美关系为轴心,发展日中友好合作,加强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合作。材料三
日本首相小泉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提出,“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他在后面干脆点明:“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日本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2004年9月30日2.影响①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格局发展。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典型例题】(2010·南京市第一学期期末考)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国)(1分)原因:日本战败;(1分)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任答2点,共2分)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分)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2分)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弛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1分)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1分)(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答案次序完整给2分,否则不给分)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意思相似也可)【合作探究】9: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2班正确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牢记过去惨痛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从而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和经济计划,都必须由美国为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而设置的机构——经济合同署同意;……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马歇尔计划期间,美国为“援欧”(法、意、荷、比、卢等16国)拨款131亿多美元。材料二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几乎所有西欧、拉美地区的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地位便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战后美国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达到了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从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4亿美元。1980年,日本的粗钢和汽车产量超过美国。1965年~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其影响。现象:日本和欧共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占据了有利地位。影响: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逐渐转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有力的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四从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邦交,……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撤出“北约”,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英国逐渐不再依赖美国。(3)联系材料二,分析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三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现象:日本和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政治格局演变经济格局演变(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标志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1、背景:2、标志:①倡议国:南斯拉夫②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不结盟运动真的不结盟吗?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标志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1、背景:2、标志:3、意义: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①倡议国:南斯拉夫②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③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a重要任务:在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b行动纲领:在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高考真题】(2010·福建文综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B,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典型例题】(201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解析:D,不结盟运动主张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原则,D项不符合不结盟运动倡导的原则。并且,不结盟运动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动的,这些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差异性,故D项也错误。新中国建立经济恢复发展文革挫折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科技成就突出;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四)中国的振兴【典型例题】(2010·广东梅州高三一模)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解析:A,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一体化进程、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趣,两极格局受到极大冲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主体地位的变化特点重大影响
回顾:20C六七十年代推动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欧共体
(欧盟)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社会主
义阵营1967年走向联合经济政
治实体经济上:与美国竞争
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60年代末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经济
实体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推动国家
众多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1971年26联大恢复合法席位政治
大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而瓦解瓦解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上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合作探究】10: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实力迅速上升冲击两极格局实力相对下降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易错点: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②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差距缩小【典型例题】(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是什么政策?(2分)它说明了美国什么意图?(2分)(1)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2分)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2分)【典型例题】(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2)针对前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它意味着什么?(2分)(2)1949年,苏联和东欧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分)
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分)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2分)材料四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3)材料四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6分)(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①日本和欧洲共同体的崛起。(2分)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2分)③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分)(4)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分)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两极格局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合作探究】11:(1)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是怎样被处置的?(2)最终德国被分裂,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德国能够统一?(4)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统一,其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2)东西方冷战(或者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3)①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②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使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③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4)①历史上德国两次统一原因的共同之处a经济发达是基础b民族凝聚力强②启示:a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b血浓于水,要大力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消灭“距离感”【典型例题】(2010·山东日照高考一模)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是(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民主德国解析:D,本题可用排除法。由“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可排除A项;再由“最近又换了一种钱”可判断该钱币为欧元,德国是欧元区国家,故D项正确。【典型例题】(2010·湛江高考一测)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解析:C,材料的观点站在民族统一的角度认识了东欧剧变: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②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原因: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欧巨变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12:材料一: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内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政局动荡;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材料二:材料三: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材料四: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②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典型例题】(2010·苏北四市高三二模)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解析:B,根据提示语——根本的不对称性,应该理解为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存在着巨大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最终导致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失败,甚至走向解体。所以应该选择B。【典型例题】(2010·山东德州一中期末模块检测)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民族矛盾尖锐
解析:A,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历任领导人进行了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但他们的经济改革都没有真正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只是对该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最终阻碍苏联生产力发展,成为其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②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原因:(4)影响: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北约东扩,两极格局结束。其次,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如南斯拉夫。其三,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使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困难。【典型例题】(2010·山东临沂高一模块考试)1991年12月25日19: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
)A.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多极格局形成
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
D.两极格局瓦解解析:D,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合作探究】13:怎样认识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表现:①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②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原因:(4)影响:(5)教训: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6)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典型例题】(2010·温州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与图16相比,图17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的原因。(12分)(1)变化: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成员国增加,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欧盟东扩。(6分)原因: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推行政治一体化;两极格局终结,欧共体成员国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进程。(6分)材料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制品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考核试卷
- 托儿所服务的儿童过敏与过敏原防控考核试卷
- 环境保护创新企业的先锋之路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电梯与升降机拆除考核试卷
- 宠物保姆与托儿服务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工程施工现场施工资料考核试卷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考核试卷
- DB11∕T 3008.1-2018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课件视频排版教学课件
- 偶戏课件教学课件
- 古代辞章领略古代辞章的风华与韵味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学会反思教案
- 岗位风险排查管理制度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导演的基本素养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126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5题退役军人事务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锅炉炉膛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 深基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生产检验记录表
- 化工厂设计车间布置设计
- 幼儿园故事《水果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