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瑶族服饰研究报告摘要在瑶族传统社会里,服饰具有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起着社会角色的标识作用,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成为标识人的社会地位、角色、等级的一种符号。服饰作为身上最为显眼的东西,是与身俱存、无时不在的直观标志,它不仅能为人类御寒、扮关,而且起着不同族群间以及同一族群内部不同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标识作用,具有社会契约作用和规范控制的社会功能,规范一定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成为指示或约束人们行为的指号。在集体意识浓厚、因袭观念强烈的壮族传统社会里,人们吃饭穿衣都要遵从集体的利益与传统的规范,否则将会被视为异端而遭排斥。冠服制度作为一种有形规范,在壮族传统社会里具有规约人们行为的功能。在瑶族传统社会里,服饰具有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起着社会角色的标识作用,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成为标识人的社会地位、角色、等级的一种符号。本文以河口瑶族为研究对象,探究瑶族服饰社会功能的变迁。关键词:瑶族服饰;规范功能;符号与象征
一、河口瑶族的概述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隔红河与越南老街市、谷柳市相望,是云南省惟一一个以瑶族为主体的自治县。河口县交通非常便利,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道在此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太平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自对外开放以来,河口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贸易,与越南的老街省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二、瑶族服饰介绍瑶族服饰五彩斑斓、绚丽多彩,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尽管瑶族人民处于不断迁徙的状态,但服饰仍然长期保持了款式多样、色彩鲜艳、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和工艺,如盘王印、印染、刺绣等也一直传承至今。瑶族服饰从式样来讲,多达六七十种。一般说来,男子多以黑布巾包头,穿对襟衣或右枉铜扣衣或交领衣,下穿宽筒七八分裤,腰和小腿绑扎布带和脚绑。女子多蓄发盘髻,头饰式样千姿百态,有平顶式、塔式、圆筒式、飞檐式、银替式、絮帽式等;穿圆领花边对襟或右枉长衣,下穿绣花长裤,扎绣花腰带、围裙、脚绑。瑶族男女装一般用青色土布制作,运用刺绣、印染、织锦、挑花等工艺装饰成各种图案,图案取材于生活,内容极为广泛,有动植物、山川河流、日月天象、民族图腾等。妇女一般佩戴方形银钗、银牌、银链、手环、耳环、珠串等银饰。郭沫若曾说:“服装是文明的象征,服装是思想的形象。”[1]在瑶族服饰产生之初,它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遮阳蔽体、保暖防寒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衣料的色彩、质地和饰品等进行适合民族审美情趣的选择。对内而言,瑶族服饰是其文化自觉的外在表露;对外而言,它是瑶族之所以被称为瑶族的最具体的标志。瑶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瑶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功能。三、瑶族服饰传统社会功能(一)身份地位的象征首先,瑶族服饰标识出社会财富的多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社会阶级的划分,而阶级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则是人们所拥有的财富,富有的人希望通过某种外在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以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服饰则恰到好处了成为了人们显示财富和地位的外在表现之一。如旧时瑶族男子的盛装外衣均为黑色,内衣都是白色,冬天要穿多件内衣,贴身的内衣要比外一件长一寸左右,越富有的人,内衣就穿得越多。女子戴项圈、项珠和耳环,也是显示财富的象征,家庭越富有,项圈质量就越高,项珠也就越大,耳环也是金质或玛瑙打制的。又如广西防城区大板瑶从帽子的高低、裤脚花边的长短、婚礼时衣着的多少来显示家庭的贫富,所以大板瑶人结婚时把自己全部衣服穿在身上,来表示家庭的实力。其次,瑶族服饰反映出年龄与婚否。瑶族服饰是区别年龄与婚否的重要标志,从瑶族头饰、发型、图案纹样的多寡、色彩的艳素等可以区分年龄的大小。如广西金秀一带茶山瑶根据年龄的大小,女性头饰分为三种样式:女童头饰以三片刻有图案、呈三角锅灶形的银板置于头上,以红色织带作捆绑,俗称“锅灶头”;少女头饰为平条形,以三块直状银板排列平放于头顶,以一块白布为装饰物,俗称“曼头”;成年女子、老年妇女用三块两头翘起、形似牛角的银板顶戴头上,俗称“高头”。[2]从上述可以看出,服饰是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力量的外化,人们通过这种外化清晰地判断出瑶族女性的社会角色,既而约束和规范自身的社会道德行为。(二)文化濡化的载体瑶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长期频繁迁徙,大分散小聚居,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导致内部存在了一定的文化差异,并形成了多达220多种的不同称谓,有的信仰盘王被称作“盘瑶”,有的因服饰特点被称为“红瑶”“花瑶”“白裤瑶”“蓝靛瑶”,有的因居住特点被称作“东山瑶”“八排瑶”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瑶族。[3]瑶族服饰是瑶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民族特征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它作为一种符号与象征,折射出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方式、艺术传统等。瑶族服饰文化靠着本民族的代代承继与传递,留住了传统,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瑶族对民族服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将其看作民族的象征和尊严,他们将各种代表性的图案、花纹绣于服饰上,不同图案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代代承继的服饰,使得这种表现于服饰上的文化内化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与一致性,塑造了瑶族群体的集体意识。清代黄钧宰的《金壶浪墨》载,瑶人“女则五彩增帛,掇于两袖前襟至腰,后幅垂至膝下,名狗尾形,示不忘祖也。”[4]云南河口县山瑶及排瑶,人们喜爱将代表瑶族的盘王印绣在头巾、围裙、绣花袋、披肩、上衣等各种服饰上,一幅幅图案讲述了关于瑶族祖先盘瓤由龙犬变成人、漂洋过海的神话,这些神话故事通过在服饰上的生动演绎代代相传,使得瑶族人民永远铭记自己的祖先和历史,并获得对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三)工艺技术的传承瑶族精于染织、刺绣、挑花等工艺,瑶族妇女以其勤劳和智慧,将这些工艺娴熟地运用到服饰上,造就了瑶族服饰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瑶族妇女以蓝靛印染和印花技术,制作出驰名国内外的“瑶斑布”;她们凭自己的心灵手巧,在家织土布的经纬交织处,在没有事先在布料上绘制图案的情况下,一针一线地挑出各种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花纹图案。通过这些服饰,他们将这些工艺代代相传。如瑶族蜡染文化源远流长,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瑶族先民“积集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瑶族女孩子大多从年少就开始学习刺绣等工艺,瑶族民间有“瑶女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说法。她们先是向自己的母亲或刺绣工艺好的长辈学习,继而自己揣摩,与同伴相互切磋,几年后便是一名挑花刺绣的能手。因此,瑶族妇女人人擅长刺绣,闲时手不停歇。平日里将刺绣用的材料用布巾包好系在腰间,无论在家中还是野外干活,闲暇之时即取出席地而坐绣上一会儿。农闲时节,妇女家务之余基本上都是在做刺绣。(四)女性自我实现的方式从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表现着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特征,女性不仅是人类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制作的服饰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象征意义,是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在瑶族社会,虽然女性和男性一样参加生产劳动,生育的子女可以从父姓也可以从母姓,在盘瑶支系中,男方是要入赘到女方家里的,因此相比中国封建社会男性所占的绝对主导权而言,瑶族社会要开放得多。但是毕竟由于男女生理和力量上的差异,女性大多从事的是抚养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田间劳作等局限于族群内部的工作,而男性则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来寻找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一些瑶族地区,对女性的禁忌也多于男性。如以往吃饭时媳妇不得与家翁共席进餐,在筵席上妇女只能在火灶旁进餐等。受封建男权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创造价值一直被压抑在单一群体内。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服饰当中,从而体现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当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时,她们会得到家人和同伴的认可和赞扬,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在男女恋爱的过程当中,她们通过穿上漂亮华丽的衣服来吸引异性的目光,满足虚荣感。因此,服饰之于女性,不仅仅是起到蔽体防寒的作用,也是她们满足需求、自我实现的途径。四、瑶族服饰社会功能的变迁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瑶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状态逐渐被打破,瑶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长期以来在瑶族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现代化进程冲击下发生剧烈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观念与传统的思想文化发生碰撞,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使瑶族民众开始紧跟现代化潮流,瑶族传统服饰也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发生了变化。(一)删繁就简首先表现为瑶族服饰的工艺简化。如今,瑶族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瑶族民众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于是机织布逐渐进入瑶族家庭,取代自种、自纺、自织的土布,成为服饰的主要面料。如果按照传统手工来制作,一套完整的瑶族服饰要花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而随着机织布的出现,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瑶族妇女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其他工作以贴补家用,她们逐渐走出瑶寨外出打工,使得瑶族服饰制作工艺后继无人,“纺纱、织布、靛染、刺绣等服饰制作逐渐无人问津,相当多的家庭将纺车、织布机、染缸等服饰制作工具置于干栏楼下或劈作柴薪,瑶族服饰制作的传统工艺技术逐渐衰落,一些中老年人亦因此被迫到集市上去买时装穿”。[5]其次是服装样式的简化。在贵州省麻江县,过去绕家瑶族女子在盛装时要穿五件衣服,最里面衣服最长,向外依次变短,从而露出袖口和尾部花边,层层叠叠,十分华丽。如今,衣服样式大大简化,五件衣服合为一件,只在袖口和尾部绣上五层花边,没有了过去多层次的效果。在扎头饰和首饰的佩戴上,各支系女子也趋于简化。如云南勋腊县蓝靛瑶,过去妇女用自己的头发编成两根辫子,拧成一团发髻盘在头顶上,把用动物骨头削成的很光滑的两根交叉插条将“银盘花”固定在发髻上,然后将别人的两根长1.5市尺的辫子缠绕在发髻和银盘花中间,用两端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把整个头顶包起来以原来剪下的麻花辫缠绕,如今则以铝盘甚至木盘代替,麻花辫也变成了黑色丝线或绒线甚至布条。(二)成为参加节日活动的礼服现今的瑶族地区,只有在盛大的民族节日和县城里有重要民族活动时,他们才会穿着,平时很少穿。在湖南汝城一带,年轻的瑶家姑娘一生只会保存有一套盛装,一般由自己亲手缝制或者母亲缝制,只在结婚那一天作为新娘礼服来穿,以后就永远地保存在衣柜里了,也不轻易拿出来给外人看。(三)成为旅游商品在许多瑶族地区的县城,随处可以在贩卖装或者旅游产品的摊位上看到待售的瑶族服饰,除了有一些本地人买来穿外,许多都是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给各地游客。在商品化驱动下,服饰的产量自然增加,其结果是导致服饰的精细程度降低,服装的样式、图案在保留有本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会适当迎合大众游客的审美趣味而有所改变。这对瑶族服饰传统的保存是极为不利的,当人们做服装只是为了盈利而不是投入自己的情感时,当服饰是作为商品出售而不是自己穿着时,服装的样式、工艺的精细程度必然会大大降低,导致了服饰中一些比较传统的东西无法传承下来。因此,如何使瑶族服饰在现代市场化冲击下既保留其传统,使其某些传统社会功能得以发挥,又能有所创新,迎合现代市场经济需求,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总结服饰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表征,而且所有的服饰都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聚合体,即体现着文化的一切特征。河口县的瑶族服饰其功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实用功能,即服饰对从人的心理和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的物质需要——包括防护、御寒、遮羞和保健等的满足:其二是符号认知功能,即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服饰所透露的如社会角色、性别和职业等信急;其三是审美功能,即从情感需票提出的精神要求而言,服饰以造型和色彩质地的丰富性与和谐来达到对特定社会风尚和精神价值的表现。在服饰的实用、认知和审美三种功能中,实用功能是首要的,它制约和影响着认知和审美功能的发挥,而认知和审美功能则可以认为是服饰的社会功能即文化表征功能。河口瑶族只是一个突出的例证,是一个缩影,是总多民族服饰的代表,还有很多民族服饰的社会功能正发生着变化,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丢失,很多民族性的东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没有被保留下来,这也许是一件遗憾的事。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重视。
参考文献[1]熊娟.变迁与传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某网络安全培训与咨询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加盟商店铺员工晋升方案协议
- 2025年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修订范本2篇
- 2025年代理业务合同书范本
- 2025年变电站规划设计合同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授权协议书范文3篇
- 2025年消防工程设计与咨询合同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科技产品广告合作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绿色施工规范下建筑垃圾清运及处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城市道路路灯广告资源整合利用合同4篇
- 台资企业A股上市相关资料
- 电 梯 工 程 预 算 书
- 罗盘超高清图
- 参会嘉宾签到表
- 机械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表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继治疗评估流程图
-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考核 一、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对
- 山东省医院目录
- 云南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
- 废品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