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而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儿十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吧!北京的春节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富有浓郁的北京韵味。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柳家大院》《断魂枪》,剧本《茶馆》《龙须沟》等。作者简介蒜醋饺摊拌擦眨宵suàncùjiǎotānbàncāzhǎxiāo我会写燃贩彼贺骆驼恰ránfànbǐhèluòtuóqià多音字词语解释【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
切事物或景象。【彩排】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擦黑】方言,天色开始黑下来。【美其名曰】指不符合实际地为某种事或物冠以美好的称号或名义。【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光景】境况;状况;情景。【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娴熟】熟练。【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灯。形容节日或喜庆时的热闹景象。【分外】超过平常;特别。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接待——招待庸俗——粗俗分外——格外截然不同——迥然不同词语对对碰近义词忙乱——悠闲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娴熟——生疏庸俗——高雅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反义词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请你理一理文章的层次和脉络。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7):写从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第二部分(8-13):介绍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灯火通宵,鞭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初一男人拜年,女人在家待客;十五赏
花灯、吃元宵的习俗。第三部分(14):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时间顺序(详写)读课文第1-7自然段,说说在除夕之前有哪些重要日子,这些日子有怎样的风俗,人们为此做了哪些准备。时间风
俗
习
惯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们: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给孩子们做新鞋新衣。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腊月二十四至除夕之前贴春联,大扫除,准备充足的食物(详写)(详写)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老北京的俗语,意思是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冻死。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妙解课文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比喻,“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腊八粥用料很丰富,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熬腊八粥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泡腊八蒜色味双美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热闹、繁忙街上、胡同里是怎样的光景?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孩子们零七八碎儿文中具体指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孩子们玩乐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大人们大人们忙碌第六自然段,作者描写的是哪一天,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祭灶王“彩排”说明小年很热闹,同时也预示着春节将更加隆重。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祭灶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小年过后,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家更忙了?除夕
找出相关段落,感受除夕热闹的气氛。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这段话从哪几方面具体写“除夕真热闹”?
通过“万不得已”“必定赶回”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除夕真热闹中心句
可以体会到中国人对除夕“吃团圆饭”这一习俗非常重视。重视团圆重视亲情嗅觉: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气味)热闹非凡除夕的热闹视觉: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色彩)听觉:鞭炮声日也不绝(声音)人们的活动: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先概括写,再具体描写,从味、色、声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与喜庆。探究“除夕”的写作方法看图,感受老北京除夕的热闹气氛。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于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而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守岁”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轻松休闲。
找出相关段落,说说作者笔下的正月初一给你怎样的印象。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文中指除夕与正月初一的情景完全不一样。突出正月初一的清闲自在。对比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初一庙会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初五初六,庙会盛行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从侧面反应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传统品质。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作者通过列举男人、女人、小贩和孩子特有的活动,说明在正月初一这天每个人都没闲着,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或走亲访友,或接待客人,或摆摊卖货,或逛庙会、看比赛,都在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也体现出节日的丰富多彩。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春节期间,店铺清闲自在。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安排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走进元宵节,赏万千花灯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数量多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句写出了灯的各形各色。这句话先写制作材料,再写灯笼上的彩绘,突出灯笼的形状美和色彩美。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纱灯有声有光,玩得开心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吃得香甜,由衷赞叹,引发读者共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纸上。与课文开头“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课文最后写的是什么?思考老北京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中都蕴含着哪些民俗文化?除夕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吃团圆饭,反映了中华民族那份浓浓的亲情、乡情;守岁,体现了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辈幸福、安康、长寿的企盼。正月十五挂彩灯,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吃元宵预示着亲人团团圆圆。一、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是春节最常见的声音。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的气氛尽在其中。探讨:在你心目中,年的味道是怎样的味道?二、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腊八粥、腊八蒜、饺子、杂拌儿、团圆饭、元宵……食物充足丰盛。人们在一年的辛苦劳作之后,满心愉悦地享用着自己的劳动所得,内心的幸福的满足无以言表。在芳香四溢中,把年过得有滋有味。三、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赏花灯、逛庙会、走亲访友、品佳肴。腊月和正月,是人们最轻松、休闲,最开心的时候。春节谚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吊酉三十的夜里闹一宿意思:二十三放糖瓜给灶王爷甜嘴,二十四大扫除,二十五粘窗花,二十六炖肉,二十七杀鸡,二十八发面,二十九准备酒,三十的夜里全家团聚守岁过年,说的是年前一周的准备,多指古时人家过年的方式。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热闹喜庆团圆祥和北京的春节层次梳理腊月初旬传统浓郁的民俗紧张筹备隆重热闹的节日腊月二十三热闹喜庆正月十九除夕正月初一春节“彩排”元宵上市团圆守岁春节结束残灯末庙灯市如昼悬灯结彩轻松休闲各色活动主旨归纳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儿而又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课后作业写一写你家乡春节的习俗,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天或一个场景,写完后与同学交流,看看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五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两天的情景则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写使得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人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课后习题解答参考答案:
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第4自然段)文中孩子们过春节就是吃和玩。我们现在过春节除了吃和玩,有时还跟家人去外地旅游。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
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
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参考答案:例句1中的“零七八碎儿”指的是孩子们喜欢吃的用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玩意儿”指的是孩子们喜欢玩的东西。儿化音的运用,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
例句2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语言通俗,充满了北京韵味。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斯妤的《除夕》主要描写的是她闽南老家的春节习俗,重点描写了一家人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做年菜”和“吃团圆饭”两个场景。而《北京的春节》中对于这两处场景,只用一两句话进行了简要描述。参考答案:(原文略,见教材第6页)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希望的传统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开始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二十三放糖瓜给灶王爷甜嘴
祭灶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旧时,几乎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将其尊称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视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直接将神像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这一年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的这段时间,我国民间习惯称之为“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的传统。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舍,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扫
尘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于大门两侧的长方形桃木板。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春联年画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良辰吉日,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老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唱出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红红的春联贴出了老北京春节的喜庆,高高挂起的红灯笼诉说着人们对美好日子的无限向往。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将在我们手中代代延续,在与时俱进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结束语“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不但可以吃到色如翡翠的腊八蒜,更能喝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今天我们就跟随八儿的脚步,感受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兴奋和香甜。课前导入腊八粥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作者简介腊粥腻咽匙搅稠嘟làzhōunìyànchíjiǎochóudū我会写肿熬褐缸脏zhǒnɡáohèɡānɡzānɡ多音字词语解释【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碗盏】即碗,也作餐具的总称。【搅和】混合,掺杂。文中是搅拌的意思。【浓稠】指液体的密度大、浓度高,黏稠。与“稀”相对。【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文中的意思是“让人泄气、失望”。【有声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做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可靠】真实可信。【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孥孥】本义是儿女,本课是对儿子的爱称。【肿胀】文中是“膨胀”的意思。【不消说】不必说,不用说,就是事情明摆着的意思。【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办法。沸腾——鼎沸搅和——搅拌浓稠——黏稠反抗——抵抗可靠——牢靠嘟囔——嘀咕惊异——惊奇猜想——猜测词语对对碰近义词沸腾——冷却整齐——杂乱浓稠——稀薄反抗——顺从猜想——确定承认——否认反义词妙解课文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其中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等粥(详写)(略写)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一致,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老少皆爱吃。都有哪些人喜欢腊八粥呢?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形象地再现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进一步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拟人
本文中有许多对话描写,这些对话描写能够很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细读文中关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内容,简要说一说他们各自的性格是怎样的。八儿: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惹人喜爱。妈妈:温柔慈爱、疼爱孩子。原文语句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八儿心理兴奋、期待着急、迫不及待急切着急、失落失落撒娇、淘气八儿的形象:对新事物好奇而充满想象,天真可爱又狡黠。描写方法心理
动作语言肖像语言
修辞手法夸张
八儿盼粥原文语句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语言描写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人物形象天真可爱聪慧狡黠八儿分粥原文语句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人物心理好奇美好想象人物形象天真
嘴馋八儿猜粥原文语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人物心理惊异奇怪修辞手法拟人八儿看粥原文语句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人物特点吃得多吃得尽兴心满意足描写方法动作
八儿喝粥修辞方法比喻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异”,八儿的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贯穿全文,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嘴馋和天真可爱。八儿天真可爱,那妈妈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原文语句
“要到夜里!”“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是啊!孥孥说得对。”
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妈妈的形象宠爱孩子慈祥温柔描写方法语言动作
体会本文别具特色的语言“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一个“跌”字夸张地表现了仿佛是栗子自己不小心摔到锅里。正因为是“跌”进锅里的,所以“不久”就粉碎了,看来跌得不轻,这样使文章充满了趣味,更能体会到作者未泯的童心。类似的句子文中有很多,同学们找找看吧!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等粥”的过程,而略写“喝粥”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作者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描写了八儿“等粥”时急切的心情,更能体现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而对“喝粥”的过程,虽然采用了略写的形式,但是吃粥时的幸福和等粥时的焦急交相辉映,彼此映衬,放大了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课文写八儿等粥、吃粥的过程,想要为我们展现什么?1.展示八儿天真可爱、妈妈温柔慈爱的性格特点;2.展示八儿一家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层次梳理腊八粥心满意足吃粥八儿等粥迫不及待美妙的猜想急切吃粥
纯朴温馨苦苦等待亲见时惊讶可爱嘴馋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描绘出八儿一家其乐融融且温馨、和睦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附:腊八粥传说
传说一: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节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吉祥和丰收的日子。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传说二:悼念饿死在长城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饿死在长城上。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他们,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腊八粥救了朱元璋
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粥吃了。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附:腊八粥做法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附:喝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或馈赠亲友。课后作业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参考答案:比较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盼,以及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因此朗读时,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对八儿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描写,并结合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自己为了吃到喜爱的食物,而不得不等待的样子,发挥想象,感受八儿的馋样儿。课后习题解答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第2~18自然段写的是八儿等粥的过程,第19自然段仅用几句话从侧面描绘了八儿一家人喝粥的场景。等粥的部分通过详细描写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时的心理变化,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考答案:
喝粥的部分虽叙述简单,却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满足。这样写,主次分明,把传统食物——腊八粥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呈现了出来。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参考答案:脱了它的红外套”“围了锅边成一圈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熬腊八粥时花生、锅巴样子的变化。“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句话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熬制腊八粥的过程。类似的句子还有:
一碗浓浓的、香甜的腊八粥,在国人眼中早已不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粥。它的味道令人向往,它的香甜令人回味,在这浓浓的一碗粥中,不仅有粥带给我们的喜悦,更有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期盼。结束语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或寄托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古诗三首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侯章泣盈脉栖鸦hóuzhānɡqìyínɡmòqīyā我会写多音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妙解课文
韩翃(hónɡ)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诗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主要诗作有《宿石邑山中》《章台柳》等,著有《韩君平诗集》。作者简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韩翃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朗读注意停顿注释【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过去
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汉宫】汉朝皇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到皇帝
恩赐点蜡烛。【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译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地点寒食东风御柳斜。时间“斜”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双重否定,强调长安城春意浓郁。“飞”写出了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前两句描写的范围由大到小,由全城入宫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写宫廷生活。在这“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节,皇帝却给宠臣赐蜡烛,那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飘入了王侯贵族的家中,真是烟虽轻,皇恩却重。对这个细节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团团烛光,明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韩翃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再读一遍:朗读时,要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语气悠扬,语调轻快,后两句语气幽怨,语调低沉,读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主旨归纳《寒食》描写了寒食节这天长安城由白天到夜晚的景象,诗人借“暮传蜡烛”,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述异记》牛郎织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的无名氏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知识采撷注释【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河汉女】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素】白皙。
【札扎】织机发出的响声。【涕】眼泪。
【零】落下。译文翻译: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匹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滴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无法用言语交谈。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是诗人的慨叹,抒发了对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同情。银河虽浅,但织女与牛郎只能脉脉相望而不能言语,多么无奈。
诗人直抒胸臆,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不远,又不得语,更突出离别之苦!美好的情、景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赏析
在内容上,本诗起首两句描写牵牛、织女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以织女的动作、神态写出她内心的哀怨;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了起来。织女因思念一河之隔而不能相见的牛郎而无心织布,哀怨流泪。作者借写牛郎织女的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织女整天忙碌地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全篇有六句以叠词起头:迢迢:写出了牛郎星与织女星距离之远;皎皎:突出织女星清亮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美的容颜;纤纤:写出了织女细长的双手,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质;札札:织布声,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盈盈:写出了银河的清澈;脉脉:写出了织女与牛郎相视时的情态。
这些叠词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迢迢牵牛星》多用叠词,这些叠词有什么作用?主旨归纳《迢迢牵牛星》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表现了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愁,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古往今来,中秋佳节都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有许多人在这天仍漂泊在外,不能归家,于是,中秋之月便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十五夜望月》。课前导入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出生寒微,一生潦倒。其诗题材广泛,多反映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代表作有《田家行》《古从军》《望夫石》等。作者简介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歇,休息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秋天的露水打湿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的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那边?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思考: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却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主旨归纳《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节望月冷清、寂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深厚情感。藏戏,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堪称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4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多音字词语解释【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吞噬】吞食。噬,咬。【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雄浑】文中指歌声雄壮浑厚。【身无分文】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穷。【开山鼻祖】文中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敦厚】忠厚。【演绎】展现;表现。本文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随心所欲】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优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闲适自得的样子。吞噬——吞没雄浑——雄壮恐怖——恐惧朴实——纯朴敦厚——忠厚拖延——迟延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两面三刀——心口不一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词语对对碰近义词柔顺——暴躁朴实——奢华敦厚——狡诈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应有尽有两面三刀——表里如一随心所欲——循规蹈矩反义词妙解课文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2.藏戏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概括藏戏的特点。介绍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详细介绍藏戏的主要特色。总结全文,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1—3)(4—7)(8—17)(18)这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开篇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强烈的气势,突出强调了藏戏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藏戏的赞美之情。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1.戴着面具演出与众不同喜爱赞美2.演出时没有舞台3.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承上启下这段话写了唐东杰布发誓架桥的原因——当时恶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中的担保人责任详解
- 购销合同的格式写作要求
- 污水处理厂建设合同
- 模特商业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混凝土搅拌采购合同
- 水电安装工程分包承诺
- 借款用途合同模版示例
- 个性化日用品购销合同
- 化工产品订购协议
- 房屋买卖合同中抵押的处理方式
- 电影美术指导课程设计
- 《老北京的小胡同》课件
- 国开电大操作系统-Linux系统使用-实验报告
- 边境地区铁丝网铁栅栏建设技术规范
- 大学mooc英语畅谈中国(湖北大学)章节测验答案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小学生C++创意编程》第3单元课件 选择结构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第03篇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 jgj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
- 堆肥场施工方案
- 一户一表改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