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民国时期_第1页
【原创】民国时期_第2页
【原创】民国时期_第3页
【原创】民国时期_第4页
【原创】民国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中华文明的动荡与探索

近代后期思想的嬗变真题1.(2019课标全国Ⅰ,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2.(2019课标全国Ⅱ,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2019课标全国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4.(2019课标全国Ⅲ,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5.(2018课标全国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6.(2018课标全国Ⅲ,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2018课标全国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深化拓展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1.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民族独立的道路。(2)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变革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必要性。2.发展历程

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

致力民族复兴的抗日战争真题1.(2019课标全国Ⅰ,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2.(2018课标全国Ⅱ,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3.(2015课标全国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深化拓展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这一时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2.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从思想认识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通过文化变革来解决中国落后局面。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倾向。3.抗战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思想文化方面,人们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二、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1)工业化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里,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下,中国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程。(2)民主化进程: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战时体制使国民党加紧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排斥其他民主力量,增加了在中国推行民主的难度。2.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1)政治民主化层面: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要求民主的声音,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开放的民主十分有限,但仍是前所未有的。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3)经济层面: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复了台湾。1942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并于战后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3年,中国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走向新中国的解放战争真题1.(2019课标全国Ⅱ,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2.(2018课标全国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3.(2017课标全国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深化拓展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并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路线的确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土地革命时期

2.抗日战争时期

3.解放战争时期

曲折发展的民族经济真题1.(2016课标全国Ⅲ,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深化拓展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国民政府还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3.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南京政府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来发展国民经济。例如,在工业方面,加大国营企业的发展力度,对民营工业采取了一些奖励、救济与扶助措施;在商业方面,加强对工农业产品的检验工作,以增进商品信誉与促进生产改良,提倡国货,对有些民营企业减免关税或降低运费;在金融方面,推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政策”,实现了货币发行的集中和货币统一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5.“改订新约运动”与关税自主(1)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2)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1933年,国民政府又一次实施新税则,根据需要自行提高或维持原税率。至此,国民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39-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真题1.(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