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施工设计汇报(终)_第1页
木垒施工设计汇报(终)_第2页
木垒施工设计汇报(终)_第3页
木垒施工设计汇报(终)_第4页
木垒施工设计汇报(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乡砂石料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项目设计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2010年12月一、目标任务二、治理区概况三、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四、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五、治理工期安排六、经费预算七、治理效益分析八、施工组织一、目标与任务(一)目标通过对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乡砂石料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恢复采砂坑破坏的土地资源,消除对周边牧民生命及财产构成的安全隐患,恢复采砂场地质环境,使治理区与周边地质环境相协调。(二)任务1、根据实地踏勘成果和勘查报告编制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2、按照审批通过的治理项目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3、对采砂坑、废料堆进行削方、回填、摊平、压实并实施土地平整,平整后土地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协调,满足当地建设用地基本需求。4、确保取土石料场在取料之后不会引发新的地质环境问题。5、治理项目完成后,制作永久性的治理项目说明碑。二、治理区概况

(一)交通位置

治理区位于木垒县北侧的乌孜别克乡,距木垒县城13km,乌孜别克乡与木垒县城有X192线柏油公路相连,料场区位于治理区西北侧,与治理区相距1-5km,交通十分方便。治理区(二)治理区范围本次分为I号治理区和II号治理区。I号治理区面积83785m2,II号治理面积39533m2,取土料场位于II号治理区西北侧1-5km的X192线13-18千米里程段的道路南侧,东西长5km,南北宽23m。II号治理区I号治理区料场区X192公路三、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

1、对原有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2、对交通道路及输电设施造成潜在威胁;3、对周边活动人群的生命造成威胁。4、对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威胁II号治理区采砂坑I号治理区废料堆I号治理区采砂坑采坑对交通道路及输电设施造成潜在威胁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对周边活动人群的生命造成威胁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四、地质环境治理方案根据前述地质环境问题,本次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在I号治理区,首先将采坑周边的废料堆推运回填采坑,然后在采坑周边进行削高填低回填采坑,不足的量从料场拉料回填,回填标高与周边地面平齐,最后进行场地平整,达到与周边地形相协调的效果。在II号治理区,首先将采坑周边的生活垃圾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再将建筑垃圾回填至采坑底部摊平压实,然后从料场拉料,完全回填采坑,回填标高与周边地面平齐,最后进行场地平整,达到与周边地形相协调的效果。

I号治理区设计平面图削方区填方区废料堆IIII号治理区设计平面图平整区填方区四、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I号治理区

1、废料堆清运回填废料堆分布主要有两处,其中CT1-1废料堆经现场踏勘,为成品料,不能作为采坑回填料使用,其他废料堆可作为回填料使用,废料堆回填量为5104m3,运距为30m。

2、采砂坑周边削方回填废料堆回填采坑后,对采坑周边进行削填方,治理区地面与四周地面自然衔接。

3、料场取土回填采坑废料堆和采坑周边削方回填采坑结束后,剩余的土方由料场拉料回填至设计标高。4、场地平整废料堆回填采坑后,对采坑周边进行削填方,治理区地面与四周地面自然衔接,回填采砂坑时,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小于1.0m,压实系数大于0.85,利用回填机械自身碾压,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5、治理区边界衔接处理治理区南侧、北侧和西侧边界标高与自然地面基本平齐,南北向整体坡比为0.5%,东侧边界与草场砂石路接触带坡比采用1:1,高差0.2-0.4m,达到与周边地形相协调的效果。

II号治理区

1、生活垃圾清运根据本次踏勘实测,生活垃圾为10m3,将其运至木垒县西郊的垃圾填埋场。2、建筑垃圾清运回填

根据本次踏勘实测,建筑垃圾为254m3,组成物质为砖块和水泥块等,可将其作为回填料,直接推运回填CK2采砂坑,平铺于采坑底部,其上填筑料场的回填料。

3、料场取土回填采坑

建筑垃圾清运回填后,剩余的土方由料场取土回填至设计标高。4、场地平整在采砂坑削方回填完成后,对整个场地进行平整,平整过程产生的削方料就近推入低洼处.5、治理区边界衔接处理该治理区四周均为林带及修建完成的道路,本次标高设计以四周林带地面为基准,对采坑进行完全回填,治理区边界标高与周边地面平齐.

料场开采方案设计

取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取料,取料后的底面标高与公路路面高差保持1.0m,取料结束后,采用装载机对料场区的地块进行平整,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料场区削方后,在料场区可整平土地面积为115000m2,最终取土后作为s公路绿化用地使用。

工程说明碑方案设计因此本次工程说明碑位置设置在X192和X197的交叉路口,能同时起到两个治理区的宣传效果。说明碑内框规格为4500×2500×240mm,基础尺寸6040×2000×1000mm(长×宽×埋深)。设计治理工程量

治理区施工项目单位工程量运距(m)施工方法I号治理区废料堆清运回填(Ⅳ类土,松方)m351043074kw推土机推运回填,回填过程中利用机械自重分层碾压。采砂坑周边削方回填(Ⅳ类土,自然方)m36100以内74kw推土机推运回填,回填过程中利用机械自重分层碾压。m3600010-20m3606020-30m3610030-40m3605040-50m3598850-1003拖式铲运机或装载机削方回填,回填过程中利用机械自重分层碾压。小计36298料场取土回填(Ⅲ类土,自然方)m332001000挖掘机装,12t自卸车拉运回填,回填过程中利用机械自重分层碾压。m331001500m331502000m333003000m332504000m333035000小计19303场地平整m283785装载机或74kw推土机平整。

II号治理区生活垃圾清运(松方,Ⅰ类土)m31015000装载机装,15t自卸车拉运。建筑垃圾清运回填(松方,Ⅳ类土)m32542074kw推土机推运回填,回填过程中利用机械自重分层碾压。料场取土回填(Ⅲ类土,自然方)m362001000挖掘机装,12t自卸车拉运回填,回填过程中利用机械自重分层碾压。m385001500m3105002000m3113003000m3110004000m3155315000小计63031场地平整m239533装载机平整或74kw推土机平整。料场区料场平整m2115000工程说明碑修建个1治理区施工项目单位工程量运距(m)施工方法设计治理工程量

治理施工设计指标

1、回填分层控制指标采砂坑回填,每层回填厚度控制在1m,对回填厚度小于1m的地方,进行一次性回填推平。

2、回填压实指标采砂坑回填压实系数0.85,控制干密度不小于2.28(最大干密度)×0.85=1.94g/cm3。

3、治理区设计标高及坡度I号治理区治理区南侧、北侧和西侧边界标高与自然地面平齐,南北向整体坡比为0.5%,东侧边界与草场砂石路接触带坡比采用1:1,高差小于0.3m,达到与周边地形相协调的效果。II号治理区该治理区四周均为林带及修建完成的道路,本次标高设计以四周林带地面为基准,对采坑进行完全回填,达到整体统一平整的效果,东西向坡比为0.46%,南北向坡比为0.92%。4、料场区设计标高料场取料深度根据X192线路面标高确定,取料后的标高低于路面标高1.0m,具体各段根据路面标高确定。5、治理工程说明碑工程说明碑主体采用砖砌,具体设计指标为内框规格为4500×2500×240mm,采用琉璃瓦进行压顶,基础埋深1.0m,基础尺寸5400×1000×800mm,采用M10砂浆砌筑砖成型,说明碑基槽开挖尺寸为6000×1000×1300mm,满足工作面需要。

五、治理工期安排(一)总体进度安排治理工作周期为2010年12月—2012年5月,2011年7月31日前完成野外竣工验收,2011年9月30日前提交全套竣工资料,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工程复验。(二)具体进度安排1、设计编写与审查阶段:2010年12月,具体日期根据新疆国土资源厅的安排;2、前期准备工作计划:2011年4月10日前完成;3、治理施工阶段:2011年4月10日—7月15日完成:4、工程自检和预验收:2011年7月15日—7月20日;5、野外竣工验收:

2011年7月20日—7月30日;

6、野外竣工验收后整改:2011年7月30日—8月10日;7、正式成果资料汇交:2011年9月30日前提交全套竣工资料;8、工程复验: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工程复验。六、经费预算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乡砂石料矿地质环境治理总预算为108万元,年度技术经济指标构成为:工程施工费99.59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92.21%;其中:Ⅰ号治理区32.25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29.86%Ⅱ号治理区66.33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61.41%;工程说明碑1.01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0.93%;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0.30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0.28%;工程监理费5.48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5.07%;竣工验收费0.52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0.48%;管理费用2.12万元,占经费总预算的1.96%。七、治理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本次治理工程实施后,治理区可作为木垒县乌孜别克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可恢复破坏的土地面积123318平方米(约185亩),农村建设用地按每平方米18元计算,直接产生的效益为222万元,料场区平整土地115000平方米(约173亩),可为X192线公路旁的绿化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可节约工程费用近100万元。另外,该处是我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也是通往木垒鸣沙山、胡杨林风景区的必经之路,治理工程实施后,消除了满目疮痍的景象,为当地的旅游开发,将带来很大的潜在价值,预计每年可增加旅游收入150万元。与投入相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2、社会效益本次治理工程实施后,可为乌孜别克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用地上的保障,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该处采坑比较深且采坑周边都未设任何防护措施,对周边居民、过往的行人、车辆、牲畜及财产构成威胁,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可消除威胁,有利于当地居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3、环境效益本次治理工程实施后,对满目疮痍的砂石料场进行了回填治理,可较大程度的改善该区由于砂石料矿开采所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使其与周围地质环境、地貌景观相协调;消除陡立的采砂坑壁对周边群众及园区道路等设施的安全威胁。同时对恢复地表植被,减少空气浮尘,改善地质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施工组织

一、分部分项工程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可划分为2个子单位工程、7个分部工程、24个分项工程,具体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见下表:

分部、分项划分表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地质环境治理工程I号治理区工程1废料堆削方1测量定位放线2削方回填、碾压3场地平整2采坑周边削方回填4测量定位放线5削方回填、碾压6场地平整3料场取土回填采砂坑7测量定位放线8拉运回填、碾压9料场平整分部、分项划分表(续前表)II号治理区工程4生活垃圾清运10测量定位放线11清运12场地平整5建筑垃圾清运回填13测量定位放线14清运回填15场地平整6料场取土回填采砂坑16测量定位放线17拉运回填、碾压18料场平整7工程说明碑制作19测量定位放线20基槽开挖21基础砌筑22基槽回填23碑身砌筑24碑身装饰单位工程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二、主要施工工艺根据工艺流程,分别制定削方铲运、填方区回填、碾压、场地平整及整饰、工程说明碑制作等工序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工序的具体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如下:1、生活垃圾清运施工工艺:测量划定垃圾范围→清运至垃圾场→标高检测→场地平整。2、建筑垃圾清运回填施工工艺:测量划定建筑垃圾范围→推土机或拖式铲运机铲运→标高检测→场地平整。3、废料堆清运回填施工工艺:测量划定废料堆范围→推土机或拖式铲运机铲运→标高检测→场地平整。4、采坑周边削方回填施工工艺:测量划定削方区范围→推土机或拖式铲运机铲运→标高检测→场地平整。5、填方区回填、碾压施工工艺:测量定位填方区范围→分层回填倒料、碾压→标高检测。6、料场拉料回填施工工艺:测量划定料场区范围→装载机挖装、自卸车拉运→场地整饰。7、场地平整及整饰施工工艺:测量定位平整区范围→标高、坡度抽检→场地精平→周边衔接部位整饰→测量复核。8、工程说明碑制作施工工艺:测量定位放线→基槽开挖→基础砌筑→碑身砌筑→碑身装饰。三、生产要素计划主要机械配置表设备名称单位数量类型挖掘机台21.2m3装载机台43m3自卸车辆1012T洒水机辆1道路洒水车发电机台230kw名称类型单位数量备注指挥车越野辆1电脑便携式台1电脑台式台1打印机惠普台1摄像机索尼数码部1照像机索尼数码部1水准仪DS3型台1检测合格全站仪GPT-3005LN台1检测合格压实度检测仪器套1主要设备配置表三、生产要素计划

施工区施工人员配置一览表名

称数量(人)要

求施工队长1有管理经验指挥车司机1证照齐全挖掘机手2证照齐全装载机手4证照齐全自卸车司机10证照齐全水车司机1证照齐全修理工1有修理经验炊事员2有健康证合

计22四、施工组织管理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务姓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