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工作制度15篇名目
【第1篇】企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奖惩制度(范文)
企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考评与奖惩制度
一、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实行半年和年终考评工作,依据考评成果实施嘉奖和惩罚。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据状况赐予精神和物质嘉奖:
1、仔细履行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制度,为消防安全做出突出成果者;
2、发觉重大火灾隐患准时报告者;
3、发觉初起火灾准时报警和灭火,避开重大损失者;
4、在火灾状况中推断正确,处置坚决,扑救事迹突出者;
5、乐观参与消防宣扬教育培训,在消防业务理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果者;
6、在消防工作中有其它优异成果和突出表现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据状况予以罚款:
1、不履行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对消防安全工作造成影响者;
2、在生产、经营、办公等区域内吸烟或遗留烟头者;
3、擅自使用和遮挡生产、经营、办公等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者;
4、堵塞、占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在通道内摆放物品者;
5、不会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和不会报火警者;
6、无故不参与消防培训者。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据状况予以罚款,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1、未经许可擅自施工装修造成火灾隐患者;
2、已违章使用电器设备和乱接电线者;
3、未经允许动用电气焊及明火施工者;
4、违规使用或出售易燃易爆危急物品者;
5、损坏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者;
6、装修使用易燃材料和不按规定进行阻燃处理者;
7、违规安装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者;
8、不遵守消防法规引起火灾或造成重大火隐患者(不包括火灾造成的损失赔偿);
9、其它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2篇】机关单位保密工作制度
机关单位保密工作制度
一、依据《保密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xxxx市的保密组织和工作制度,开展相应的保密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设立xx市xx局保密委员会,负责对xx局系统(本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保密工作实施全面管理,保密委员会由一名局领导任主任,成员包括办公室、行政处、监察室、对外处、规划方案处的负责司志,并实行按业务线分管保密工作。
三、保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保守国家隐秘和内部工作隐秘的领导。
(二)组织和领导全系统的保密工作,制定保密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组织保密工作活动,实施保密法制宣扬教育,普及保密法律学问。
(三)详细办理确定密级、变更密级和解密的审批工作。
(四)确定本系统各单位的保密要害部位,建立保密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涉密人员的审查、考核和管理工作。
(五)担当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保密组织和政府保密工作部门交办的保密工作。
(六)负责对夕、宣扬资料的保密审查。
(七)组织对保密要害部位、涉密计算机系统和机要通信设备的保密技术防范。
(八)监督和检查本部门、本系统保密工作落实状况。
(九)负责查处系统内的泄密大事,讨论实行补救措施,削减泄密损失。
四、保密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二次会议,传达上级有关保密工作指示,通报保密工作清况,讨论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年度对保密工作进行总结。
五、保密委员会主任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负责本系统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负责审批保密工作方案和总结。
(三)负责组织本单位、本系统的保密检查工作。
(四)负责向上级保密组织请示汇报工作。
六、保密委员会副主任的主要职责:
(一)帮助主任开展保密工作(二)负责组织完成本单位和检查、指导本系统的日常保密工作、
(三)负责保密宣扬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
(四)完成主任交办的保密管理工作。
七、保密委员会成员的主要职责:
(一)依照职权范围负责本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准时向保密委员会请示汇报保密工作〕
八、保密领导人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保密法规,组织指导、协调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确定密级的工作。
(二)根据本级保密审批权限,做好定密的审批工作。九、保密责任人的主要职贵:
(一)负责对本处室、本业务线的人员进行保密教育,使涉密人员熟知有关保密工作的法规制度和保密学问,增加保密观念。
咬二)对本处室、本业务线业务涉及国家隐秘和工作隐秘的,负责确定详细的隐秘事项并制定专项保密措施。
十、保密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本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各和技术设备的专项保密管理工作。
(二)对本系统在保密工作中涉及的保密技术问题提出保密要求,从技术上确保国家隐秘信息安全。
十一、市局保密干部和专职保密员负责本委日常的保密工作。机关各处室设兼职保密员一人,详细负责本处室的日常保密工作。
保密干部和保密员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保密工作的要求,常常宣扬、检查、督促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二)负责木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国家隐秘载体(包括文件、资料、图纸、音像制品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提出本部门保密工作的详细方案和工作总结。
保密征文
党校办公室保密工作制度
保密宣扬教育制度
【第3篇】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
想要了解带薪年休假制度吗,下面我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关于仔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各部门:
依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原国家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人事部令第9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23年1月起实行新的年休假方法。依据省人社厅《关于仔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通知》(冀人社〔2023〕15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熟悉,统筹支配,仔细落实年休假制度
(一)实行职工年休假制度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关怀,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熟悉,从关怀工作人员生活、维护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高度动身,督促落实本单位工作人员年休假制度;要增加执行年休假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带头执行年休假制度。
(二)要加强年休假工作的方案性。职工年休假,实行方案支配与工作人员个人申请、单位批准相结合的方法。各单位要在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状况下,于每年1月底前,制订出当年工作人员年休假方案,对工作人员年休假作出统筹支配。
各单位要加强年休假工作的管理,建立工作人员年休假档案,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人员享受年休假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病、事假制度,严明纪律,严格年休假标准,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坚决杜绝考勤不实、缺损、瞒报等状况的发生,保证年休假制度规范运行。
(三)各部门(单位)要根据2023年国务院第514号令和2023年原国家人事部第9号令规定确定年休假对象、时间、条件等。机关事业单位中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工作人员,按《条例》和人事部第9号令规定享受带薪年休假。享受年休假的天数为: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年休假天数不含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及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
“连续工作”的时间和“累计工作”的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按工作年限计算。
(四)对于达到规定工作年限的工作人员年休假天数变动的原则是,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后,从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详细按如下方法处理: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的,从下月起享受规定的年休假天数;对于当年11月底以前(含11月份)工作年限满10年或20年的,可在当年即按工作年限满10年或20年规定的休假天数享受年休假;对于当年12月份工作年限满1年、10年或20年的,当年不再调整年休假天数,从下年度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五)年休假一般不跨年度支配,如因担当抢险救灾、野外地质勘查、野外测绘以及其他特别工作任务,所在单位不能在本年度支配其休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支配。在下年度仍无法支配补休的,应按规定计发年休假工资酬劳。
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不能一次休完年休假的,也可以分段支配;分段支配年休假的,原则上不超过二次,每次不少于5天。对的确无法支配全天休假的,可由单位依据详细状况,在妥当支配、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实行半天工作、半天休息等敏捷休假方式,但累计休假不能超过本人应休假总天数。
二、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工作人员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工作人员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未扣发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请病假(含非因工负伤、产假续假,下同)累计2个月(44个工作日)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3个月(66个工作日)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4个月(88个工作日)以上的。
(四)不在岗人员重新上岗,当年的年出勤率低于80%的。
(五)因停职和立案审查、且所在部门(单位)未支配休年休假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审查结束前不享受应休未休年休假酬劳;审查结束后,未受到党内严峻警告或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或刑事惩罚的,所在部门(单位)要准时支配其休年休假,无法支配其休年休假的,可按规定支付应休未休年休假酬劳。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消失上述第(二)、(三)款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三、几种特别状况的处理方法
(一)新招录(聘)人员,从录(聘)用满一年后的下月起享受年休假。军转干部、复退战士及调入工作人员等新进人员,如当年未在原单位休年休假的,现工作单位应按其当年应休未休的天数支配年休假;待安置期超过其年休假的不再支配休假;实行寒暑假制度的单位新录聘和调入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已享受寒暑假的天数应冲抵其当年应休年休假的天数。
(二)驻外、驻村、挂职下派(熬炼)或借用的工作人员,由派出单位与挂职或借用单位协商支配其年休假,并由派出单位将其列入年度休假方案。
(三)当年退休的工作人员,单位应在其退休前优先支配年休假。由于工作需要不能支配年休假的,应征得本人同意。
(四)依法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单位应当支配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数少于相应年休假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支配补足其年休假天数。
(五)参与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工作人员,其脱产参与集中面授的时间(工作日时间),应计算为本人的年休假时间。
(六)当年请事假累计少于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工作人员,事假天数冲抵应休年休假天数;当年已休完年休假又请事假的,冲抵下一年度年休假天数。
四、加强支付年休假工资酬劳管理
(一)机关事业单位符合规定条件的工作人员都应按单位制定的休假方案休假。对因工作需要不能按原方案休年休假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在部门(单位)可在下一年度第一季度内支配其补休。对已调整年休假方案、但确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假或未休满应休天数的,按规定赐予年休假工资酬劳。但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掌握不休年休假人员数量和不休假天数。各单位每年度因工作需要不休年休假的人数,应报同级政府人社部门审核。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休未休年休假酬劳(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计算方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乘以本人应休未休年休假的天数再乘以2。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按本人当年度12月份的基本工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以及按国家规定享受的特别岗位津贴之和乘以12,再加上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总和计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按本人当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的特别岗位津贴的总和乘以12,再加上全年嘉奖性绩效工资的总和计算。
其中,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依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三)机关、事业单位已支配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1因个人缘由不休年休假的。
2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
(四)确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需支付未休假工资酬劳的,按下列程序审批:
1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的,需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看法,并在单位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
2各部门(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应在下一年一季度前将本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应休未休年休假状况及应支付的酬劳统一造册,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本单位公章,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3工作人员未休年休假工资酬劳中,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其余部分应当由所在单位在下一年第一季度前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按工资统发审批程序,在下年度第一季度前一次性审批。当年退休或亡故的人员,于退休或亡故的下月发放。
五、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休假制度的详细组织实施工作,由各部门、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负责。因工作需要不能支配休年休假的,应按干部管理的权限进行审批。
(二)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年休假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不得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和超范围超标准支付应休未休年休假人员的酬劳。
(三)市人社、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执行状况的监督检查,并适时通报有关状况。
(四)本实施方法由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五)县(市、区)可参照本实施方法,结合实际状况,制定本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方法。
本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第4篇】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管理制度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面有哪些相关的条例规定,相关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关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具体介绍: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看法稿)》公开征求看法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增加政府立法工作的透亮 度,提高行政法规草案质量,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看法稿)》(以下简称征求看法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看法。现就公开征求看法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求看法稿的主要内容
依据2023年《*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打算》中提出的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要求,原人事部会同中央组织部起草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于2023年3月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看法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征求看法稿。征求看法稿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状况比较简单。2023年3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看法》,要求对现有事业单位在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有的事业单位要转为企业,有的回到机关序列,这些单位转型后将分别适用企业、机关的人事管理规定。改革后仍为事业单位的,其人事管理适用本条例(其次条第一款)。
(二)关于管理体制。
征求看法稿规定: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现行管理权限,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现行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第五条)
(三)关于公开聘请和竞聘上岗。
公开聘请和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实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开聘请,从事业单位外部引进人才,提高新进人员素养;通过竞聘上岗,从事业单位内部选拔人才,实现人员能上能下。为做好公开聘请和竞聘上岗工作,征求看法稿明确了以下内容:
一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聘请,并对公开聘请的方式方法、考试考察内容和程序作了详细规定。(第十条至第十四条)
二是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产生岗位人选,并明确了竞聘上岗的方式方法。(第十五条)
(四)关于聘用合同。
实行聘用合同管理,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事业单位与机关、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为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征求看法稿对聘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等环节,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合同必备条款、试用期、合同期限、合同无效、合同续订、合同变更。(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其次十一条、其次十二条、其次十三条)
二是明确了合同的协商解除、事业单位解除合同、工作人员解除合同的情形。(其次十四条、其次十五条、其次十六条、其次十八条、其次十九条、第三十条)
三是明确了合同终止的情形。(第三十三条)
四是规定了解除、终止合同的经济补偿。(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
(五)关于考核和培训。
考核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廉表现的评价和推断,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问水平和工作力量的重要手段。征求看法稿在总牢固践阅历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事项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规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种类、方法和等次。(第三十七条至第三十九条)
二是明确了事业单位培训的种类、经费来源和服务期商定。(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
(六)关于嘉奖和处分。
为了表扬激励先进,惩戒不良行为,征求看法稿对嘉奖和处分事项作了规定:
一是规定了嘉奖的情形、种类、权限、程序,并规定了撤销嘉奖的情形。(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八条)
二是规定了处分的行为、种类、期限、权限、程序和结果。(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四条)
(七)关于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为了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兼顾社会安排公正,征求看法稿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问题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工资构成,需执行国家的统一政策。(第五十五条)
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进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五十六条)
三是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第五十九条)
此外,征求看法稿还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人事争议处理、法律责任等事项作了规定。(其次章、第八章、第九章)
二、关于提出看法的方式
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23年12月30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看法:
(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看法征集系统》,对征求看法稿提出看法。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看法寄至:北京市2067信箱(邮政编码:1000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看法”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看法发送至: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征求看法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其次条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应当经工作人员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工作人员争论。
第五条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现行管理权限,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现行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其次章岗位设置
第六条事业单位依据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第八条依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规模,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等级标准。
第九条事业单位岗位根据下列程序设置:
(一)事业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二)主管部门审核;
(三)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四)事业单位在听取工作人员看法后,由负责人员集体争论制定岗位设置的实施方案;
(五)组织实施。
第三章公开聘请和竞聘上岗
第十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聘请。国家政策性安置、根据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式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公开聘请不得设置卑视性条件。
第十二条公开聘请实行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择优聘用。
第十三条公开聘请考试内容包括聘请岗位所需的专业学问、技能;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素养、业务力量。
第十四条公开聘请根据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聘请方案;
(二)发布聘请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确定拟聘名单并予以公示;
(七)根据规定备案或者报批;
(八)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岗位人选。
竞聘上岗实行个人自荐、民主推举、组织推举等方式,依据岗位的不同特点,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方法。
第四章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建立人事关系,应当订立书面聘用合同。
第十七条聘用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一)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托付的单位代表;
(二)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聘用合同期限;
(四)岗位名称、类别、等级、职责任务;
(五)工作地点;
(六)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七)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除前款规定外,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可以在聘用合同中商定培训、保密、学问产权爱护等事项。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可以与新进人员商定试用期。
试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新进人员属初次就业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
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第十九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一般订立3年至5年的合同;对人员流淌性强的岗位,可以订立3年以下的合同;对相对稳定的岗位,可以订立5年以上的合同。对以完成肯定工作任务为目的订立的合同,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
聘用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全都,可以订立前款任何一种期限的合同。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工作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该工作人员订立聘用至其退休的合同。
其次十条聘用合同经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聘用合同文本由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各执1份。
其次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二)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反真实意思的状况下订立或者变更聘用合同的;
(三)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解工作人员权利的;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聘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聘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旧有效。
其次十二条聘用合同期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全都,可以续订聘用合同。
其次十三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全都,可以变更聘用合同商定的内容。
变更聘用合同应当采纳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聘用合同文本由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各执1份。
其次十四条在聘用合同期限内,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协商全都,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其次十五条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能完成岗位职责任务,或者不能达到工作标准的;
(二)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值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的;
(三)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拒不改正的;
(四)严峻失职,对本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违法违纪,损害本单位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
其次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工作人员后,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工作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听从其他合理工作支配的;
(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同意单位合理调整其工作岗位的;
(三)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其次十七条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不得依照本条例其次十六条的规定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本单位工作期间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丢失或者部分丢失劳动力量的;
(二)患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峻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性工作人员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其次十八条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
(二)未依法为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其次十九条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后,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一)考入一般高等学校或者科研院所全日制学习的;
(二)被录用、调任或者聘任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三)依法服兵役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除本条例其次十八条、其次十九条所列情形外,工作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事业单位协商全都的,工作人员应当连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工作人员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不能与事业单位协商全都的,工作人员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一条国家级重点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不得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二条因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工作人员,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终止:
(一)聘用合同期满的;
(二)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
(三)工作人员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单位被撤销、解散的;
(五)受到开除处分的。
聘用合同期满,有本条例其次十七条第三、四项规定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情形消逝时终止。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应当向工作人员支付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
(一)依照本条例其次十四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二)依照本条例其次十六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依照本条例其次十八条规定解除聘用合同的;
(四)除单位提出维持或者提高聘用合同规定的对工作人员有利的条件续订聘用合同,工作人员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终止聘用合同的;
(五)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终止聘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情形。
第三十五条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依据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按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工作人员支付。工作年限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工作人员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人员月工资,是指工作人员本人在聘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实际领取的月平均工资。
第三十六条事业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证明,写明聘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事业单位应当在出具解除、终止合同证明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帮助工作人员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终止之日起,事业单位与该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终止。
第五章考核和培训
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依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足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第三十八条考核分为平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必要时可以增加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以平常考核为基础,实行单位内部评议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行个人总结、绩效分析、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符合单位和岗位特点的方法。
第三十九条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次。
聘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次。
第四十条年度考核结果记入工作人员本人档案,作为调整岗位、工资的依据。
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订聘用合同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单位的要求,参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第四十二条培训状况和学习成果纳入工作人员考核内容。
第四十三条培训经费在事业费中列支。
第四十四条事业单位供应专项培训费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可以在聘用合同中商定服务期和违反服务期商定的违约责任。
第六章嘉奖和处分
第四十五条工作人员或者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赐予嘉奖:
(一)在工作中有创造制造、技术革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二)在培育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大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有效防止、消退事故和爱护公共利益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五)长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模范作用突出的;
(六)在社会事业进展中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四十六条嘉奖种类为: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受到嘉奖的工作人员或者集体,颁发证书或者奖章(奖牌),并赐予一次性奖金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待遇。
第四十七条对工作人员或者集体的嘉奖,根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打算或者审批。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嘉奖:
(一)弄虚作假,骗取嘉奖的;
(二)申报嘉奖时隐瞒严峻错误的;
(三)违反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撤销嘉奖的,收回证书或者奖章(奖牌),追回奖金,停止享受有关待遇。
第四十九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赐予处分:
(一)违反政治纪律,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二)违反工作纪律,致使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生命财产患病损失的;
(三)违反财经纪律,挥霍、铺张单位资财的;
(四)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降聘(撤职)、开除。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聘(撤职),24个月。
第五十一条对工作人员的处分,根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打算或者审批。
赐予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定性精确 、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五十二条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受到记过处分的,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定等次;受到降聘处分的,自处分打算生效之日起降低岗位等级聘用,受处分期间,年度考核不定等次。
第五十三条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赐予开除处分;被判处其他刑罚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赐予降聘(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十四条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没有再消失违法违纪情形的,处分期满后解除处分。
处分解除后,竞聘上岗和晋升工资不再受原处分影响。但是因受到降聘处分降低岗位等级聘用的,不视为恢复原聘用岗位。
第七章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第五十五条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
工作人员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安排。
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规定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别岗位津贴补贴。
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待遇。
第五十六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进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十七条事业单位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规定享受休假。
第五十八条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退职条件的,应当退休、退职。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后,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五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状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第八章人事争议处理
第六十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一条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打算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打算之日起30日内向原作出打算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打算之日起15日内,向原作出打算单位的上一级单位或者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提出申诉: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处处分的;
(三)被撤销嘉奖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二条原作出打算单位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后的30日内作出复核打算。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打算;案情简单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打算的执行。
第六十三条遇到聘用、考核、嘉奖、处分、争议处理等需要回避事由的,有关人员应当回避。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赐予处分:
(一)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公开聘请、竞聘上岗的;
(三)违反规定不与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的;
(四)违反规定与工作人员商定试用期和服务期的;
(五)违反规定确定或者给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的;
(六)违反规定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
(七)解除、终止聘用合同,未依照规定向工作人员支付经济补偿的;
(八)违反规定办理考核、嘉奖、处分等事宜的。
第六十五条事业单位因错误的人事处理给工作人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赔礼、恢复名誉、消退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担当赔偿责任。
第六十六条事业单位聘用与其他单位尚未解除、终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担当连带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赐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八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5篇】在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切实把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化
——在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打算召开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适应形势,迎难而上,把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化。为扎实推动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我先讲四个方面的看法。
一、深刻熟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力气,也是专业技术人才、科学技术力气最为集中的部门。截止2023年底,我县共有事业单位573个,9098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建立和进展起来的事业单位,其进展越来越受到原有运行机制的制约。从体制上看,政事职责不分,管理方式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从人事制度上看,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从保障机制上看,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机制未建立,宏观调控不得力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自身进展和社会进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已势在必行。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县初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岗位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进展,布满生气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形成符合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用人、安排、考核、奖惩和社会保险福利等制度;逐步实现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二、仔细领悟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动身,根据政事分开、分类管理的要求,以有利于增加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进展力量、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乐观性和制造性、有利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协调进展、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为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布满生气与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思路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根据这一总体思路,通过改革,转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方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党政机关的人事制度分别开来。依据各类事业单位职能、经费来源和岗位性质的不同,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扩大用人自主权,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切实把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搞活。
三、切实抓住重点,明确基本任务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搞活工资安排、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科研、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在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同时要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搞好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其它各类事业单位要以推行人员聘用制为重点,分步进行各项制度改革。其基本任务是:
(一)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
一是全面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打破干部职务、个人身份终身制,逐步解除固定人事依附关系,建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新型人事关系,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公平人事主体关系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二是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依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竞争激励”的原则,设岗聘人,按岗定酬,实行岗位管理制度。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前提下,注意力量和实绩,任人唯贤,破除身份界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四是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单一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依据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肯定程序,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全部,更多文章、公开考聘、委任等多种形式,把一批政治素养好、业务力量强、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通过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方式,使领导人员明确自己在任职期间所担当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确保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行使权力。五是实行公开聘请考试制度。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要公开空缺岗位状况,原则上应实行公开聘请考试,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整体素养。六是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把考核制度作为聘后管理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以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续聘、解聘、低聘、晋级、增资和奖惩的依据。七是建立和推行解聘辞职制度。用人单位可依据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根据聘用合同合法辞聘。通过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促进各类人员的合理流淌。
【第6篇】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领导机关党建和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有关制度
一、定期沟通党组领导抓机关党建工作制度
为加强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准时总结沟通党组领导机关党建(含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建,下同)和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的做法、阅历,讨论和解决机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状况、新问题,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特制订本制度:
(一)沟通的内容
1.机关党建工作阶段性做法体会。
2.机关党建专项工作做法阅历。
3.机关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
4.试点单位的做法阅历。
5.机关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二)沟通的方式
1.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会。主要是由兼任市直党工委书记的市委领导直接听取有关单位党组抓机关党建工作的状况汇报。
2.每年召开一次状况沟通会。分为若干片沟通机关党建工作的做法,研讨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分类指导。
3.每年召开一次党组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阅历沟通会,宣扬典型,推广阅历。
4.市委组织部、市直党工委每年开展1-2次调研,适时召集存在共性问题的单位党组领导座谈,专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二、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列席党组有关会议的制度
为有助于机关党组织准时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本单位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打算、决策,使机关党的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听从、服务于大局,更好地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列席党组有关会议的范围
1.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要指示、文件或重要会议精神的会议。
2.争论讨论机关党的建设、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会议。
3.争论讨论业务工作的长远规划、年度方案和季、月工作支配的会议。
4.争论讨论有关机关干部人事工作的会议。
5.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6.党组(党委)认为需要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列席的会议。
(二)留意事项
1.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要依据会议议题,在会前做好充分预备。
2.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列席会议要向党组实事求是地反映机关党员干部的看法和建议。
3.严格组织纪律,严守机密,不得擅自将会议内容外传。
三、党组定期争论机关党建工作的议事制度
实行党组定期争论机关党建工作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党组对机关党建的领导和对机关党组织工作的指导,把机关党的工作摆上党组的议事日程,使机关党建与各单位的中心工作、经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一)党组定期争论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
1.依据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加强党的建设精神,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争论并提出有关加强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及阶段性工作看法。
2.争论机关党组织提请讨论的工作。
3.适时总结机关党建工作阅历,讨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详细的改进措施。
(二)党组定期争论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法
1.每年召开一次总结部署机关党建工作的会议。
2.党组依据本机关党建工作遇到的新状况、新问题开展常常性的调查讨论,详细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
3.每年至少两次专题听取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汇报,讨论解决有关问题。
4.会议可汲取本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帮助做好会议的有关预备工作。
5.会议打算的事项由党组责成有关部门负责落实和反馈。
四、党组定期检查机关党建工作的督查制度
(一)督促检查的目的和原则
实行党组对机关党建工作的定期检查,目的是推动工作,促进和保证机关党建各项任务
的落实。党组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督查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全面了解状况,特殊要留意检查薄弱环节,督促抓好整改。
2.突出重点,检查机关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重大活动任务落实状况。
3.注意实效,推动机关党组织贯彻落实党建各项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二)督促检查的主要内容
1.机关党组织学习、宣扬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状况。
2.机关党组织执行党组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打算和重要工作部署的状况。
3.机关党组织的组织、作风建设,尤其是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状况。
4.机关党组织围绕党组的中心工作,帮助搞好组织、发动、协调工作的状况。
5.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坚持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一起抓的状况。
6.党组有关机关党建工作抓落实的各项制度落实状况。
(三)督促检查的详细方法
1.党组要常常听取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汇报,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2.党组要把指导机关党组织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与经济、业务工作一并分解、立项,一起检查、落实。同时把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的状况作为考核评优的依据。
3.党组在争论讨论年度机关党建工作时,应对党组领导机关党建工作有关制度的落实状况进行自查,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五、机关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的指导制度
建立机关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的指导制度,保证机关党的基层组织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按期换届选举,确保新一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人选质量。
(一)机关党组织的任期。依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各单位机关党组织不得任意提前或延迟换届选举。
(二)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的素养。机关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应是党性强、作风正、有较强组织领导力量,热心党的工作的同志担当。市直党工委对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人选要严格把关,坚持“三个不批”原则,即素养不具备的不批,职级不到位的不批,年龄不能任满一届的不批。
(三)委员候选人的结构。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应坚持德才兼备和班子整体结构合理的原则。依据工作需要确定委员候选人的梯次年龄结构、文化学问结构和男女比例,既要有党组和主要业务部门的领导,又要有工、青、妇的代表,使委员会班子成员达到整体优化组合。
(四)机关党组织任届期满,党组应准时听取机关党组织关于换届选举预备工作的专题汇报,在时间、人员、经费等方面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按时进行。
(五)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机关基层党组织要按以下规定承办:
1.必需按《党章》和《暂行条例》规定,写出书面报告,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2.要求延期进行换届选举的单位党组织要确定详细延长期,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3.上级党组织正式批复同意提前或延期进行换届选举后,单位党组织应将上级党组织关于提前或延期换届的打算,通知全体党员。
六、机关党务干部岗位沟通制度
(一)党务干部的岗位沟通,是指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管理干部的双向沟通,以及党务干部在系统内不同岗位之间的沟通。党务干部的岗位沟通要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必需符合拟任职务所要求的任职条件,坚持相对稳定、合理流淌、个人听从组织的原则。
(二)沟通、提拔、使用干部时,担当机关党组织专职书记(副书记)三年以上、专职党务干部五年以上,且忠于职守、乐观工作、成效显著的,应优先考虑。
(三)各单位要建立党务后备干部队伍,拓宽渠道,有方案地推选有培育前途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党务工作岗位进行熬炼。
(四)各单位党组要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重视做好党务干部的培训,在工作和生活上关怀他们。
七、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一)经费保障的范围
1.机关党组织依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而开展工作、组织活动的经费。
2.机关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购买学习材料,添置必要电教设备的经费。
3.机关党组织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干部、优秀纪检干部、先进党组织的经费。
4.党务干部必要的学习、培训、考察费用。
5.机关党组织调查举报、信访和查办违纪案件的经费。
6.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协作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
(二)保障措施
1.各单位要把党建经费列入行政预算,逐年增加投入。
2.机关党组织必需依据党建工作支配结合实际提出新的一年工作方案和经费预算,经本单位财务审核后,报单位领导批准执行。
3.开展重大党建活动,应准时向党组报告方案和专项经费预算,经批准后执行。
4.机关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建经费的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每年年终要在党内适当的范围公布一次经费收支状况,主动接受广阔党员的监督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
八、机关干部考核调动任免征求机关党组织看法的制度
(一)目的和内容
机关干部考核调动任免奖惩征求机关党组织的看法,是进一步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的详细体现,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维护党规党纪,选好用好干部,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机关干部考核调动任免征求机关党组织看法的主要内容范围是: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组织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状况。
(二)实施方法
1.汲取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参加本单位的干部考核工作。
2.在对机关干部进行调整任免的酝酿阶段,机关党组织应依据本单位党组的要求仔细提出看法和建议。
3.汲取机关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列席党组讨论机关干部人事工作的会议,听取机关党组织对干部考核、任免、调动、奖惩的看法和建议。
4.机关党组织通过机关党的日常工作及干部职工的反映,了解把握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作风和工作状况,乐观向党组推举优秀后备干部人选。
(三)留意事项
1.机关党组织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看法。
2.增加组织观念,确保人事机密,切实做到不跑风漏气。
【第7篇】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频次、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方法、状况记录等要点。
2、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度消防工作方案,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供应经费和组织保障。
3、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单位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
划,确定培训内容及授课人,并组织实施。
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其中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新上岗员工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的组织开展状况应做好记录。
5、通过广播、图画、消防刊物、楼宇视频、单位局域网等多种载体宣扬消防学问;重要防火期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扬教育活动。
6、消防教育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急性和防火措施;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报告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命的学问、技能;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等。
7、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掌握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和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特地培训的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特地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消防掌握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二、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制度
1、明确防火巡查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确定检查频次,参与人员,检查部位,检查内容和方法,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状况记录等要点。
2、防火巡查和检查时应填写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巡查、检查过程中应准时订正消防违法行为,消退火灾隐患,无法消退的应马上报告,并记录存档。
3、单位应当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退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4、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用火、用电有无违章状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状况;其他消防安全状况。
5、防火检查应定期开展,各岗位应每天一次,各部门应每周一次,单位应每月一次。
6、防火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火灾隐患的整改状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状况;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状况;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状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状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状况;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学问的把握状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状况;易燃易爆危急物品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状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状况;消防(掌握室)值班状况和消防设施运行、记录状况;防火巡查状况;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好、有效状况;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安全疏散部位、设施的登记、检测和维护管理要求、状况记录等要点。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2)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的启闭状态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4)常闭式防火门应常常保持关闭;
(5)需要常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
自行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装置应完好有效;
(6)平常需要掌握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牢靠措施;
(7)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8)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损坏时应准时修理和更换;
(9)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楚,不应遮挡;
(10)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门、卷帘门;
(11)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命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12)各楼层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13)举办展览、展销、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应事先依据场所的疏散力量核定容纳人数。活动期间应对人数进行掌握,实行防止超员的措施。
四、消防掌握室值班制度
1、明确消防掌握室值班人员职责,制定每日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的程序与要求,制定设备自检、巡检的程序与要求。
2、消防掌握室有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和修理保养记录、完整的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基本状况资料。
3、在醒目位置悬挂消防掌握室值班人员职责、火警处置程序、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有关人员的联系电话等资料。
4、仔细填写消防掌握室值班记录,不得漏记、补记、代记,消防掌握室值班记录应完整,字迹清楚,保存完好。
5、消防掌握值班室的设备设置应符合要求,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急物品和堆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杂物,保证其环境满意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
6、值班人员必需经过特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熟识把握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7、值班期间发生各种报警,值班人员应根据相应的火警处置程序进行敏捷有效的处理,严格执行火灾报警制度。
8、值班人员严禁吸烟、动用明火或擅自关闭、转变室内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
9、掌握外来人员入内,如进入必需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做好登记方可进入,进入后严禁乱动各种设备;厂家的工作人员修理设备必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由修理部门的人员伴随方可进入工作。
10、值班人员应遵守值班纪律,不得私自串班,不得擅离职守,不准长时间占用值班电话,接收和发出报警时,有条件的要准时进行电话录音,不准随便删除报警电话录音。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确定消防设施、器材登记、检查及维护保养要求、状况记录等要点。
3、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2)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3)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4)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正常使用;
(5)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修理时,应实行相应的措施,修理完成后,应马上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6)根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部位、检查修理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状况,并定期检查、检测,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7)自动消防设施应根据有关规定,每年托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因违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规而导致的各类潜在担心全因素,均应认定为火灾隐患。
2、发觉火灾隐患应马上改正,不能马上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3、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成状况进行确认。
4、明确火灾隐患整改的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
5、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实行相应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6、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并将整改状况复函准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7、重大火灾隐患不能马上整改的,应自行将危急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8、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准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明确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确定用火、用电设备的选购、登记和安全使用要求,明确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明确电工、电气焊工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资格,明确发觉问题时的处置程序、状况记录等要点。
2、执行当地用火、用电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规定。
3、用火、用电设备应由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修理,电气焊工必需持证上岗,禁止非职业人员作业,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用火、用电警示标志醒目,防护用具完好。
5、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实行下列防火措施:
(1)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爱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1级pvc管爱护,导线不应暴露,并应留有70cm×70cm的检修孔1至2处;
(2)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纳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b2级以下(含b2级)的装修材料上;
(3)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1级以上的材料上;
(4)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2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纳a级材料隔热;
(5)不应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6)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有关国家技术规范的要求。
6、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急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别状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根据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急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7、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2)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根据制度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急后方可动火施工;
(3)公众聚集场所禁止在营业或使用期间动火施工;
(4)演出、放映场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时,应落实相关的防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种金融债券抵押合同
- 2025年办公室文秘工作计划例文(2篇)
- 事业单位车改方案范例(2篇)
- 机关招待所管理规定范文(2篇)
- 2025年高三誓师大会发言稿(4篇)
- 小区地下车位管理规定范文(2篇)
- 2025年春季开学演讲稿范文(2篇)
- 2025年企业文化工作计划模版(四篇)
- 2025年三八妇女节代表发言稿模版(3篇)
- 2025年学生会生活部工作计划例文(6篇)
-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课件
- 审计工作述职报告
- 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篇)
- 中国通 用技术集团招聘笔试题库
- 【MOOC】工程材料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银行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 《汽车胶粘剂》课件
- 手绘pop教学课件
- 2024脑血管病指南
- 企业三年营销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