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五单元1.易错字音公输盘(bān)郢(yǐng)犀兕(sì)鲋(fù)鱼文梓(zǐ)守圉(yù)禽滑(gǔ)厘畎(quǎn)亩傅说(yuè)拂(bì)士辟(bì)患一箪(dān)食蹴(cù)尔相(xiàng)梁鹓,·(yuānchú)醴(lǐ)泉鸱(chī)濠(háo)梁,·(tiáo)鱼2.易错字形敝舆荆之地麋鹿以牒为械米粟一豆羹3.通假字(1)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抵御。)(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5)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6)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10)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1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舍生取义嗟来之食1.起于鲁:出发,动身2.胡不已乎:停止3.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4.而待楚寇:入侵5.委而去之:放弃6.人恒过:犯错误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8.而后喻:通晓9.蹴尔而与之:用脚踢10.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12.非醴泉不饮:甘泉,甜美的泉水13.非梧桐不止:栖息之:请说之(代词,指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将以攻宋(用)以牒为械(把)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而: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为与此同类(介词,和)已eq\b\lc\{(\a\vs4\al\co1(然胡不已乎(停止),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类eq\b\lc\{(\a\vs4\al\co1(不可谓知类(事理),为与此同类(类别)))利eq\b\lc\{(\a\vs4\al\co1(地利不如人和(名词,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锐利,锋利)))发eq\b\lc\{(\a\vs4\al\co1(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发出)))拂eq\b\lc\{(\a\vs4\al\co1(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请献十金古义:请允许我今义:请求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方法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古义:即使如此今义:连词,常和“但是”等连用,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疆域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士兵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办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通晓今义:比方吾义固不杀人名词用作动词,坚守道义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用作动词,入侵义不杀少而杀众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少数人;多数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所以动心忍性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惊动;使……坚强1.关于战争的名言: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2.孟子的名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2.《〈孟子〉两章》中的两篇文章分别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人常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称其为“亚圣”,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种子就是“本心”,认为人应该推求本心,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本文就突出地表现了孟子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想。4.《〈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二、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12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畎(quán)亩醴(lǐ)泉米粟(shù)短褐(hè)B.蹴(cù)尔箪(dǎn)食文梓(zǐ)墨翟(dí)C.胶鬲(gé)敝舆(yú)拂(bì)士守圉(yù)D.傅说(yuè)相(xiàng)梁公输盘(pán)禽滑(gǔ)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吾义固不杀人(坚守道义)失其本心(天性,天良)B.然胡不已乎(停止)寡助之至(到)C.欲代子相(做宰相)得道者多助(施行)D.行拂乱其所为(违背)请循其本(最初)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万钟于我何加焉大王加惠C.子墨子起,再拜主人日再食D.非梧桐不止一狼得骨止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A.吾义固不杀人B.必先苦其心志C.蹴尔而与之D.惠子相梁6.下列各句中加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B.夫环而攻之C.吾知所以距子矣D.池非不深也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庄子/往见之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夫子何/命焉为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填空。(4分)(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表达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和”,关于这一点,《孟子》中早有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面临道义与生死的选择时,想一想这两句话,会帮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10.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点在《公输》一课中有明显体现。B.孟子是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世人将其二人称为“老庄”。《惠子相梁》一文选自《庄子·秋水》。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很有气势的议论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其中充分展现了以“仁政”统一天下的主张。11.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12.名著阅读(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待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受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13.综合性学习。(8分)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1】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2023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2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材料2】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出的部分书法作品【活动一】热点追踪。为材料1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活动二】名作欣赏。依次写出材料2中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3分)【活动三】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1分)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要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如何说?(2分)李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34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米粟非不多也:②委而去之: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归氏孝子,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选文有改动)【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1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的意思,应选()(填序号)(2分)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父大怒逐之②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①母与其子居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由是:____________(2)钺贩盐市中市:____________(3)而己有饥色色:____________(4)奉母终身怡然怡然:____________19.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20.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4分)豪气干云陈鲁民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②做人贵在有豪气。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____甲____,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____乙____,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____丙____……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锺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⑦个人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能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能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选自《演讲与口才》2023年第12期,略有改动)21.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22.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6分)事例作用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1)(2)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辛弃疾空怀报国志(3)23.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悲壮与不朽从容与决绝潇洒与自信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24.文章第⑥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3分)三、作文(50分)25.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答案: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一、点拨:A项中“畎”应读quǎn,“粟”应读sù;B项中“箪”应读dān;D项中“盘”应读bān。要特别注意同一个字在古文中的音和现在有可能不一样,如:盘、说、滑。2.B点拨:B中“寡助之至”的“至”应解释为“极点”。3.C点拨:A中的“国”:国都/国家。B中的“加”:益处/施与。C中的“再”:都是两次的意思。D中的“止”:栖息/停止。4.D点拨:A中“辟”通“避”,躲避;B中“畔”通“叛”,背叛;C中“乡”通“向”,从前。5.C点拨:A中“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B中“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D中“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6.B点拨:A项中“虽然”古义是“即使如此”,今义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常与‘但是’连用”。B项中“攻”的古今义相同,攻打。C项中“所以”古义是“用来……的方法”,今义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用”;D项中“池”古义是“护城河”,今义是“池塘”。7.C点拨:本题运用【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法】。C项应划分为“夫子/何命焉为”。8.(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舍生而取义者也9.A点拨:本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A中的“虽”,应解释为“即使”。10.A点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倡的,且在《公输》中有明显体现的是“非攻”。11.B12.“我”下的“决心”具体指: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13.【活动一】示例:曾巩书法作品以亿元天价成交【活动二】楷书,行书,草书。【活动三】示例:彰显书法魅力【活动四】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中学“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二、(一)14.①粮食(1分)②放弃(1分)15.示例:运用排比和对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3分)(二)16.④(2分)17.A(3分)点拨:A项中“之”分别是:代词,他,指归钺;动词,去、往。18.(1)因为这样(因此)(1分)(2)市场(集市)(1分)(3)脸色(1分)(4)高兴的样子(1分)19.示例:归钺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来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3分)点拨:对话内容要符合当时情境和人物的身份,语句要通顺。20.示例: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到自己家住;③忍饿让食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答出任意3点给3分)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归钺因此失去父爱。家中贫穷,后母就没完没了地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了他。归钺屡次遭到困难(挨饿),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后母又用棍子打他,多次快被打死。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低着头偷偷地流泪,族人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和她儿子居住,归钺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后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美味新鲜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后母不能养活自己。归钺流着泪前往接她,后母自感惭愧,(最终)跟随归钺去了。归钺有了食物,先给后母和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他很高兴地侍奉后母直到后母去世。归钺老之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事。归氏家族的孝子,(虽然)身份低贱但行为高尚,只有他同宗的亲属和邻居知道他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的名声。(三)21.做人贵在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2分)点拨:本文开篇由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22.示例:(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引出中心论点。(2)张孝祥上疏请昭雪岳飞,不怕报复。(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6分;每空2分,意近即可)点拨:开篇写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主要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有力地证明“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是张孝祥上疏请昭雪岳飞,不怕报复的事例;写辛弃疾空怀报国志,是为了论证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23.甲:潇洒与自信乙:悲壮与不朽丙:从容与决绝(3分;每空1分)点拨: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的是“潇洒与自信”;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的是“悲壮与不朽”;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的是“从容与决绝”。24.不离题。第⑥段论述有豪气应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3分;论述内容和作用各分;只答“不离题”不给分)点拨:本题运用【内容是否离题分析法】。判断某个内容是否离题,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其次要明白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最后要判断这两者之间是一致还是矛盾。如果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甚至使文章主旨更深入,当然就切合题意;如果其与主旨冲突,当然就离题。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不离题。本题考查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第⑥段写豪气与大话的区别,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所以不离题。三、25.写作思路:1.题目理解要到位:“咀嚼”即品味,“真味”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那么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理解为“品味生活的真谛”。2.精当选材:从生活中取材,只要你是一个生活中的细心人,有善感的心灵和多思的头脑,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句话或一种情绪、一件物品都会给你带来感悟,好文章自然会从你的笔端流出。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可写真情,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可围绕生活经历,写五味杂陈或围绕一种滋味,表情达意……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结合自己的素材,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记叙时要注意有所侧重,而恰到好处地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适当地抒情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注意选择感受深刻的情景进行细致描写,触动读者,突出中心。例文:咀嚼生活的真味这枣,我嚼一下,再嚼一下。接着我听见嘴里“咯啦”一声,便捂着腮一声惨叫。“哈哈!咬着枣核了吧?”我胖胖的篆刻老师在一旁幸灾乐祸。“呜——老师你怎么这样?”“行了,反正你也嚼不动,咱们开始刻了。”我揉揉腮,拿起比枣核硬十倍的刻刀。我学篆刻已经两年了,各色石头也都刻过,可我刻印有个特点,就是追求完美,像大师陈巨来那样,不希望有任何瑕疵。可我总是做不到,这次也不例外。我紧紧握着刀,一点点抠出平直的线条;一点点处理转折的轻重,一点点挑出线条的缺口,我的脸都快贴到石头上了,刮线条和刮胡子似的,发出“哧哧”的响声,掉落的也尽是些面粉一样细的石粉。而老师呢,一把刀在石面上左突右冲,刀锋所至,石块迸溅,到转折处则借刀头冲劲儿将刀一转,又溅出一片碎石,刀起刀落,有轻有重。老师的眉毛仿佛跟着刻刀在动,刀走偏锋眉毛倾斜,刀走直线,眉毛上抬,眼珠随刀头摇晃而转动不停,倒像是用眼睛刻石,我走神儿了——又是“咯啦”一声,我走刀了,震得刚才那枣核落到地上。我很沮丧,老师的刀子顿了一下,“走刀了?”“嗯,老师,让我看看你刻的印,你怎么不走刀?”老师笑着将印递给我。这,这哪是不走刀!老师的印上到处都是刀子冲出石头的边缘的痕迹,可给人的感觉却很好,印的气势也随刀子冲了出来。“芃子啊,你老是想着不走刀,想着留得越多越好,可印的精气神在这石头下面,为什么不多砍掉些呢?”老师笑了,我捡起枣核,也笑了。石头里总会有杂质,枣也总会有核,生活不也一样吗?在我们咀嚼生活的五味时,谁又能保证不咬着核呢?生活本来便不是为了保留的,我们将自己的印记刻在生活的大石头上时,不免会出现些无所谓的碎石。枣有核,吐了便是,石中有沙粒,敲掉便是,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嚼碎便是。只有嚼碎了,才能尝到生活的真味,不是吗?我俩笑得更开心了。“再吃个枣吧!”这生活,我嚼一下,再嚼一下。然后我操起老师的刀,一刀将那走刀的线条捅了出去。点评:设置情景,简洁明了。交代“我”刻印的特点和无法做到的事实,引起下文。细节描写,把“我”刻印时的情状描摹了出来。老师的“左突右冲”“石块迸溅”与“我”的“刮线条和刮胡子似的”“掉落的也尽是些面粉一样细的石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老师和“我”刻印时的气势和刀法完全不同。通过细节描写,把老师刻印时眉毛、眼珠跟着刀走的样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充满了镜头感。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却别有深意,点出了刻印的精髓。构思巧妙,点题深刻,将吃枣、刻印、生活的哲理在简单的几句话中阐释得很透彻。“我”“笑”是因为懂得了刻印的精髓和生活的真味,老师“笑”则是为“我”的领悟而欣慰。结尾含蓄而意味深长。总评:作者借助“枣核”这个道具,扣住“咀嚼”这个关键词,并由吃枣巧妙地引入刻印一事。细致地刻画了自己和老师在刻印时的不同,由此品味出“生活中要大胆地取舍才能活出自己的精气神”的道理。结尾处由刻印到生活,“这生活,我嚼一下,再嚼一下”,回扣题目,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意味深长。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第五单元文言文专项翻译句子)一、考点解说句子翻译属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在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时,要尽力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表意明确、简洁优美。文言句子翻译的常见题型主要表述为:(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下面选项的句子翻译最恰当的是()。二、解题方法此类题型可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具体阐述如下:方法一:保留法。文言文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谥号、书名、器具名称等,都可以不翻译而照录下来。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是年号,“四年”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在翻译时都可原文照录。翻译为: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方法二:替换法。即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翻译“齐师伐我”时,句中的“师”“伐”现在都用另外一个意义相当的词来表达了,“师”现在说为“军队”,“伐”现在说为“攻打”,通过这样的替换,句子就可以翻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方法三:删除法。即删除不必译出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翻译时便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翻译时可不译。方法四:补充法。就是将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恰当地补充出来。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一句,翻译时省略的主语、宾语要补充出来,译为“(村中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方法五:调整法。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颠倒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受地于先王”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按“于先王受地”的语序进行。方法六:意译法。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可把大意翻译出来,不强求与原文一一对应,而只求在整体上使译文的内容与原文的内容保持一致。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翻译时可用意译法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三、考点训练1.(2023·苏州)读短文,完成问题。【导学号:76142071】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有删改)【注】①仕:做官。②辟:征召。③主簿:官职名。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凝之悉散之亲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淄博)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感悟、启示、观点、评价)一、考点解说许多经典的文言短文寓意深刻。我们读过之后,对其或多或少都应有所评议,或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谈感悟、启示、观点、评价类题属于“揣摩评价探究”题,所谓“揣摩”就是学生对所阅读的文言材料中的某些内容反复进行思考;“评价”是指学生对材料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是指对文言材料中的某些问题有所发现。二、解题方法此类题型可运用四步揣摩评价探究法: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正确答题。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不能脱离文本而随意发挥,应注意观点从文本中来。3.观点明确,体现探究。答题开始要鲜明地亮出观点,观点要有探究意味,体现个性阅读。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解答时要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三、考点训练1.(2023·杭州)【导学号:7614207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考点1〉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考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金华)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人名。④窭:贫穷。(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考点1〉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考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考·南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罴性俭率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选自《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考点1〉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考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方法专项练考点1:三、1.(1)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2分)(2)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友。(2分)点拨:(1)句的重点词是“立”,“立屋于野外”是状语后置句,注意翻译时的顺序;(2)句的重点词是“悉”,翻译为“都”。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给弟弟和侄子,在野外建造了房子,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道德品行。州里多次以礼征召他为西曹主簿,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2.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2分)点拨:重点词为“性”“迁移”“饬情”“成”,要翻译准确。参考译文: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