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14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_第1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14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_第2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14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_第3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14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_第4页
临床免疫学检验:14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

免疫检测

P274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s,AID)

指机体针对自身组织产生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这种病理状态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基本特征诱因可有可无。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女性患者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者血清中可检出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T淋巴细胞。一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呈现交叉重叠现象:即在同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而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也可存在同一种自身抗体。

IgG、IgA、IgM升高,尤其IgG升高明显。病损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AID的分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organspecificautoimmunedisease)

是指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可以检出对该组织器官成分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non-organspecificautoimmnuedisease)

是指侵犯多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的一组疾病,可检出对多种器官或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积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疾病,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不一,常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肾损害等。疾病多呈渐进性,一般先累及一个系统,以后扩展到多系统损害,尤以肾损害最为普遍。本病引起组织损伤的主要机理是Ⅲ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糖体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G、IgA、IgM升高;血清免疫复合物升高;补体水平下降及病损局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核物质(如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形成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引起全身性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本病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起病迟缓,早期常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本病的典型特征是小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害,部分患者可有心、肺和血管受累。本病致病机制也主要为Ⅲ型超敏反应,患者由于感染、炎症等原因产生了自身抗原——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抗体(即RF)。免疫学检查可见70-80%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有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即抗变性IgG抗体;以及血清IgG、IgA、IgM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内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IgM类),形成IC,沉积于全身小关节滑膜处,引起小关节红肿、变形僵直、失去运动功能。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改变了红细胞表面抗原性,产生了抗红细胞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通过激活补体等Ⅱ型超敏反应的机制使红细胞的破坏而导致贫血的一组疾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此相似。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对此受体起封闭和破坏作用,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软弱无力。疾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眼肌无力,进而累积其他部位,并呈进行性加重。此病发病机制为Ⅱ型超敏反应。

自身抗体的特点

正常人血清中存在有多种微量的自身抗体,如ANA、类风湿因子、抗平滑肌抗体、抗微粒体抗体等,它们能清除体内衰老细胞、变性细胞从而起到免疫稳定作用,此为生理性自身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增加。当自身抗体效价持续在高滴度时,易发生AID。有自身抗体的存在,不一定是AID;在AID时,一般可检测到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自身抗体是AID的重要标志,病人血清中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是AID的特点之一。每种AID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ID的相关实验检测(P295)免疫球蛋白检测:IgG、IgA、IgM升高;其中IgG升高明显补体检测:在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AID中,其总补体活性、单一补体活性降低;当疾病缓解时,补体含量可恢复正常免疫复合物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局部免疫复合物检测。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P282)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的检测ANA的定义大多数属IgG类,也有IgM和IgA。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ANA原指抗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广义地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和。ANA所针对的靶抗原由细胞核扩展到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及细胞周期等。现已发现有几十种具不同临床意义的ANA,形成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antibodies,ANAs)

ANAs的组成抗DNA抗体:抗dsDNA、抗s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HA):抗H1、H2A、H2B、H3、H4等抗ENA抗体:抗Sm、抗核糖核蛋白(RNP)、抗SS-A、抗SS-B等抗非组蛋白抗体:抗Scl-70、抗Jo-1、抗Ku、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PL-7、抗PL-12、抗着丝点抗体等抗核仁抗体:抗PM-Scl、抗NOR-90、抗U3nRNA抗细胞其它成分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中心体、抗线粒体、抗肌动蛋白、抗核层蛋白等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DNA,d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特异性,70-90%

活动性SLE患者该抗体阳性,是SLE的诊断标准之一。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icantibody,AHA)

组蛋白是一种与DNA结合的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碱性蛋白,由H1、H2A、H2B、H3和H4五个亚单位组成,其相应抗体称抗组蛋白抗体。

AHA在药物性狼疮患者中阳性率达90-100%,而SLE病人阳性率仅有20-35%,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为36%。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抗体ENA抗原是指可用盐水或PBS从细胞核中提取的Ag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疾病特异度达99%,为提高SLE的诊断准确率,可将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检测。抗SS-A、SS-B抗体:抗SS-A和抗SS-B抗体并存是干燥综合症的特异标志。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又称u1RNP。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阳性率为95%以上,是MCTD的标志抗体。抗Scl-70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Scl-70是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SS)的标志抗体,阳性率为50-64%。

抗Jo-1抗体抗Jo-1抗体对肌炎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有高度特异性,抗体的效价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时AMA阳性率可达90%以上。AMA是PBC的血清学指标。

ANA的检测方法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ENA抗体谱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

原理:被检血清中的ANA(IgG型)与基质片中细胞核抗原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二抗)再与之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细胞核有荧光着色为阳性反应。是检测血清总ANA的常规方法,可作为初筛试验。间接法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反应,荧光素标记的抗抗体再与第一抗体结合。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示意图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染色核型分析

均质型:核染色均匀一致,最为多见,与抗dsDNA抗体和AHA有关。高滴度主要见于SLE,低滴度主要见于RA、慢性肝脏疾病及药物性狼疮

周边型:又称核膜型,荧光染色在核膜周围,与抗核层蛋白抗体有关。高滴度主要见于SLE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斑点(颗粒)型:核染色呈斑点、颗粒状,与抗ENA抗体有关。高滴度主要见于MCTD、SLE及硬化症等

核仁型:常与抗核仁抗体有关。高滴度主要见于硬皮病等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均质型)抗核抗体(核膜型)抗核抗体(斑点型)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IIF的基质片原多采用小鼠肝印片或切片作为反应的细胞核基质Ag。目前多选择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作为基质片,ANA检出阳性率可提高10-20%;而且Hep-2核大,结构清晰,核抗原种类丰富、含量高,更易于观察到各种类型的荧光染色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对ANA特异性种类的判断仅凭荧光染色模型是不够的,需进一步采用ELISA、免疫印迹法等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

免疫印迹法-ENA抗体谱的检测又称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enzymelinkedimmunoelectrotransferblot,EITB)类风湿性因子检测(P290)类风湿因子测定类风湿性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IgG、IgM、IgD、IgA、IgE

五种类型,其中主要为IgM、IgG型。IgM型RF与RA活动性无密切相关;IgG类RF与RA病人滑膜炎、血管炎症状密切相关RF的检测胶乳凝集试验将变性IgG包被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使之成为Ag致敏颗粒,在与血清中RF相遇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此法简便,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重复性差,且只能检出IgM型RF。免疫比浊法此法检测RF准确、快速、敏感;定量测定。ELISA间接法该法用于测定不同类型的RF,如IgG型、IgM型、IgA型RF。用热凝集IgG进行包被,加入待检血清后,再分别加入酶标记的抗人IgG、IgM、IgA抗体,最后加入底物显色。Ag:

变性IgGAb:

抗变性IgG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检测:胶乳凝集试验

其他自身抗体的检测及

临床意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antibody,ATGA)

临床意义

血清ATGA是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甲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萎缩性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者TGA表现为阳性,而甲状腺肿瘤病人一般为阴性,故可作为甲状腺肿块的鉴别指标。方法

电化学法、ELISA法。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microsomalantibody,TMA)是针对甲状腺微粒体有效抗原成分——过氧化物酶(thyroidperoxidase,TPO)的抗体。方法

ELISA临床意义多见于甲亢和桥本甲状腺炎病人。TGA和TMA联合测定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重要依据。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A)方法

RIA、ELISA等。临床意义

近年研究表明ACA与S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