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和完全形成的人。、和尼格罗人种。。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晚期。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二.选择题产生的前提和条件。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A腊玛古猿B南方古猿C森林古猿D埃及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B产生最初的语言C能制造工具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A早期猿人阶段B晚期猿人阶段C早期智人阶段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中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D金属器时代A血缘家族时期B母系氏族早期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D父系氏族时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A班辈婚B族外群婚C对偶婚D一夫一妻制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铜石并用时代D铁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四.简答题2、对偶婚3、农村公社4、图腾崇拜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埃及进入文明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00年B公元前3500年C公元前3100年D公元前2500年2.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是A纯粹的宗教性改革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C阿蒙僧侣集团内部斗争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二、名词解释金字塔三、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2.分析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失败的原因。第三章古代西亚文明一、选择题1、两河流域南部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A阿摩利人B阿卡德人C苏美尔人D欧贝德人2.据《汉谟拉比法典》记载,古巴比伦的居民分成三种社会阶层,它们是A阿维鲁德苦达木卡B阿维鲁卢布图德苦C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D阿维鲁达木卡穆什根努二、名词解释《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贝希斯敦铭文三、简答1.简述犹太教的形成。2.简析波斯帝国大流士的改革及其影响。第四章古代印度文明一、填空题1.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是,最具代表性的是。2.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的早期,处在。3.雅利安人的圣书是4.印度的瓦尔那制度分为二、名词解释,其中最古老的一部是、、、四个等级。1、吠陀2、释迦牟尼3、大乘佛教三、论述1.分析瓦尔那制度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印度历史上的影响。2.试论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并分析其进步性。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一、填空题1.爱琴文明包括和。2.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的生产力是由时代向时代的过渡。3.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繁荣时期,史称时代。4.公元前年,希腊半岛发生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主的争霸战争,史称二、选择题战1.克里特文明始于A公元前3000年代以前B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C公元前2000年前后D公元前1700年2.创造迈锡尼文明的是A多利亚人B阿卡亚人C皮拉斯基人D勒勒吉人3.在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标志雅典国家开始产生的事件是A德拉古立法C基伦暴动B提修斯改革D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4.为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奠定基础的事件是A德拉古立法B梭伦改革C克利斯提尼改革D厄菲阿尔特改革5.标志雅典国家最后形成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厄菲阿尔特改革D伯里克利改革6.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当时雅典的执政者是A厄菲阿尔特B泰米斯托克利斯C西门7.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最主要的表现是D伯里克利A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开放B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最高的军事机关十将军委员会由公民大会选出D一切官员均由选举产生三、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2、僭主政治四、简答1.古希腊文明的特点。2.简析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五、论述1.分析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在形成的途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异同。2.分析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3.分析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一、填空题1.2.是罗马共和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第一个成果。3.古代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代,是罗马原始公社制解体向4.公元前376年,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提出重要法案,其主要内容是5.公元前107年,马略进行军事改革,改征兵制为的时期。;债务问题和。。,改公民兵为6.公元前60年,恺撒、和和达成秘密协议,史称。7.公元前年,、结成“后三头同盟”。8.屋大维实行一种用共和制外衣掩盖着的君主制,这种统治形式被称为。9.反映公元前一世纪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的文献是恺撒的《10.反映公元后一世纪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的文献是塔西佗的《二、选择题》。》。1.古代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霍腾西阿法B十二铜表法D提比略·格拉古法C李锡尼·绥克斯图法2.公元前107年在罗马实行军事改革的执政官是A苏拉B马略C庞培D恺撒3.在罗马第一次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的是A恺撒B屋大维C庞培D苏拉4.公元前60年,恺撒、庞培和克拉苏结成同盟,史称A神圣同盟B前三头同盟C后三头同盟D“正义者”同盟5.屋大维取得政权后采取的统治形式是A寡头制6.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是A395年B476年C410年B民主制C君主制D元首制D510年三、名词解释1、十二铜表法2、元首政治3、隶农制4、米兰敕令四、简答1.简析塞维·图里乌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原因、经过及其结果。3.简述古代罗马的文化成就。五、论述1.分析罗马的征服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2.分析罗马共和制灭亡与帝制建立的原因。3.阐述基督教的产生与其发展演变。4.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第一章亚欧民族大迁徙一、填空题1、496年,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2、《萨利克法典》中记述的是日耳曼人中的——人。二、简答1、简述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第二章西欧封建社会(上)一、填空题1、843年签订的,标志着查理帝国的分裂,奠定了近代西欧诸国的基础。2、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三、名词解释进入伦敦,加冕称英王。1、萨利克法典2、采邑制改革四、简答1、简析法兰克封建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封建化过程的内容有那些?2.简析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五、论述1.以法国为例,分析西欧封建初期,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分析罗马从共和制转变帝制的基本过程。3.分析西欧封建制形成的因素。第三章东亚南亚一、填空题1.印度教是在4世纪前后由2.日本最早建立的国家是教逐渐演化而成的。国,它曾受中国魏朝的册封。3.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印度新兴的宗教是————。4.日本农耕为主的农业文化是——————。5.大和国的经济基础是————。二、名词解释大化革新三、简答题1.简析印度封建制的形成及其特点。2.简述阿克巴改革。3.简析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及历史意义。第四章西亚一、填空题1.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2.622年9月,穆罕默德及其忠实信徒逃出麦加城,迁往。3.阿拉伯帝国在我国古代称为。4.对伊斯兰教的产生发生很大影响的宗教是——————。5.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二、名词解释古兰经三、简答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四、论述题:分析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作用。第五章东欧一、选择题1.4—5世纪拜占廷帝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是A奴隶大庄园制B农村公社制C隶农制D农奴制2.1453年5月攻陷君士坦丁堡致使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是A威尼斯人B欧洲十字军C土耳其人D热那亚人二、名词解释1、普洛尼亚制2、索贡巡行四、简答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一千多年?第六章西欧封建社会(下)一、填空题1.1215年,英国一些大封建主利用社会的普遍不满,迫使国王签署了“”,其中保障人权的一些条款,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变成宪法秩序的普遍程式,构成近代英国宪法的基础2.腓力四世时期,法国王权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二、选择题阶段。1.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始于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2.西欧城市行会革命的对象是A封建领主B城市贵族C行会首脑D农奴3.最能暴露西欧封建主组织十字军动机和本质的是A第一次东侵B第三次东侵C第四次东侵D第八次东侵4.1215年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的策动者是A中小贵族B大封建主C市民D富裕农民三、名词解释1、十字军东侵2、自由大宪章3、黄金诏书4、克吕尼运动四、简答1.简析西欧城市的兴起的重大历史意义。2.简析十字军东侵的后果。3.简析法国中央集权的形成过程及城市在加强王权中的作用。4.简析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封建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五、论述分析西欧封建城市产生的原因及城市内外的反封建斗争。《世界古代史》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2.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3.蒙古利亚、欧罗巴4.族内群婚(同辈人之间)5.母系氏族公社6.旧石器时代晚期7.族外群婚8.对偶婚9.私有制二.选择题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B南方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C能制造工具)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B旧石器时代晚期)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B母系氏族早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C对偶婚)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B新石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19世纪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而设想出来的,是目前有间接材料可以证明的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的兄弟姊妹都可以互为夫妻,这种婚姻形态使人类的婚姻行为有了初步的限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生产力十分低下,每个家族的人数在三十人左右,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迁徙游荡,每个家族之间没有什么联系。2、对偶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种婚姻形式。即一个女子或男子可以在一群男子或女子中选择一个作为她的主夫或主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的稳定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并不巩固。对偶婚的存在使父亲基本可以确知自己的子女。对偶婚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发展的过渡环节。3、农村公社:农村公社由父系家庭公社发展而来。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器的使用,提高了个体家庭的生产能力,个体家庭从父系家庭公社中分化出来。为了生存,与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杂居村落,形成了地域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的基本特征是公社组织的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内部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农村公社为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创造了条件。4、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宗教的原始形式之一。图腾崇拜认为本氏族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血缘关系,因此,把它作为本氏族的标志,把它刻在本族的建筑物和用具上,作为本族的象征。图腾崇拜是氏族制度的产物。四.简答题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了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劳动促成猿的直立行走和手的解放,从而完成从猿到人的决定性一步。劳动使语言和语言器官产生。在劳动和语言推动下,大脑逐渐发达,猿脑变成人脑。劳动使人能够制造工具,从而最终脱离了动物界。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人类的婚姻形式先后经过了班辈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婚姻四个阶段。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选择。生产力越发展,通婚的范围越小,禁婚的范围越大。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提高及生产关系与其不相适应的结果,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家庭的出现和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阶级的产生提供的条件。于是氏族部落或个人把外族人变为奴隶;父系氏族公社内部贫富分化加剧,贫穷负债的氏族成员沦为氏族贵族的债务奴隶。随着阶级对立的加剧,对外战争的扩大,军事首领的权力越来越大,国家就在军事民主制和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难以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B2.B二、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国王对全国土地拥有最高所有权,这是专制王权统治的经济基础。国王在全国居于主宰地位,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其意志就是法律。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庞大系统的官僚机构,各级官僚对国王负责,王位在皇族之内世袭继承。专制王权的物质支柱是军队、精神支柱是君权神授论。金字塔的建造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最重要体现和具体象征。2.分析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失败的原因。阿蒙神庙祭司集团政治经济势力极度膨胀,对法老专制王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王国时在对外战争中兴起的军事贵族阶层,支持法老同他们的斗争,这一阶层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社会基础。提拔任用新兴中小奴隶主贵族,加强王室统治力量;创立崇拜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消除阿蒙神庙势力的影响;营建新都,摆脱旧势力影响;在文学艺术方面,摒弃传统的文学艺术风格,提倡真实地描写世界和一切事物。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且根深蒂固;改革者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举措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人民群众并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更为加重,对改革缺乏热情;第三章古代西亚文明一、选择题1、C2.C二、名词解释1、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漠拉比颁布的法典,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它是用楔形文字刻在一个高2.25米,周围约1.5米的石柱上,现存法国卢浮宫。内容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征服犹太王国,将大批民众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五十年后,居鲁士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他们才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家园。这是犹太民族的第一次民族灾难。3、贝希斯敦铭文:公元前52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用埃兰文、波斯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把镇压高墨达贵族政变和各地人民起义以及取得王位的经过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三、简答1、简述犹太教的形成。据圣经叙述,摩西在西奈山承接了耶和华颁布的“十诫”,希伯莱人的宗教从此有了具体的教义。“巴比伦之囚”时期是希伯莱人宗教发展的成熟期。囚禁于巴比伦的犹太人,倍加思念故土,渴望返回家园。他们在绝望之中,祈求能出现一个“救世主(弥赛亚)”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当时,一位叫以西结的先知在被囚的犹太人中间宣传:犹太将在耶和华的神权之下复兴。而后来波斯灭掉新巴比伦,将被囚的犹太人送归故土后,耶和华开始成为犹太人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真神。崇拜一神耶和华的犹太教从此产生。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旧约》。它同时也是一部犹太民族的历史、犹太民族最引以自豪的文学作品。2.简析波斯帝国大流士的改革及其影响。大流士在镇压了高墨达及其各地贵族的叛乱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建立国王的专制统治;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定额贡赋制和贡税承包制;制定统一的铸币制度;改组军队,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修筑驿道,改善帝国全境的交通联络;实行文化宽容政策,同时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大流士改革使波斯帝国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行政制度,使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稳定下来,因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的统一和交通网的建设,扩大了帝国境内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关系,促进了帝国境内先进与落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军区制和军政分权制对以后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第四章古代印度文明一、填空题1.哈拉巴文明,摩亨佐达罗2.军事民主制时代3.吠陀,梨俱吠陀4.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二、名词解释1、吠陀:是婆罗门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最古老,其大部内容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大概已经形成,因此,这一段时期通常称为早期吠陀时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这一段时期通常称为后期吠陀时代。2、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被称为佛陀(觉者)、世尊等。3、大乘佛教:释迦牟尼圆寂后约百年时间,佛教徒中的一些人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发生了分歧,形成部派佛教。公元一世纪前后,大乘佛教在部派佛教的分化中产生。大乘佛教主张“救渡一切众生”;而坚持原始教义,只求“自我解脱”的教派被贬称为“小乘”。我国的汉化佛教和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三、论述1.分析瓦尔那制度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印度历史上的影响。瓦尔那制度是在民族征服和雅利安人内部分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主要内容是把印度民众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握宗教祭祀,是精神领域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时刹帝利,是世俗的军事行政贵族;第三等级是吠舍,是一般的雅利安民众,从事手工业、商业和一般体力劳动;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被征服的民众,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四个等级的法律地位、政治权利、宗教活动、职业都不同,特别强调职业世袭和内婚制。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维护他们权利和地位的工具,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种姓制度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但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划分之中,模糊了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中间制造隔阂对立。使统治阶级得以分而治之;由于实行职业世袭,社会生产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使人们只能从事传统的职业,而没有选择其它工作的机会和自由,这种不自由,不民主不平等的落后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指出:“种姓制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2.试论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并分析其进步性。列国纷争的时代,新思想纷纷涌现;苦、集、灭、道。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至上的等级制度,为印度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它反映了广大刹帝利、吠舍大商人和下层民众的愿望,是列国时代剧烈变化的社会的反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一、填空题1.克里特,迈锡尼2.军事民主制,青铜器向铁器过渡3.伯里克利时代4.伯罗奔尼萨二、选择题1.克里特文明始于(C公元前2000年前后)2.创造迈锡尼文明的是(B阿卡亚人)3.在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标志雅典国家开始产生的事件是(B提修斯改革)4.为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奠定基础的事件是(B梭伦改革)5.标志雅典国家最后形成的改革是(B克利斯提尼改革)6.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当时执政者是(D伯里克利)7.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最主要的表现是(A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开放)三、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社会情况,而且展现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荷马史诗》史诗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杰作。2、僭主政治:僭主政治是古希腊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政治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四、简答1.古希腊文明的特点。诸邦分立,小国寡民;城邦的经济基础是个体小生产者的私有经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各邦多实行民主政治,所有城邦的公民都享有政治的垄断权和土地的独占权,非公民则是被统治者的对象,也无权拥有土地;各邦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城邦之间往往以结盟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希腊文化在东方文明的基础上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被称为古典文化。2.简析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大殖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剩人口对生产力和土地的压力;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希腊人的殖民活动是对殖民地原有居民的侵略和征服,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扩大了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展开和民主政治的形成,也使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和城邦分立局面长期存在;极大地拓展了希腊文明圈的范围,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客观上促进了希腊各邦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彼此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五、论述1.分析斯巴达和雅典在形成的途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异同。斯巴达国家是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在征服过程中,斯巴达人原已解体的氏族制度,由于征服而解体得更加迅速,斯巴达人内部也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与平民的区分,贵族为了统治人数众多的被征服的当地土地著居民并调整斯巴达人内部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使把氏族机关造成为暴力机关。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主要表现在土地和作为主要生产者的希洛特属斯巴达人集体所有,奴隶来源于被征服的当地土著,全体斯巴达人都为奴隶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达发。政治制度上实行贵族寡头政体。国家机构由以下组成:国王;元老会议;监察官会议;公民大会组成。雅典国家是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由提秀斯改革形成了国家。提秀斯改革以雅典为中心统一阿提卡半岛,并在雅典建立一个中央管理机关(中央议事会),废除了各城镇或部落的议事会;根据出身职业把全体居民分成贵族和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并以贵族担任公职的独占权。通过改革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初步为国家的地缘关系所代替,部落之外出现了凌架于它之上的暴力机关,国家开始萌芽了。经济制度上是发展工商业;政治制度上是实行民主政治。2.分析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梭伦改革的内容:经济方面:颁布解负令;采取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颁布土地最大限度法,规定了公民占地的最高限额,以防止新的土地兼并。政治方面:按财产多少把全体自由民分成四个等级,各等级分别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并为军队提供不同的兵种;提高公民大会作用,增设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移风易俗,破除原始时代遗留下的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开俄斯型)的奴隶制的发展道路;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扫荡了氏族制的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力。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重构地方行政区划;设立五百人会议;规范公民大会的活动;建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克里斯提尼的政治改革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和民主政治的确立。3.分析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其表现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一切官职均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各机关的官员均由选举产生,包括:五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和10将军委员会,均由抽签选举;伯里克利为了使较多的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的实权,对国家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高度发展的民主政治从多方面鼓励了雅典公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一、填空题1.十二铜表法2.保民官3.阶级社会过渡4.土地、公民权5.募兵制、职业军队6.庞培、克拉苏,前三头同盟7.43年,屋大维,安东尼,雷比达8.元首制9.高卢战记10.日耳曼尼亚志二、选择题1.古代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是(B十二铜表法)2.公元前107年在罗马实行军事改革的执政官是(B马略)3.在罗马第一次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的是(D苏拉)4.公元前60年,恺撒、庞培和克拉苏结成同盟,史称(B前三头同盟)5.屋大维取得政权后采取的统治形式是(D元首制)6.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是(B476年)三、名词解释1、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因为镌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它的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2、元首政治:罗马帝国的第一个时期,由屋大维建立,他自称“元首”,即共和国第一公民.它保留了共和国时期的机构,实际上大权独揽,实行独裁统治。其实质是在共和国制掩盖下的帝制。3、隶农制:原指古罗马小块土地耕种者,通常是指罗马帝国时期,依附于大土地所有主的佃耕农。公元1、2世纪,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出现,一部分奴隶主为了寻求出路,遂将大庄园分成小块租给原先无地的奴隶耕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家室和微薄的经济,但不认为他们是自由人,也不得随便离开自己的土地,并可将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出卖。同时,许多濒于破产的小自耕农,因生计所迫也不断汇合到隶农这一行列。隶农制的出现是1、2世纪以来罗马帝国奴隶制经济危机的反映和必然趋势。4、米兰敕令: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为施行对基督教的宽容政策而发布的敕令。公元4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它在罗马帝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已经起到能左右政治局势的作用。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皇位争夺中获得更多的支持,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采取了对基督教的一系列宽松政策,313年2月,他与李锡尼联合发表了著名的《米兰敕令》,不仅给基督徒信仰自由,而且对任何人都给予信仰自由,下令发还被没收的基督教财产。《米兰敕令》的发表,迈出了基督教走向正统地位的重要一步。从此以后,它渐渐为奴隶主统治集团所控制,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四、简答1、简析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BC6世纪平民已成为罗马社会中重要的社会阶层。平民在政治,经济方面倍受歧视,与贵族矛盾尖锐,他们要求打破氏族部落制度,获得政治地位和权利。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增加对外战争中的力量,塞尔维乌斯进行了改革。改革打击了氏族贵族,打破了旧的氏族血缘关系,从而基本上完成了由氏族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这次改革是罗马进入国家的标志;巩固了罗马在拉丁地区的地位,增强了罗马的军事实力,对罗马的进一步扩张起了积极作用。2.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原因、经过及其结果。共和国初期,贵族垄断政权,贫民生活艰难,沦为债务奴隶。为了自身的生存,罗马贫民展开了反对贵族的斗争。斗争主要集中在土地、债务、公民权等问题上。公元前494年,平民获准推选保民官的权利;公元前450年,在平民的斗争下,制定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前445年的卡劳留法,取消了平民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前374年通过了李锡尼·绥克斯图法,使平民的土地、债务和参政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前326年的彼提利阿法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前287年的霍腾西阿法规定了平民会议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扩大了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新贵族出现,氏族贵族与旧的平民概念消失,氏族制度的残余被彻底清除;奴隶制城邦共和制的国家机构和制度逐渐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3.简述古代罗马的文化成就。(略)五、论述1、分析罗马的征服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罗马征服地中海使得罗马的奴隶制度获得充分发展:表现在奴隶的来源多;奴隶的使用广,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地位极为低下。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的发生巨大变化:土地的大量集中,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农庄在农业上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大批农民破产,游民无产者的产生;商业金融贵族骑士的兴起;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矛盾。2.分析罗马共和制灭亡与帝制建立的原因。一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兴起,城邦的经济基础——即小农和小手工业的经济遭到破坏,导致共和制的上层建筑的倾覆。二是共和制下的国家和机器已不能充分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的任务,因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军事独裁政权。三是城邦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区域奴隶主的利益,它必然要被能反映全体奴隶主阶级共同利益的超城邦的新政权所取所代。3.阐述基督教的产生与其发展演变。基督教产生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不堪罗马人的迫害,于66——132年一再爆发起义,但都被残酷镇压。犹太人被迫散居异地,背井离乡。广大劳动人民对现实感到绝望,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到宗教中寻求出路,基督教就在受压迫最深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首先产生了。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加深和罗马皇帝残暴统治的强化,基督教日益发展起来,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信徒中增加了富有者,他们捐献财产,逐渐在教会中取得领导地位。二世纪后期基督教就从最初受苦受难人的宗教蜕变为富有者,统治阶级的宗教,这样一来,基督教无论在成分上或在性质及组织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会逐渐拥有大量产业和金钱,并为一些有财有势者控制,他们在教义中加进宣扬忍耐服从、爱仇敌、寄望来世等欺骗性内容,这样,基督教变为剥削阶级接受和利用的宗教。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给予教会和教士许多权利,拥有自己的土地,免除赋税和劳役。在罗马帝国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从受统治者迫害的宗教变成了得到统治者承认,支持的宗教。4.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个庞大帝国,千年的统治政权,倾刻间土崩瓦解,被一系列蛮族国家所替代,由此而引发的关注和思考是史无前例的。实际上,罗马帝国灭亡原因除了宗教和政治体制的因素,重要的还有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等诸多因素:第一,奴隶制经济危机导致了帝国经济的崩溃。布匿战争之后形成的奴隶制庄园不仅导致了共和国基础的瓦解,而且为帝国时期的是三世纪危机埋下了隐患。这场危机使以后的罗马经济出现了很多变化:货币从流通领域的消失与向自然经济的倒退;工商业的萎缩;隶农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和不受法律约束的封建主义的兴起;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这一系列的变化造成了罗马中央政府的财政枯竭和地方封建势力的形成,终使帝国衰落。第二,罗马帝国主义的征服政策使罗马制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环境。罗马大量财力、人力的耗费皆与这种政策有关。维持大的军事机器耗尽了国家的资财,并且连续的征服胜利使其统治集团变得更加贪得无厌,外来的腐蚀和与其他民族,尤其是蛮族的冲突,都是帝国的致命隐患。第三,道德的沦丧历来被认为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据说图拉真统治期间,罗马城有32000名娼妓。当时的罗马街头整日整夜游荡着大批的流氓无产者。3-4世纪,罗马的流氓既无收入又鄙视劳动,终日的兴趣只在于出卖自己的选票和观看野蛮的角斗。参观角斗的既有愚味无知的下层民众,也有富裕的达官贵族。第四,以蛮制蛮政策直接促成了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这种蛮族雇佣军的出现源自于戴克里先开始的以蛮制蛮的自杀性政策。军队的蛮族化使其在抵御蛮族入侵的过程中毫无建树,最终给自己培养了掘墓人。总之,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源而复杂的,衰亡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综合性后果。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第一章亚欧民族大迁徙一、填空题1、罗马基督教。2、法兰克二、简答简述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晚期,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只有打碎罗马奴隶制国家机器,废除奴隶制度,西欧社会才有出路。所以欧洲民族大迁徙具有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进步性质。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日耳曼人摧毁了西罗马的反动国家机器,为封建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历时二百年的民族大迁徙,虽然对生产有过破坏,但它毕竟与轰轰烈烈的奴隶、隶农起义相配合,推翻了垂死的西罗马奴隶制帝国,使罗马帝国内部和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比较温和的奴隶制相结合,最终产生了西欧封建制度,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第二章西欧封建社会(上)一、填空题1、凡尔登条约2、威廉二、名词解释1、萨利克法典:是五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颁布的。《萨利克法典》反映了五世纪时萨利克人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研究五世纪时萨利克人的重要史料。2、采邑制改革:8世纪初期,法兰克王国面临阿拉伯人、萨克森人的入侵。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他把从教会、修道院和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以采邑形式分封给由中小贵族和富裕自由农民组成的骑兵队,受封者必须自备粮草、马匹和装器,为封主负担骑兵义务。采邑不能世袭,受封者死亡或不能承担兵役时,其采邑便被收回,重新分封。采邑改革使法兰克王国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也促进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化过程的完成。到9世纪后期,采邑转化为可以世袭的封建领地,各级封建主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以土地为纽带的封主与封臣关系,为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简答1.简析法兰克封建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封建化过程的内容有那些?《萨利克法典》是研究5世纪末6世纪初甚至更晚法兰克人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是研究法兰克封建化起点的重要文献。六世纪初到八世纪初,政治混乱,劳动者的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已经丧失了土地,衣食无着的自由农民投靠到封建主的门下,充当奴仆,从而失去了人身自由。还有一部分农民还保有自己的地产,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经营下去了,只好把土地献给封建主(包括教堂和修道院),然后再以纳租服役为条件,请求赐予原来属于自己的土地作为终身或世袭使用地,这种土地称为“恩地”,实际上是自由农民把自己变成了封建主的佃户。八世纪前半叶,查理改变墨洛温王朝无偿封赐土地的做法,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分封关系终止;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这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封建主阶级内部的联系加强了。封臣得到采邑时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八世纪后半期到十世纪后期,国家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兰克的封建制度最终确立。2.简析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基督教化对于西欧中古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使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下的西欧各地区、国家、阶级、人群,拥有了一个统一的信仰体系,使西欧封建文明在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具有了整体一致性。正是在基督教化过程中,西欧才成为人类中古文明区域。从宏观上看,基督教与古典文化同为中古以后西欧文明发展的两大源泉。在使西欧各地全面基督教化的同时,基督教也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西欧各国的封建统治者们,不仅把基督教作为宗教信仰,而且也把其作为教化民众、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和意识形态。因而,他们以种种方式,甚至不惜采取武力手段来推进“上帝在人间的事业”。五、论述1.以法国为例,分析西欧封建初期,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法国作欧洲大陆上封建国家的代表,其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典型性。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政策。规定,采邑的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军役,并向其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采邑分封只限终身,不得世袭。查理·马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法兰克国家的长治久安,特别是为了建立起以中小骑士为主体的强大军事支柱。到9世纪上半叶,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普及。国家官职和高级教职均采邑化了,以往文武官僚如今成为领受帝王采邑封赐的封臣;君王的封臣,如公爵、伯爵、主教等也将自己的土地再作为采邑分封给属下,再生出下一层次的封君封臣关系;终身占有的采邑逐渐成为世袭拥有的领地,改称封土。各级封建领主对其世袭领地不仅拥有所有权,还掌握了对领地上居民的司法审判权和行政管理权,其内部蕴含的割据、独立倾向也日益增强,因而帝国统治非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步步走向分崩离析的境地。封建庄园是9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流行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都以劳役地租为主,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是由庄园农民以服劳役的方式来耕种,自营地的收益全都归封建主所有。而农奴则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生。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其所有权仍归封建主。封建庄园有三方面特征:条田制,即庄园的所有耕地都呈条田状,插花分布,领主自营地、各家各户的农奴份地互相交错;轮作制,当时的耕作技艺基本是三圃制或二圃制,所有的条田又都混杂连片,因而实行强迫轮种;敞田制,即当每季作物收获之后,各户须将自己拥有的条田向公众敞开,作为公共牧场。农奴是庄园经济中的直接生产者,与其他类型的封建农民一样,农奴也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从封建法律上讲,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其人身属领主所有,不得随意离开庄园,可由领主任意进行买卖或转让。封建庄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个经济自给自足、政治宗教自成体系的独立社会组织。政治上的封君封臣制,是西欧政治上看似秩序井然,实则一片混乱。封建主分裂割据,相互混战。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制,形成经济上的分裂。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混乱状态。2.分析罗马从共和制转变帝制的基本过程。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进入后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建立在城邦制基础上的共和政体,越来越不适应庞大帝国的需要,各种矛盾暴露出来,并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与此同时,各派政治力量进行着激烈而复杂的斗争。奴隶起义,小农破产。国家既需要大量军队,又缺少服兵役的人员。格拉古兄弟进行了旨在解决土地和兵源问题的改革,但以失败告终。为了解决兵源问题,马略进行军事改革,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公民兵为雇佣兵。这次改革,是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改变了罗马军队的性质,即以农民为骨干的公民兵改变为雇佣化的职业军队,这就为罗马军事独裁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加速了罗马由共和制走向帝制的步伐。马略改革的后果很快在苏拉身上得到了实现,他利用新的军事制度,建立了独裁政权。尽管共和国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已经被否定。这是罗马帝制的初次实践。经过前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特别是凯撒和屋大维的统治,罗马的共和制终于走到了尽头,即帝制。屋大维作为帝制的开创者登上罗马帝国的宝座。罗马共和国的灭亡是罗马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经济上,罗马共和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时,土地集中,小农破产,城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然灭亡。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从政治上看,罗马征服地中海区域后,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帝国,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斗争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为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代表更广大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建筑成为历史的必然。因而,出现新的统治形式,即帝制,是罗马历史发展的必然。3.分析西欧封建制形成的因素。西欧封建制的形成既有日耳曼的因素,也有罗马的因素,还有基督教因素。日耳曼因素是外因,罗马因素是内因,是根本性的因素,基督教因素也是重要方面。罗马因素包括:农业中生产力的新发展、新技术、新农具的出现。——带轮的犁、割谷器、复滑车、起重装置、排水机等。隶农制。这种大地产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隶农制,具有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罗马奴隶制母体中蕴育出来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而隶农则是“中世纪农奴的前辈”。日耳曼因素包括:日耳曼人的社会上已进入到父系制时期,出现了奴隶制和马克(农村公社)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宽松,通过他们的军事征服活动,一方面,解放了原来罗马的奴隶,推翻了罗马统治者;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融入当地社会,逐渐形成封建主和自由农民。在其占领区出现了封建因素。基督教因素:基督教和基督教会作为罗马帝国后期的统治工具和方式,在罗马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作用,且成为日后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罗马因素、日耳曼因素和基督教是三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因素,即封君封臣和农奴制。第三章东亚南亚一、填空题1.婆罗门教2.邪马台国3.印度教4.弥生式文化5.部民制二、名词解释大化革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圣德太子死后,645年6月14日,革新派人物组成了中大兄皇子为核心的集团,拥立孝德天皇,并效仿中国的作法,建年号“大化”。646年正月,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并全力向全国贯彻。三、简答题1.简析印度封建制的形成及其特点。公元一、二世纪,印度书籍中就有记载鼓励奴隶主释放奴隶,令其耕作小块田地,奴隶主坐收地租的内容,表明奴隶制度已不合时宜,封建因素萌发在际。笈多王朝时,据法显《佛国记》载:“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惟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往便往”、“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由此可见,当时印度的生产者已有所分化,一部分成为“耕王地者”的自由农民,他们虽负有缴纳“地利”的义务,但人身尚自由;但另一部分农民业已成为可以连同土地被赠与他人的“民户”,其不自由的社会地位已由永久性文书固定下来,他们可能就是早期的封建农奴。从上述文献中,也可看到,当时也存在国王、长者、居士及寺院等世俗或宗教大土地所有者阶层。6-7世纪,封建制度在次大陆又有发展,并最终确立起来。封建化的时间长、速度慢;国家政权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保留了大量农村公社的遗迹。2.简述阿克巴改革。莫卧尔帝国时期,阿克巴实行改革。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整顿并完善中央统治机构,实行行省制度,严密控制地方势力,防止地方割据;改革地租和赋税制度,固定税额,取消包税制,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为缓和民族矛盾,调和外来统治者与印度本土统治者的矛盾,对土著统治者采取怀柔笼络政策;调和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对非伊斯兰教徒采取宽容政策,允许信仰自由;废除印度教的陈规陋习。阿克巴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使次大陆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长期安定统一的局面;扩大了莫卧尔帝国统治的阶级基础,使帝国成为外来封建主与土著封建主联合专政的政权;阿克巴的宗教政策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族文化的融合;改革中采取的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以及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促进了印度社会的文明进步。3.简析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及历史意义。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天皇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圣德太子死后,外戚苏我氏专权,排斥改革势力,另立天皇。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的代表人物苏我入鹿。14日,革新派人物组成了中大兄皇子为核心的集团,废黜了苏我氏拥立的天皇,拥立孝德天皇,并效仿中国的作法,建立公地公民制度,废除私有土地和部民。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新税法。通过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部民制被废除,绝大多数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许多拥有部民的旧贵族转化为以剥削公民为主的封建贵族。日本成为一个法式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四章西亚一、填空题1.1453年2.麦地那3.大食4.犹太教和基督教5.古兰经二、名词解释古兰经: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共三十卷,一百一十四章;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基本功课,对阿拉伯半岛社会的种种主张和伦理规范。由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启示”名义陆续颁布。《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宗教与世俗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是伊斯兰教世界的种种教派、学说、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的经典根据。三、简答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地位?政教合一:宗教领袖同时也是国家的最高首脑;伊斯兰教教义具有法律效力。土地国有:土地国有制观念的确立;帝国形成时期主从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配战利品相维系的,一切土地都是公共财产。商业发达:商业上的主要特点是经营东西方的中介贸易;主要通商路线:沿中亚古老的“丝绸之路”、由波斯湾经海路到达印度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北上与斯拉夫人和诺曼人的商路、同非洲内陆居民之间的贸易商路。商业兴盛的原因:伊斯兰教的提倡;丰富的物产;发达的手工业。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传承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的文化遗产;在文化各领域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向西传播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并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科学思想基础。四、论述题:分析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作用。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居民是贝都因人,他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六至七世纪,阿拉伯人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大变革时期。原始公社解体,阶级社会开始产生,出现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剥削的萌芽,由于部落间常有冲突,战争和掠夺成了男子的英雄事业。半岛西部从也门经过汉志(红海沿岸一片土地)到叙利亚,是东西方贸易的一条商路,也是拜占廷与伊朗长期争夺的焦点。长期的战祸使汉志商路(阿拉伯商路)大大衰落,东西方贸易的商路从此改换为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叙利亚、拜占廷等地。阿拉伯商业的破坏和经济的衰落,使农民、牧民、手工业者丧失了谋生的手段,社会的阶级分化更为加剧,人民群众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反抗斗争不断发生,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群众的反抗,对外夺取商路,扩张领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国家。伊斯兰教的产生恰是社会经济变动和政治统一要求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基本教义包括宗教信仰和宗教义务两部分。宗教信仰包括信仰真主、信仰天使、信仰《古兰经》、信仰知识、信仰末日。宗教义务主要是“五功”和“圣战”等。五功即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圣战是穆斯林的宗教义务之一,即穆斯林应为信仰安拉而牺牲,保卫伊斯兰教,讨伐异教徒。伊斯兰教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个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使阿拉伯社会有了统一的精神支柱,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五章东欧一、选择题1.C2.C二、名词解释:1、普洛尼亚制: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时实行的一项改革政策。帝国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小农经济破产,政府下令禁止土地兼并,结果遭到各地军政长官与当地大地主的联合反抗。面对这种局面,开始推行普洛尼亚制。把国家土地和农村公社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公职贵族,终身享用领地的租税,不得世袭。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取得对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潜伏着离心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2、索贡巡行:索贡巡行是公元9世纪末基辅罗斯国家初期大公向人民征收贡物的一种方式。每年冬初,大公就率领新兵在其辖区内向居民征收毛皮、蜂蜡、粮食等贡物,甚至掠夺人口。在公把索取的贡物分给他的亲兵,以维系大公与其臣属的关系。索贡巡行是一种原始的剥削形式。由于索取的贡物没有规定的数量,、大公及其亲兵往往对人民一征再征,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三、简答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一千多年?东罗马政治上的相对稳定。奴隶制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小,小农经济占据重要地位。。拜占庭古代贸易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冲,而且规模大数量多,物质力量雄厚。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海,地理位置有利于防守。第六章西欧封建社会(下)一、填空题1.自由大宪章2.等级君主制二、选择题1.A2.B3.C4.B三、名词解释1、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是西欧封建领主、意大利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军事远征。11世纪下半叶,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基督教发源地耶路撒冷。1095年秋,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召开有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参加的克勒芒宗教会议,号召西欧基督徒踊跃参加收复“圣地”的战争。从1096年春开始,先后进行了八次东征战争。十字军东侵是西欧教俗封建主阶级在宗教掩饰下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殖民战争。对东方人民来说,十字军东侵无疑是一场浩劫,西欧人民蒙受了巨大牺牲。但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来说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自由大宪章: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约翰王签署。多数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主要内容有:国王不得向直属附庸征派补助金和盾牌钱;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少数条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15篇
- 常州2025版二手房过户税费处理与过户手续办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在线教育管理系统定制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监督合同3篇
- 水电工程2025年度施工安全评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LED显示屏户外广告位租赁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海鲜餐饮业特色菜品开发与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电子合同承诺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零售企业兼职销售员劳动合同3篇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新员工入职培训测试题附有答案
- 劳动合同续签意见单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义
- 2024年保育员(初级)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目录版)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矩阵式管理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全部课件
- 检验科主任就职演讲稿范文
- 人防工程主体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