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50题)基本理论题(30题)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时什么?【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2、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那些活动?1、查找文献法2、调查法3、访谈法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4、哪四项指标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而在新一轮课改中被重视?兴趣与能力、方法、情感态度。5、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有哪些?改进教学方式:(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6、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什么?7、列举历史学科的基本理念。(三个即可)8、历史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9、历史课程标准包括哪四个部分?《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主体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10、历史课程目标在哪三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总体目标?11、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分为几个学习板块?分别是什么?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12、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是怎样的?13、列举历史学科的五大知识目标。14、列举学生学习历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四个即可)15、历史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16、列举历史学科的应该注重的学习方法。(三个即可)17、列举学生学习历史后应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两个方面即可)18、历史课标的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提出了哪三个层第一层次为识记层次,这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第二层次为理解层次,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第三层次为运用层次,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上述三种层次的规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目标要求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19、列举历史学习识记层次使用的行为动词。(三个即可)20、列举历史学习理解层次使用的行为动词。(三个即可)21、列举历史学习运用层次使用的行为动词。(三个即可)22、历史学习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的联系有哪些?P3723、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哪些功能?《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新评价观强调的是评价的教育功能,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进行的教育评价改革都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而进行的。24、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几种?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其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方法应有所不同。它们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教学评价系统。25、请你说出三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P4026、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广义的资源包括什么?27、历史教科书每课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课文系统部分,另一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前者承载了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后者提供了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方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各结构因素的功能既能完全体现又能互相配合,才能使历史教科书在教育教学上的总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28、七年级教材中的历史活动课按活动类型大致可划分为哪几类?29、历史活动课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是什么?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30、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课案例。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案例——人文初祖活动目的:①通过收集、选择古代神话故事素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②通过历史故事会的讲评,调动学生读史学史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活动准备及活动步骤:①让学生分组提前收集黄帝、尧、舜、禹的相关资料,每人加工整理成一个小故事,选材符合要求,内容故事性强。材料来源于课外渠道或课本的延伸(2周时间)。②学生分组讲故事,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1课时)。③评分标准:I故事主题明确、文字流畅II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in讲完故事后,请谈出自己对传说中人物的看法。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④将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墙报上展出交流活动过程:①学生分组活动阶段:(15分钟)将学生分成五个组,宣讲评分标准:所讲故事主题明确、文字流畅,所讲故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讲完故事后,谈谈自己对传说中人物的看法。能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并且理由充分的要给予加分鼓励。请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组员交流所写古代神话小故事。②全班集中交流阶段:(20分钟)根据学生推荐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原则,选举出主持人及三位评委,由主持人统计各组推荐的代表名单,安排抽签决定上台发言的顺序。③全班集中评议阶段:(5分钟)评委代表发表书面评议,主持人公布评议结果。教师发表对本次活动的小结意见。活动小结:案例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片段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每天衣、食、住、行的情况?生1:我家住的是楼房,有90多平方米。每天早餐是牛奶、面包,有时打“的”上学,有时走着上学。 生2:我家有80多平方米的住房,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生3:我穿的衣服是化纤面料的,不起球、不缩水、不褪色,很舒服。生4:我每天的主食是米饭、面包,副食是些鲜鱼、肉、奶制品还有很多有营养的青菜。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今天的生活可真幸福啊!可你们知道在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吗?(生有惊诧的表情,若有所思,不一会有的学生之间开始有议论)生5:那么遥远啊!他们住在哪里?每天都能吃到米饭、面包,喝到牛奶吗?生6:想象不出来,那时的人该长的什么样,和我们一样吗?生7:我想他们每天都在为生存而劳动,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 师: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让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祖先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吧!(师生共同观看关于古人类生活的课件)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片段师:1914—1918年,人类历史上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遥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直播报导,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同学们,能谈一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生1:通过学习一战这段历史和每天观看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导,我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是那样脆弱。尤其是电视画面上关于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妈妈的情景,我的心难受极了,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生2:昨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假如,,,,》,我写的是《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如果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这些学生都会快乐地成长,生活也是非常美好的。一战和伊拉克战争都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师: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呢?生2: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生3: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是正义战争就必须进行。假如台湾要是宣布独立,分裂祖国,我就支持用战争来解决台湾问题。生4:我要说的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 生5:我觉得人类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对于人本身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进行无休止的战争,要阻止霸权主义的扩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3:《三国鼎立》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按照自己的想像,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设计好后向大家展示一下。生1:图1师:生1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按方位把三个政权对峙的基本状态反映出来,非常好!生2:蜀吴魏图2师:生2在按方位排布的基础上,把三个政权的相关知识设计在内,考虑十分细致,真不简单!生3:图3师:生3把三个政权设计成鼎的三足,使课题形象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太棒了!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4:《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片段师: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壮举,它距今已经600多年了,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你认为郑和的举动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生沉思了片刻,教室里陆续有人举起了手)生1:我认为郑和能七次远洋航行,表明他是具有非凡意志和耐力的人,我佩服他,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生2:郑和能够带着那么多人和货物,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3:郑和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国的热烈欢迎,各国使者还随宝船来到中国,这说明郑和作为中国外交的使者,为中外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应该学习他,成为一个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的公民。生4:我觉得中国的货物要么赠送,要么低价出售,这真不划算,应该在贸易中实行平等交换的原则。生5:我觉得他去西洋只是为了宣扬国威,这点不好,有点骄傲自大,做人方面可要不得。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很好。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给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很多启示,希望你们发扬郑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热爱和平的精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片段师: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80-90年代,遭受了巨大的挫折,1991年苏联解体。你能根据以往的知识来说明苏联解体的原因吗?(生互相讨论,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对部分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表扬,对个别学生给予辅导)生1:我记得我们在学习《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时,就了解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使苏联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师:你们注意到了苏联国内的情况,很好。同学们还有其它的看法吗? 生2:我觉得斯大林独断专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破坏,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又没有成功,苏联的经济发展困难。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又提出了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度混乱,思想混乱能维持国家的统一吗?所以,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苏联解体的原因应有两个方面,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内部原因,另一个是外部原因,以后我们要学到。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6:《美国的诞生》教学片段(谁都知道美国独立战争,学生的教科书在说明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提示孩子们:通过回想他们与父母颁布新规定和强行让他们做什么事的感觉,来领会这一关系,老师又怎么讲呢?)一天,达塔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一片喧哗,孩子们纷纷嚷嚷)生1:这不公平,为什么不事先通知我们?生2:为什么要5分钱一张?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个价钱啊!生3:我的钱买了纸就不够午饭了,怎么办?生4: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小脸都憋红了,老师低下头一再说:"对不起,可我不得不这样做。”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一些平时的乖孩子无可奈何的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有一些孩子垂头丧气的说:“我会还钱“,也领了纸。一个叫艾米的女孩刚开始还坚决的表示:"我就不交钱。”到了这份上也只好许诺以后还钱,领了纸。老师发了试题,学生们闷头作答。只见最后一题写到:“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写出你当时的感受。”)(事后达塔说:我是想让孩子们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7:《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片段师:通过独立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始末,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于这件事你有其它的想法吗?生1:我认为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的一个借口,因为早在军事演习中,就把塞尔维亚当作假想的敌人。生2:我觉得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的一战也肯定会发生的,因为这时已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生3:老师,我还有一点想法,普林西波刺杀斐迪南夫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我们应该反对恐怖主义,我觉得这个做法不可取。生4:我认为帝国主义一战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这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师: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可真多啊!老师佩服你们敏锐的思维能力,关于普林西波刺杀斐迪南夫妇是否是恐怖主义的表现,请同学们课下联系当今世界形势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8:《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以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地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国两制”是否适用于台湾,谈谈你们的想法?(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对此问题很有见解,教师要求他们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生1:我认为台湾问题能够用"一国两制”的方法来解决,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为了两岸同胞的最大利益,为了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我们提出用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并辅以最宽厚的条件: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生2:我认为台湾问题必须用武力来解决,因为台湾自陈水扁上台以后,一直在搞"一中一台",这是很危险的,祖国不能分裂。 生3:我觉得中国政府的态度太克制了,美国一直和台湾的关系暧昧,第七舰队还没撤出台湾海峡,这是干涉中国的主权,应该用武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会夜长梦多。师:你们很有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生4:我有一个想法,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如果经济日益强大了,那么台湾会自动回归祖国的,所以统一问题不必着急。生5:我认为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都是炎黄子孙,何必必须用武力解决呢,现在我们政府为了加强两岸人民的往来和促进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作了大量工作,对和平统一祖国一定会起作用的。 师:你的观点非常鲜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了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缓和和改善两岸关系,祖国大陆方面长期以来所做的艰苦努力,世人共睹,例如两岸“三通四流”(通商、通邮、通航与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与体育交流)等。还有哪些同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生6:我觉得台湾问题不能再用和平手段了,因为台湾方面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美国还背后指使,这使和平谈判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生7:我觉得现在是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时机,因为美国刚刚结束伊拉克战争,经济消耗很大,将士身心疲惫,无力东顾。我们应趁机解决台湾问题。师:以上同学都发表了自己对台湾问题的看法,老师认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我们的方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内外同胞都热切盼望祖国统一,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国际社会普遍期望台湾海峡稳定和平。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漪它适用于台湾问题。但我们也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能容忍的,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就不使用武力。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9:《中国近代史总结课》教学片段师:我们已经学习过1840年至1901年的这段历史,在这段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想一想,列强都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我们如何将这段历史有机联系起来,归纳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1840—1842 1894—18951900-1901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签订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化程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了 半封建社会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就在这图示中了。同学们要学会联系的观点,将新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0:《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片段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和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不管你怎样认为,都要说出充足的理由。请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把想法和观点写在笔记本上。 (生阅读教材,一边思考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大约6分钟)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生1:我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魏日本就不会投降。理由有两点:一是日本当时已经占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有继续战争的物质条件。二是日本侵华是由来已久的愿望,他不会轻易放弃的。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还有谁同他的观点一样,请发表你的看法。 生2:我也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日本就不会投降。因为当时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使他们更加有恃无恐。怎么会投降呢?师:看来你们两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但是我从大家的表情中看出有很多人不赞成你们的说法,请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言。 生3:我认为,如果美国不投放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的。理由:一是当时德、意都已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已经解体,日本成为孤家寡人;二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日本的失败、投降只是时间的问题。生4:我还想补充一点,当时日本国内反战情绪特别严重,后方起火,涣散了军心,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生5:我认为日本投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必然失败。师:以上同学们的发言,有两种观点,并且持每一种观点的同学都能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看来你们都很会分析历史事件,你们能够采用这种史论结合的方法,老师很赞赏,你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对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假如没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的。正像同学们所说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美国投放原子弹只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为无论从国际环境,中国抗战的形势,日本法西斯的国内外处境,都注定了日本的失败。 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1:《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片段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否御敌于国门之外?为什么?生1:能。因为我国当时是封建国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往来。接触少了,就避免了外敌的入侵。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扩张,而经济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中国用这种消极的做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是不现实的。生3: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能是封闭自己。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曾经实行“锁国”政策,最终导致国家政治危机,遭到美国等外敌的的侵略。生4:国家要发展,御敌于国门之外,必须实行开放政策,我国现在之所以在国际上有地位,就是因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师:同学们能够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来分析这个问题,老师非常受启发。是的,闭关锁国政策只能是束缚了自己,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2:《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片断师:谁能根据导入框和电视剧《乞丐皇帝》介绍一下朱元璋?生:他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曾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了和尚。后来他投奔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因为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明朝。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权的(由此导入新课)?师:”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内容老师不讲,你们能自学吗?生:能。师: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看书追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纷纷举手,欲说出自己的看法.)生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生2:设立特务机构一锦衣卫;生3::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师:好,你们归纳的比较全面。再进一步对每一项措施进行分析,说出每一项措施的具体表现,然后指出每一项措施的作用。生:改革行政机构首先表现在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把权力分归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师:丞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生:秦朝。师:这样,自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就不存在了,皇帝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生:改革行政机构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地方民政、财政和军政。师:这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生:朱元璋还设立了特务机构一锦衣卫。利用特务机构来进行统治。师:朱元章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对他不忠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3:《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片断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录像片《范进中举》片段。生:(观看录像)师:范进中举后发疯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现象呢?生1:科举考试害死人。生2: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残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师:明朝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取士”。下面分组讨论评价一下明朝的科举制度,要求每个同学在小组内都要发言。(学生经过讨论合作学习后,分组汇报。)一组生: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二组生: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大家看一看谁说的对。提示一下,从科举制度的作用上来考虑。三组生: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四组生: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八股文文体束缚了对考试内容的发挥。五组生:命题内容的狭窄,也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六组生:文人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以考试做官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不讲实际学问。七组生:八股取士也使明朝得到一些有用的人才,加强了皇权。师: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好。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4:《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关条约》签订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李鸿章卖国求荣的恶果,也有人认为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后果。请结合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做的大事分析说明你对此有何看法?给同学们六、七分钟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然后交流。(学生一边回顾教材一边热烈讨论)生1:《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李鸿章卖国求荣造成的恶果。虽然李鸿章积极倡导并参与了洋务运动,其思想具有进步性。但是,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采取“避战自保”的政策致使清军大败,李鸿章又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生2:我觉得李鸿章无论卖不卖国都逃脱不了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命运,因为清政府当时很腐败,“弱国无外交”。生3:李鸿章只不过是慈禧太后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慈禧太后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名言”,才是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根源。不能把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责任全推到李鸿章身上。,,,,,,,,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5:《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课,这节课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组音像材料:故宫和长城。我先出示音像资料,同学们可以根据材料和教材,自己来提出问题,看谁提得好。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这样学习吗? 生1:我觉得这样很好,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的能力。生2:我觉得能锻炼我们观察问题的能力。生3:我觉得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师:下面我们先播放“故宫建筑群介绍”材料。(伴随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的解说)(学生看音像资料)师:看完音像资料,再结合课前阅读的语文课《故宫博物院》一课,你们能提出那些问题?生1: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生2:是哪个朝代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生3:故宫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是怎样的?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6:《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下隋朝的大运河,包括其中心、起止点、四段情况。分析一下今天的运河和隋朝的运河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后完成各题,每个学生都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答疑。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一名同学图中方位画错了。)师:同学们,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有的学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师,这时,老师真诚地说)这是真的,因为这些学生至少动脑了,至少敢说了,况且“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说错了,其他同学就更积极思考了,正确的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从这一点看,说错的同学有大功呢!生:(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以前也说过,错误也是学习的一个途径。师: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当你出现错误以后,老师让你展示你的错误,是为了让你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吗?生:不是,这是为了帮助和提醒别的同学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师:你们会感觉到展示自己的错误是可耻的事情吗?生:不会。展示自己的错误应该是我们的骄傲,因为能为全班同学更好地学习做了一份贡献。师:好!有画完的了吗?啊很多同学画完了,,„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一些同学举手,教师把三名同学的作品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包括出错的作品。)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你们动手画的作品怎么样?生:第二名同学画的方向不对。师:你们能看出错在哪了吗?生: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往北是永济渠,往南是通济渠。把历史地图方向画错了。师:把历史地图方向画错了,问题大不大?有没有犯同样错误的同学?(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重要。还有一些同学也错了)师:出错的同学再动笔重新画一画。然后把你的正确答案讲一讲。生:画历史地图是上北下南,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洛阳以北是永济渠,往南是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师生共同鼓掌)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7:《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片断师:课前大家都查找了资料,你们说说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什么?生1:我觉得王昭君出塞主要是政治联姻,这也是传统观点,因为从汉朝初年开始,汉朝和匈奴就有战有和,就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进行和亲。生2:我不同意教材的说法。我认为是王昭君自愿的。王昭君自己认为长的很美,很高傲,就没有买通画工毛延寿,结果被丑化了,长期得不到皇帝宠爱,久居宫中,寂寞无聊,就自请去匈奴。生3:我也不同意教材的说法。我认为是毛延寿的救国策略,据说,画工毛延寿在宫中看见王昭君有“沉鱼落雁之容”,生怕汉元帝贪恋美色,变成商纣王式的人物,又恐王昭君变成妲己式的人物,误国误民,所以丑化了王昭君,我看到这样一首诗:“延寿丹青本傲君,和亲犹未剑胡尘。穹庐自恨嫔戎主,泉福祥逢愧汉臣。玉骨已消青冢底,香魂犹绕黑河滨。”师:同学们说得都有自己的道理。老师尊重你们每个人的理解。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8:《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片断(在讲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师:同学们看教材的文字描述,结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以及《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描述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景。看谁说得更形象。生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六七千年,他们会建造房屋,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过的是定居生活。他们使用的是简单的磨制石器。已经有了农业,他们耕种土地,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这是我国对世界的贡献。 生2:那时候还出现了陶器,他们会烧制许多陶器,他们用它盛水和粮食,半坡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生3:他们已经有了畜牧业,人们饲养家禽家畜。生4:他们主要进行的是打猎和捕鱼这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生5:那时候还有原始的纺织业,人们穿的是兽皮和粗糙的麻布衣服。生6:人们使用的是井水,可能是他们自己发现并挖掘的。生7: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她们来管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师:大家都发挥了想象力,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图景。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案例19:《和同为一家》教学片段师:课前我和同学们说了,“和同为一家”这一课主要是讲述唐朝时期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涉及到这些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还有唐与这些民族友好往来的一些情况。要想把这一课的内容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你们能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卡片,以备学习时交流之用。不知同学们找到没有?(同学都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拿了出来)资料展示:在课外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由每个学习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又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投影进行展示,教师作为学习的一员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收集的资料整理如下:1、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历史与风土人情(该资料由学生从网上搜集来的)(1)藏族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他的祖先是土蕃人。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藏族的经济以高原畜牧业和高原农业为主,牲畜与农作物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和青棵、小麦等。他们的传统主食与饮料是糌耙、酥油茶和青稞湾牧区还包括肉食和奶制品。藏族的服饰和女子的头饰特别讲究。藏族最著名的三大节日有:藏历年、林卡年与雪顿节。藏族人能歌善舞,藏族的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数量居少数民族之首。(2)满族满族的历史可以追溯两千年前,最早称肃慎后来又称靺鞨,1636年皇太极继位后定名为满族。主要生活于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以狩猎为主,并有渔业,采药业。他们有崇尚骁勇,善骑射的传统。同时还有修家谱,睡扁头,挂悠车,不吃狗肉等习俗。现代人穿的旗袍也是满族人留下来的。(3)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7世纪开始改称“回纥”;1788年又改译为“回鹘”。元明时期译称为“畏兀儿”;1934年改译为“维吾尔”。这个古老的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现今的新疆地区。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种植瓜果是他们的特长,他们还发明了“坎儿井”。维吾尔的男子穿长袍,女子穿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男女都穿皮靴,戴四楞小花帽。烧烤和抓饭是他们最常见的饭食喜欢吃牛、羊肉,喝奶茶。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每逢“库尔班”节(古尔邦节),内孜节(开斋节)等重大节日都要唱歌跳舞。(4)白族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文人学士辈出的民族之一。据文献记载,大约公元前2世纪时,白族先民就在云南大理一带生活。三国时云南正式纳入祖国版图。7世纪末8世纪初,皮罗阁统一洱海周围各部族,建立了“南诏”政机定居在洱海沿岸的人就是今天白族的先民。公元937年大理国诞生。后被蒙古族灭。明清时期,“改土归流”,通过科举,出现了一批白族进士、举人许多人参加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白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往密切。白族人的建筑水平极高,主要建筑是千寻塔。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妇女们都喜欢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5)彝族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代。西汉时期一支先民就以“昆明”为名,在以今云南洱海为中心的区域,从事农业、游牧业。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夷”,唐、宋时期的“乌蛮”,都是当时对西南各族先民的称呼。公元8世纪,以彝族和白族为主体的南诏国建立。公元937年,建立了“大理”政权。彝族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1933年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彝族头人小叶丹,按照彝族的传统习惯和刘伯承司令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2、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分布示意图(此示意图是学生依据教材自己绘制的)北东 3.音像资料:西藏风光片段(教师通过因特网搜集到的)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吐蕃回纥靺鞨南诏案例20:《香港和澳门回归》教学片断课前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上学习的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有关内容,收集查阅资料,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师:下面请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并做简要说明。生1:按照老师的布置,我预习了思品课本中的内容,同时我又在网上查到了一些资料,还带来了香港回归时的一段录像,(这位学生到前边用电脑放录像,边放边解释)1997年7月1日,清晨7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了。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同学们掌声热烈)生2:我也从思品课本和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澳门回归的一些资料,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大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天是澳门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庆的日子。在这个庄严的历史时刻,我们深切怀念邓小平先生。他以伟大的政治气魄和非凡智慧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为解决香港和澳门及台湾问题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澳门的胜利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的又一个历史丰碑。江泽民说,中葡两国政府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这一政治决断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明智之举。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为中葡两国人民的友谊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起点。师:以上两位同学不但能将思品课上学的知识迁移到了历史课中来,还能动手收集资料,扩大了信息量。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谁还找到了别的资料了?生3:老师,我根据思品课本中有关“一国两制”内容,将“一国两制”的含义解释为;“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师:从以上同学们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他们利用了思品课本中有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内容,同时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更多的信息。可见学习历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科内的知识,还要去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让他为学习历史知识服务。分析上述案例反映了什么理念?一、填空题:1、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2、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注重结论,更要注重(过程)。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科更关注学生的(发展)。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4、《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5、历史新课程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6、历史新课程改革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7、历史教学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8、历史教学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