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第二部分

重点知识概述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影响不是绝对的。2.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土地退化是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4.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5.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6.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应因地制宜,或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或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第三部分

热点分析1.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沟头防护工程水平沟鱼鳞坑打坝淤地治沟造地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沟陡坡小老头树黄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高原乌鲁木齐(44°N,88°E)呼和浩特(41°N,111°E)黄土高原“小老头树”是指造林后林木生长衰弱,呈现主干矮小、分枝多、萌条丛生、树冠平顶、根系发育不良、枯梢、甚至整株出现死亡、病虫害严重等特点,这些树木虽经多年生长,但一直难以成林成材。成因分析:1.严重的干旱缺水树木生长的需水量达不到完全的满足。一棵中龄杨树在生长旺季日蒸腾耗水量达到100kg左右,每亩林地的耗水量相当于3.65mm降水。林木蒸腾耗水支出远远超出林地水分吸入,形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土壤过分缺水干旱,由于严重缺水树木未老先衰,林地水分收支的常年失调,必将引起乔木林分衰退,逆转为“小老头树”林分。2.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增大了造林成活难度,致使造林树种单一;为了增加成活率初植密度非常大,造成单株营养面积的狭小,水分供需矛盾尖锐,立木间争水剧烈,必然引起急速的自然稀疏分化,造成大量劣势木的枯竭,甚至生长停滞,形成“小老头树”。3.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偏僻,人们对栽植的树木是多少年来不闻不问,有的树木栽植了近三十年,没有进行过一次锄草,水分供给全是靠天然降水维持,无条件进行人工浇水,修枝、涂白、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更是无从谈起。由于长时间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致使许多乔木树种主干不明、萌枝丛生,导致乔木“灌木化”,生长势逐年减弱,长期下去,形成“小老头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黄土高原为治理水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降水量>400mm,效果好降水量<400mm,效果差北斗P75树长势不良:"小老树","衰弱树","旺长树","烂脚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黄土高原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小老头树特点背景材料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有干土层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相对少多大风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长不大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易动摇树木根系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半干旱区水资源紧张植树造林--树吸水更多加剧水资源紧张干旱加剧不利于其它植被生长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区域环境更干燥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黄土高原为治理水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降水量>400mm,长势良好降水量<400mm,出现小老头树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植树启示因地制宜,宜林则林生态脆弱区,减少人工干预,自然演化尊重自然规律包头至兰州铁路经过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原来流动沙丘已固定,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在该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其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围与湖盆的边缘,沙丘上植物多为沙蒿和白刺。在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间有天然胡杨次生林,该沙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下图示意腾格里沙漠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1.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①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不正确的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为保护生态平衡,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适合A.植树 B.种草 C.自然演化 D.栽灌木1.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2.绿化、生态修复应以本地植物为主。3.安全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4.我们要尽量的控制我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正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原因地处半干旱和半湿润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气候较为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在400—500mm,是森林带和草原带的过渡地带,植被种类少,覆盖率较低。危害:当地(农业减产)+黄河下游(防洪难度加大、水库库容减小、地上河)水:降水集中多暴雨(多暴雨)流: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陡)土:土质疏松(土壤松)失:植被稀少(植被少)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保塬--平整土地,营造用材林与果林;护坡--缓坡修梯田,陡坡种草、固沟--打坝,营造防护林);工程、生物、农业技术三结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尖锐的人地矛盾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滥伐、轮荒、过牧、开矿黄土高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形成--风成说黄土(不是土壤,土状堆积物)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破坏,植被少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降低地表坡度有利降水及地表水下渗黄土疏松,施工难度小增加耕地+方便耕作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有利发展林果药材种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黄土的湿陷性大颗粒靠盐结晶来固定小颗粒在其周围,越干燥越坚固。遇水时,盐分溶解,土的强度突然下降,土体便会湿陷。苹果树树根扎到4米,4米以下水分极少,土壤非常板结。受灌溉淋盐的影响,4米左右盐分最大,干层最明显。特殊年份,降水异常增多,过多的水分进入干层,导致盐分溶解,干层湿陷。多次大暴雨,最终会导致整个坡面滑下来。黄土高原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植被对径流的截留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单位强度最大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0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新中国成立以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一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1)指出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均为(波动)下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提高打坝淤地、治沟造地、修梯田局部坡度降低径流流速降低,下渗增强水土流失减轻黄河流域主要产沙地为黄土高原涵养水源(2)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沟谷变宽、沟道土地更加平整经济作物增多,农业增收明显沟道内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减弱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业机械化和适度规模化生产耕地面积增加泥沙淤积增多使沟谷更宽更平整土壤肥力增加,利于增加产量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防治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农村劳动力稳定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3)水资源是该地区振兴乡村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培育耐旱作物发展喷灌、滴灌、地膜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上中下游合理调配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2.德国关闭煤矿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从矿工手中接过最后一块煤炭,德国境内最后一座硬煤矿-位于鲁尔区的哈妮尔煤矿正式关闭,这标志着硬煤开采在德国正式成为历史。一个产煤大国结束采煤历史德国最后一家煤矿今日关闭12月21日电当地时间周五(21日),德国将关闭鲁尔工业区的最后一个煤矿坑,自此,鲁尔工业区长达250多年的工业区时代将正式终结。这一天,不仅仅是矿工可能会流下眼泪,当地的足球迷也会为这个国家曾经的工业支柱感到唏嘘。德甲劲旅多特蒙德的首席执行官瓦茨克(Hans-JoachimWatzke)在接受采访时说,“对这里的人们而言,煤炭、足球和啤酒是永远不可分割的,这三样东西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和社区之中。”在未来几十年,预计德国的煤炭供应将主要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哥伦比亚等地,通过船只和驳船运输上岸。据政府称,关闭全国大约120座燃煤发电厂,可能需要20多年的时间。退出采煤业并不是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而是迫于现实的一种无奈之举。原因很简单:在如今的德国,煤炭行业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近年来,德国大力实施能源转型。2018年12月,德国关停了最后一个煤矿鲁尔区哈尼尔煤矿,原址将被改造为综合性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原理是:利用地表的煤矿塌陷地作为上水库,将地下的废弃巷道改建为储水100万平方米的下水库,在电网的用电低谷时段,或者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カ,将下水库的水抽回上水库,蓄积能量;用电高峰时段,将上水库中的水释放到下水库来发电。根据徳国的能源发展规划,燃煤发电机组“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増一批”,2022年,最后一座核电站也将结束运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发电总量的31%。材料二鲁尔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综合性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1)德国关闭所有煤矿,同时保留和新增了一批燃煤发电机组,分析其主要原因。(2)鲁尔区哈尼尔煤矿把废弃矿井改造为综合性抽水蓄能电站,引起业界关注。指出图示电站对于矿区发展的重要意义。(3)专家认为,图示电站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比较我国西北地区与鲁尔区建设这类电站的优势,以及我国西北地区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1)煤炭开采难度加大(成本提高),人力成本高昂;关闭核电站,导致国内的电力缺口大;充分利用能源工业的原有设施,社会经济效益较高(有利于保障就业);与可再生能源比较,燃煤发电的成本低,发电量稳定,易于调控,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小。(2)促进产业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合理利用塌陷地和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利用现有的煤矿机电设备,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防治煤矿废弃后的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等问题。(3)鲁尔区气候湿润,降水和河流水量丰富;我国西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改进措施:露天水库的蒸发旺盛(水量损失较大),上水库的水面应采取封闭措施。近年来,德国大力实施能源转型。2018年12月,德国关停了最后一个煤矿鲁尔区哈尼尔煤矿,原址将被改造为综合性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原理是:利用地表的煤矿塌陷地作为上水库,将地下的废弃巷道改建为储水100万平方米的下水库,在电网的用电低谷时段,或者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カ,将下水库的水抽回上水库,蓄积能量;用电高峰时段,将上水库中的水释放到下水库来发电。根据徳国的能源发展规划,燃煤发电机组“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増一批”,2022年,最后一座核电站也将结束运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发电总量的31%。材料二鲁尔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综合性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1)德国关闭所有煤矿,同时保留和新增了一批燃煤发电机组,分析其主要原因。(2)鲁尔区哈尼尔煤矿把废弃矿井改造为综合性抽水蓄能电站,引起业界关注。指出图示电站对于矿区发展的重要意义。(3)专家认为,图示电站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比较我国西北地区与鲁尔区建设这类电站的优势,以及我国西北地区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能源转型矿区改造为抽水蓄能电站能源发展规划近年来,德国大力实施能源转型。根据徳国的能源发展规划,燃煤发电机组“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増一批”,2022年,最后一座核电站也将结束运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发电总量的31%。(1)德国关闭所有煤矿,同时保留和新增了一批燃煤发电机组,分析其主要原因。2018年12月,德国关停了最后一个煤矿鲁尔区哈尼尔煤矿,原址将被改造为综合性的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原理是:利用地表的煤矿塌陷地作为上水库,将地下的废弃巷道改建为储水100万平方米的下水库,在电网的用电低谷时段,或者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电カ,将下水库的水抽回上水库,蓄积能量;用电高峰时段,将上水库中的水释放到下水库来发电。鲁尔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综合性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2)鲁尔区哈尼尔煤矿把废弃矿井改造为综合性抽水蓄能电站,引起业界关注。指出图示电站对于矿区发展的重要意义。(3)专家认为,图示电站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比较我国西北地区与鲁尔区建设这类电站的优势,以及我国西北地区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近年来,德国大力实施能源转型。根据徳国的能源发展规划,燃煤发电机组“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増一批”,2022年,最后一座核电站也将结束运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发电总量的31%。(1)德国关闭所有煤矿,同时保留和新增了一批燃煤发电机组,分析其主要原因。煤炭开采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人力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