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的流行与_第1页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_第2页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_第3页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_第4页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第一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一)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由于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外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通常称为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当这三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构成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过程在数量上可表现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地区上可表现为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在时间上可表现出季节性,在人群中则有年龄、性别、职业及民族等不同分布的表现,此外,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影响。

第二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传染源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等各类宿主。病原体通过这宿主的血,粪,尿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方式或途径侵入易感动物,造成感染。2.传播途径指来自传染源的病原体,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寄生虫感染宿主的主要途径如下:(1)经口吃入感染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采食、饮水,经口腔进入宿主体内的感染方式,如蛔虫球虫等第三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经皮肤感染即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皮肤进入宿主体的感染方式。如钩虫、血吸虫等第五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接触感染即寄生虫通过宿主之间互相直接接触或通过用具人员等间接接触,在易感动物之间狙击手流行属于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是一些外寄生虫,如蜱,虱等第六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经节肢动物感染寄生虫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而传给易感动物的方式。这类寄生虫主经是一些血液原虫和丝虫等。(5)经胎盘感染即寄生虫通过胎盘由母体感染给胎儿的方式。如弓形虫等。(6)自体感染有时,某寄生虫产生的虫卵或幼虫不需要排到宿主体外,即可使原宿主再次遭受感染,这种感染方式称为自身感染。例如猪绦虫的患者呕吐时,可使孕卵节片或虫卵从宿主进入小肠逆行入胃,使原患者再次遭受感染。这是有钩绦虫病人患囊虫病的一种特殊感染方式。第七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3.易感动物是指某种寄生虫可以感染、寄生的物。4.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通过对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地理环境会影响到中间宿主的孳生与分布,如肺吸虫的中间宿主溪蟹和蜊蛄只适于生长在山区小溪,因此肺吸虫病大多只在丘陵、山区流行;气候条件会影响到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昆虫的孳生,如血吸虫毛蚴的孵化和尾蚴的逸出除需要水外,还与温度、光照等条件有关,而适宜的温度又增加了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因而有利于血吸虫病的流行。

第八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5)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的行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三者常常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但由于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因素往往是可变的,因此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的进步和防疫保健制度的完善以及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起主导作用。

第九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寄生虫病的危害1.机械性损害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塞、穿孔和破裂等。2.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寄生虫常以经口吃入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能力下降等。3.毒素的毒害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等,可对宿主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第十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的同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重要任务,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第十一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一)寄生虫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观察动物寄生虫病,除少数呈现典型症状外,多数在临床上仅表现为消化机能障碍、消瘦、贫血和发育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虽不具特征,但可作为早期发现疾病的参考。

2.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发病情况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情况,为确立诊断提供依据。第十二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实验室诊断在各种病料中查找病原体,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最主要手段。包括采集粪便、尿液、血液等病料查找病原体和进行免疫学诊断等。4.尸体剖检尸体剖检可以查明动物所有器官组织中的寄生虫,包括生前诊断所不能查出的虫体等,并可做到寄生虫的计数与种类鉴别,因此,是寄生虫病确认的重要依据。5.治疗性诊断在初步怀疑的基础上,选用特效药物进行驱虫试验,观察疾病是否好转,然后再做出诊断。第十三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寄生虫病防治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有计划地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方法。

驱虫时间的确定驱虫注意事项注意药物的选择要在有隔离条件的场所驱虫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药效和安全性试验第十四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切断传播途径(1)生物法(2)物理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