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考向案_第1页
第九章考向案_第2页
第九章考向案_第3页
第九章考向案_第4页
第九章考向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解构视角拓展

考向案

1.(2009年新课标全国卷)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

的全面积(单位:cm2)为

(

)(A)48+12

.(B)48+24

.(C)36+12

.(D)36+24

.高频考点一:三视图及应用得PD=5,AB=6

,全面积为:

×6×6+2×

×6×5+

×6

×4=48+12.【解析】棱锥的直观图如下,则有PO=4,OD=3,由勾股定理,【答案】A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正(主)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

可以是

.(写出三种)【解析】三棱柱平放在桌面,其正(主)视图为三角形,几何体

的摆放不同,三视图则不同.【答案】三棱锥,三棱柱,圆锥3.(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在一个几何的三视图中,正(主)视图

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相应的侧(左)视图可以为

(

)ABCD【解析】由该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

可视为由半个圆锥和一个三棱锥组合而成的,从而侧(左)视图应为D.【答案】D4.(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

)(A)6.

(B)9.

(C)12.

(D)18.【解析】由题意得,根据三视图的规则,原几何体表示底面为

直角边长为3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3的三棱锥,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V=

Sh=

×

×3

×3

×3=9,故选B.【答案】B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09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1由三视图得出几何

体的形状.由几何体的线面数

量关系,利用面积公

式求解.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4由三视图得出几何

体的形状.空间想象能力的应

用.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理6三视图的内在联系.三视图中的知二推

一的考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7由三视图得出几何

体的形状.由几何体的线面数

量关系,利用锥体的

体积公式求解.从新课标全国卷这几年的考查可以看出,三视图主要培

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线面关系中的内在联系,能够根

据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的线面关系是本节重点,同时能够根

据图形正确使用公式进行面积与体积等计算,本节内容主要

以小题出现,但也不能排除在大题中以三视图为背景给出,我

们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切入角度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三视

图、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空

间想象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根据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确

定几何体的形状,然后再根据

几何体的形状计算出表面积.三视图中的三个图的内在联系.三视图中知二推一的考查.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三视

图、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空

间想象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根据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确

定几何体的形状,然后再根据

几何体的形状计算出体积.角度探究: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案例落实:【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中间挖了一

个圆柱.且可知长方体的长为4,宽为3,高为1,圆柱的半径为1,

高为1,综上所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4×1×2+3×1×2+3×4×2-

π×12×2+2π×1×1=38.【答案】382.某几何体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

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解析】由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可得到这个几何体的下

半部分可能为圆柱或正四棱柱,上半部分可能为圆柱或正四

棱柱或放置位置比较特别的三棱柱,选项D中它的正(主)视

图中的上半部分的长方形的中间还应有一条虚线,故不可能

是D项.【答案】D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

)(A)12π.(B)45π.(C)57π.(D)81π.【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由底面直径为6,高为5的圆

柱与底面直径为6,母线长为5的圆锥组成的组合体,因此,体

积为V=32×π×5+

×32×π×

=57π.【答案】C1.(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

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m∥β,则下列四种位

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m.

(B)AC⊥m.(C)AB∥β.

(D)AC⊥β.

高频考点二: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D,虽然AC⊥l,但AC不一定在平面α内,故它可以与平面β相交

、平行,即不一定垂直,故D错.【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AB∈α,∵α∩β=l,m∥α,m∥β,∴AB∥m.∵AB∥l,∴AB∥β.又AC⊥l,∴AC⊥m.故A、B、C正确.对于2.(2009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

点E,F,且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解析】A正确,易证AC⊥平面D1DBB1,从而AC⊥BE;B显然正确,∵EF∥BD,∴EF∥平面ABCD;C正确,可用等积法求得;D错误.【答案】D3.(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如下的三个图中,左边的是一个长

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多面体的直观图,它的正(主)视图和侧

(左)视图在下面画出(单位:cm).(1)在正(主)视图下面,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该多面体的

俯视图;(2)按照给出的尺寸,求该多面体的体积;(3)在所给直观图中连接BC',证明:BC'∥面EFG.【解析】(1)如图

(2)所求多面体体积V=V长方体-V正三棱锥

=4×4×6-

×(

×2×2)×2=

(cm2).(3)在长方体ABCD-A'B'C'D'中,连接AD',则AD'∥BC',因为E,G分别为AA',A'D'中点,所以,AD'∥EG,从而EG∥BC'.又BC'⊄平面EFG,EG⊂平面EFG,所以BC'∥面EFG.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文12点、线、面的位置

关系.能根据题意构造图

形.2009年新课标全国卷理8线面的空间位置关

系.在正方体中考查各

种位置关系.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文18空间图形中线面位

置关系的判定及计

算.能割补图形、正确

应用体积公式及利

用判定定理.注意提高立体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分解能力;线线关系、

线面关系、面面关系,包括平行和垂直,特别垂直是立体几何

的灵魂;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中档题出现,故在复习时

不要挖掘太深,但是应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切入角度说明图形的折叠.考查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垂

直关系.线线、线面平行的判定.熟悉平行判定定理.动态图形中量的考查.能够将平面几何知识恰当地

应用到空间图形中.角度探究:1.已知矩形ABCD,AB=1,BC=

,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与直线BC垂直.(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与BD”“AB与CD”“AD与

BC”均不垂直.案例落实:【解析】对于AB⊥CD时,因BC⊥CD,因此可得CD⊥平面

ACB,因此有CD⊥AC,因AB=1,BC=

,CD=1,所以AC=1,存在AC这样的位置,使得AB⊥CD,因此应选B.【答案】B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

平行.(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

两个平面平行.(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

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解析】对于A,这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对于B,当

这三个点在平面的两侧时,三点构成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

对于C可由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对于D,都垂直于第三个

平面的两个平面可以相交,也可以平行.【答案】C3.设四面体的六条棱的长分别为1,1,1,1,

和a,且长为a的棱与长为

的棱异面,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

).

(B)(0,

).(C)(1,

).

(D)(1,

).【解析】如图所示,设AB=a,CD=

,BC=BD=AC=AD=1,则∠ACD=∠BCD=45°,要构造一个四面体,则平面ACD与平面

BCD不能重合,当△BCD与△ACD重合时,a=0;当△BCD在

DC另一侧与平面ACD重合时,∠ACB=∠ACD+∠BCD=45°+

45°=90°,AB=

=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0,

).【答案】A

高频考点三:线与线、线与面平行或垂直关系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

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E为

AD中点.(1)证明:PE⊥BC;(2)若∠APB=∠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

弦值.【解析】以H为原点,HA、HB、HP分别为x、y、z轴,线段HA的长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1,0,0),B(0,

1,0).(1)设C(m,0,0),P(0,0,n)(m<0,n>0),则D(0,m,0),E(

,

,0).可得

=(

,

,-n),

=(m,-1,0).∵

·

=-

+0=0,∴PE⊥BC.(2)由已知条件可得m=-

,n=1,故C(-

,0,0),D(0,-

,0),E(

,-

,0),P(0,0,1).设n=(x,y,z)为平面PEH的法向量,则

因此可以取n=(1,

,0).由

=(1,0,-1),可得

=

,∴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1)证明:PA⊥BD;(2)设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析】(1)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

AD.从而BD2+AD2=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

PD.所以BD⊥平面PAD.故PA⊥BD.(2)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

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1,0,0),B(0,

,0),C(-1,

,0),P(0,0,1),

=(-1,

,0),

=(0,

,-1),

=(-1,0,0).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因此可取n=(

,1,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即

可取m=(0,-1,-

).cos<m,n>=

=-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8在锥体中考查线面

垂直以及直线与平

面所成的角.根据题目建立恰当

的空间坐标系,利用

空间向量解决问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8在锥体中考查线面

垂直以及二面角的

计算.根据题目建立恰当

的空间坐标系,利用

空间向量解决问题.在数学高考试卷中,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永远是考

查的重点,而且可通过小题与解答题形式出现,对数学高考成

绩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几年有逐渐加难的趋势.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是以柱体为载体,而前两年是以锥体为载体,通过建立

空间坐标系,利用向量的知识解决证明或计算应该加强.

切入角度说明面与面垂直性质的考查.能由面面垂直性质,构造图形

解决问题.四面体中线面关系的考查.四面体中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定理的应用.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

关系、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及

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定理或向量知识判定线

线垂直,以及能够把代数知识

应用于立体几何中.角度探究: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

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

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案例落实:β.【解析】对于D,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的直线可能不垂

直于平面β,甚至可能是线面平行关系,其余均是正确的.【答案】D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

命题中,错误的为

(

)(A)AC⊥BD.(B)AC∥截面PQMN.(C)AC=BD.(D)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解析】由PQ∥AC,QM∥BD,PQ⊥QM,可得AC⊥BD,故A正确;由PQ∥AC,AC⊄截面PQMN,可得AC∥截面PQMN,故B

正确;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等于PM与PN所成的角,为

45°,故D正确;综上C是错误的,故选C.【答案】C3.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是4,E是BC的中

点,动点F在侧棱CC1上,且不与点C重合.(1)当CF=1时,求证:EF⊥A1C;(2)设二面角C-AF-E的大小为θ,求tanθ的最小值.【解析】(法一)过E作EN⊥AC于N,连接EF.(1)如图1,连接NF、AC1,由直棱柱的性质知,底面ABC⊥侧面A1C,又底面ABC∩侧面A1C=AC,EN⊂底面ABC,所以EN⊥侧面A1C,NF为EF在侧面A1C内的射影,在Rt△CNE中,CN=CEcos60°=1.则由

=

=

,得NF∥AC1.又AC1⊥A1C,故NF⊥A1C.由三垂线定理知EF⊥A1C.(2)如图2,连接AF,过N作NM⊥AF于M,连接ME.由(1)知EN⊥侧面A1C,根据三垂线定理得EM⊥AF,所以∠EMN是二面角C-AF-E的平面角,即∠EMN=θ,设∠FAC=α,则0°<α≤45°.在Rt△CNE中,NE=EC·sin60°=

,在Rt△AMN中,MN=AN·sinα=3sinα,故tanθ=

=

.又0°<α≤45°,∴0<sinα≤

.故当sinα=

,即当α=45°时,tanθ达到最小值,tanθ=

×

=

.此时F与C1重合.(法二)(1)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可得A(0,0,0),B(2

,2,0),C(0,4,0),A1(0,0,4),E(

,3,0),F(0,4,1).于是

=(0,-4,4),

=(-

,1,1).则

·

=(0,-4,4)·(-

,1,1)=0-4+4=0.故EF⊥A1C.(2)设CF=λ(0<λ≤4),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则由

(1)得F(0,4,λ),

=(

,3,0),

=(0,4,λ),于是由m⊥

,m⊥

可得

取m=(

λ,-λ,4).又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可取侧面AC1的一个法向量为n=(1,0,0),于是由θ为锐角可得cosθ=

=

,sinθ=

,所以tanθ=

=

.由0<λ≤4,得

,即tanθ≥

=

.故当λ=4,即点F与点C1重合时,tanθ取得最小值

.高频考点四:空间几何体中角与距离

1.(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1)证明:PA⊥BD;(2)设PD=AD=1,求棱锥D-PBC的高.【解析】(1)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理得BD=

AD.从而BD2+AD2=AB2,故BD⊥AD.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AD∩PD=D,所以BD⊥平面PAD.故PA⊥BD.(2)如图,作DE⊥PB,垂足为E.已知PD⊥底面ABCD,则PD⊥

BC.由(1)知BD⊥AD,又BC∥AD,所以BC⊥BD.故BC⊥平面PBD,BC⊥DE.则DE⊥平面PBC.由题设知PD=1,则BD=

,PB=2.根据DE·PB=PD·BD得DE=

.即棱锥D-PBC的高为

.2.(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

BC=

AA1,D是棱AA1的中点,DC1⊥BD.(1)证明:DC1⊥BC;(2)求二面角A1-BD-C1的大小.【解析】(1)由题设知,三棱柱的侧面为矩形,由于D为AA1的

中点,故DC=DC1.又AC=

AA1,可得D

+DC2=C

,所以DC1⊥DC.而DC1⊥BD,DC∩BD=D,所以DC1⊥平面BCD.BC⊂平面BCD,故DC1⊥BC.(2)由(1)知BC⊥DC1,且BC⊥CC1,则BC⊥平面ACC1,所以CA,

CB,CC1两两相互垂直.以C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由题意知A1(1,0,2),B(0,1,0),D(1,0,1),C1(0,0,2).则

=(0,0,-1),

=(1,-1,1),

=(-1,0,1).设n=(x,y,z)是平面A1B1BD的法向量,则

可取n=(1,1,0).同理,设m是平面C1BD的法向量,则

可取m=(1,2,1).从而cosn,m=

=

.故二面角A1-BD-C1的大小为30°.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18在锥体中证明线线

垂直以及距离的计

算.利用线线垂直判定

定理以及利用体积

公式变形求出距离.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9考查空间线线、线

面、面面垂直的判

定与性质及二面角

计算.利用面面垂直的判

定与空间向量计算

二面角的公式进行

解题.空间角和距离问题往往伴随着线线、线面、面面平行

和垂直的论证,在求角与距离的过程中要经过三个步骤,即作

、证、求,因此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求解如果用几何

法则必须有三个步骤,若用空间向量法,则可简化过程,但要

正确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近几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来看

对距离的计算有淡化趋势.切入角度说明考查组合体的位置关系、空

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以及转化思想.该题若直接利用三棱锥来考

虑不宜入手,注意到条件中的

垂直关系,把三棱锥放在长方

体中简化计算.把线与面的距离转化为点与

面的距离.作出点到面的高求点到面的

距离.在圆锥中考查面面垂直以及

二面角的计算.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及作

、证、求二面角或空间向量

的应用.角度探究:1.已知正三棱锥P-ABC,点P、A、B、C都在半径为

的球面上.若PA,PB,PC两两相互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

.【解析】因为PA,PB,PC两两相互垂直,故正三棱锥P-ABC的

外接球即是以PA,PB,PC为棱的正方体的外接球,所以球心到

截面ABC的距离即为球半径减去正三棱锥的高,设PA=PB=

PC=a,则3a2=4R2=12,所以a=2.案例落实:设正三棱锥P-ABC的高为h,则V=

×

a3=

×

×(2

)2h,解得h=

,故球心到截面ABC的距离为

-

=

.【答案】

2.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

,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

(

)(A)2.

(B)

.

(C)

.

(D)1.【解析】设AC∩BD=O,连接OE,则OE∥AC1,故AC1∥平面

BED,故直线AC1到平面BED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BED的距

离,而O是AC中点,故点A到平面BED的距离等于点C到平面

BED的距离,过点C作CH⊥OE于点H,则CH的长即为点C到平面BED的距离.在Rt△COE中,易得CE=CO=

.故CH=1.【答案】D3.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

,☉O的直径AB=2,C是

的中点,D为AC的中点.(1)证明:平面POD⊥平面PAC;(2)求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解析】(法一)(1)连接OC,因为OA=OC,D是AC的中点,所以AC⊥OD.又PO⊥底面☉O,AC⊂底面☉O,所以AC⊥PO,因为OD,PO是平面PO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平面POD,而AC⊂平

面PAC,所以平面POD⊥平面PAC.(2)在平面POD中,过O作OH⊥PD于H,由(1)知,平面POD⊥平

面PAC,所以OH⊥平面PAC,又PA⊂面PAC,所以PA⊥OH.在平面PAO中,过O作OG⊥PA于G,连接HG,则有PA⊥平面

OGH,从而PA⊥HG,故∠OGH为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在Rt△ODA中,OD=OA·sin45°=

.在Rt△POD中,OH=

=

=.在Rt△POA中,OG=

=

=

.在Rt△OHG中,sin∠OGH=

=

=

.所以cos∠OGH=

==

.故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为

.(法二)(1)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OB,OC,OP所在直线分

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0,0,0),A(-1,0,0),B(1,0,0),C(0,1,0),P(0,0,

),D(-

,

,0).设n1=(x1,y1,z1)是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1·

=0,n1·

=0,得

所以z1=0,x1=y1,取y1=1,得n1=(1,1,0).设n2=(x2,y2,z2)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2·

=0,n2·

=0,得

所以x2=-

z2,y2=

z2,取z2=1,得n2=(-

,

,1).因为n1·n2=(1,1,0)·(-

,

,1)=0,所以n1⊥n2,从而平面POD⊥平面PAC.(2)因为y轴⊥平面P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3=(0,

1,0),由(1)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n2=(-

,

,1).设向量n2和n3的夹角为θ,则cosθ=

=

=

.由图可知,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与θ相等,所以二面角B-PA-

C的余弦值为

.高频考点五: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

棱的长都为a,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πa2.

(B)

πa2.

(C)

πa2.

(D)5πa2.【解析】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可知,外接球的球心为上下两底中心连线的中点,

在Rt△AO1O中,AO1=

×

=

,OO1=

,OA2=R2=(

)2+(

)2=

,S球=4πR2=4π×

=

.【答案】B2.(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

球O的球面上,△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为球O的直

径,且SC=2,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

)(A)

.

(B)

.

(C)

.

(D)

.【解析】由题意得,△ABC的边长为1,所以CO1=

,在直角△COO1中,CO=1,所以OO1=

,所以三棱锥S-ABC的高h=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V=

Sh=

×

×12×

=

,故选A.【答案】A真题索引情境构造角度切入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0柱体与球的内接问

题.能由柱体的数量关

系求出球的直径,从

而利用表面积公式

求解.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1锥体与球的内接问

题.能由锥体与球的位

置关系,由球的直

径,得出锥体的相关

数量,求出其体积.立体几何中面积与体积的考查主要是考查锥体和柱体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我们要注意熟悉公式,以及几何体间的

接与切的关系,新课标卷在这方面的考查基本上每年都有一

道题,有时以三视图的形式出现.

切入角度说明球的截面问题的考查.能正确作出截面图形,再利用

勾股定理求解.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考

查.正确利用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公式进行计算.锥体体积公式的考查,对体积

最大值转化为代数问题.锥体体积公式的计算,以及能

够把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应用均值不等式或导数知识

求解.角度探究:1.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

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的面积为4π,

则圆N的面积为

(

)(A)7π.

(B)9π.

(C)11π.

(D)13π.【解析】如图所示,因为圆M的半径为2,OM=

=2

,因为∠OMN=30°,所以ON=

,所以圆N的半径NB=

=

,所以圆N的面积为13π.故选D.案例落实:【答案】D2.体积为8的一个正方体,其全面积与球O的表面积相等,则球

O的体积等于

.【解析】设球O的半径为R,依题设有6×(

)2=4πR2,则R2=

,则球O的体积为

πR3=

π×(

=

.【答案】

3.如图1,∠ACB=45°,BC=3,过动点A作AD⊥BC,垂足D在线段

BC上且异于点B,连接AB,沿AD将△ABD折起,使∠BDC=90°

(如图2所示).(1)当BD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2)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设点E,M分别为棱BC,AC

的中点,试在棱CD上确定一点N,使得EN⊥BM,并求EN与平

面BMN所成角的大小.【解析】(1)(法一)在如图1所示△ABC中,设BD=x(0<x<3),则

CD=3-x.由AD⊥BC,∠ACB=45°知,△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CD=3-x,由折起前AD⊥BC知,折起后(如图2),AD⊥DC,AD⊥BD,且BD

∩DC=D,所以AD⊥平面BCD.又∠BDC=90°,所以S△BCD=

BD·CD=

x(3-x).于是VA-BCD=

AD·S△BCD=

(3-x)·

x(3-x)=

·2x(3-x)(3-x)≤

[

]3=

,当且仅当2x=3-x,,即x=1时,等号成立.故当x=1,即BD=1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法二)同解法1,得VA-BCD=

AD·S△BCD=

(3-x)·

x(3-x)=

(x3-6x2+9x).令f(x)=

(x3-6x2+9x),由f'(x)=

(x-1)(x-3)=0,且0<x<3,解得x=1,当x∈(0,1)时,f'(x)>0;当x∈(1,3)时,f'(x)<0.所以当x=1时,f(x)取得最大值.故当BD=1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2)(法一)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a所示的空间直角系D-xyz.由(1)知,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BD=1,AD=CD=2.于

是可知D(0,0,0),B(1,0,0),C(0,2,0),A(0,0,2),M(0,1,1),E(

,1,0),且

=(-1,1,1).设N(0,λ,0),则

=(-

,λ-1,0).因为EN⊥BM等价于

·

=0,即(-

,λ-1,0)·(-1,1,1)=

+λ-1=0,故λ=

,N(0,

,0).所以当DN=

(即N是CD的靠近点D的一个四等分点)时,EN⊥BM.设平面BMN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由

=(-1, ,0),得

可取n=(1,2,-1).设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由

=(-

,-

,0),n=(1,2,-1),可得sinθ=cos(90°-θ)=|

|=

=

,即θ=60°.故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为60°.(法二)由(1)知,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BD=1,AD=CD

=2.如图b,取CD的中点F,连接MF、BF、EF,则MF∥AD.由(1)知AD⊥平面BCD,所以MF⊥平面BCD.如图c,延长FE至P点使得FP=DB,连BP,DP,则四边形DBPF为

正方形,所以DP⊥BF.取DF的中点N,连接EN,又E为FP的中点,则EN∥DP,所以EN⊥BF.因为MF⊥平面BCD,又EN⊂面BCD,所以MF⊥

EN.又MF∩BF=F,所以EN⊥面BMF.又BM⊂面BMF,所以EN⊥

BM.因为EN⊥BM当且仅当EN⊥BF,而点F是唯一的,所以点N是

唯一的,即当DN=

(即N是CD的靠近点D的一个四等分点),EN⊥BM.连接MN,ME,由计算得NB=NM=EB=EM=

,所以△NMB与△EMB是两个共底边的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图d所示,取BM的中点G,连接EG,NG,则BM⊥平面EGN,在平面EGN中,过点E作EH⊥GN于H,则EH⊥平面BMN,故∠ENH是EN与平面BMN所成的角.在△EGN中,易得EG=GN=NE=

,所以△EGN是正三角形,故ENH=60°,即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为60°.1.(基础再现)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

的体积等于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基础·角度·思路(A)4.

(B)6.

(C)8.

(D)12.【解析】几何体底面是两底长为2和4,高为2的直角梯形,四

棱锥的高为2,故V=

×

×(2+4)×2×2=4.【答案】A2.(基础再现)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

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

的面积是

(

)(A)

+

.

(B)1+

.(C)1+

.

(D)2+

.【解析】设原图为OABC,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按照斜二

测画法的规则,在原来的平面图形中OC⊥OA,且OC=2,BC=1,

OA=1+2×

=1+

,故其面积为

×(1+1+

)×2=2+

.【答案】D3.(视角拓展)把一个皮球放入如图所示的由8根长均为20cm

的铁丝接成的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形骨架内,使皮球的表

面与8根铁丝都有接触点,则皮球的半径为

(

)(A)10

cm.

(B)30cm.(C)10

cm.

(D)10cm.【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则依题意可得球心为底面正方形

的中心,所以可得球的半径为10cm.【答案】D4.(视角拓展)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都在体积为

的球的表面上,△ABC所在的截面圆面积为16π,则该三棱锥的高

的最大值为

(

)(A)7.

(B)7.5.(C)8.

(D)9.【解析】∵△ABC所在的截面圆面积为16π,∴截面圆半径r=O‘A=4,又球体积为

,∴

=

,∴球半径R=5,∴OO'=3,故三棱锥的高为PO'=R±OO'=8或2,故选C.【答案】C5.(视角拓展)已知两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

,直线l分别与a,b所成的角都是θ,则θ的取值范围是

(

)(A)[0,

].

(B)[

,

].(C)[

,

].

(D)[

,

].【解析】在空间任取点O,分别作直线a,b的平行线a'、b',其

最小夹角为

,角平分线与两边的夹角都是

,以此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绕着点O上下垂直移动(如杠杆),直到与其所在的平面垂直,都可以保证直线l分别与a,b所成的角都是θ.【答案】D6.(视角拓展)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内任取一点

P,则点P到点A的距离不大于1的概率为

(

)(A)

.

(B)

π.

(C)

.

(D)

π.【解析】由条件知,点P所在区域是以A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

,故体积V=

×

π×13=

,又正方体体积为1,所以所求概率P=

.【答案】D7.(视角拓展)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

在棱A1B1上,点Q是棱CD的中点,动点P在棱AD上.若EF=1,DP

=x,A1E=y(x,y大于零),则三棱锥P-EFQ的体积

(

)(A)与x,y都有关.(B)与x,y都无关.(C)与x有关,与y无关.(D)与y有关,与x无关.【解析】设P到平面EFQ的距离为h,则VP-EFQ=

×S△EFQ·h,由于Q为CD的中点,∴点Q到直线EF的距离为定值2

,又EF=1,∴S△EFQ为定值,而P点到平面EFQ的距离,即P点到平面A1B1

CD的距离,显然与x有关、与y无关,故选C.【答案】C8.(视角拓展)已知直线m、l,平面α、β,且m⊥α,l⊂β,给出下列

命题:①若α∥β,则m⊥l;②若α⊥β,则m∥l;③若m⊥l,则α∥β;④若m∥l,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正确;②中,若α⊥β,且m⊥α⇒m∥β或m⊂β,又l⊂β,则m与l可

能平行,可能异面,所以②不正确;③α∩β=a,m⊥α,l⊂β,l∥a,

满足m⊥l,但得不出α∥β,所以③不正确;④中,若m∥l,且m⊥α

⇒l⊥α,又l⊂β⇒α⊥β,所以④正确.故选B.【答案】B【解析】①中,若α∥β,且m⊥α⇒m⊥β,又l⊂β⇒m⊥l,所以①9.(视角拓展)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C、D、M分别为三条

棱的中点,A、B是顶点,那么点M到截面ABCD的距离是

(

)(A)

.

(B)

.(C)

.

(D)

.【解析】设点M到ABCD的距离为h,连接AC,作CF⊥AB,垂足

为F,则BF=

,BC=

,∴CF=

,连接CM,则VC-ABM=VM-ABC.VC-ABM=

S△ABM×CM=

×

×1=

,又VM-ABC=

×

×AB×CF×h=

×

××

×h=

,则由

=

得h=

,故选C.【答案】C10.(高度提升)设A、B、C、D是半径为2的球面上四个不同

的点,且满足

·

=0,

·

=0,

·

=0,则S△ABC+S△ABD+S△ACD的最大值为

(

)(A)16.

(B)8.

(C)4.

(D)2.【解析】由已知得

,

,

,以AB、AC、AD为棱作一个长方体,其对角线为球的直径,则AB2+AC2+AD2=

(2×2)2=16.∴S△ABC+S△ABD+S△ACD=

(AB×AC+AB×AD+AC×AD)≤

(AB2+AC2+AD2)=8.当且仅当AB=AC=AD时等号成立.【答案】B11.(高度提升)如图,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D是

边长为1的正方形,G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图形可以折成以这

些多边形为面的多面体,则这个多面体的体积等于

(

)(A)

.

(B)

.(C)

.

(D)

.【解析】折起后为正方体截去一角,如图,故其体积V=1-

×

×1×1=

.【答案】D12.(高度提升)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1,

M,N分别在AD1,BC上移动,且始终保持MN∥平面DCC1D1,设

BN=x,MN=y,则函数y=f(x)的图象大致是

(

)

DCC1D1,所以BN=AE=x(0≤x<1),ME=2x,MN2=ME2+EN2.则y2=4x2+1,即y2-4x2=1(0≤x<1,y>0),图象应是焦点在y轴上的

双曲线的一部分.故选C.【答案】C【解析】过M作ME⊥AD于E,连接EN,则平面MEN∥平面13.(基础再现)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

底面A1B1C1D1和侧面CDD1C1的中心,若

=0,则λ=

.【解析】连接A1D、C1D,A1C1,则EF

A1D,故

=

,即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答案】-

14.(视角拓展)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与平

面ABC所成角均相等,又PA与BC垂直,那么△ABC形状可以

.①正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③非等腰三角形;④等腰直角三

角形.(将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全填上)【解析】设点P在底面ABC上的射影为O,由PA、PB、PC与

平面ABC所成角均相等,得OA=OB=OC,即点O为△ABC的外心,又由PA⊥BC,得OA⊥BC,即AO为△ABC的BC边上的高

线,∴AB=AC,即△ABC必为等腰三角形,故应填①②④.【答案】①②④15.(高度提升)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G为AA1

的中点,则直线BD与平面GB1D1的距离为

.【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2,2,0),G(2,0,1),B1(2,

2,2),D1(0,0,2),

=(2,2,0),

=(2,0,-1),

=(0,0,2).设平面GB1D1的法向量n=(x,y,z),则n·

=0,n·

=0,∴2x+2y=0,2x-z=0,即y=-x,z=2x.令x=1,则n=(1,-1,2).∵BD∥B1D1,∴BD∥平面GB1D1.∴BD与平面GB1D1距离为d=

=

.【答案】

16.(高度提升)给出下列命题:①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1,2),直线m的方向向量为b=(2,1,-

),则l与m垂直;②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0,1,-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1,-1,-1),则l⊥α;③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0,1,3),n2=(1,0,2),则α∥β;④平面α经过三点A(1,0,-1),B(0,1,0),C(-1,2,0),向量n=(1,u,t)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u+t=1.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解析】①∵a·b=(1,-1,2)·(2,1,-

)=0,∴a⊥b,∴l⊥m,∴①真.②∵a·n=(0,1,-1)·(1,-1,-1)=0,∴a⊥n,∴l∥α或l⊂α,∴②假.③∵n1与n2不平行,∴α与β不平行,∴③假.④

=(-1,1,1),

=(-2,2,1),由条件n⊥

,n⊥

,∴

∴u+t=1.∴④真.【答案】①④三、解答题(第17题10分,其余各题均为12分)17.(视角拓展)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D⊥平面ABE,EB=

BC,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1)求证:AE⊥平面BCE;(2)求证:AE∥平面BFD.【解析】(1)∵AD⊥平面ABE,AD∥BC,∴BC⊥平面ABE,则AE⊥BC.又∵BF⊥平面ACE,则AE⊥BF,BF∩BC=B,∴AE⊥平面BCE.(2)设AC∩BD=G,可知G是AC中点.∵BF⊥平面ACE,则CE⊥BF.而BC=BE,∴F是EC中点.连接GF,在△AEC中,FG∥AE,又∵AE⊄平面BFD,FG⊂平面BFD,∴AE∥平面BFD.18.(视角拓展)已知A是△BCD所在平面外的点,∠BAC=∠CAD=∠DAB=60°,AB=3,AC=AD=2.(1)求证:AB⊥CD;(2)求AB与平面BCD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1)∵∠BAC=∠CAD=∠DAB=60°,AC=AD=2,AB=

3,∴△ABC≌△ABD,BC=BD.取CD的中点M,连接AM、BM,

则CD⊥AM,CD⊥BM,AM∩BM=M,∴CD⊥平面ABM,于是AB⊥BD.(2)过A作AO⊥BM于O,∵CD⊥平面ABM,∴CD⊥AO,∴AO⊥面BCD,∴BM是AB在面BCD内的射影,这

样∠ABM是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在△ABC中,AB=3,AC=2,∠BAC=60°,∴BC=

=

.在△ACD中,AC=AD=2,∠CAD=60°,∴△ACD是正三角形,AM=

.在Rt△BCM中,BC=

,CM=1,∴BM=

.∴cos∠ABM=

=

.19.(高度提升)如图所示,正方形AA1D1D与矩形ABCD所在的

平面互相垂直,AB=2AD=2,点E为AB的中点.(1)求证:BD1∥平面A1DE.(2)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M,使二面角D1-MC-D的大小为

?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连接AD1,与A1D交于点O,则O是AD1的中点,而点E为AB的中点,连接OE.∴EO为△ABD1的中位线,∴EO∥BD1,又∵BD1⊄平面A1DE,OE⊂平面A1DE,∴BD1∥平面A1DE.(2)由题意可得:D1D⊥平面ABCD,以点D为原点,DA、DC、

DD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D(0,0,0),C(0,2,0),A1(1,0,1),D1(0,0,1),设M(1,y0,0)(0≤y0≤2),∵

=(-1,2-y0,0),

=(0,2,-1).设平面D1MC的法向量为n1=(x,y,z),则

取y=1,则n1=(2-y0,1,2)是平面D1MC的一个法向量,而平面

MCD的一个法向量为n2=(0,0,1).要使二面角D1-MC-D的大小为

,而cos

=|cos<n1,n2>|=

=

=

,解得y0=2-

(0≤y0≤2),当AM=2-

时,二面角D1-MC-D的大小为

.20.(能力综合)如图,△ABC内接于圆柱的底面圆O,AB是圆O

的直径,AB=2,BC=1,DC、EB是两条母线,且tan∠EAB=

.(1)求三棱锥C-ABE的体积;(2)证明:平面ACD⊥平面ADE;(3)在CD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O∥平面ADE?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EB是圆柱的母线,∴EB⊥平面ABC,∴EB为三棱锥E-ABC的高,又∵AB=2,tan∠EAB=

,∴EB=

.又∵AB为圆O的直径,∴∠ACB=90°,又BC=1,∴S△ABC=

×

×1=

,∴VC-ABE=VE-ABC=

×S△ABC×E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