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重点选择题知识点归纳_第1页
考研政治重点选择题知识点归纳_第2页
考研政治重点选择题知识点归纳_第3页
考研政治重点选择题知识点归纳_第4页
考研政治重点选择题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重点选择题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根本)的共产主义社会.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的公式(1)个别 般一一个别(2)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实践(3)群众一一领导一一群众哲学绪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哲学和具体科学: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源”上才是绝对的,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畸最根本的特点:强调社会的物质性【高频】唯物论I.物质范踌(1)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2)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的最高哲学概括(3)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实体的总和.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时空: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意识的本质(1)是人脑的机能(特殊的物质)(2)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3)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正确和错误的反映,都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都有客观原型和社会原型.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唯物辩证法.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革命性(1)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否定的理解(2)认为现存事物必然灭亡(3)从不断运动和暂时性方面去理解既成形式(4)不崇拜任何东西,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基本范晡(1)原因和结果①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②两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两者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③因果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偶然性和必然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3)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4)现象和本质①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范畴②现象分为真像和假象,假象不是错觉,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统一(5)内容和形式①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这些要素的结构与表现方式的关系范晴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表现形式不同,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归纳和演绎(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其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2)分析与综合:其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3)抽象与具体: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辩证思维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4)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根本原则.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辩证联系的前提:事物之间的区别(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再联系中看到区别).条件论(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限制作用(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3)改变和创造条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新旧事物判断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质:由事物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与事物有直接同一性.■:和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否定之否定(A B A,)(1)团结 批评 团结(2)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3)古代朴素辩证法一一形而上学一一唯物辩证法.矛盾同一性①矛盾双方可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获得发展③矛盾双方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最显著作用)(eg:“福祸相倚”“物极必反”).矛盾斗争性①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事物发展②在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新事物产生(最显著作用).解决矛盾的形式(1)矛盾双方同归于尽(2)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3)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4)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高频】(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事物发展的方向一一向着对立面转化;(3)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一事物的内部矛盾(4)矛盾的基本属性一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6)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的方法;(7)事物的性质一一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哲学依据: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认识论.基本观点:实践观点.本质规定: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物一感觉一思想;思想一感觉一物.实践•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人类精神的活动、是人类打开的一部心理学的书【高频】.认识的本质(1)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以实践为中介(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可以反映和创造客观世界.理性因素: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真理的特性:客观性、具体性、绝对性、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实践的特点决定的.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1)确定性(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就算目前不能,以后也一定能)(2)不确定性(相对性)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经被检验的认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3)在真理标准上坚持辩证法,就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1)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2)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中(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4)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价值评价的特点(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4)主体的评价只有与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1)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2)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3)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认识自然、争取自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唯物史观.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极其重要】(1)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最突出表现)(4)方法论意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历史的基础: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社会历史的基本领域(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1)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2)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决定力量(3)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是骨骼系统(4)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制约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5)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生产力(1)是生产的物质内容,体现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2)特征:客观性、社会历史性、属人性(3)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作用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根本条件、集中体现、客观标志②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体(5)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生产关系(1)是生产的社会形式(2)是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4)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经济基础(1)与一定的牛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上层建筑(1)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2)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党等.社会形态(1)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三者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3)是具体的;历史的,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4)内容包括:经济基础(骨骼)、上层建筑(血肉)(5)根据人的发展状况.人类历史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像自然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更替(1)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2)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3)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厥序性与跨越性的统一.一个名族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的特定原因(1)民族利益(2)交往(3)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额矛盾.社会发展动力(1)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2)最终动力:生产力(3)第一生产力:科技(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人的本质(1)人的本质在于劳动(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历史人物:决定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英雄史观的错误在于,否定了唯物史观中:(1)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2)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3)关干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的观点.人民群众社会历史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注意:不是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1商品经济理论一、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二因素(1)使用价值①是商品的自然属性;②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④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⑤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2)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①商品的社会属性(共性、本质属性)②反映商品生产者间的关系(即劳动交换).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间的关系(1)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重点】(1)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在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分离的,通过交换,商品生产者出让商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商品消费者出让商品价值,实现商品使用价值。)二、商品生产.劳动二重性学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1)具体劳动:作用于自然物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使用价值的源泉是具体劳动和自然物痍;(保存和转移价值)(2)抽象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所以,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抽象劳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1)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即消费所购买劳动力的过程,特点如下:A.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B.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2)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价值量不变,商品个数(使用价值总・)增加,单位商品价值・减少(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上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自然条件三、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一价值规律【高频】(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行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厂商: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竞争优胜劣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2)职能A.价值尺度:衡量商品的价值(用观念形态的货币)B.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C.支付手段:清还债务、延期支付时的职能,如债务、工资、税款、利息等(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D.贮敏手段、世界货币:(足值的金属货币)(3)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商品代表使用价值;货币代表商品价值。从而,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f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加深商品经济的矛盾,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为货币称为“商品的经验的林跃”)四、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重点】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而转化为社会劳动形式,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交换。资本主义制度下,两者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不断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1)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商,的惊险的跌跃”:只有商品变成保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剩余价值理论一、劳动力商品【必考】1.价值(1)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所决定的(劳动者本人和家属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的费用)。(2)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取决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文化水平(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有关.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主要特点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劳动和劳动力(1)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劳动不能(2)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是“劳动力”(3)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格(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引起的),从而模糊了工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二、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本质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根据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不同(1)不可变资本c: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通过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无变化(里面有固定资本、流动资本)(2)可变资本v:用于购买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自身价值和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价值量变化.根据周转方式或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1)固定资本:以厂房建设、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2)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等劳动对象、以及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会全部消耗,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的销售而全部收回;劳动力形式的流动资本的价值则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的新价值来补偿)三、剩余价值.含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劳动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前提:劳动者一无所有、是自由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货币转化为资本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产生剩余价值产生在生产领域,但也离不开流通领域(资本家到流通中购买劳动力商品来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能购买工人劳动力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W=c+v+m(1)具体劳动+不可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一形成Cf商品的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可变资本+必要劳动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v;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mf形成v+m一商品的新价值.生产方法(如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①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总工作日(或提高工人劳动强度)②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资本家纷纷效仿,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追逐瓜分超额剩余价值,获得相对剩余价值)③相对剩余价值:总工作日不变,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缗知必要劳动时间.平均利润的形成(不同部门间竞争的结果)(1)把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看成是"生产成本"W=c+v+m-W=K+m(2)把剩余价值看成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利润”W=K+m-W=K+P(掩盖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3)资本在不同部门间流动、竞争形成“平均利润”,遵循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原则。剩余价值大小就完全取决于所投入资本的数量,与工人的劳动无关,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4)商品价值一商品的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1)=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2)影响因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提高剩余价值率、节省不变资本、降低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的分割在利润平均化规律的作用下,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共同瓜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业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银行资本获得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等.意义(1)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阐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性(2)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锐利武器(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4)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m/v(1)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后挣120万,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求剩余价值率解:120-100=20;20/10=200%(2)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4:1,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125%,则每次投资利润:解:100*1/5=2020*125%=25资本理论一、资本积累.含义(1)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质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规模去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2)其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3)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4)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化的重要原因(5)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6)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动因:对剩余价值的贪婪追求;资本主义激烈竞争的需要.资本积累规模的影响因素(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间的差额(4)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后果【极其重要】(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追求剩余价值一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一个别资本增大一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①资本积聚:通过不断地资本积累实现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增大(资累是基础、资聚是必然结果)②资本集中:通过兼并、联合,增大个别资本,社会总资本不变(杠杆工具:竞争、信用)(2)引起相对人口过剩: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减少一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小f大批工人失业f形成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存在的必要条件。原因: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变化对劳动力的周期性需要,有利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1)物质形式(东西):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2)价值形式(钱):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也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所以,(3)资本有机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c:v。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东西变化而导致的钱的变化。比如,工厂因购买机器而导致的资本投入的变化)【原材料涨价导致变化的是“资本价值构成”】二、资本再生产理论【高频】.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将其全部用于消费,则生产在原有规模基础上重复进行。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必考】.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一部分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循环理论【重点】(1)定义: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要依次经历三个阶段、执行三种职能,从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殖(2)内容: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销售阶段(商品资本)(3)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同时并存【高频】.资本周转理论(1)资本周转速度的衡量因素:①资本周转时间;②资本周转次数(2)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必考】①资本周转的时间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忙周转速度I(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A.节约预付资本;B.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C.减少无形精神损耗D,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5.社会再生产【高频】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要求:(1)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2)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3)两大部类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4)内部各个产业部门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三、经济危机理论【高频】1.可能性: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过剩:“产品有,但你买不起”).周期性:危机(基本阶段)、萧条、复苏、高涨垄断理论.垄断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共存(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任何垄断组织都不能把社会生产都包下来.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形成途径:金融联系、资本参与、人事参与.金融寡头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①经济:参与制(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②政治: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③文化: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垄断资本的实质:获取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根本特点)(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联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分工进一步分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一、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二战后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国家普遍走向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影响(1)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2)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3)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4)实体经济资本利泗率下降,导致实体经济向金融领域扩张,金融资本急剧膨胀(5)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6)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重点】国家政权+私人垄断资本.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锐化的结果(3)应对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深化的要求(4)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要求.实质: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保证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形式(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产业(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订货、补贴等)(4)宏观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5)微观规制: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积极作用(1)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3)改善劳动者生活水平;(4)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消极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4)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表现(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职工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制度(3)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实质(1)根本上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经济危机新特点(1)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间的差别有所减弱(2)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3)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未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据、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批判的空想主义.“一国胜利论•列宁”: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因此,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次提出: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成文全党共识: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二、毛泽东思想.发展过程(1)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2)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3)继续发展: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4)写入党章:中共七大.“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的党的文献刘少奇•七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四、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目的).意义(1)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获得一切胜利的根本原因(2)是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的根本原因(3)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形成(1)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实事求是"(2)《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3)延安整风、中共七大: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它贯穿于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它体现于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它渗透于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领导力量是中共(3)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4)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条件(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两次概括(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做路线(2)《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原因:其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共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实现领导权必须具备(1)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2)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政治教育还有:(1)关键: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2)基本策略: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3)坚强支柱: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4)根本保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3)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战争和战略问题》:确立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同盟军:贫农、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动力:工人(最基本)、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对象: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官僚、买办).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要问题:分清敌友.首要对象:帝国主义.中心内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特点和优点:武装革命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据(1)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2)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现实可能性(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2)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3)民主革命后,农村的革命的群众基础好(4)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5)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6)党的领导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内容关键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的关系,采取“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2)武装斗争: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有力保证;(3)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内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中心支柱)、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1)经验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②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的联盟③要处理好党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又联合又斗争(最根本)(2)必须性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3)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决定的(4)意义①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③中共的一大政治优势(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①劳动者的联盟(主要):工农联盟(主要)、工人与城市小资产阶级②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工人与民族资产阶级.人民军队(1)唯一宗旨:为人民服务(2)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三湾改编:确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党指挥枪”.党的建设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把党建设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为“伟大的工程”(2)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作风、自我批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主要内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社会主义改造(双翼)(2)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4)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农业改造(1)步骤①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②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③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2)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原则;(4)分析农村阶级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5)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步骤.手工业改造(合作化)①手工业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②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③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①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社会主义萌芽性质(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①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③“四马分肥”: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分配企业利润“和平赎买”:国家有偿将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得一部分利润(4)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拥护宪法、愿意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和平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1)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使人民当家做主(3)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把农、轻、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是非对抗性的,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思想政治领域:团结一批评一团结(2)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3)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党派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和荣辱与共是1982年十二大加上去)(5)民族: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三、八大1•社会主要矛盾(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形成的重要理论.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者需更长时间.应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把中国建设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的强国. “两参一改三结合”(1)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2)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3)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两条腿走路方针(1)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2)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3)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4)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并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2)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地位(1)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2)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3)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十三大).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生产力落后是主要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2)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3)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1)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子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3)国际地位: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意义(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把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最深刻依据:问题意识、人民情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其中,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④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⑤“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一场伟大的变革.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重要性(1)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4)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5)党和人民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目的和条件(1)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前提、总开关(2)坚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3)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二、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正主义,让改革发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2)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4)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内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布局:五位一体.本质jg性:社会和谐.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根本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根本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共同富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3)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追求(4)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5)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共产主义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3)个体户(4)私营企业主(5)中介组织从业人员(6)自由职业人员.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劳动处于核心和基础位置.新时期的统一战线(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2)包括:大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础的联盟;大陆以外,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联盟(3)实质: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促进…的和谐(4)统一战线的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5)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问题.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1)实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矛盾(2)处理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政策的基石②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的根本保证、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③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确认识我国宗教问题的关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认识到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宪法和法律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2)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4)尊重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政教分离.党在新形式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灵魂)、能打胜仗(核心)、作风优良(保证)的人民军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布局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提出市场对资源去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一、基本经济制度.依据: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还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能为社会主义服务.地位(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坚持和完善(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其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3)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二、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的原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所有制有公有制和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不具有公和私、社和资的区别,如股份制;应多样化.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三、非公有制经济.亳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2)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四、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意义(1)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2)才能保证人们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3)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五、按生产要素分配.分类:物质生产条件、人的劳动.分配形式(1)按劳动力价值分配(2)按资本或资产等物质生产要素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国: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一些要素,如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六、分配方式1.分配方式(1)劳动收入①按劳分配: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奖金等②非按劳分配:个体户老板收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人工资;转让技术、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2)非劳动收入:资本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企业资本家的收入;资产收入:租金、利息、姑息、红七、农村.解决“三农问题”(1)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2)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3)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和竞争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保障粮食安全.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最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致力于解决中国中长期问题,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供给侧八、城镇化道路.重要性(1)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经济发展的结果和动力(3)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5)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6)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意义.内容: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最重要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它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作用、职能、历史使命相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不断发展社会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2)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3)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4)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含义:由居民(村民)选举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2)主要内容:农村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3)特点:最直接、最广泛(4)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要求(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目标: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4)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原则(1)坚持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1)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2)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3)在制定其他各种制度中起决定性作用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科学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A.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B.增强全民族文化钊造活力•关使C.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D.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2.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度(2)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3)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责任.方向和重点: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1)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2)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3)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九二共识:承认一个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的变化1949“解放台湾”1955周恩来:战争的方式、和平的方式1981叶剑英:“叶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2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十八大后的;理论新发展(1)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3)和平发展是统一的正确道路(4)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落脚点和基本着眼点(5)遏制台独是保证两岸关系的必然要求“九二共识”是政治交往的基础条件(7)大陆的发展是两岸关系的关键外交一、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精髓:国家主权平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工作布局:大国一一关键;周边 首要;发展中国家一一基础;多边一一舞台二、和平发展道路.含义(1)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发展自己维护世界和平(2)实现自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3)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各国互利共赢(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最鲜明的特征(1)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2)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3)是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依据(1)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2)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3)是基于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4)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世界意义(1)打破了强国必霸的大国崛起模式(2)带给世界更多的机遇(3)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三、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提出依据(1)基于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延续.新在合作共嬴.核心(1)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维护不干涉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3)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4)实现双嬴和共赢.应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途径(1)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要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3)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4)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党.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十八大:学习型政党(基础)、服务型政党(目的)、创新型政党(动力).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建设(1)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的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2)主线: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3)目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电洁性,必须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钝洁性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37思想部分理想.特征(1)时代性:带有时代的烙印(2)现实性: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3)预见性.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中共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和信念的关系(1)理想是信念的前提(2)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3)很多情况下,理想就是信念,信念就是理性.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变化有重要作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人生目的:人生观的核心,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2)人生态度: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3)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要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2)勤劳勇敢: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兴家立国之本(3)自强不息:A.不屈不挠的精神: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B.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C.坚贞刚毅的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科学内涵: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民族精神的核心.特点(1)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历史条件下内涵不同(2)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2)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爱国主义失去存在意义(3)现阶段为: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祖国统一大业.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立身之本(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一一对人民群众情感的深浅程度(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1)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2)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3)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4)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1)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2)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3)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4)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道德部分.本质(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1)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相应道德体系的性质(3)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5)阶级社会中,道德带有阶级属性(会打上阶级的烙印).社会作用(1)为经济基础服务,是重要的精神力量(2)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3)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4)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影响(5)在阶级社会中,调节阶级矛盾的重要工具(6)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是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功能(1)认识功能: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经济关系(2)规范功能:用正确善恶观,规范行为与道德修养(3)调节功能:主要形式是道德评价;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4)集中表现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1)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调控范围扩大(3)调控手段丰富科学合理(4)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①贡任奉献:“公义胜私欲”、“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义然后取”②“仁爱”和谐:“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者自爱”,“兼相爱,交相利”,“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③谦敬礼让:“恭敬之心,礼之端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不学礼,无以立。”,“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④恪守诚信:“养心莫善于诚”,“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明于庶物,察于人伦”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