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1121-2007 动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是一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使用加速氧化方法来测定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具体步骤。该标准适用于评估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条件下动植物油脂抵抗氧化的能力。

根据此标准,试验前需准备符合要求的样品,并且确保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清洁无污染。主要的测试装置包括一个能够精确控制温度(通常设定为110°C±1°C)并维持恒定空气流速通过油样的反应器。此外,还需要配备有记录功能的压力传感器或类似设备用于监测油样中产生的压力变化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其抗氧化能力的一个指标。

测试过程中,将一定量的待测油脂置于反应容器内,在指定条件下通入纯净干燥的空气,同时开始加热。随着反应时间延长,由于油脂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挥发性物质,导致系统内部压力逐渐上升。通过连续监测这一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趋势,并记录下从实验开始到达到预设终点所需的时间(即诱导期),可以间接反映出该批次油脂抵抗自动氧化的能力强弱。

该标准还提供了如何处理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的具体指南。例如,需要至少重复进行两次独立实验以提高结果准确性;最终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样品描述、所用测试条件、每个单独运行得到的诱导期值及其平均数等关键参数。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指导原则,研究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可以获得关于不同来源或类型的动植物油脂在其预期应用环境中表现如何的重要见解。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7-10-16 颁布
  • 2008-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1121-2007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_第1页
GB/T 21121-2007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_第2页
GB/T 21121-2007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21121-2007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67.200.10

犡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21121—2007/犐犛犗6886:2006

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测试)

犃狀犻犿犪犾犪狀犱狏犲犵犲狋犪犫犾犲犳犪狋狊犪狀犱狅犻犾狊—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狅狓犻犱犪狋犻狅狀狊狋犪犫犻犾犻狋狔

(犃犮犮犲犾犲狉犪狋犲犱狅狓犻犱犪狋犻狅狀狋犲狊狋)

(ISO6886:2006,IDT)

20071016发布200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21121—2007/犐犛犗6886:2006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886:2006《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测试)》(英文版)。

本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与ISO6886一致,仅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将“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原文中作为小数点的“,”;

———对有关公式进行了编号。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建、杨晓蓉、汪海峰、鞠兴荣、薛雅琳。

犌犅/犜21121—2007/犐犛犗6886:2006

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加速氧化测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高温、高空气流量的极端条件诱导下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未精炼的和精炼的动植物油脂。

本标准不适用于常温下油脂稳定性的测定,但可用于比较添加到油脂中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率。

注:挥发性脂肪酸及不稳定的酸性氧化产物的存在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687油脂试样的制备(eqvISO66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诱导期犻狀犱狌犮狋犻狅狀狆犲狉犻狅犱

从开始测定至形成的氧化产物开始快速增加时的时间。

3.2

氧化稳定性狅狓犻犱犪狋犻狏犲狊狋犪犫犻犾犻狋狔

根据本标准所规定步骤测定的诱导期,以小时(h)来表示。

注:在氧化稳定性的测定中通常采用的温度为100℃~120℃。根据被测试样品的氧化稳定性,或通过回归法外推,

在测定时可采用其他温度条件进行。最佳的诱导期应在6h~24h之间。每增加或降低10℃将使诱导期以大

约2倍的变化系数降低或增大。

3.3

电导率犮狅狀犱狌犮狋犻狏犻狋狔

物质的导电能力。

4原理

将经过净化的空气通入已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样品中,氧化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导入长

颈瓶中,瓶内预先装有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及一支测量电导率的电极,电极与测量、记录仪器相连。在氧

化过程中,由于易挥发性羧酸物质的聚集引起电导率的快速增加。当电导率开始快速增加时,表示诱导

期结束。

5试剂和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