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之一)》《致大海》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迷娘(之一)》《致大海》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迷娘(之一)》《致大海》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迷娘(之一)》《致大海》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迷娘(之一)》《致大海》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倾听内心的呼唤歌德《迷娘》(之一)普希金《致大海》整合阅读歌

德迷

娘(之一)走近作者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曾是个博士,后来为求体面,又买得了一个皇家顾问的头衔。外祖父是法兰克福市长,母亲性格温存,又爱好文学。歌德本人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曾做过短时期的律师,后来专注于文学创作。恩格斯评价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不仅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作家之一,在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歌德与《迷娘》《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的私生女,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正歌副歌正歌副歌第一节第二节诗歌结构初读知事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诗歌结构正歌副歌第三节再读悟情

德国诗人海涅:“你可知道吗?有支歌写出了整个意大利。”——《迷娘》勾画意象,赏析意境。(诗歌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不同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第一节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桃金娘:维纳斯的神树,象征着爱情

月桂树:阿波罗的神树,象征光明特点:宁静美好色彩明丽。氛围宁静。地域风味。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

第二节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意象特点:富丽堂皇,气派典雅(意大利的典型建筑特点)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眷恋之情。第三章节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悬崖高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意象: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回归故园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些意象)意象特点:神秘、险峻。思想感情: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诗歌选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宁静、美好

这些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美好、哀婉神秘、险峻

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意愿。三节诗的意象有何共同特点?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爱人”——“恩人”——“父亲”

①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进行的。倾诉人是迷娘,倾诉的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迷娘深深地爱着他,可迷娘认为这种爱情无法实现,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为“父亲”。

②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形成递进关系,男女爱情被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后面又和乡思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三读总结②重章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同时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致大海

普希金走近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诗人、作家。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诗人”,高尔基称之为“俄国为学之始祖”。诗歌《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

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代表作品)小说《上尉的女儿》

一、自由诵读,思考:为什么向大海倾诉?倾诉了哪些思想感情?品读诗歌

诗歌第1至第7节为第一层,海之留恋。

主要描绘诗人热爱大海,追求自由的心声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品读诗歌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大海的词语,思考:诗人眼中的大海有哪些特点?诗人笔下的大海象征什么?诗人表达了对大海怎样的感情?品读诗歌

“自由”“骄傲”“忧郁”“沉郁”“幽静”“阴沉”

“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深沉”“阴郁”

作者对大海强烈的依恋、热爱、赞美和向往就是诗人追求自由精神的强烈愿望。自由展示自己的性格大海自由精神【思考1】: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这里“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是指诗人还不能离开囚禁他的地方,到海外去,去寻求自由的生活。“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指诗人现在是不自由的,但是他非常渴望自由。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品读诗歌

诗歌第8至第13节为第二层,海之思考。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品读诗歌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后远征意大利,打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就任第一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制定《拿破仑法典》。品读诗歌

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同时反映诗人因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思考2】想一想诗人由自由的大海联想到英雄拿破仑,意在表达什么情感?品读诗歌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支持纺织工人暴动,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这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杰作。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后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组织,反抗奥地利的统治。这一时期创作长篇叙事诗《唐璜》。1823年烧炭党运动失败,他前去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期间不幸染病去世。其诗作以辛辣的社会讽刺、批评和对自由、民主的讴歌,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表现的个人主义和悲观厌世的消极成分比较严重。

诗人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解读】品读诗歌诗歌赏析

诗歌第14至第15节为第三层,海之信念。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最后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