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 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 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 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 一等奖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期末 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B.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5.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80gB.该分子中有三种元素C.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9:8:4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铜反应B.在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C.t℃时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100克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0克1%稀硫酸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FeFe2O3盐酸结晶BNH4HCO3NaCl加热CCu(NO3)2溶液BaCl2AgNO3溶液过滤DCO2水蒸气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50g B.100g C.150g D.200g二、填空与简答(共18分)1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氦气;铜离子;3个氢氧根离子;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2)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12.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保持J干燥.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①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14.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连接装置是(写装置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15.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气球鼓起②…注射器3中无明显现象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④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想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A的化学式为.(2)实验过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在滤液D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4)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四、计算题(共6分))17.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计算:(1)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比);(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填字母).A、N(NO2)3B、N2O3C、N2O5.18.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通过蒸发水使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过程中,只是活性炭把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燃放烟花过程中,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根据沸点不同把各种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B、倾倒液体时,注意容器口与试管口的接触程度,瓶塞的放置等;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D、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二低,三靠.【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容器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塞要倒置,以防污染药品,故B错误;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是“左物右码”,故C正确;D、过滤时,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故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烟,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B.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分析】A、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能和小苏打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油的密度比水小进行解答;C、根据加碘食盐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进行解答;D、根据微粒的性质、特征进行分析进行解答.【解答】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能和小苏打反应,所以胃酸过多时,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故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不能用冷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浮在水面上,起不到灭火的效果,应迅速盖上锅盖,可以起到隔离氧气的目的,从而灭火,故说法错误;C、加碘食盐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D、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运动花香的分子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说法正确.故选:B.5.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80gB.该分子中有三种元素C.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9:8: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C.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8):(16×3)=27:2:1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个阿司匹林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9:8:4,故正确.故选D.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判断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解答】解:A、由图①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由图②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②对应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B错误;C、由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C正确;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故选:C.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分析;【解答】解: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如果盐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的生成.故A错误;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B错误;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故C正确;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故选:C.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铜反应B.在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C.t℃时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100克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0克1%稀硫酸【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进行分析;B、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不断减轻,然后不变,故B正确;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也会减少,然后不变,故C错误;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每98份质量的硫酸会中和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不会是中性,故D错误.故选:B.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FeFe2O3盐酸结晶BNH4HCO3NaCl加热CCu(NO3)2溶液BaCl2AgNO3溶液过滤DCO2水蒸气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Fe2O3和Fe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BaCl2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50g B.100g C.150g D.200g【考点】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分析】根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而这些质量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又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解答】解: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故碳元素的质量为120g×20%=24g,24g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又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设碳酸钙的质量是x,则x×=24g,解得x=200g.故选:D.二、填空与简答(共18分)1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氦气He;铜离子Cu2+;3个氢氧根离子3OH﹣;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2O3.(2)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N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O2;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H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e;故填:He;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铜离子符号为Cu2+;故填:Cu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故填:3OH﹣;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故可表示为:2O3;故填:2O3;(2)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填:N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O2;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H2;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CO2.12.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保持J干燥.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a(OH)2,CH2O.(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3)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填反应类型)(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NH4Cl.【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利用我们熟悉的一些物质的化学特性,找准切入点,胃液中有盐酸,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熟石灰,而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只有水,这就是我们完成本题的突破口,利用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完成该题.【解答】解:根据反应条件,我们初步判断C为水,那么E、F就是氧气和氢气,根据从F→G,由题给条件可知G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又因为铁是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生锈的,那么F就是氧气而J是铁,C为水;F是氧气,那么E就是氢气,J是铁,那么A就是盐酸,与题给条件吻合,B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我们初步判定它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为水,那么D就是氯化钙,D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这也进一步验证了B和D,那么H就是碳酸钙;B为氢氧化钙,根据题意我们知道B可以与M反应生成D氯化钙和C水以及I,据我们所学知识能够和碱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物质就是铵盐,而生成的物质中有氯化钙,我们把这个复分解反应给予还原就可以得出M为氯化铵.本题的答案为:(1)B是氢氧化钙,C是水,故填:(OH)2;H2O;(2)反应④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为置换反应,故填:置换;(4)据上述分析可知M的化学式为:NH4Cl,故填:NH4Cl.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甲.(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相等.(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大;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甲中有固体,因此甲是饱和溶液;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因为水和溶质一样多;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因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大.【解答】解:(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甲中有固体,因此甲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甲;(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因为水和溶质一样多;故答案为:相等或甲=乙;(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答案为:N;(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因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14.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连接装置是DAE(写装置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或易溶于水.【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B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选择的连接装置是DAE,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B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或易溶于水.故答案为:(1)DAE,CaCO3+2HCl=CaCl2+H2O+CO2↑;(2)密度比空气小或易溶于水.15.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气球鼓起②…注射器3中无明显现象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④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NaOH溶液吸收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或者直接使用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3,其目的是想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首先要分析实验过程,从中研究设计者设计本意,进而找出设计者具体的思路,然后分析验证.【解答】解: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目的是让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具体为:NaOH溶液吸收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或者直接使用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②向外拉动注射器3,目的看二氧化碳是否被吸收干净,结果注射器3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盐酸)推入瓶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成气体,所以先前鼓起的气球慢慢变瘪;④向外拉注射器3,此时由于装置内有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整个过程通过先将二氧化碳吸收而后再次生成也就是通过中间产物的转化,实现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验证.(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NaOH溶液吸收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或者直接使用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3,其目的是想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NaOH溶液吸收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或者直接使用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2)向外拉注射器3;(3)Ca(OH)2+CO2=CaCO3↓+H2O.16.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A的化学式为CO2.(2)实验过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3)在滤液D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Cl﹣.(写离子符号)(4)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BaCl2、CuO、Na2SO4.【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有氧化铜;依据含有的物质的情况以及加盐酸会生成气体,因故原混合物中Na2CO3、CaCO3至少有一种;因为加入盐酸后白色沉淀C不溶,因此C是硫酸钡,那么原混合物中一定有BaCl2和Na2SO4.【解答】解: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因此原混合物中一定有氧化铜;依据含有的物质的情况以及加盐酸会生成气体,故原混合物中Na2CO3、CaCO3至少有一种;因为加入盐酸后白色沉淀C不溶,因此C是硫酸钡,那么原混合物中一定有BaCl2和Na2SO4;(1)由初中学过的知识可知,含有的物质的情况以及加盐酸会生成气体,则该气体只能是二氧化碳;(2)实验②时滤液B与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