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2017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2.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 B.纯碱 C.食盐 D.白酒3.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4.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5.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6.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氯酸钾 B.石灰水 C.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7.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8.判断某瓶KNO3溶液是否饱和的正确做法是()A.取样,加入少量KCl固体,观察能否继续溶解B.取样,加入少量KNO3固体,观察能否继续溶解C.取样,使其温度升高,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D.取样,使其温度降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无色的液体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C.配制溶液时玻璃棒搅拌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一定温度下,判定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加入该溶质看溶质是否继续溶10.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粗铁丝,片刻后取出铁丝,发现粗铁丝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CuO+H2SO4═CuSO4+H2O)()A.不溶物一定是铜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H2SO4,也可能含有CuSO4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也可能含有CuSO4和H2SO411.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Mg B.Al C.Cu D.Zn12.将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气泡,X、Z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Y>X>Z B.X>Y>Z C.Z>Y>X D.X>Z>Y13.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是酸B.铁、铜都是金属单质,都能够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证明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14.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15.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A.Mn+2HCl=MnCl2+H2↑ B.Fe+MnSO4=FeSO4+MnC.2Al+3MnSO4=Al2(SO4)3+3Mn D.Mg+MnSO4=MgSO4+Mn16.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A.铁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碳二、解答题17.用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填写:(1)食盐水中的溶质(2)胃酸的主要成分(3)医疗上常用它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又可用来调味,它是.18.化学发展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1)钾肥能提高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填序号).①碳酸氢铵(NH4HCO3)②硫酸钾(K2SO4)③磷矿粉【Ca3(PO4)2】④硝酸铵(NH4NO3)(2)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要配制200Kg质量分数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Kg,水的质量Kg.1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从图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两条即可);.(2)4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21.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1)你认为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②.22.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3637碳酸钠6101850(1)依据上如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有溶解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5)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①澄清石灰水②%的食盐水溶液(俗称生理盐水)③白酒④稀盐酸⑤硫酸铜溶液⑥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2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2)在t2℃时,把40g的乙物质加入到10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乙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结果化简到最简整数比);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此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2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2℃时,A、B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2)t3℃时,把固体A、B各4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质量为B液质量为将它们分别降温到t2℃,此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3)A溶液中混有少量B溶液时,可用法提纯A.25.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①图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②t1℃时,1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物质③t3℃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④现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可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物质.2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2)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27.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水的质量.28.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较稀的硫酸.要把10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29.相等质量的金属Zn、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比,因为Zn﹣65,Fe﹣56所以它们生成氢气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如图所示甲表示乙表示(填锌或铁)30.配制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为什么不能用铁桶盛放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31.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铁粉,它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后,起到补血的作用,反应化学方程式.32.向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产生,请回答:(1)滤渣中的物质有,滤液中的溶质;(2)请写出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3.在实验室里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4.生铁和钢在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不同;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中得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铁制品生锈后可使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5.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在室温下发生反应(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为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m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金属活动顺序是M比N(填“强”或“弱”);相对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M比N的(填“大”或“小”).36.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C、D.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37.小明为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固体,溶液颜色变浅.(2)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通过实验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38.汽车配件厂新购进了一批黄铜(铜锌合金).为了测定这批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化验人员将取来的样品先加工成粉末,然后利用该粉末与稀硫酸在烧杯内发生反应.在所进行的三次实验中,只有一次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黄铜样品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123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g)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g)请分析实验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计算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39.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为了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现将80g稀硫酸平均分成4份,分别与一定质量分数的黄铜样品进行实验,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数据如表实验次数一二三四黄铜样品质量1234生成氢气质量M(1)从第几次实验开始黄铜样品有剩余?(2)M值(3)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Zn﹣65H﹣1.40.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Cu、Fe合金样品20g,将80g稀盐酸平均分成4份,分4次逐渐加入到样品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如表:次数1234加入稀硫酸质量/g20202020剩余固体质量/gM计算:(1)哪几次稀硫酸有剩余?(2)M的值(3)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4)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Cu﹣64Fe﹣56H﹣1S﹣32O﹣16.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2017年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分析】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实际上是温度降低的过程,因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低,故当温度降到溶液达到饱和时,再降温会有蔗糖析出,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A、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实际上是温度降低的过程,因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低,故当温度降到溶液饱和时再降温就会有蔗糖析出,这与原溶液是否饱和无关,故A说法错误B、由A知溶液温度降到饱和后再降温就会析出晶体,故B说法正确C、在认为水分几乎无变化的基础上时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随之变小,故C说法正确D、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这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小而变小,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涉及到饱和溶液遇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知识,能让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2.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 B.纯碱 C.食盐 D.白酒【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B、根据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C、根据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D、根据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解答】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A、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B、碳酸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C、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D、酒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X、Y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温度的改变溶液是否能够达到饱和.【解答】解:A、由图可知,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故B错误;C、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花生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泥土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汽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5.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6.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氯酸钾 B.石灰水 C.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氯酸钾中只含有氯酸钾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属于混合物.C、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氢氧化钠只含有氢氧化钠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7.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B、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考虑;C、根据饱和溶液是说的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D、根据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考虑.【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如果溶液中溶质是液体和气体时,蒸干后就得不到固体,故B错;C、饱和溶液是说的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故C错;D、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有的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所以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8.判断某瓶KNO3溶液是否饱和的正确做法是()A.取样,加入少量KCl固体,观察能否继续溶解B.取样,加入少量KNO3固体,观察能否继续溶解C.取样,使其温度升高,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D.取样,使其温度降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该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A、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加入少量KCl固体均会溶解,不能说明是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取样,加入少量KNO3固体,观察能否继续溶解,若不溶解,说明某瓶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使其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某瓶KNO3溶液是否饱和,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某瓶KNO3溶液是否饱和,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无色的液体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C.配制溶液时玻璃棒搅拌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一定温度下,判定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加入该溶质看溶质是否继续溶【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性质:①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②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③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可以对题中的选项判断正误.【解答】解:A、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错误;B、由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能溶的为其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其饱和溶液.对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来说,其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低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而对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物质来说,其低温的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比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浓度要高.因此,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所以,该说法错误的.C、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改变温度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搅拌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故说法错误;D、一定温度下,判定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加入该溶质看溶质是否继续溶;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实属对溶液的性质的考查,内容简单,单纯的概念的考查.10.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粗铁丝,片刻后取出铁丝,发现粗铁丝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CuO+H2SO4═CuSO4+H2O)()A.不溶物一定是铜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H2SO4,也可能含有CuSO4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也可能含有CuSO4和H2SO4【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铁>氢>铜,向滤液中放入的粗铁丝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能与铁丝发生反应的硫酸和硫酸铜,由此可判断加入的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也全部被混合物中的铁置换.【解答】解:A、根据放入滤液中的粗铁丝无任何变化,可得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形成的硫酸铜全部被置换,滤出固体中含铜,但却不能判断混合物的铁是否完全反应,所以,不溶物含铜但一定是铜却理由不足;故A不正确;B、根据选项A的分析,可判断不溶物中一定含铜,可能含铁;故B正确;C、因为放入滤液中的铁丝无任何变化,证明滤液中不含硫酸也不含硫酸铜;故C不正确;D、因为加入的硫酸已完全反应且滤液中不含硫酸铜,可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因为放入滤液的铁无任何变化,可判断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及硫酸铜;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时,对后来加入金属的验证作用进行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11.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Mg B.Al C.Cu D.Zn【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选项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可以按照1g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量比较解决;A、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克氢气.B、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克氢气.C、铜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的气体为零D、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65g锌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锌生成克氢气.因为>>>0,所以铝放出的氢气最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解答此类题可以记住一个结论即可轻松解决,即相同质量的锌、铁、镁、铝(谐音“心贴美女”)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依次增加.12.将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气泡,X、Z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Y>X>Z B.X>Y>Z C.Z>Y>X D.X>Z>Y【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实验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能置换出酸中氢的金属活动性比不能置换出酸中氢的金属活动性强,能置换出盐中金属的比不能置换出的金属活动性强.【解答】解:Y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X、Z不能,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比X、Z强;金属X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Z却不能,说明金属X的活动性比Z强;综上所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故选A【点评】根据金属与酸、金属与盐能否发生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活动性比H或盐中金属强.13.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是酸B.铁、铜都是金属单质,都能够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证明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要求判定金属与酸的反应.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判断;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不止二氧化碳.【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氢;故B不正确;C、由氧化物的定义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故C正确;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不止二氧化碳如:氮气等也能使点燃的木条熄灭.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酸、氧气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氧化物的概念理解等方面的知识,考查面广,知识性好.14.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③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④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推测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然后作出选择即可.【解答】解:①中铜和银都不能跟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所以不能判断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②铁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而银不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③银和硫酸亚铁溶液及硫酸铜溶液都不能反应,可以判断银的活动性最弱,但是铁和铜的活动性不能比较;④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但是不能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判断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能够判断出铁、铜、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为②④,即A正确.故选:A.【点评】这类题为明知故问型的题目,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取中间金属的单质或两端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15.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A.Mn+2HCl=MnCl2+H2↑ B.Fe+MnSO4=FeSO4+MnC.2Al+3MnSO4=Al2(SO4)3+3Mn D.Mg+MnSO4=MgSO4+Mn【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锌是氢之前的金属,则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符合题意;C、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的活动性比锰强,所以铝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镁排在锰的前面,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6.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成分主要是()A.铁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碳【考点】生铁和钢;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混合时,生铁中的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残渣的主要成分是碳.故选:D.【点评】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的含碳量低一些,但是都含有碳,要注意理解.二、解答题17.用化学符号或者化学式填写:(1)食盐水中的溶质NaCl(2)胃酸的主要成分HCl(3)医疗上常用它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又可用来调味,它是NaCl.【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故填:NaCl;(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其中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故填:HCl;(3)医疗上常用氯化钠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又可用来调味,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故填:NaC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不大.18.化学发展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1)钾肥能提高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②(填序号).①碳酸氢铵(NH4HCO3)②硫酸钾(K2SO4)③磷矿粉【Ca3(PO4)2】④硝酸铵(NH4NO3)(2)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要配制200Kg质量分数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32Kg,水的质量168【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中是否含有钾元素,如果含有钾元素就属于钾肥.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解答】解:(1)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减少农业损失,应该适量增加施用的肥料是钾肥.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而碳酸氢铵和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磷矿粉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②;(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0kg这种16%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200kg×16%=32k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200kg﹣32kg=168kg.故答案为:32;168.【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从图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两条即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4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5.【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的意义: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④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解答.【解答】解:(1)根据溶解度的曲线的意义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知道: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0℃以上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30℃以下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小;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等信息.(2)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以知道60ga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60g:100g=3:5.故答案为:(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3:5.【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降温(或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溶剂)【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2)据不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降温、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解答】解:(1)由图可知:t1℃(2)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甲,所以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有10g剩余,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时,其溶解度变为60g,则10g物质继续溶解,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50g:(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较大,所以t2℃故答案为:(1)>;(2)饱和;1:2;(3)降温(或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溶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21.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1)你认为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3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升温;②加水.【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图1的可得到答案;(2)据溶解度曲线知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解答;(3)据甲的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答】解:(1)据图1的可知,A、C两个烧杯充分溶解后,溶质部分未溶解,B中全部溶解,故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有已知条件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相等;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中会有新的晶体析出,故C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3)据甲的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和增加溶剂水.故答案为:(1)B;(2)相等;饱和;(3)①升温;②加水.【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3637碳酸钠6101850(1)依据上如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A(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有溶解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冬天的时候温度低,碳酸钠会结晶析出.(5)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①澄清石灰水Ca(OH)2②%的食盐水溶液(俗称生理盐水)NaCl③白酒C2H5OH④稀盐酸HCl⑤硫酸铜溶液CuSO4⑥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KMnO4.【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还可知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等,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听说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A,故填:A;(2)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4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故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冬天的时候温度低,碳酸钠会结晶析出,故冬天捞碱,故填: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冬天的时候温度低,碳酸钠会结晶析出.(5)①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②%的食盐水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③白酒中的溶质是乙醇,故填:C2H5OH;④稀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故填:HCl;⑤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故填:CuSO4;⑥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故填:KMn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应用即可正确解答.2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丙<乙(2)在t2℃时,把40g的乙物质加入到10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结果化简到最简整数比);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此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还可知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等,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丙<乙,故填:甲<丙<(2)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故把40g的乙物质加入到10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3:10,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填:饱和溶液;3:10;%;(3)据图可以看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应用即可正确解答.2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2℃时,A、B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等于(2)t3℃时,把固体A、B各4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是B,A溶液质量为145gB液质量为140g将它们分别降温到t2℃,此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3)A溶液中混有少量B溶液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还可知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等,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具体可以看出,在t2℃(2)t3℃时,A的溶解度是50g,B的溶解度是40g,故把固体A、B各4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是B,A溶液质量为100g+45g=145g;B液质量为100g+40g=140g,将它们分别降温到t2℃,二者的溶解度相等且都是(3)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A溶液中混有少量B溶液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故填:降温结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应用即可正确解答.25.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①图中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②t1℃时,1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物质25③t3℃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④现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可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乙物质.【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解答】解: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以看出图中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故填:丙.②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故12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物质25g③t3℃④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明显的物质适宜使用此方法,故填: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2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2)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t1℃时A、B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相同温度范围内,等质量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曲线变化差异越大,析出晶体越多;(3)据AB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分析解答.【解答】解:(1)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向两只盛有100g(2)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3)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升高温度二者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故答案为:(1)B;(2)>;(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合理都可).【点评】本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以及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状态转化相互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7.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3g,水的质量47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解答】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故答案为:3g;47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8.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较稀的硫酸.要把10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8%=(100g+x)×20%x=390g.答:需加水390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9.相等质量的金属Zn、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因为Zn﹣65,Fe﹣56所以它们生成氢气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铁、锌如图所示甲表示铁乙表示锌(填锌或铁)【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和酸溶液反应的图象可以得出:①得到的氢气的多少,②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过程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③如果这两种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根据氢气的多少可以判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得到的氢气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得到的氢气越多.【解答】解:若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得到的氢气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得到的氢气越多,因此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则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通过图象中可以看出,金属乙的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乙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乙比甲活泼,因此乙是锌,甲是铁;故答案为:反;铁、锌;铁;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30.配制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为什么不能用铁桶盛放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铁能够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完成该题的解答.【解答】解: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1.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铁粉,它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后,起到补血的作用,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结合相关信息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该过程是铁粉与盐酸反应的过程,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物是二价铁,此点同学们需特别注意.32.向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产生,请回答:(1)滤渣中的物质有Ag、Cu、Fe,滤液中的溶质Mg(NO3)2、Fe(NO3)2;(2)请写出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铁与Mg(NO3)2不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解答】解: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Fe;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铁与Mg(NO3)2不反应;所以滤液中肯定有Mg(NO3)2、Fe(NO3)2;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AgNO3=Fe(NO3)2+2Ag;Fe+Cu(NO3)2=Fe(NO3)2+Cu.故答案为:Ag、Cu、Fe;Mg(NO3)2、Fe(NO3)2;Fe+2AgNO3=Fe(NO3)2+2Ag.【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要能应用必须先把金属活动顺序表熟练的掌握住.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型.33.在实验室里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需要一种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稀盐酸,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据此解答.【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铜外,还可以选择稀盐酸,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故填:稀盐酸;Fe+2HCl═FeCl2+H2↑.【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34.生铁和钢在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中得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铁制品生锈后可使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考点】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生铁和钢的区别以以及铁生锈的因素、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而生锈,盐酸能与铁锈的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含碳量;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5.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在室温下发生反应(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为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m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金属活动顺序是M比N强(填“强”或“弱”);相对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M比N的小(填“大”或“小”).【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化学性质越活泼,和稀酸溶液发生反应时现象也就越剧烈,在等同条件下,反应完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根据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解答】解: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金属M需要的时间短,因此M的金属活动性强;而M得到的氢气多,再根据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说明M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故答案为:强,小【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6.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Fe、CH2、DH2O.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FeSO4.(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A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B,则B为硫酸亚铁,A为铁,C为氢气,燃烧生成的D为水,代入框图,推断合理.【解答】解:(1)A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B,则B为硫酸亚铁,A为铁,C为氢气,燃烧生成的D为水,所以本题答案为:Fe,H2,H2O,FeSO4;(2)C为氢气,与氧气点燃,则C→D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所以本题答案为:2H2+O22H2O.【点评】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37.小明为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固体,溶液颜色变浅.(2)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3)通过实验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Cu>Ag.【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本题考查设计实验来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分析,利用置换反应的特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推测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解答】解:(1)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固体,溶液颜色变浅,置换出铜;(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由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可知铜在溶液中置换出银,利用置换反应的特点,故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动迁房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带牌协议车的协议书模板
- 2024年承接水电外加工合同范本
-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同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检测卷(含答案)
- 全麻手术课件教案
- 2024年电气年终总结
- 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培训
- 中职教育一年级上学期英语《We Are Friends》课件
- DL∕T 2447-2021 水电站防水淹厂房安全检查技术规程
-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 《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条件》
- AQ 1097-2014 井工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正式版)
- 办理电信业务的委托书
- 2024年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800题(含答案)
- 知道网课智慧树《盆景学(西南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机动车检测站违规检验整改报告
- 中国书法艺术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履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