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打印版)
3月27日
2023年3月
专业精致的教学资料,高效快捷的得分技巧
理性思辨的历史观点,实用可靠的教育方法
八下全册中国现代史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①宣告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大阅兵与群众游行
3.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史实: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过程
(1)开赴前线(开始):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主要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4.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斗英雄
1.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一、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概况
1.开始与内容: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与建设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大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
(1)工业:
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影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4)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概况:
(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2)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创举: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性质、实质
性质与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四、历史意义
意义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存在的不足
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六、评价:历史意义+存在的不足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
1.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典型事件: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得到平反。
3.完成:1981年,中共
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概况
(1)尝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表现
(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影响:
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深化: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代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影响: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2.推进(1992年以后)
(1)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2)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3.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23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过程: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后来载入宪法,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4.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以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6.2023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7.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影响: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2)建交过程
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影响: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
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外交成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多次举办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2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23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算执行反馈机制计划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8.1~28.2 阶段性复习(含答案)-
- 持续反馈环节在生产计划中的必要性
- 岩石矿物标准物质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水泥运输委托协议三篇
- 冷箱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工程塑料尼龙系列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再生资源仓库管理方案计划
- 跨部门合作的工作流程计划
- 睡眠健康借款合同三篇
- 国开2024年秋《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3年山西大同平城区司法协理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年加工3万吨大米改建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2024年车辆牌照租赁协议标准版本(四篇)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珍藏版
- 《庖丁解牛》-中职高一语文教与学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微信视频号运营服务协议合同(2024版)
- 2025届太原市重点中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沪教版小学牛津英语2a期末综合复习试卷2(含听力内容)
- 2024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解读
- 幼儿园小小美食食谱播报员播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