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267.10-2003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 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刑事侦查和技术鉴定领域中,对微量物证进行分析检测时采用气相色谱法的具体方法、要求和操作规范。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刑事技术案件中微量物证的分析,如毒品、易燃液体残留、爆炸残留物、毒物、药物及其代谢物等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可以高效分离并检测出这些物证中的复杂混合物成分,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概览

  1. 术语和定义:首先明确了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涉及的专业术语,确保读者对基本概念有准确理解。

  2. 仪器与设备:详细描述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所需仪器的种类、性能要求及校准方法,包括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检测器(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及色谱柱的选择与维护。

  3. 试剂与材料:规定了实验所用试剂的纯度级别、标准物质的来源与制备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所需的各种溶剂和材料的标准。

  4. 样品采集、保存与预处理:提供了详细的样品采集原则、保存条件以及预处理步骤,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5. 分析方法

    • 定性分析:介绍了如何通过保留时间、标准物质对比或质谱联用等手段确认目标化合物。
    • 定量分析:阐述了外标法、内标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包括标准曲线的制作、计算公式及精度要求。
  6. 数据处理与报告:规定了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及检验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要求。

  7. 质量控制:强调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空白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8. 安全与环保:提醒操作人员遵循实验室安全规程,注意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及废弃物的合理处置,以保护环境和人员安全。

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刑事微量物证的气相色谱检验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物证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促进司法公正,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刑事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267.10-2008
  • 2003-08-19 颁布
  • 2004-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9267.10-2003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_第1页
GB/T 19267.10-2003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_第2页
GB/T 19267.10-2003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13.310A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r19267.10—2003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Physicalandchemicalexaminationoftraceevidenceinforensicsciences-Part10:Gaschromatography2003-08-19发布2004-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9267.10一2003公GB/T19267《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分为12个部分:-第1部分:红外吸收光谱法;-第2部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3部分:分子荧光光谱法;第第4部分:原子发射光谱法;第5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第第6部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第7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第8部分:显微分光光度法;第9部分:薄层色谱法;第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第1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第第12部分:热分析法。本部分为GB/T19267第10部分本部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79)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的起草单位:辽宁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本部分起草人:丁军凯。

GB/T19267.10—2003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0部分:气相色谱法T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气相色谱的检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刑事技术领域中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其他领域亦可参照使用。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26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4946-1985气相色谱法术语GB/T13966-1992分析仪器术语术语和定义GB/T4946、GB/T1396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死时间(Iv)deadtime不被固定相沸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3.2保留时间(lg)retentiontime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3.3调整保留时间(I)adjustedretentiontime诚去死时间的保留时间,R=1k—/v3相对保留值(Y..)relativerclentionvalue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式中:组分;的调整保留体积;组分、的调整保留体积3.5保留指数(I)retentionindex定性指标的一种参数。通常以色谱图上位于待测组分两侧的相邻正构烃类的保留值为基准.用对数内插法求得。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