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637-200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这一国家标准,发布于2002年,旨在为牛病毒性腹泻和粘膜病的诊断提供一套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该标准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来准确识别和确认这两种疾病,确保兽医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控制疾病传播、保护畜牧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1. 范围:标准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即规定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及由此引发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

  2. 术语和定义: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以及相关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为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3. 诊断原则:概述了诊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样品采集与保存:详细说明了应采集哪些类型的样本(如血液、组织、分泌物等),以及样本的采集方法、保存条件和运输要求,以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和检测的可靠性。

  5. 实验室检测方法

    • 病毒分离:描述了如何在特定细胞系中分离和培养BVDV,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 抗原检测:介绍了直接检测样本中病毒抗原的方法,如免疫荧光试验(I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 抗体检测:阐述了血清学方法,如病毒中和试验、ELISA等,用于检测动物体内对BVDV的免疫反应。
    •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其衍生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用于病毒核酸的快速、灵敏检测。
  6. 结果判定与报告:规定了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诊断判定,包括阳性、阴性及可疑结果的定义,以及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7. 质量控制:强调了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内部质控、外部质控及实验室间比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8. 安全防护:提供了在操作BVDV样本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和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以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人员感染。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8637-2018
  • 2002-02-19 颁布
  • 2002-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8637-2002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_第1页
GB/T 18637-2002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_第2页
GB/T 18637-2002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11.220B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37—2002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Diagnostictechniquesfor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2002-02-19发布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8637-2002前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一种以粘膜发炎、摩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应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查BVD/MD抗体,具有其特殊意义,它不仅可以定性,而且还可以定量并从抗体量的动态变化中,可以判定病牛是以前感染过本病.还是现在正在感染过程中.从而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兽药监察所、农业部动物检疫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振华、郑志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37-2002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Diagnostictechniquesfor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的诊断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BVD/MD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疫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细胞玻片放置在莱顿氏(Leighton's)管或其他用作培养细胞的小瓶中,长有单层细胞的盖玻片3BVD/MD病毒分离与鉴定3.1材料准备3.1.1阳性参照毒林为牛粘膜病病毒俄勒冈毒株(OregonC.V)3.1.2BVD/MD荧光抗体(BVD/MD-FA)、阳性血清。3.1.3荧光显微镜:采用蓝紫光为激发光的透射式或落射式荧光显微镜3.1.4牛(或胎牛)血清:无BVD/MD抗体和无污染3.1.5细胞培养瓶扁瓶、Leighton's管、0.17mm厚度的盏玻片(1.0cmX3.8cm或0.8cmX2.4cm),0.8mm~1.0mm厚的普通玻璃载片,带盖湿盒。3.1.6溶液配制:pH7.0~7.2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9.0~9.50.5mol/L碳酸缓冲甘油C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3.1.7细胞培养液: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3.1.8原代细胞培养物: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3.2病毒分离3.2.1样品的采集3.2.1.1对于牛群、种公牛的检疫.无菌采血液或精液3.2.1.2对怀疑为急性感染期或持续感染的牛·采血或鼻分泌物。3.2.1.3对流产、死胎,采胎儿的组织。3.2.1.4对怀疑为死于粘膜病的牛,可采集血块和各组织,尤其是肠道集合淋巴组织。如果肠道样品已发生自溶,可采扁桃体或淋巴结,3.2.2样品处理3.2.2.1血液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3.2.2.22凝血块:冻融数次后·取析出的上清液(加入适量的双抗即青链霉素)3.2.2.3组织样品用含1000IU/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