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绪论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一一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现实社会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纠正了探索进程中的错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第一章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这句话是片面的这句话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但是他却过大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2、世界统一于存在此观点不正确。因为:
一,存在范畴的涵义十分广泛,既包括一切物质实体的存在,也包括意识,思维的存在.存在这个概念只有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时,才和物质具有同样的含义.
二,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为存在,并没有说明是物质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是一个哲中主义命题.它不仅没有揭示世界统一性的实质,反而掩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唯心主义也可以接受的。3、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
此观点不正确。因为:此观点混淆了量变和质变的界限.量变是事物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量变本身不是质变,不是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的,当量变保持在事物度的范围之内时,这种量变不管怎样都不会引起质变。只有当量变达到或超过了事物的度,才能引起质变.4、“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马克思辩证法、特别是对辩证否定观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科学阐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相互斗争,到一定阶段,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事物发生质变,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这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在辩证否定观看来,现存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它必然被否定,必然灭亡,为新的事物所代替.当现存事物还有存在的理由之时,我们要肯定它,但当它丧失了存在根据和理由时,又必然被新事物所否定。这体现了辩证法否定观的科学态度和彻底革命的精神。它说明,”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5、世界统一于存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问题,即世界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是一元论哲学。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种折衷主义观点。其目的在于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存在,但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存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存在视为精神的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因此这种观点实际上混淆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和先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统一于物质是由哲学和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的.第二章1.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不对。从知识总体上讲,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但就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个人的亲自实践。个人获得知识有两个途径:一是由自己亲自获得的,来自直接经验;二是从书本和别人那里获得的,来自间接经验.就一个人来说,大量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中获得的.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重视知识的"源",而忽视了知识的"流",否认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2.真理具有相对性,这是说真理包含错的.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真理相对性是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应的。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所以这个“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举个例子,地心说在中世纪很长的一个时期被认为是对的(真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心说的提出,并被人们接受为真理至今,而地心说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谬误.所以参见真理的相对性,所谓真理包含的错误准确说来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8、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坚持实践标准,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闻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第三章辨析题4。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反作用错误。(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通过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因而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并同落后思想展开必要的斗争,对于发挥先进思想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6。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错误。(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ﻫ(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3)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ﻫ简答题1.怎样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材161页)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发展的需要造成危害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必须协调发展。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贯彻实施,从而处理和解决好我国经济与社会、当前近期发展与未来长远发展的关系。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再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它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变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的、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发展变革,从而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教材208—213页)答: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显著特征.这在于,第一,通过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能够物化为先进的劳动工具。第二,将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第三,通过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第四,将科学运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水平。⑵在当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表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的公式已由科学—技术—生产转化为科学→技术→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是根据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⑶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从而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力地贯彻和实施7、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为什么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P63/P62(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二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虽然被经济基础决定,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但是,上层建筑一旦建构起来,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这种服务表现为:首先,上层建筑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其他经济关系;其次,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影响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再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便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便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我国经济基础正在发生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其核心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就要求整个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体制相应地进行改革.第一,我国过去的政治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弊端是:机构臃肿,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统得过死,从而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容易滋长官僚主义、腐败和不正之风等等.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第二,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党的领导,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需要。1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P6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在于他们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其次,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第四章辨析题1、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4、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此观点错误。(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6、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第五章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ﻫ此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2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没了
错.
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这只资本家们改变了像当初那种增加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和工人进行正面暴力的冲突,赤裸裸的压榨剥削。当前的资本家聪明了,他们用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这种方式只能从管理层面上认为工人成为了主人,工人在管理上有了话语权,这种情况更能够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资本家们把剥削和压榨变成了这种缓和平静的方式,但控股权永远仍是在那些资产阶级手中,他们分给工人的股资相当少,而换来的利益却是丰厚的。ﻫ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没没,资产阶级的目标便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无产阶级便是他们剥削的对象,这两个阶级的矛盾是对立的,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只要这两个阶级还存在它们之间的矛盾便不会没,只是通过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这种方式使得资产阶级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暂时缓和,两个阶级暂时全部能满足自己的要,资本家实现了利益的扩大,无产阶级在生活水平上有了一定的增加,生活相对较为稳定,但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不会没,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家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无产阶级要求平等,要求生活质量的增加,他们之间矛盾必然会突显出来。。3.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培优卷(苏教版)【A3版】-A4
- 2025年淮南a2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5工矿产品购销合同下载
- 2025服装店转让定金合同协议书模板
- 景区开发招投标小组职责
- 农田水利项目招投标合同样本
- 农产品展览馆租赁协议
- 办公大楼高速电梯投标模板
- 娱乐场所自动扶梯安装合同
- 书籍藏品管理准则
- 市政道路扩建工程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 生命智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专项14-因式分解-专题训练(50道)
- 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瑰宝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结构化面试的试题及答案
-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教案-1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中标结果质疑函
- 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监督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QC080000培训资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